一种静电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62143发布日期:2019-01-02 22:37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电消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静电消除器。



背景技术:

印刷中共产生静电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方式为以下几种:摩擦和挤压产生静电、剥离产生静电以及油墨产生静电。在印刷中由于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纸张带有静电。当纸张带有同种极性的电荷时,纸张之间由于互相排斥,容易造成输纸定位不准,影响套印准确和收纸台纸张堆放不齐。纸张带有异种电荷时,不仅使它们本身相互吸引,而且还会与印刷设备相互吸引,同样造成输纸困难、收纸不齐、套印不准而使生产困难。目前,消除印刷行业静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控制相对湿度、加入抗静电剂以及安装静电消除器。

与前两种消除静电的方法相比,使用静电消除器不仅消电效果更好,而且便于控制,是印刷行业必不可少的配套设备。静电消除器的原理是在印刷机上安装静电消除器,根据据纸张上的静电量大小,通过静电消除器产生的正负离子消除静电。静电消除器发展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已经有多种类型,按产生离子的方式可分为感应式静电消除器,同位素静电消除器和高压静电消除器。为了提高消除静电的效果,静电消除器需要提供正负两种带电离子以综合纸张和设备产生的异种电荷,目前的静电消除器只能向一个方向输送带正负离子的空气,导致只能对局部的位置静电消除,静电消除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消除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静电消除器只能向一个方向输送带正负离子的空气,导致只能对局部的位置静电消除,静电消除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器本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所述静电消除器本体的两端与两块所述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静电消除器本体的与所述转轴相平行的端面到所述转轴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到所述转轴的中心线的距离;

所述静电消除器本体包括第一过滤器、放电装置以及第二过滤器,所述放电装置呈长方体状,所述放电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滑动槽,所述第一过滤器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一过滤器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过滤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一过滤器滑动槽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放电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所述第二过滤器呈长方体状,所述第二过滤器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块设置于所述弧形凹槽的内部,所述弧形凸块的形状与所述弧形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所述放电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放电腔,所述放电腔内对称设置有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所述正极放电块和所述负极放电块均与所述放电腔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正极放电块和所述负极放电块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上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所述第二夹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所述正极放电块和所述负极放电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放电针容置孔,所述放电针容置孔靠近所述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呈球状,所述放电针容置孔远离所述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呈圆锥状,所述放电针容置孔的内部设置有放电针,所述放电针的形状与所述放电针容置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放电针远离所述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凸出于所述正极放电块的表面;

所述第一过滤器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放电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过滤器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放电腔相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

可选的,所述放电装置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滑动槽和第四过滤器滑动槽,所述第三过滤器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所述第四过滤器滑动槽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过滤器,所述第三过滤器和所述第四过滤器均与所述放电腔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放电针的球状端与所述放电针的圆锥状端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为阶梯孔。

可选的,所述弧形凹槽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镶块,所述弧形凸块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镶槽,所述弧形镶块的形状与所述弧形镶槽的形状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放电针在所述正极放电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设置,所述放电针在所述负极放电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放电针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放电针的长度。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器本体和底座,底座包括底板和两块侧板,静电消除器本体的两端与两块侧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静电消除器本体的与转轴相平行的端面到转轴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底板的上表面到转轴的中心线的距离,静电消除器本体包括第一过滤器、放电装置以及第二过滤器,放电装置呈长方体状,放电装置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滑动槽,第一过滤器呈长方体状,第一过滤器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置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的内部,第一连接块的形状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的形状相匹配,放电装置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第二过滤器呈长方体状,第二过滤器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弧形凸块设置于弧形凹槽的内部,弧形凸块的形状与弧形凹槽的形状相匹配,放电装置的内部设置有放电腔,放电腔内对称设置有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均与放电腔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流动通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上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第二夹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放电针容置孔,放电针容置孔靠近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呈球状,放电针容置孔远离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呈圆锥状,放电针容置孔的内部设置有放电针,放电针的形状与放电针容置孔的形状相匹配,放电针远离正极放电块的中心线的一端凸出于正极放电块的表面,第一过滤器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放电腔相连通,第二过滤器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放电腔相连通,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对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通电后,放电针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第一夹板上的鼓风装置将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从放电腔吹入第一过滤器,第二夹板上的鼓风装置将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从放电腔吹入第二过滤器,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分别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从两个方向向外扩散,另外静电消除器本体可以通过转轴360°转动,这样带正负离子的空气可以实现向多个方向扩散的效果,带正负离子的空气也能够扩散到设备的各个位置,提高静电消除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消除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右视图。

图5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A-A剖面图。

图6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放电块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放电块的右视图。

图8为图1中的静电消除器本体的放电块的B-B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静电消除器的一可选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静电消除器,可应用于印刷行业对纸张和设备的静电消除。在本实施例中,该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器本体1和底座2。

其中,底座2包括底板21和两块侧板22,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两端与两块侧板22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与转轴23相平行的端面到转轴23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底板21的上表面到转轴23的中心线的距离。底板21安装在需要静电消除的设备上,底板21可以水平安装也可以竖直安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安装方式,静电消除器本体1可以绕转轴23转动,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底部比底板21的上表面要高,所以静电消除器本体1可以绕转轴23360°旋转,从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开口处流出的带正负离子的空气可以通过任意的角度扩散到设备上,实现静电消除的效果,提高静电消除的效率。

请参阅图2和图5,静电消除器本体1包括第一过滤器11、放电装置12以及第二过滤器13,放电装置12呈长方体状,放电装置1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第一过滤器11呈长方体状,第一过滤器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11,第一连接块111设置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的内部,第一连接块111的形状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的形状相匹配,放电装置12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122,第二过滤器13呈长方体状,第二过滤器13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131,弧形凸块122设置于弧形凹槽131的内部,弧形凸块122的形状与弧形凹槽131的形状相匹配。第一过滤器11通过第一连接块111与放电装置12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块111和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的形状相匹配,为了进一步紧固第一过滤器11和放电装置12,可以通过螺栓或其他连接装置对第一过滤器11和放电装置12进行加固,第二过滤器13与放电装置12也可以通过紧固装置进行加固。

请参阅图3,放电装置12的内部设置有放电腔123,放电腔123内对称设置有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均与放电腔123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与放电腔123的内壁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对放电块及其内部的装置进行检修,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分别与高压电源相连通。流动通道14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夹板143和第二夹板144,第一夹板143上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145,第二夹板144的下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145。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142,流动通道142可以设置为T形,在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之间设置,流动通道142设置为T形的目的是为了加大第一夹板143和第二夹板144的放置空间,这样可以放置尺寸更大的鼓风装置145,提高鼓风装置145的送风效果。第一夹板143和第二夹板144将流动通道142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的流动通道负责向上输送带正负离子的空气,下层的流动通道负责向下输送带正负离子的空气。

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放电针容置孔146,这样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便形成上下两套放电系统,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的上下表面均设置了多个放电针容置孔146,可以增强放电针147的放电效果,使得经过放电处理的空气中的正负离子含量更高,增强整个静电消除器的静电消除效果。

放电针容置孔146靠近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呈球状,放电针容置孔146远离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呈圆锥状,放电针容置孔146的内部设置有放电针147,放电针147的形状与放电针容置孔146的形状相匹配,放电针147远离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凸出于正极放电块14的表面。放电针147是根据电晕放电远离产生正负离子的,强电场作用下,物体尖锐部分发生的一种放电现象称为尖端放电,属于一种电晕放电。原理是物体尖锐处曲率大,电力线密集,因而电势梯度大,致使其附近部分气体被击穿而发生放电。由原理可知,静电消除器的放电针的针尖曲率半径应该尽可能的小,这样才能增大曲率,击穿空气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要保持放电针的曲率半径一致。因为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会腐蚀放电针147,故应选择耐腐蚀的金属,例如选择不锈钢、合金等等,在加工放电针时应该尽量保持放电针的曲率半径一致性。放电针147靠近正极放电块147的一端呈圆球状,可以增强放电针147的通电效果,而另一端呈圆锥状可以增强放电针147的尖端的电晕效果,提高电离空气的能力。

第一过滤器1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2,第一通孔112与放电腔123相连通,第二过滤器1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132,第二通孔132与放电腔123相连通,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32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15。由于放电腔123内部的部件均带电,空气中的灰尘往往会吸附在各个部件上影响静电消除的效果,在第一过滤器11和第二过滤器13的内部均设置过滤网15,并且该过滤网15需要完全阻断放电腔123的内部与外部空气的直接连通,实现对外部空气的中的灰尘的过滤,减少灰尘对放电腔123内部部件的影响,为了提高空气的流通速度,可以在第一过滤器11和第二过滤器13的外部设置气泵,使得外部空气源源不断的进入放电腔123。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静电消除器,包括:静电消除器本体1和底座2,底座2包括底板21和两块侧板22,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两端与两块侧板22通过转轴23转动连接,静电消除器本体1的与转轴23相平行的端面到转轴23的中心线的距离小于底板21的上表面到转轴23的中心线的距离,静电消除器本体1包括第一过滤器11、放电装置12以及第二过滤器13,放电装置12呈长方体状,放电装置12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第一过滤器11呈长方体状,第一过滤器11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连接块111,第一连接块111设置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的内部,第一连接块111的形状与第一过滤器滑动槽121的形状相匹配,放电装置12的下表面设置有弧形凸块122,第二过滤器13呈长方体状,第二过滤器13的上表面设置有弧形凹槽131,弧形凸块122设置于弧形凹槽131的内部,弧形凸块122的形状与弧形凹槽131的形状相匹配;放电装置12的内部设置有放电腔123,放电腔123内对称设置有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均与放电腔123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之间设置有流动通道142,流动通道14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夹板143和第二夹板144,第一夹板143上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145,第二夹板144的下表面设置有鼓风装置145,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设置有多个放电针容置孔146,放电针容置孔146靠近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呈球状,放电针容置孔146远离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呈圆锥状,放电针容置孔146的内部设置有放电针147,放电针147的形状与放电针容置孔146的形状相匹配,放电针147远离正极放电块14的中心线的一端凸出于正极放电块14的表面;第一过滤器1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112,第一通孔112与放电腔123相连通,第二过滤器13的内部贯穿设置有第二通孔132,第二通孔132与放电腔123相连通,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32的内部均设置有过滤网15,对正极放电块和负极放电块通电后,放电针通过尖端高压电晕放电把空气电离为大量正负离子,第一夹板上的鼓风装置将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从放电腔吹入第一过滤器,第二夹板上的鼓风装置将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从放电腔吹入第二过滤器,带大量正负离子的空气分别从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从两个方向向外扩散,另外静电消除器本体可以通过转轴360°转动,这样带正负离子的空气可以实现向多个方向扩散的效果,带正负离子的空气也能够扩散到设备的各个位置,提高静电消除的效率。

请参阅图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放电装置12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滑动槽124和第四过滤器滑动槽125,第三过滤器滑动槽124的内部设置有第三过滤器17,第四过滤器滑动槽125的内部设置有第四过滤器18,第三过滤器17和第四过滤器18均与放电腔123相连通。在放电装置12的侧面两端也设置第三过滤器17和第四过滤器18,与第一过滤器11和第二过滤器13的结构类似,第三过滤器17和第四过滤器18的内部与放电装置12的内部相连通,并且均设置有过滤网15,以此增加两个方向的空气流通,进一步的提高静电消除的效率。

请参阅图9,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放电针147的球状端与放电针147的圆锥状端可拆卸连接,因为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电火花,会腐蚀放电针147,放电针147的圆锥端相较于球状端更易被腐蚀,为了延长整个静电消除器的使用寿命,将放电针47的球状端与圆锥状端设置为可拆卸,定时的更换放电针147的圆锥状端也可以提高放电针147的电晕效果,增强静电消除器的静电消除效果。同时可以将正极放电块14和负极放电块19在放电针容置孔146的位置设置为可拆卸的结构,便于对放电针147的球状端进行更换,延长静电消除器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32均设置为阶梯孔,为了固定过滤网15,将第一通孔112和第二通孔132设置为阶梯孔,同时设置为阶梯孔后,可以使得从放电腔123输出的带正负离子的空气更加柔缓,防止空气输出过急,影响正常的印刷操作。

请参阅图5,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弧形凹槽131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镶块133,弧形凸块122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弧形镶槽126,弧形镶块133的形状与所述弧形镶槽126的形状相匹配,这种设置是一种简便的固定方式,拆卸过滤器和放电装置时,只需简单滑动即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放电针147在放电块1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匀设置,相邻两个放电针147之间的距离等于放电针147的长度。放电针147均匀放置可以提高放电针的电晕效果。同时,放电针之间的间距也很重要,相邻放电针之间的间距大小决定了静电消除器的消电效能,间距太大消电效果差,靠得太近又因为静电屏蔽作用也会影响消电能力,经过试验鉴定,放电针间距与放电针的长度之比接近1时,消电效能最好。

以上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