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风道、散热装置以及空气热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43598发布日期:2019-12-06 18:55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散热风道、散热装置以及空气热交换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热交换系统,尤其涉及热交换系统中的散热装置和散热风道。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空调系统中电控箱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整机系统能否正常运行,而电控箱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与温度的控制有很大关系,传统设计为保证电器元件在合适温度范围内运行,通常通过在发热较大的元器件周围加装散热风扇或散热片,这样的设计受散热风扇或散热片周围环境温度影响较大,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散热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道、散热装置以及空气热交换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风道,包括用于形成利于散热的风场,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通道,所述散热风道还包括两端开口且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连接的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还具有开口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端的开口的面积,所述第二通道的第二端为进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包括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三侧壁,所述第一、第二、第三侧壁与其他设备一起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的第一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通道包括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形成钝角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形成钝角的第二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通道的第一侧壁或第二侧壁或第三侧壁形成钝角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一表面、第二表面、第三表面一一连接并与其他设备一起围成所述第二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边为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道的导风方向既设置于顺着风流动的方向上,又改变了风的流动方向。

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装置,包括散热风道以及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

进一步地,在所述散热风道的导风方向上,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一通道的长度是散热片长度的三分之一。

本申请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热交换系统,包括风扇、热交换器、控制器、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交换系统还包括所述的散热风道,所述风扇、热交换器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所述散热片和所述散热风道位于所述散热空间的一角。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风道的第二通道的第二端相比第一端更靠近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散热片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部,所述风扇和所述热交换器分别位于安装在一起的所述散热片和所述散热风道的两侧。

进一步地,在贯穿所述风扇、散热风道、散热片、热交换器的方向上,所述风扇具有一中轴线,所述散热风道具有一中轴线,所述风扇的中轴线和所述散热风道的中轴线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风道的第二通道形成喇叭形风道,使得空气通过后流动速度更快。这样的散热风道与散热片结合,并部分包覆散热片使得经过散热风道、散热片的风速更快从而带走热量,同时又不影响散热片本身的散热。而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热交换系统更是综合考虑了散热装置的位置、空气热交换系统本身的风场后,由于引入了散热风道,使得在原有条件的基础上即可使得散热效率大大提高,这样高效散热的结构简单又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散热风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散热风道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空气热交换系统的侧视图。

图5是本图4圈出的散热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散热装置和空气热交换器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出的空气热交换系统的风场仿真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热交换系统内没有加入散热风道时,散热片的风速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热交换系统内加入散热风道时,散热片的风速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参见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一种散热风道10,用于形成利于散热的风场,包括两端开口的第一通道110,散热风道10还包括两端开口且第一端121与第一通道110连接的第二通道120,第二通道120还具有开口的第二端122,第二端122的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一端121的开口的面积。第二通道120的第二端122为进风口。其中第一通道110包括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以及第三侧壁113,第一、第二、第三侧壁111、112、113与其他设备一起围成正方体或长方体形的第一通道110。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柱体、塔形体等等。

第二通道120包括与第一通道110的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或第三侧壁113形成钝角的第一表面123、与第一通道110的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或第三侧壁113形成钝角的第二表面124、以及与第一通道110的第一侧壁111或第二侧壁112或第三侧壁113形成钝角的第三表面125。第一表面123、第二表面124、第三表面125一一连接并与其他设备一起围成第二通道120。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3的至少其中一边为弧形,第二表面124为梯形,第三表面125为梯形。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23的相背于第二表面124的边1230为弧形。弧形的边1230使得散热风道10不完全与其他设备贴合,从而更有利于风的流动。第一通道110形成直段状的风道,第二通道120形成喇叭状的风道,使得风从第二通道120第二端122较大的开口进入后、通过第二通道120聚集,再经过第二通道120第一端121较小的开口以及第一通道110时,会进一步被挤压,从而能够使风速增大。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10的导风方向c上,第一通道110的长度a大于第二通道120的长度(未标号),这样的结构使得散热风道10对风速的增大有更好的效果。同时,散热风道10的导风方向既设置在风的流动方向上,又改变了风的流动方向。导风方向c在风的流动方向上是指导风方向c是顺着风的流动方向的,不在风流动的垂直方向上或者相反方向上,但又不完全与风流动的方向一致。因此设置了散热风道10能够改变部分风的流动方向,使风朝向散热风道10导风的方向集中并提高风速。

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10的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都只有三面,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通道110和第二通道120也可以是四面或者更多面围成的通道,但无论几面围成的通道,其中第二通道120呈喇叭状,从而形成逐渐缩小的进风道。

参见图5至图6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一种散热装置700,包括散热风道10和散热片20。散热片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道110的内部。本实施例中,散热风道10的导风方向上,散热风道10的第一通道110的长度a是散热片20长度(未标号)的三分之一。即散热片20的三分之一位于第一通道110内,另外三分之二位于第一通道110的外部,这样使得散热风道10的设置既提高了散热片20周围的风速,又不影响散热片20正常散热,从而达到最优的散热效果。

参见图4至图6所示,在图示实施例中,一种空气热交换系统800,包括风扇30、热交换器40、控制器50、散热片20,以及如前所述的散热风道10。风扇30、热交换器40之间形成散热空间(未标号),散热片20和散热风道10位于散热空间的一角。

散热风道10的第二通道120的第二端122相比第一端121更靠近热交换器40,散热片20至少部分位于第一通道110的内部,风扇30和热交换器40分别位于安装在一起的散热片20和散热风道10的两侧。在贯穿风扇30、散热风道10、散热片20、热交换器40的方向上,风扇30具有一中轴线(未图示),散热风道10具有一中轴线h,风扇30的中轴线和散热风道10的中轴线平行。

参见图7所示,图示实施例的空气热交换系统800的风场仿真如图所示,根据对风场的分析,本实施例中的风流过散热装置700的方向为从平面图左上角斜向下的方向。而本实施例中的散热片20由于贴合控制器50设置,因此引入散热风道10后,散热风道10将新风更多的通过散热风道10引入散热片20上再由风扇30风场将热风带走,使空气热交换系统800散热效果达到最优化的设计且达到减少硬件投入降低成本的效果。参见图8和图9,相比图8,图9的风速图显示,空气热交换系统800引入散热风道10后,散热片20上深色密集区减少,图8的中心部位深色密集区即风速低的位置,在图9中都变成了浅色,风速明显提高,因此空气热交换系统800引入散热风道10后提高了通过散热片20的风速,更有利于散热,散热片20的温度分布更均匀。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