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8806发布日期:2019-09-03 20:06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探测器能够起到预防作用,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具,目前市场上针对露天或者户外使用的探测器防雨和散热装置相对匮乏,导致探测器很容易损坏。

为此,设计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包括筒体、顶盖、连接柱和垫片;

所述筒体内部中空且侧壁上面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筒体内部中空空间用于放置探测器,所述通孔用于雨水的流下或装载可散热液体,所述筒体侧壁上面内圈与所述顶盖的外圈无缝连接,所述顶盖为圆锥状,所述顶盖与探测器通过所述连接柱连接,所述连接柱上端与所述顶盖连接,下端延伸插入所述筒体内部,所述连接柱用于把探测器固定在所述筒体内部,所述垫片为环形且上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垫片通过所述凸起塞进所述通孔与所述筒体下面连接,所述凸起以能密封所述通孔为准,所述垫片相对于所述筒体可拆卸。

进一步,所述顶盖与所述筒体为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垫片材料为弹性橡胶材料;

进一步,所述筒体材料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所述顶盖为锥角为90°的圆锥;

进一步,所述可散热液体为水或油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探测器和连接柱的连接方式是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有以下几大优势:

1)装置顶部圆锥形设计,下边连接有筒体,全方位防雨且有利于雨水的流下;

2)筒体开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既可以方便水的下流而且可以通过装水,有利于装置散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上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下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的垫片主视图;

其中:1-通孔;2-筒体;3-顶盖;4-连接柱;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一种气体探测器的防雨散热装置,包括筒体2、顶盖3、连接柱 4和垫片5;

所述筒体2内部中空且侧壁上面开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通孔1,所述筒体2内部中空空间用于放置探测器,所述通孔1用于雨水的流下或装载可散热液体,所述筒体2侧壁上面内圈与所述顶盖3的外圈无缝连接,所述顶盖3为圆锥状,所述顶盖3与探测器通过所述连接柱4连接,所述连接柱4上端与所述顶盖3连接,下端延伸插入所述筒体2内部,所述连接柱4用于把探测器固定在所述筒体2内部,所述垫片5为环形且上面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垫片5通过所述凸起塞进所述通孔1与所述筒体2下面连接,所述凸起以能密封所述通孔1为准,所述垫片5相对于所述筒体2可拆卸。

进一步,所述顶盖3与所述筒体2为焊接连接;

进一步,所述垫片5材料为弹性橡胶材料;

进一步,所述筒体材料为透明材料;

进一步,所述顶盖3为锥角为90°的圆锥;

进一步,所述可散热液体为水或油中的一种;

进一步,所述探测器和连接柱4的连接方式是螺纹连接。

使用方法:

探测器与连接柱4连接,当下雨时雨水从顶盖3流下通过通孔1 或者筒体2外壁流下,当暴晒时可在筒体2底面加上垫片5然后向通孔1中加入可散热液体,用以给探测器降热,需要排出通孔1中的水或者可散热液体时将垫片5卸下来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坐标中的“X”、“Y”、“Z”指的是其在空间内的相互位置或方位关系,仅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运动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是对其作出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