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05919发布日期:2020-03-17 16:18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驱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led灯迅速发展,led电源的样式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驱动电源,比如带智能模块的led驱动电源,但是目前的带智能模块的led驱动电源,智能模块一般只能焊接在驱动电源模块的外壳上,当不需要智能模块时,就很难对智能模块进行拆卸了。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对led驱动电源的智能模块外壳进行拆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包括电源模块外壳和智能模块外壳;所述电源模块外壳包括电源模块底盖和电源模块上盖;所述电源模块上盖卡接在所述电源模块底盖上;所述电源模块上盖的一端设置有容纳台;所述容纳台包括第一竖直面、第二竖直面和第一水平面;所述第一竖直面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半圆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半圆孔圆心同轴设置;所述第二竖直面设置有榫头;所述智能模块外壳包括智能模块底盖和智能模块上盖,所述智能模块上盖卡接在所述智能模块底盖上;所述智能模块底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孔,所述第一半圆孔和所述第二半圆孔同圆心相对设置;所述智能模块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卯眼;所述榫头和所述卯眼通过榫卯连接方式连接;所述智能模块上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同轴设置。

其工作原理是:电源模块外壳设置容纳台,容纳台的第一竖直面同轴设置第一螺栓孔和第一半圆孔,第二竖直面设置榫头;智能模块底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孔,第一半圆孔和第二半圆孔同圆心设置,智能模块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卯眼,智能模块上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电源模块外壳和智能模块外壳的一端通过螺栓接连方式固定,电源模块外壳和智能模块外壳的一侧则通过榫卯连接方式固定,使用时一端通过用螺栓将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连接起来,另一侧通过榫卯结合连接起来,不需要智能模块时将螺栓起开并将榫头和卯眼解开即可,实现将两者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

在上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中,所述电源模块底盖上设置有两条支撑条,两条所述支撑条用于安装电源模块。

在上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中,所述电源模块底盖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固定led驱动电源外壳。

在上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中,所述智能模块底盖上设置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安装智能模块。

在上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中,所述第一水平面上设置有方形孔,电源模块与智能模块通过所述方形孔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led驱动电源外壳中,所述容纳腔设置有卡位条,所述卡位条用于固定智能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电源模块外壳和智能模块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及榫卯连接固定,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led驱动电源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源模块底盖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电源模块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4是智能模块底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智能模块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源模块外壳;2、智能模块外壳;3、电源模块底盖;4、电源模块上盖;5、容纳台;6、第一竖直面;7、第二竖直面;8、第一水平面;9、第一螺栓孔;10、第一半圆孔;11、榫头;12、智能模块底盖;13、智能模块上盖;14、第二半圆孔;15、卯眼;16、第二螺栓孔;17、支撑条;18、固定槽;19、容纳腔;20、方形孔;21、卡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本led驱动电源外壳,包括电源模块外壳1和智能模块外壳2;电源模块外壳1包括电源模块底盖3和电源模块上盖4;电源模块上盖4卡接在电源模块底盖3上;电源模块上盖4的一端设置有容纳台5;容纳台5包括第一竖直面6、第二竖直面7和第一水平面8;第一竖直面6设置有第一螺栓孔9和第一半圆孔10,第一螺栓孔9和第一半圆孔10圆心同轴设置;第二竖直面7设置有榫头11;智能模块外壳2包括智能模块底盖12和智能模块上盖13,智能模块上盖13卡接在智能模块底盖12上;智能模块底盖1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孔14,第一半圆孔10和第二半圆孔14同圆心相对设置;智能模块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卯眼15;榫头11和卯眼15通过榫卯连接方式连接;智能模块上盖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6,第一螺栓孔9和第二螺栓孔16二者同轴设置。

电源模块外壳1设置容纳台5,容纳台5的第一竖直面6同轴设置第一螺栓孔9和第一半圆孔10,第二竖直面7设置榫头11;智能模块底盖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半圆孔14,第一半圆孔10和第二半圆孔14同圆心设置,智能模块底盖的一侧设置有卯眼15,智能模块上盖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螺栓孔16;电源模块外壳1和智能模块外壳2的一端通过螺栓接连方式固定,电源模块外壳1和智能模块外壳2的一侧则通过榫卯连接方式固定,使用时一端通过用螺栓将第一螺栓孔9和第二螺栓孔16连接起来,另一侧通过榫卯结合连接起来,不需要智能模块时将螺栓起开并将榫头11和卯眼15解开即可,实现将两者的安装和拆卸,简单方便。

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底盖3上设置有两条支撑条17,两条支撑条17用于安装电源模块。

如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底盖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槽18,固定槽18用于固定led驱动电源外壳。

如图4所述,本实施例中,智能模块底盖12上设置有容纳腔19,容纳腔19用于安装智能模块。

如图3所述,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面8上设置有方形孔20,电源模块与智能模块通过方形孔20连接。

如图4所述,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9的设置有设置有卡位条21,卡位条21用于固定智能模块。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