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1601发布日期:2019-10-29 21:5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具体是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PCB板,又称印刷电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它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设计主要是版图设计,采用电路板的主要优点是大大减少布线和装配的差错,提高了自动化水平和生产劳动率,印制板从单层发展到双面、多层和挠性,并且仍旧保持着各自的发展趋势。由于不断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不断缩小体积、减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制板在未来电子设备的发展工程中,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现有PCB板用夹具在夹紧PCB板时,往往只能够在厚度方向或长度和宽度方向对PCB板材进行夹紧,不能够实现对PCB板在不同方向上的夹紧,从而不便于在夹紧后对PCB板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加工,PCB板板材材质脆弱,夹具夹紧时没有提供一定的防护,导致PCB板可能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包括上夹板、纵向螺纹杆、导向杆、下夹板和夹槽,所述上夹板底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夹槽,夹槽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槽内定位块,槽内定位块位于夹槽的右侧,夹槽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垫片,定位块贯穿垫片,所述上夹板顶部中央纵向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至夹槽内,通孔内滑动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手柄,导向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头,所述上夹板底部设置有下夹板,下夹板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杆的一端,滑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上夹板的底部,所述滑动杆为伸缩杆,上夹板和下夹板平行,且下夹板上设置有和上夹板完全相同的结构并且以滑动杆为对称中心和上夹板镜像对称,所述上夹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螺纹套,螺纹套位于上夹板的右侧,螺纹套内螺纹安装有纵向螺纹杆,纵向螺纹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的一端,下夹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第一轴承座内转动安装第一转轴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纵向螺纹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夹槽内滑动安装有调节块,调节块的左侧设置有转动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块的底部和上夹板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轴承座,第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调节块的左侧,第二轴承座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的一端,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向螺杆的一端,上夹板内横向贯穿开设有横向螺纹孔,横向螺纹孔贯穿至夹槽内,横向螺杆螺纹安装在横向螺纹孔内,横向螺杆的另一端位于上夹板的左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手柄和定位头的直径大于上夹板上纵向通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夹板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垫板,防护垫板位于夹槽的后侧,防护垫板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定位块位于防护垫板的右侧靠近上夹板前表面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PCB板底部一侧放置在下夹板上,再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让上夹板靠近下夹板对PCB板进行厚度方向的夹紧,通过将PCB板的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下夹板上的夹槽内,并将PCB板的另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上夹板的夹槽内,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将上夹板向下夹板靠近,对PCB板长度或宽度方向进行夹紧,最终使该PCB板用夹具通过调节,实现对PCB板厚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均可以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在夹紧后对PCB板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加工,使得该PCB板用夹具夹紧PCB板时适用范围更广,使用垫片和防护垫板能够有效防止PCB板材在夹紧时因为夹紧力过大导致PCB板被夹坏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中上夹板的仰视图。

图3为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中的正视图。

图4为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中转动部的放大图。

图中:横向螺杆1、调节块2、垫片3、导向杆4、上夹板5、横向螺纹孔6、槽内定位块7、旋转手柄8、螺纹套9、纵向螺纹杆10、第一转轴11、滑动杆12、转动部13、下夹板14、导向手柄15、定位头16、夹槽17、第一轴承座18、防护垫板19、定位块20、第二转轴21、第二轴承座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装置,包括横向螺杆1、调节块2、垫片3、导向杆4、上夹板5、横向螺纹孔6、槽内定位块7、旋转手柄8、螺纹套9、纵向螺纹杆10、第一转轴11、滑动杆12、转动部13、下夹板14、导向手柄15、定位头16、夹槽17、第一轴承座18、防护垫板19、定位块20、第二转轴21、第二轴承座22,所述上夹板5底部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夹槽17,夹槽17的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槽内定位块7,槽内定位块7位于夹槽17的右侧,夹槽17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垫片3,槽内定位块7贯穿垫片3,所述上夹板5顶部中央纵向贯穿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至夹槽17内,通孔内滑动安装有导向杆4,导向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手柄15,导向杆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头16,所述上夹板5底部设置有下夹板14,下夹板14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滑动杆12的一端,滑动杆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上夹板5的底部,所述滑动杆12为伸缩杆,上夹板5和下夹板14平行,且下夹板14上设置有和上夹板5完全相同的结构并且以滑动杆12为对称中心和上夹板镜像对称,所述上夹板上贯穿开设有通孔并在通孔内固定安装有螺纹套9,螺纹套9位于上夹板5的右侧,螺纹套9内螺纹安装有纵向螺纹杆10,纵向螺纹杆1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旋转手柄8,纵向螺纹杆10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转轴11的一端,下夹板1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座18,第一轴承座18内转动安装第一转轴11的另一端,所述夹槽17内滑动安装有调节块2,调节块2的底部和上夹板5的底部位于同一水平线,调节块2的左侧设置有转动部13,转动部13包括第二转轴21和第二轴承座22,第二轴承座22固定安装在调节块2的左侧,第二轴承座22内转动安装有第二转轴21的一端,第二转轴2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横向螺杆1的一端,上夹板5内横向贯穿开设有横向螺纹孔6,横向螺纹孔6贯穿至夹槽17内,横向螺杆1螺纹安装在横向螺纹孔6内,横向螺杆1的另一端位于上夹板5的左侧,所述导向手柄15和定位头16的直径大于上夹板5上纵向通孔的直径,所述上夹板5底部固定安装有防护垫板19,防护垫板19位于夹槽17的后侧,防护垫板19上固定安装有定位块20,定位块20位于防护垫板19的右侧靠近上夹板5前表面的位置,使用该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时,将PCB板底部一侧放置在下夹板14上,通过定位块20和定位头16对PCB板进行定位,确定PCB夹紧时的正确位置,再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10让上夹板5靠近下夹板14对PCB板进行厚度方向的夹紧,使用防护垫板19能够有效防止PCB板材在夹紧时因为夹紧力过大导致PCB板被夹坏损伤,需要对PCB板在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通过夹紧进行加工时,将PCB板的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下夹板14上的夹槽17内,并将PCB板的另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上夹板5的夹槽17内,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10将上夹板5向下夹板14靠近,对PCB板长度或宽度方向进行夹紧,再通过转动横向螺杆1使调节块2在夹槽17内移动,对PCB板的左右两侧端面进行固定,通过使用定位头16和槽内定位块7能够实现对PCB板顶部和底部端面进行定位,从而确定PCB夹紧时的正确位置,最终使该PCB板用夹具通过调节对PCB板的夹紧位置,实现对PCB板厚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在夹紧后对PCB板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加工,使得该PCB板用夹具夹紧PCB板时适用范围更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该具有可调节功能的PCB板用夹具时,将PCB板底部一侧放置在下夹板14上,通过定位块20和定位头16对PCB板进行定位,确定PCB夹紧时的正确位置,再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10让上夹板5靠近下夹板14对PCB板进行厚度方向的夹紧,使用防护垫板19能够有效防止PCB板材在夹紧时因为夹紧力过大导致PCB板被夹坏损伤,需要对PCB板在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通过夹紧进行加工时,将PCB板的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下夹板14上的夹槽17内,并将PCB板的另一侧端部放入位于上夹板5的夹槽17内,通过转动纵向螺纹杆10将上夹板5向下夹板14靠近,对PCB板长度或宽度方向进行夹紧,再通过转动横向螺杆1使调节块2在夹槽17内移动,对PCB板的左右两侧端面进行固定,通过使用定位头16和槽内定位块7能够实现对PCB板顶部和底部端面进行定位,从而确定PCB夹紧时的正确位置,最终使该PCB板用夹具通过调节对PCB板的夹紧位置,实现对PCB板厚度方向、长度方向以及宽度方向进行夹紧,从而便于在夹紧后对PCB板上的各个位置进行加工,使得该PCB板用夹具夹紧PCB板时适用范围更广。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