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8655发布日期:2019-01-22 23:33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稳压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



背景技术:

无触点稳压器是新一代快速稳压设备,它采用最新DSP运算计量芯片控制技术、快速交流采样技术、有效值校正技术、电流过零切换技术和快速补偿稳压技术,将智能仪表、快速稳压和故障诊断结合在一起,使产品安全、高效、精密。

目前,公开号为CN2537040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式的数码式无触点自动电压稳压器,它的调压变压器设有连接一开闭装置的多个抽头;开闭装置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而其触发端与数码式控制回路(PCB)板连接;数码式控制回路(PCB)板上连接有中央处理器(CPU),反复确认执行命令回路的电压为零时瞬间切换开闭装置,开闭装置相互之间切换从而改变变压器的回路、稳定输出电压;开闭装置为双向可控硅和模块。

但是实际上可控硅作为一种半导体机件,对热源较为敏感,而上述现有技术将可控硅和变压器集成在一个箱体内,容易导致可控硅散热不良,进而影响可控硅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寿命,不利于稳压器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可避免可控硅与变压器集成于同一箱体中造成可控硅散热不良从而影响稳压器的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包括温控组件、变压器与底座,所述温控组件与变压器均由所述底座支撑固定;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变压器连接且位于所述变压器的上部;所述底座的左右两内侧壁中部固定有隔板,所述温控组件与所述变压器分别位于所述隔板的上部及下部形成双层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控组件与变压器均由底座支撑固定,使整体结构更稳定;温控组件与变压器连接,实现稳压器的工作;位于变压器上部的温控组件与作为主要热源的变压器由隔板隔开呈双层结构,从而使热源被隔开,有利于温控组件的散热,避免温控组件散热不良而影响功能,由此使稳压器的使用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组件包括可控硅与散热装置,所述可控硅与所述散热装置相接触,所述可控硅与所述变压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硅通过散热装置提高散热性能,避免可控硅散热不良的问题;可控硅与变压器连接,同时又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从而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可控硅,进而调节变压器的电压变比,以输出不同的电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与温控开关;所述温控开关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上部;所述可控硅分别安装于所述散热器的前后两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硅分别安装于散热器的前后两侧壁上,充分利用散热器的表面积,使可控硅可在散热器的辅助下进行散热,增强散热效果;安装于散热器上部的温控开关可监测散热器的温度,进而控制散热器的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控开关间隔分布于所述散热器的上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间隔分布于散热器的上部的温控开关可监测不同位置的散热器的温度,避免使用单一的温控开关时无法准确监测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的问题,使监测结果更准确,有利于控制散热器的工作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器的截面呈U型,所述散热器的内部形成空腔,所述散热器的前后两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形成有若干均匀的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器内部形成空腔使散热器的截面呈U型,散热器的前后两内侧壁利用空腔形成有散热片,从而可通过散热片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散热片沿竖直方向均匀分布,使结构更合理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器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散热风机,所述散热器的左右两侧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插孔,散热风机的四个角部与所述插孔对应处形成套管,所述套管与所述插孔中插入安装螺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器的左右两侧安装的散热风机用于提高散热器内空气流动和交换的速度,达到增强散热效果的目的;散热风机对应散热器的左右两侧的四个角部的插孔处形成套管,通过在套管与插孔中固定安装螺钉,实现散热风机的固定安装,从而使散热风机可辅助散热器实现散热性能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控硅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的侧壁之间固定有云母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控硅与对应的散热器的侧壁之间固定的云母片起到绝缘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云母片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侧壁的接触处填充有导热硅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云母片与对应的散热器侧壁的接触处填充的导热硅脂可向散热器传导可控硅散发的热量,使热量的传导更加顺畅迅速,使可控硅上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上进行散热,避免可控硅散热不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散热器前侧壁的可控硅的前侧及位于散热器后侧壁的可控硅的后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部沿水平方向均匀固定有固定螺钉,且所述固定螺钉穿设于对应的所述散热器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器前侧壁的可控硅的前侧及位于散热器后侧壁的可控硅的后侧设有的固定板可使可控硅分别与对应的散热器的前后两侧壁充分接触,便于使可控硅的热量更多地传导至散热器上,从而增强可控硅的散热效果;通过固定板上部均匀固定的且穿设于对应的散热器的侧壁上的固定螺钉实现固定板的稳固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螺钉与所述可控硅错开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别均匀安装的固定螺钉与可控硅错开设置,使固定螺钉的固定不会对可控硅造成影响,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位于变压器上部的温控组件与作为主要热源的变压器由隔板隔开呈双层结构,从而使热源被隔开,有利于利用散热装置辅助可控硅的散热,从而避免因可控硅散热不良影响功能而影响稳压器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2.由散热器的前后两内侧壁利用散热器内部的空腔形成的散热片增加散热器的散热面积,同时由安装于散热器的左右两侧的散热风机辅助散热器的散热,从而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

3.由云母片实现可控硅与散热器的绝缘;并通过导热硅脂使可控硅向散热器传导自身散发的热量的过程更加顺畅迅速,加快可控硅上的热量传导的速度,进而加速可控硅的散热,避免可控硅散热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散热器与风机配合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1、温控组件;2、变压器;3、底座;31、隔板;32、基座;4、可控硅;41、云母片;42、导热硅脂;5、散热装置;6、散热器;61、空腔;62、散热片;63、插孔;7、温控开关;8、散热风机;81、套管;82、安装螺钉;9、固定板;91、固定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无触点式稳压器,如图1所示,包括温控组件1、变压器2与底座3,温控组件1与变压器2连接,且温控组件1位于变压器2的上部;温控组件1与变压器2均由底座3支撑固定。

如图1所示,底座3的左右两内侧壁中部固定有隔板31,温控组件1位于隔板31的上部,且隔板31的上部固定有基座32,温控组件1由基座32支撑;变压器2位于隔板31的下部,由此使温控组件1与变压器2形成双层结构,将作为主要热源的变压器2与温控组件1隔开,从而有利于温控组件1的散热。

如图1、2所示,温控组件1包括可控硅4与散热装置5;可控硅4与散热装置5相接触,从而通过散热装置5实现可控硅4的散热;可控硅4与变压器2连接,同时可控硅4又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从而通过中央处理器控制可控硅4,进而调节变压器的电压变比,以输出不同的电压。

如图1、2所示,散热装置5包括散热器6与温控开关7;温控开关7间隔分布于散热器6的上部,从而可同时监测不同部位的散热器6的工作情况,及时控制散热器6的工作情况,避免使用单一的温控开关7时无法准确监测不同部位的温度情况的问题;散热器6的截面呈U型,可控硅4沿水平方向分别均匀安装于散热器6的前后两侧壁上,由此使可控硅4充分利用散热器6的表面积,并通过与散热器6的紧密接触提高可控硅4的散热性能。

如图2所示,位于散热器6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可控硅4分别与对应的散热器6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之间固定有云母片41,云母片41起绝缘作用;云母片41与对应的散热器6侧壁的接触处填充有导热硅脂42,通过导热硅脂42向散热器6传导可控硅4散发的热量,使热量的传导更加顺畅迅速,实现可控硅4的快速散热。

如图2所示,位于散热器6前侧壁的可控硅4的前侧以及位于散热器6后侧壁的可控硅4的后侧均安装有固定板9,固定板9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均匀固定有固定螺钉91,固定螺钉91穿设于对应的散热器6的侧壁上,加强固定板9的固定结构;固定螺钉91与可控硅4错开设置,从而使结构更合理;通过位于散热器6前后两侧壁的固定板9使可控硅4分别与对应的散热器6的前后两侧壁充分接触,便于使可控硅4的热量更多地传导至散热器6上,从而增强可控硅4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散热器6的内部形成空腔61,散热器6的前后两内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分别形成有若干均匀的散热片62,通过空腔61为散热片62的形成提供空间;散热器6为满足对多个可控硅4进行散热,因而长度较长,在散热器6的前后两内侧壁一体成型形成散热片62的工艺不易进行,因而采用在散热器6的前后两内侧壁上分别形成散热片62的更为简便的工艺;由散热片62可增加散热面积,以使散热器6起到对可控硅4的良好的散热效果。

如图2所示,散热器6的左右两侧安装有散热风机8,散热器6的左右两侧的四个角部分别形成有插孔63,散热风机8的四个角部与插孔63对应处形成套管81,套管81与插孔63中插入安装螺钉82,由此可将散热风机8固定于散热器6的左右两侧;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散热风机8,分别进行吹风和抽风的操作,使空气流动、交换的速度加快,从而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提高散热器6的散热性能。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稳压器工作时,通过隔板31将作为主要热源的变压器2与可控硅4、散热器6以及温控开关7隔开,从而避免因可控硅4散热不良而导致影响稳压器的使用的问题。

可控硅4工作时,首先通过导热硅脂42将可控硅4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散热器6,再通过位于散热器6内部的散热片62增加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接着通过两个散热风机8分别向散热器6内的空腔61进行吹风和抽风的操作,加快空腔61内的空气流动、交换的速度,达到增强可控硅4的散热效果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