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5660发布日期:2019-01-18 19:51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热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膜。



背景技术:

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聚酯薄膜,由可导电的特制油墨、金属载流条经加工、热压在绝缘聚酯薄膜间制成。工作时以电热膜为发热体,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送入空间,使人体和物体首先得到温暖,其综合效果优于传统的对流供暖方式。

电热膜的基材为PET特制聚酯膜,发热体为特制导电油墨、附以银浆和导电的金属汇流条为导电引线,最后经热压下复合而成。电热膜的发热主要以辐射的方式散发热量,属低温辐射,它具有透射性,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室内散发传递热能。

电热膜制热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热体中的碳分子团产生“布朗运动”,碳分子之间发生剧烈的摩擦和撞击,产生的热能以远红外辐射和对流的形式对外传递,其电能与热能的转换率高达98%以上。碳分子的作用使系统表面迅速升温。电热膜之所以能够对空间起到迅速升温的作用,就在于其100%的电能输入被有效地转换成了超过66%的远红外辐射能和33%的对流热能。然而,现有的电热膜一般只是在电热膜的两端接通电源,当电热膜面积较大时,电热膜的中部升温较慢,影响了电热膜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电热膜,提高加热速度快,保障温度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热膜,包括两层绝缘薄膜层、设置于绝缘薄膜层之间的导电油墨层和金属汇流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汇流条包括正极汇流条组和负极汇流条组,正极汇流条组包括设置于导电油墨层左侧的正极主汇流条以及与正极主汇流条连接的多条间隔布置的正极支汇流条,负极汇流条组包括设置于导电油墨层右侧的负极主汇流条以及与负极主汇流条连接的多条间隔布置的负极支汇流条,正极主汇流条和导电油墨层之间存在间隙,各条正极支汇流条横向穿过导电油墨层,各条正极支汇流条外端和负极主汇流条存在间隙,负极主汇流条和导电油墨层之间存在间隙,各条负极支汇流条横向穿过导电油墨层,各条负极支汇流条外端和正极主汇流条存在间隙。

作为改进,所述电热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粘贴层,通过设置粘贴层,便于将电热膜铺设于物体表面。

再改进,所述电热膜的外端连接有接插件,通过设置接插件,便于电热膜的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接通正极主汇流条和负极主汇流条后,在电热膜的导电油墨层中形成了多个并联布置的支回流,提高了导电油墨层的加热效率,同时,保证了电热膜加热的温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膜的导电油墨层和金属汇流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热膜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中的电热膜,包括两层绝缘薄膜层12、导电油墨层11、金属汇流条、粘贴层15和接插件2。

其中,导电油墨层11和金属汇流条设置于绝缘薄膜层12之间,金属汇流条包括正极汇流条组13和负极汇流条组14,正极汇流条组13包括设置于导电油墨层11左侧的正极主汇流条131以及与正极主汇流条131连接的多条间隔布置的正极支汇流条132,负极汇流条组14包括设置于导电油墨层11右侧的负极主汇流条141以及与负极主汇流条141连接的多条间隔布置的负极支汇流条142,正极主汇流条131和导电油墨层11之间存在间隙,各条正极支汇流条132横向穿过导电油墨层11,各条正极支汇流条132外端和负极主汇流条141存在间隙,负极主汇流条141和导电油墨层11之间存在间隙,各条负极支汇流条142横向穿过导电油墨层11,各条负极支汇流条142外端和正极主汇流条131存在间隙。

另外,电热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一粘贴层15,通过设置粘贴层15,便于将电热膜铺设于物体表面。

此外,电热膜的外端连接有接插件2,通过设置接插件2,便于电热膜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接通正极主汇流条131和负极主汇流条141后,在电热膜的导电油墨层11中形成了多个并联布置的支回流,提高了导电油墨层11的加热效率,同时,保证了电热膜加热的温度均匀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