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2325发布日期:2020-01-24 14:32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具有助力功能的印制板固定装置通常只能固定单一印制板,当需要使用多块印制板时,往往需要多个印制板固定装置,多个固定装置占用过多空间,且助力机构由多个零件组成,结构复杂,导致印制板的安装和拔插都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具有助力功能的印制板固定装置通常只能固定单一印制板,且结构复杂,安装繁琐,造成空间浪费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其包括有基座、第一印制板和助力机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有一外壳,若干个所述第一印制板间隔固定在所述外壳内,其中,所述助力机构的一端用于扣住所述外壳以使得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与所述基座保持连接;所述助力机构的另一端用于顶住所述外壳以带动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从所述基座脱出。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基座用于与印制板连接,外壳用于固定多块印制板,将多块印制板收纳成一个整体,再通过助力机构将外壳连接于基座,从而使得外壳内的多块印制板与基座连接,实现固定多块印制板的效果,节省空间并方便整体拔插。同时,助力机构还能在拔插时提供助力效果,减少一部分拔插所需的力,方便使用。

较佳的,所述外壳为方形结构,内部有一空腔,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若干个所述第一印制板通过若干个所述定位槽卡设于所述空腔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外壳为六面体盒体,印制板安装于盒体内部,外壳底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定位槽,定位槽平行且有间隔的分布在底面上,用以插入第一印制板。在使用时,印制板插接的一端插入定位槽中并固定,其插接的端口则伸出槽口,外壳放在基座上时,该端口插入到基座中。

较佳的,所述基座内安设有第二印制板,所述第二印制板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印制板。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该第二印制板固定于基座底部的空腔内,外壳内的第一印制板可与其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基座的顶部沿顶面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槽,所述外壳插入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基座上通过固定槽来限定外壳安装位置,确保外壳内的印制板能够准确连接在基座的连接位置上,同时,固定槽也能对外壳起到固定的作用,增加外壳安装在基座上时的稳定性。

较佳的,所述固定槽沿着所述外壳的外侧延伸。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保证固定槽的尺寸与外壳尺寸对应,使得外壳能够放入固定槽内,使其固定和定位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固定槽内还设置有若干个印制板插槽,若干个所述印制板插槽与若干个所述第一印制板对应设置,当所述外壳位于所述基座上时,若干个所述第一印制板插入于若干个所述印制板插槽。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印制板插槽用于连接外壳内的印制板,印制板位于外壳内时,其插接的一端插入定位槽中并固定,其插接的端口则伸出槽口,外壳放在固定槽内时,该端口插入到印制板插槽中。

较佳的,所述助力机构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基座的两侧。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两个助力机构对称设置,在固定时,助力机构分别将外壳的两端同时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在助力时,使用者可以从两端同时拔插,更为省力和方便。

较佳的,所述助力机构向第一方向旋转扣住所述外壳以使得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与所述基座保持连接,所述助力机构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顶住所述外壳以带动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从所述基座脱出。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助力机构通过旋转的方式实现其固定和拔插时的助力的效果。在固定时,助力机构通过旋转,其一端转动并扣住外壳,其另一端则连接在基座上,以此来将外壳固定在基座上。在助力时,则通过杠杆原理,将助力机构作为杠杆,在杠杆距离旋转中心最远端施力旋转杠杆并通过杠杆下压或者顶起外壳,按照杠杆原理,保证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起外壳与助力机构的接触点到支点的距离更长,实现省力的作用。

较佳的,所述助力机构包括旋杆和转轴,所述转轴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旋杆的一端活动连接于所述转轴,所述外壳侧壁上设置有对接件,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一方向旋转扣住所述对接件的上表面以使得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与所述基座保持连接,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二方向旋转顶住所述对接件的下表面以带动各所述第一印制板从所述基座脱出。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助力机构通过旋杆和转轴组成,旋杆作为杠杆,转轴为支点,在旋杆的最远端施力旋转旋杆并通过旋杆下压或者顶起外壳上的对接件从而下压或者拔出外壳中的印制板,因为施力点在旋杆最远端,而旋杆和对接件的接触点在旋杆中间,因此施力点的力臂大于拔出或者下压外壳的力臂,因此更为省力。

较佳的,所述旋杆包括有一卡槽,所述卡槽设置在所述旋杆的侧面;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的一侧压住所述对接件的上表面;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卡槽的另一侧顶住所述对接件的下表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过旋杆上的卡槽来与对接件接触,从而作用于外壳,卡槽的开口尺寸略大于对接件,当外壳放置在基座上时,对接件正好位于卡槽的两个内侧壁之间,且与两个内侧壁有一定的空隙,当向第一方向转动旋杆时,卡槽的上侧壁压住对接件的上表面,对旋杆施加向第一方向的力会通过旋杆给对接件上表面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下压外壳以插入印制板,插入后,卡槽卡住对接件从而使外壳通过助力机构固定在基座上。当向第二方向转动旋杆时,卡槽的下侧壁则会顶住对接件的下表面,对旋杆施加向第二方向的力会通过旋杆给对接件下表面施加向上的力从而顶出外壳以拔出印制板。

较佳的,所述卡槽由推入凸台和推出凸台组成,所述推入凸台与所述推出凸台位于所述旋杆的侧面,所述推入凸台到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推出凸台到所述转轴的距离;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推入凸台压住所述对接件的上表面;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对接件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推出凸台顶住所述对接件的下表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旋杆同一侧凸起的两个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凸台,其中间的空隙部分形成凹槽,凸台作为突出部,更容易和外壳上的对接件接触,也方便固定外壳。

较佳的,所述旋杆远离其旋转中心的一端设有一手柄,所述手柄到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对接件与所述推入凸台和所述推出凸台的接触点到所述旋转中心的距离。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手柄为一位于旋杆与转轴连接的一端相反的一端并朝第二方向延伸出来的长方形片状,手柄位于距离转轴最远的一端,使用时,可以用手捏住手柄并使旋杆转动,因为手柄的力臂最长,所以下压和抬起外壳所需的力更小。

较佳的,所述对接件包括推入部与推出部,所述推入部的安装相较于所述推出部距离所述基座更远;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推入部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推入凸台的内侧压住所述推入部的上表面;

当所述旋杆向所述第二方向转动时,所述推出部位于所述卡槽中,所述推出凸台的内侧顶住所述推出部的下表面。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对接件分为推入部和推出部两个部分,可以更好的设置推入部和推出部的位置以使两部分可以更好的与其对应的推入凸台和推出凸台接触,从而使得助力机构固定和拔插时的助力的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推入部和所述推出部为沿所述侧壁平面突起的两个圆柱。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圆柱制造较为方便,同时接触效果更好。

较佳的,所述基座还包括一限位槽,所述旋杆和转轴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旋杆可在所述限位槽范围内转动。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限位槽可以用于安装助力机构,同时限制助力机构运动范围,以节省空间和保证助力效果。

较佳的,所述旋杆靠近所述转轴的一端设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推入凸台和所述推出凸相反的一侧并沿所述旋杆长度的垂直方向突起,当所述助力机构顶出所述外壳时,所述限位件的一端抵住所述限位槽的侧壁。

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限位件可以与限位槽共同配合以起到限制旋杆旋转范围的效果,限位件位于旋杆靠近转轴的一端,限位件自旋杆侧面延伸出来,在旋杆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位件会抵住限位槽的侧壁或者底部,从而限制旋杆进一步旋转,保证旋杆能够在助力效果最好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基座用于与印制板连接,外壳用于固定多块印制板,将多块印制板收纳成一个整体,再通过助力机构将外壳连接在基座,从而使得外壳内的多块印制板与基座连接,实现固定多块印制板的效果,节省空间并方便整体拔插。同时,助力机构还能在拔插时提供助力效果,减少一部分拔插所需的力,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的基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座1

第二印制板11

固定槽12

印制板插槽13

限位槽14

第一印制板2

助力机构3

旋杆31

卡槽311

推入凸台312

推出凸台313

转轴32

手柄33

限位件34

外壳4

定位槽41

空腔42

对接件43

推入部431

推出部432

第一方向a

第二方向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有助力功能的多块印制板固定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印制板2、助力机构3和外壳4,若干个第一印制板2间隔固定在外壳4内,助力机构3的一端用于扣住外壳4以使得各第一印制板2与基座1保持连接;助力机构3的另一端用于顶住外壳4以带动各第一印制板2从基座1脱出。在本实施例中,基座1用于与印制板连接,外壳4用于固定多块印制板,将多块印制板收纳成一个整体,再通过助力机构3将外壳4连接在基座1,从而使得外壳4内的多块印制板与基座1连接,实现固定多块印制板的效果,节省空间并方便整体拔插。同时,助力机构3还能在拔插时提供助力效果,减少一部分拔插所需的力,方便使用。

如图2、图3所示,外壳4为方形六面盒体,内部有一空腔42,底部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定位槽41,若干个第一印制板2通过若干个定位槽41卡设于空腔42内。印制板安装于盒体内部,定位槽41平行且有间隔的分布在底面上,用以插入印制板。在使用时,印制板插接的一端插入定位槽41中并固定,其插接的端口则伸出槽口,外壳4放在基座1上时,该端口插入到基座1中。

如图1至图2所示,基座1内安设有第二印制板11,第二印制板11电连接于第一印制板2。第二印制板11位于基座1内部,当外壳4于基座1上时,外壳4内固定的第一印制板2的触针插入到基座1中并与基座1内的第二印制板11电连接。

如图1、图2、图4所示,基座1的顶部沿顶面向上延伸形成一固定槽12,外壳4插入于固定槽12内。固定槽12为围栏状,尺寸与外壳4对应,基座1通过固定槽12来限定外壳4安装位置,确保外壳4内的印制板能够准确连接在基座1的连接位置上,同时,固定槽12也能对外壳4起到固定的作用,增加外壳4安装在基座1上时的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固定槽12沿着外壳4的外侧延伸。保证固定槽12的尺寸与外壳4尺寸对应,使得外壳4能够放入固定槽12内,使其固定和定位效果更好。

如图2、图4所示,固定槽12内还设置有若干个印制板插槽13,若干个印制板插槽13与若干个第一印制板2对应设置,当外壳4位于基座1上时,若干个第一印制板2插入于若干个印制板插槽13。印制板插槽13沿基座1顶面向上延伸形成,具有开口并通向基座1内部,印制板插槽13位置与基座1内第二印制板11连接部位一致,用于连接外壳4内的第一印制板2,第一印制板2位于外壳4内时,其插接的一端插入定位槽41中并固定,其插接的端口则伸出槽口,外壳4放在固定槽12内时,该端口插入到印制板插槽13中并连接在第二印制板11上。

如图1至图4所示,助力机构3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于外壳4和基座1的两侧。两个助力机构3互为对称,在固定时,助力机构3分别将外壳4的两端同时固定,固定效果更好,在助力时,使用者可以从两端同时拔插,更为省力和方便。

如图1所示,助力机构3向第一方向旋转扣住外壳4以使得各第一印制板2与基座1保持连接,助力机构3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旋转顶住外壳4以带动各第一印制板2从基座1脱出。在固定时,助力机构3向第一方向旋转,其一端转动并扣住外壳4,其另一端则连接在基座1上,以此来将外壳4固定在基座1上。在助力时,则通过杠杆原理,将助力机构3作为杠杆,在杠杆的最远的施力,向第一方向旋转下压外壳4或向第二方向旋转顶起外壳4,按照杠杆原理,施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起外壳4与助力机构3的接触点到支点的距离更长,因此,只需施加更小的力就可以顶起或者下压外壳4。

如图1所示,助力机构3包括旋杆31和转轴32,转轴32安装在基座1上,旋杆31的一端活动连接于转轴32,外壳4侧壁上设置有对接件43,旋杆31向第一方向旋转扣住对接件43的上表面以使得各第一印制板2与基座1保持连接,旋杆31向第二方向旋转顶住对接件43的下表面以带动各第一印制板2从基座1脱出。旋杆31作为杠杆,转轴32为支点,旋杆31可以绕转轴32转动,并且再转动过程中,旋杆31会触碰到外壳4上的对接件43。在旋杆31的最远端施力旋转旋杆31并通过旋杆31下压或者顶起外壳4上的对接件43从而下压或者拔出外壳4中的印制板,因为施力点在旋杆31最远端,而旋杆31和对接件43的接触点在旋杆31中间,因此施力点的力臂大于拔出或者下压外壳4的力臂,因此更为省力。

如图1所示,旋杆31包括有一卡槽311,卡槽311设置在旋杆31的侧面,卡槽311的位置满足当外壳4放在基座1上时对接件43可以容纳进卡槽311。当旋杆3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卡槽311的上侧面靠近对接件43移动并最终压住对接件43的上表面;当旋杆3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卡槽311的下侧面靠近对接件43移动并最终顶住对接件43的下表面。通过旋杆31上的卡槽311来与对接件43接触,从而作用于外壳4,卡槽311的开口尺寸略大于对接件43,当外壳4放置在基座1上时,对接件43正好位于卡槽311的两个内侧壁之间,且与两个内侧壁有一定的空隙,当向第一方向转动旋杆31时,卡槽311的上侧壁抵住对接件43的上表面,对旋杆31施加向第一方向的力会通过旋杆31给对接件43上表面施加向下的力从而下压外壳4以插入印制板,插入后,卡槽311卡住对接件43从而使外壳4通过助力机构3固定在基座1上。当向第二方向转动旋杆31时,卡槽311的下侧壁则会顶住对接件43的下表面,对旋杆31施加向第二方向的力会通过旋杆31给对接件43下表面施加向上的力从而顶出外壳4以拔出印制板。

如图1所示,卡槽311由推入凸台312和推出凸台313组成,推入凸台312与推出凸台313时在旋杆31同一侧凸起的两个有一定间隔距离的凸台,其中间的空隙部分形成凹槽,推入凸台312到转轴32的距离大于推出凸台313到转轴32的距离;当旋杆3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推入凸台312压住对接件43的上表面;当旋杆3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推出凸台313顶住对接件43的下表面。凸台作为突出部,更容易和外壳4上的对接件43接触,也方便固定外壳4。

如图1所示,旋杆31远离其旋转中心的一端设有一手柄33,手柄33到转轴32的距离大于对接件43与推入凸台312和推出凸台313的接触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在本实施例中,手柄33为长方形片状,安装在手柄33上与推入凸台312和推出凸台313相反的一侧,手柄33位于距离转轴32最远的一端,使用时,可以用手捏住手柄33并使旋杆31转动,因为手柄33的力臂最长,所以下压和抬起外壳4所需的力更小。

如图1、图3所示,对接件43包括推入部431与推出部432,推入部431的安装位置相较于所述推出部432距离所述基座1更远;当旋杆31向第一方向转动时,推入部431位于卡槽311中,推入凸台312的内侧压住推入部431的上表面;当旋杆31向第二方向转动时,推出部432位于卡槽311中,推出凸台313的内侧顶住推出部432的下表面。将对接件43分为推入部431和推出部432两个部分,可以更好的设置推入部431和推出部432的位置以使两部分可以更好的与其对应的推入凸台312和推出凸台313接触,从而使得助力机构3固定和拔插时的助力的效果更好。

如图1、图3所示,推入部431和推出部432为沿侧壁平面突起的两个圆柱。在本实施例中,圆柱大小满足其能够放入卡槽311中,其位置满足在旋杆31旋转时圆柱可以可卡槽311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接触。

如图1所示,基座1还包括一限位槽14,旋杆31和转轴32设在限位槽14内,旋杆31可在限位槽14范围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槽14与固定槽12一体成型,限位槽14沿固定槽12内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中空部,助力机构3就安装于该中空部中,限位槽14用于安装和放置助力机构3,同时限制助力机构3运动范围,以节省空间和保证助力效果。

如图1所示,旋杆31靠近转轴32的一端设有一限位件34,限位件34位于推入凸台312和推出凸相反的一侧并沿旋杆31长度的垂直方向突起,当助力机构3顶出外壳4时,限位件34的一端抵住限位槽14的侧壁。限位件34可以与限位槽14共同配合以起到限制旋杆31旋转范围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4位于旋杆31靠近转轴32的一端,限位件34自旋杆31侧面延伸出来,在旋杆31旋转到一定角度时,限位件34会抵住限位槽14的侧壁或者底部,从而限制旋杆31进一步旋转,保证旋杆31能够在助力效果最好的转动范围内转动。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