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2643发布日期:2020-03-20 05:44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照明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5g热点高容量的特点能够成为用户提供极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满足网络极高的流量密度需求。当万物互联时代到来,互联网终端设备数量将是目前的10-100倍,我们身边的一切物品都有可能加入到互联网中,没有高容量的网络将无法容纳“万物”。

当前锂电池已发展到瓶颈阶段,各大企业均在新能源上投入巨量研发。使用5g后,低功耗大型通信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将延长10倍,传感器或传呼机等终端设备的电池使用寿命将达到10年。在支持海量设备的同时,设备响应也必须超快速,否则效率会大大降低,海量接入将成为鸡肋功能。5g所支持的“触觉互联网”,能够实现低于1-5ms端到端时延,并具有高可靠性。

其中,智能家居则是撬动物联网、深入普通用户最容易预见的支点。智能照明作为最常见、最入门级的智能家居应用,是5g发展最大获利者。电灯是家庭中数量最庞大、分布最为广泛的电器,在一个约100平米的家庭中,平均装有近30盏电灯。尤其是在精装房成为未来地产开发商交房标准的趋势下,灯泡、灯饰的使用需要以更人性、更艺术的形式入驻到家庭装修中,不仅要满足照明的基本功能,还要满足烘托氛围的辅助功能。此外,不同的空间对于照明的需要不同,例如,客厅是一个房子的门面,既需要承担娱乐、交谈、阅读、放松等多项功能,又要在外观上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审美和风格,所以客厅的用灯最为复杂。而卧室作为休息睡眠的地方,用灯则可以相对昏暗、温馨一些。

在这样个性化的需求下,空间照明需要更加智能化。目前,普通wifi路由器仅能支持同时连接20个设备,功耗巨大,距离稍远信号就会不稳定,传输速度和信息非常有限,完全无法承载智能照明的无线网络需求。但在5g时代,这些问题将一扫而空。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包括由控制装置和照明装置组成的多个照明系统及通过无线收发器通讯连接的一总控制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检测外界光照强度并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的光传感器、与所述光传感器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生成第一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一、以及与所述处理电路一连接对外发送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无线收发器;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发光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所述总控制端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光装置的驱动电路;

所述总控制端包括与所述无线收发器通讯连接并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无线收发器,所述无线收发器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根据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的驱动电路一。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接收单元、与所述接收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生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判断调节单元、以及与所述判断调节单元连接,并发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发送单元。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或所述无线收发器连接,并发出调节所述照明装置的光照色温的第二控制信号的色温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检测外界光照色温并生成第二感应信号的色温传感单元、与所述色温传感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二,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上传至总控制端,所述总控制端还包括根据所述色温传感单元检测的外界光照色温,以调节所述照明装置光照色温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发出的色温调节单元,通过第二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的驱动电路二。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还包含与所述控制电路或所述无线收发器连接,并发出调节所述照明装置环境温度的第三控制信号的温度控制电路。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感测该照明装置的工作环境温度并生成第三感应信号的温度感测单元,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生成第三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三,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上传至总控制端,所述总控制端还包括根据所述温度感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以调节所述照明装置环境温度的第三控制信号并发出的温度调节单元,通过第三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电源的温度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并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开关、或者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光照亮度、或者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光照色温、或者控制所述照明装置的温度的人工输入电路。

优选的,所述照明装置至少为台灯、日光灯、电灯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总控制端为控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写字笔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多个所述控制装置和一总控制端上的无线收发器采用beyond5g芯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发明通过采用基于5g技术的无线收发器,能够支持同时连接20以上的设备,海量的数据支持每一盏智能电灯实现精确控制,而且功耗小,远距离信号稳定,传输速度和信息快速、有效,承载了智能照明的无线网络需求。

2、该发明通过单个组成的照明系统分别对照明灯的光照强度、光照色温和环境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5g通讯的总控制端对其分别进行操控,无线控制避免线路的铺设,具有实时操控、不延时的功能,更简便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系统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总控制端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照明系统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照明装置;2、控制装置;3、总控制端;4、控制电路;41、接收单元;42、判断调节单元;43、发送单元;5、温度控制电路;6、色温控制电路;7、开关;8、人工输入电路;9、无线收发器;10、发光装置;11、光传感器;12、色温传感单元;13、温度感测单元;14、处理电路一;15、处理电路二;16、处理电路三;17、驱动电路一;18、驱动电路二;19、驱动电路三;20、色温调节单元;21、温度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互联网的5g通讯光控照明系统,包括由多个控制装置2和照明装置1组成照明系统及通过无线收发器9通讯连接的一总控制端3,通过由单个的控制装置2和照明装置1组成的照明系统能够检测照明灯的光照强度、色温差及环境温度,并通过一总控制端3统一实现照明系统的无线自动调节,

实施例一

所述控制装置2包括检测外界光照强度并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的光传感器11、与所述光传感器11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生成第一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一14、以及与所述处理电路一14连接对外发送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无线收发;

所述照明装置1包括发光装置10、所述照明装置1与所述总控制端3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

所述总控制端3包括与所述无线收发器9通讯连接并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无线收发器9,所述无线收发器9与控制电路4连接,控制电路4根据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一17。

通过光传感器11检测外界光照的光照强度,根据光照强度并生成第一感应信号,用于光控照明系统的后续处理,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光传感器11采用光敏电阻,由于光照的不同导致电阻阻值的变换,从而产生不同的电压信号,并通过处理电路一14进行处理,处理电路一14为运算放大器,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运算放大器采用lm324芯片,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芯片。

然后通过无线收发器9与总控制端3通讯连接,总控制端3的控制电路4接收光传感器11生成的第一感应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状态,通过判断外界的光照强度的不同,生成调节照明装置1的光照强度的第一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生成第一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一17,本实施例的控制电路4可以使用包括pic、mcu、arm、fpga、dsp在内的各种微处理器。

实施例二

所述总控制端3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4或所述无线收发器9连接,并发出调节所述照明装置1的光照色温的第二控制信号的色温控制电路6。所述控制装置2还包括检测外界光照色温并生成第二感应信号的色温传感单元12、与所述色温传感单元12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二感应信号生成第二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二15,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9上传至总控制端3,所述总控制端3还包括根据所述色温传感单元12检测的外界光照色温,以调节所述照明装置1光照色温的第二控制信号并发出的色温调节单元20,通过第二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二18。

通过色温传感单元12检测外界光照的色温,根据色温并生成第二感应信号,用于光控照明系统的后续处理,通过处理电路二15进行处理,处理电路二15为运算放大器,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运算放大器采用lm324芯片,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芯片。

然后通过无线收发器9与总控制端3通讯连接,总控制端3的控制电路4接收色温传感单元12生成的第二感应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状态,通过判断外界的色温的不同,生成调节照明装置1的色温的第二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二处理信号生成第二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二18。

实施例三

所述总控制端3还包含与所述控制电路4或所述无线收发器9连接,并发出调节所述照明装置1环境温度的第三控制信号的温度控制电路5。所述控制装置2还包括感测该照明装置1的工作环境温度并生成第三感应信号的温度感测单元13,与所述温度感测单元13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三感应信号生成第三处理信号的处理电路三16,并通过所述无线收发器9上传至总控制端3,所述总控制端3还包括根据所述温度感测单元13检测到的环境温度,以调节所述照明装置1环境温度的第三控制信号并发出的温度调节单元。

通过温度感测单元13检测照明装置1所处环境的温度,根据温度并生成第三感应信号,用于光控照明系统的后续处理,通过处理电路三16进行处理,处理电路三16也为运算放大器,用于对电压信号进行放大,运算放大器采用lm324芯片,但并不局限于这种芯片。

然后通过无线收发器9与总控制端3通讯连接,总控制端3的控制电路4接收温度感测单元13生成的第三感应信号,经运算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状态,通过判断外界的温度的不同,生成调节照明装置1的温度的第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第三处理信号生成第三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发光装置10的驱动电路三19,通过驱动电路三19调节所述发光电源的温度调节装置21,温度调节装置21可为水冷或者风冷设备。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4包括接收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接收单元41、与所述接收单元41连接,并根据所述第一感应信号生产所述第一处理信号的判断调节单元42、以及与所述判断调节单元42连接,并发出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发送单元43。接收单元41用于接收感应信号,判断调节单元42和接收单元41连接,并根据感应信号的状态的不同及电压的不同,判断外界环境的不同,以判断环境因素是否在设定范围内,是则继续判断,否则产生控制信号以调节照明装置1使其所处环境处理设定范围内。而且该设定范围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的,比如通过改变植入控制电路4内部的程序,或者通过加入人工调节旋钮或按钮与控制电路4连接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总控制端3还包括与所述控制电路4连接并控制所述照明装置1的开关7、或者控制所述照明装置1的光照亮度、或者控制所述照明装置1的光照色温的人工输入电路8,人工输入电路8为按钮或者旋钮,还可以通过总控制端3上的人工输入电路8无线控制照明装置1的开关7、控制照明装置1的光照、或者控制照明装置1的光照色温及控制照明装置1的外界温度环境。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1至少为台灯、日光灯、电灯的其中一种或多种。所述总控制端3为控制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写字笔的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多个所述控制装置2和一总控制端3上的无线收发器9采用beyond5g芯片,beyond5g是一款4平方毫米的半导体无线发射器接收器(收发器),它采用新颖的数字模拟架构进行数字信号处理。其该芯片的综合速度和数据速率将“比新无线标准的能力高两个数量级”。

该芯片是基于多相射频(rf)相关协议的8相移键控(8psk)直接解调接收器。目前处于原型阶段,它在115和135ghz频谱下工作,并且可以在20cm的距离上实现36gb/s的数据传输速度。该收发器采用独特的半导体架构,可调制模拟和rf域中的数字信号。以这种方式设计的rf芯片可以实现更高频率的数据通信,而无需相应减小尺寸,这与摩尔定律明显不同。该芯片仅消耗200瓦的直流功率。

采用5g技术,不仅是普通家庭,即便是在别墅或商业建筑里,再多的智能电灯都不会对网关造成巨大压力,更广泛的网络覆盖让远程操控成为小菜一碟。海量的数据支持每一盏智能电灯实现精确控制。同时实时操控、不延时,不需改线路的无线控制优点,使得智能电灯也有了更简便地实现个性化定制的可能,当智能照明终于可以接入互联网,与其他平台、设备互相沟通,共享大数据,并由人工智能、传感器进一步支配行动,电灯也终于不再是冷冰冰地挂在墙壁上或嵌在墙壁中的传统电器,而是一项具备高科技含量的智能硬件。当空间照明真正实现智能化,智能家居的深层概念也实现了一半。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