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0915发布日期:2019-05-07 21:04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燃气灶等电器设备中,通常在电器设备的外壳上开设通孔以将旋钮与电器设备内的控制阀体相连。为避免油污经开设的通孔漏入电器设备内部,从而给用户的清洁打理带来不便,现多采用磁控旋钮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目前,磁控旋钮都只具有旋转调控的功能,而不能通过按压的形式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如此,使得磁控旋钮的功能较为单一,不能较好地对电器设备进行调控,因此,寻求一种兼具旋转调控和按压控制的磁控旋钮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该磁控旋钮组件能够通过按压磁控旋钮的方式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磁控旋钮同时具有旋转调控和按压控制的功能,功能更为多样化,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控旋钮组件,该磁控旋钮组件包括磁控旋钮和固定设置的导线磁场发生件,所述磁控旋钮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连接有磁感线切割件;其中,所述上盖能够被按压以朝向所述下盖按压移动,所述磁感线切割件在所述按压移动过程中切割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的电磁场,以改变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内的通电导线的电感量。

优选地,所述磁控旋钮的旋钮内腔中设有与所述上盖相连且水平摆置的承载片,所述磁感线切割件为金属片且叠置于所述承载片的片材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磁感线切割件的底端与所述通电导线的顶端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0mm。

优选地,所述磁控旋钮包括位于所述承载片的上方且水平地固设于所述旋钮内腔中的内部支撑件,所述内部支撑件的顶面与所述上盖的底面之间设有用于按压复位的弹性复位件。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底面上设有多根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从所述内部支撑件的上方向下穿出且与所述承载片扣位相连;所述内部支撑件的底面沿周向间隔伸出有多根抵接柱,所述承载片的顶面抵接所述抵接柱的底面。

优选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分别与所述内部支撑件的顶面和所述上盖的底面相抵接的环形硅胶垫,所述环形硅胶垫的底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弹性复位凹槽。

优选地,所述上盖朝向所述下盖按压移动的最大距离值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5mm。

优选地,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电容器和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所述螺线管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电连接线和第二电连接线与所述电容器的两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连接线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线之间设有谐振频率检测器;其中,所述磁控旋钮组件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谐振频率检测器的谐振频率信号;根据所述谐振频率信号计算所述磁感线切割件朝向所述螺线管移动的移动距离值;以及当所述距离值大于设定距离值时,触发针对所述电器设备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控制信号为设备启动信号、设备关闭信号或设备作业确认信号。

优选地,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所述磁控旋钮组件包括用于感测所述螺线管的电感量的电感量检测器和控制器;其中,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电感量检测器的电感量信号;根据所述电感量信号计算所述磁感线切割件朝向所述螺线管移动的移动距离值;以及当所述移动距离值大于设定距离值时,触发针对所述电器设备的控制信号。

优选地,所述磁控旋钮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定位磁铁,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多个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多个所述螺线管环绕所述固定定位磁铁布置;并且/或者,所述下盖的顶面中心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定位磁铁适配的旋钮定位磁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外壳和磁控旋钮组件,所述导线磁场发生件固定设置于外壳内腔中,所述磁控旋钮设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上且能够自由移动。

优选地,所述电器设备为燃气灶、烤箱、电磁炉、微波炉或抽油烟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上盖与下盖相互扣合,导线磁场发生件内的通电导线能够产生电磁场,如此,按压上盖使其朝向下盖按压移动,带动与上盖相连的磁感线切割线也朝向下盖移动,使得磁感线切割线切割电磁场,从而改变通电导线的磁通,进而使得通电导线的电感量发生改变,这样,就可通过检测并分析通电导线的电感量或由其引发的其它参数值(如谐振频率等),得出磁感线切割件与通电导线之间的距离变化值,从而触发信号以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使得磁控旋钮兼具旋转调控和按压控制的功能,更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进而能够极大地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磁控旋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磁控旋钮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整体剖视图;

图4为图2的结构爆炸图;

图5为图3中的金属片叠置于承载片的片材底面上的仰视图;

图6为图3中的环形硅胶垫的仰视图;

图7为图6的整体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 磁控旋钮

300 外壳

201 螺线管 202 固定定位磁铁

1 上盖 2 下盖

3 磁感线切割件 4 承载片

5 内部支撑件 6 环形硅胶垫

7 连接柱 8 旋钮定位磁铁

51 抵接柱 61 弹性复位凹槽

X 旋钮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磁控旋钮组件,参照图1,用于电器设备中,该磁控旋钮组件包括磁控旋钮100和固定设置的导线磁场发生件,磁控旋钮100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1和下盖2,上盖1连接有磁感线切割件3;其中,上盖1能够被按压以朝向下盖2按压移动,磁感线切割件3在按压移动过程中切割导线磁场发生件的电磁场,以改变导线磁场发生件内的通电导线的电感量。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外壳300和磁控旋钮组件,导线磁场发生件固定设置于外壳内腔中,磁控旋钮100设于外壳300的外表面上且能够自由移动。其中,电器设备可以为单个的电器设备,如燃气灶、烤箱、电磁炉、微波炉或抽油烟机等;当然,电器设备也可以为集成型的电器设备,例如集成燃气灶和烤箱的集成灶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用户按压磁控旋钮100的上盖1,可使该上盖1能够朝向下盖2进行按压移动,进而带动与上盖1相连的磁感线切割件3也朝向下盖2移动,且导线磁场发生件中的通电导线能够产生电磁场,因此,当磁感线切割件3朝向下盖2移动时,磁感线切割件3与固定设置的通电导线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如此,就会在磁感线切割件3上形成涡流,使得通电导线的磁通发生改变,进而引起通电导线的电感量的变化,这样,检测通电导线的电感量或由其引发的其它参数值(如下述的谐振频率等),而后对检测得到的参数值进行分析就可得出磁感线切割件3与通电导线之间的距离变化值,进而触发信号以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创新地采用了按压方式使磁感线切割件3能够对导线磁场发生件的电磁场进行切割,从而使得导线磁场发生件的通电导线的电感量发生改变,进而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如此,能够使得磁控旋钮100在具有旋转调控的功能的同时,还兼具按压控制的功能,从而使磁控旋钮100的功能更为多样化,这样,便于用户的使用操作,能够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电容器和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201,螺线管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电连接线和第二电连接线与电容器的两端相连,第一电连接线与第二电连接线之间设有谐振频率检测器;其中,磁控旋钮组件包括控制器,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来自谐振频率检测器的谐振频率信号;根据谐振频率信号计算磁感线切割件3朝向螺线管201移动的移动距离值;以及当距离值大于设定距离值时,触发针对电器设备的控制信号。

另外,通过按压磁控旋钮100的上盖1使得导线磁场发生件内的通电导线的电感量发生改变,进而引发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的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201,磁控旋钮组件包括用于感测螺线管201的电感量的电感量检测器和控制器;其中,控制器配置为:接收来自电感量检测器的电感量信号;根据电感量信号计算磁感线切割件3朝向螺线管201移动的移动距离值;以及当移动距离值大于设定距离值时,触发针对电器设备的控制信号。当然,通过通电导线的电感量的变化值分析得出磁感线切割件3朝向螺线管201移动的移动距离值,还可以为其它适当的方式,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其中,上述控制信号可以为设备启动信号,也可以为设备关闭信号,还可以为设备作业确认信号等其它的控制信号。具体地,当控制信号为设备启动信号或设备关闭信号时,用户仅通过按压磁控旋钮100的上盖1,就可启动或关停电器设备;当控制信号为设备作业确认信号时,可对电器设备运行的模式(例如燃气灶的小火模式)或参数(如烤箱的烘烤温度)进行确认,以下以燃气灶火量模式确认控制为例对“设备作业确认信号”进行例举说明,先通过转动磁控旋钮100选取燃气灶的火力模式(如小火模式),而后配合按压磁控旋钮100的上盖1以对燃气灶的小火模式进行确认,控制燃气灶在小火的状态下对食物进行烹饪。

优选地,磁感线切割件3位于磁控旋钮100的旋钮内腔X中,参照图2和图3,这样,能够有效防止磁控旋钮100在装配、运输乃至用户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误触碰而使磁感线切割件3产生损伤,有利于提高磁控旋钮100乃至电器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磁控旋钮100的旋钮内腔X中设有与上盖1相连且水平摆置的承载片4,磁感线切割件3为金属片且叠置于承载片4的片材表面上,参照图3至图5,如此,通过将金属片叠置于承载片4的片材表面上,有利于提高金属片的可靠性,进而提升磁控旋钮100的使用寿命。其中,磁感线切割件3应选取易于传导电流的材质,如铜片、铝片等金属片,当然还可以为其它易于传导电流的材质,在此不再例举说明。

具体地,磁感线切割件3与通电导线之间设置的部件(如下盖2的底壁、磁感线切割件3与通电导线之间的外壳300等)应采用诸如塑料、玻璃或陶瓷等不导电的材质。可以理解地,当磁感线切割件3与通电导线之间设置的部件选取易于传导电流的材质,磁感线切割件3朝向下盖2移动时就不会对通电导线的电磁场进行切割,即通电导线的电感量不会发生改变。

优选地,参照图1,磁感线切割件3的底端与通电导线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10mm。进一步地,磁感线切割件3的底端与通电导线的顶端之间的距离应不大于9mm。具体地,该距离值大于10mm就较容易出现磁感线切割件3与通电导线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但通电导线的电感量却不发生相应改变的情形,进而不能触发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即磁控旋钮100的按压功能失效。此外,在磁控旋钮100与导线磁场发生件之间设有外壳300,且该外壳300通常设置为6mm,因此,磁感线切割件3的底端与下盖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应不大于4mm,进一步地,磁感线切割件3的底端与下盖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应不大于3mm。

另外,磁控旋钮100包括位于承载片4的上方且水平地固设于旋钮内腔X中的内部支撑件5,内部支撑件5的顶面与上盖1的底面之间设有用于按压复位的弹性复位件,参照图2至图4,这样,用户按压磁控旋钮100的上盖1,使得弹性复位件产生变形并储能,当用户撤去外力后,弹性复位件释放弹性能,驱使上盖1在弹性复位件的回弹力作用下能够自动复位。

其中,参照图3至图6,弹性复位件为分别与内部支撑件5的顶面和上盖1的底面相抵接的环形硅胶垫6,环形硅胶垫6的底面沿周向间隔设有多个向上凹陷的弹性复位凹槽61,如此设置,能够使得用户在按压上盖1时具有较好的按压手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且采用环形硅胶垫6作为弹性复位件还能够有效防止用户按压时出现卡住、卡死而不能按压到位的情形,有利于提高磁控旋钮100的可靠性。优选地,弹性复位凹槽61呈截头圆锥状且凹槽底面形成有朝向所述内部支撑件凸出的抵接承台,这样,当用户按压到位时,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按压反馈手感,能够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当然,弹性复位件除了可以为环形硅胶垫6,还可以为沿内部支撑件5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弹簧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优选地,上盖1的底面上设有多根沿周向间隔布置的连接柱7,连接柱7的底端从内部支撑件5的上方向下穿出且与承载片4扣位相连;内部支撑件5的底面沿周向间隔伸出有多根抵接柱51,承载片4的顶面抵接抵接柱51的底面,参照图2至图3,这样,能够对承载片4限位,使得磁控旋钮100在运输或用户移动等过程中,能够有效防止承载片4在旋钮内腔X中来回地移动,不仅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还会对磁控旋钮100内的其它部件产生损伤。其中,连接柱7可以与上盖1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连接片与上盖1相连,参照图3和图4,例如所述上盖1的底面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底面设有多根沿周向间隔地朝向所述下盖2伸出的连接柱7,不限于此。

具体地,参照图1和图2,上盖1朝向下盖2按压移动的最大距离值不小于0.8mm且不大于2.5mm。可以理解地,按压移动距离若设置得过大,则用户按压的距离也就较大,这样,会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按压体验;按压移动距离若设置得过小,则较容易出现通电导线的电感量或由其引发的其它参数值(如谐振频率等)检测不到的情形,就不能触发对电器设备进行相应的控制。其中,为避免用户误按压磁控旋钮100以触发对电器设备进行控制,优选地,设定距离值应接近上盖1的最大按压移动距离,例如设定距离值可设置为不小于该最大按压移动距离的90%等。

优选地,参照图1,磁控旋钮组件包括固定设置的固定定位磁铁202,导线磁场发生件包括多个由多重通电导线绕制而成的螺线管201,多个螺线管201环绕固定定位磁铁202布置。此外,下盖2的顶面中心部设有与固定定位磁铁202适配的旋钮定位磁铁8。如此设置,通过固定定位磁铁202与旋钮定位磁铁8之间的磁吸定位作用,使得磁控旋钮100不仅能够从外壳300的外表面上移走,而且还便于用户快速地将磁控旋钮100放置于相应的位置上,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磁控旋钮组件和电器设备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改动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