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按键式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9202发布日期:2019-11-06 00:0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按键式触摸面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面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式触摸面板。



背景技术:

很多控制面板的功能选取是通过按键选取的,这种控制面板称为按键式触摸面板,如,以汽车为例,汽车空调是一种对车厢内进行空气制冷、加热、换气以及空气净化的装置,其主要通过车内的空调控制器对汽车空调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汽车空调控制器就是一种按键式面板,如图1所示,包括面板支架1、若干个功能按键2、第一控制板3、第二控制板4、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功能按键2安装于面板支架1上,功能按键2主要是依靠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的预压力保持平衡,但上下微动开关的预压量的差异会导致相邻功能按键之间产生相应的高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按键式触摸面板,通过附加辅助键,可以解决按键式触摸面板中相邻功能按键之间高度差的问题。

本申请的按键式触摸面板,包括:面板支架、若干个功能按键、第一控制板、第二控制板、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第一辅助键和第二辅助键;

所述面板支架并列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与所述功能按键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功能按键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

所述第一控制板对应各个所述功能按键安装有所述第一微动开关,所述第一控制板沿若干个安装孔的排列方向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上,且具有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安装面朝向所述功能按键的上表面,以使各个所述第一微动开关的自由端分别压至各个所述功能按键的上表面;

所述第二控制板对应各个所述功能按键安装有所述第二微动开关,所述第二控制板沿若干个安装孔的排列方向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上,且具有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安装面朝向所述功能按键的下表面,以使各个所述第二微动开关的自由端分别压至各个所述功能按键的下表面;

所述面板支架的各个安装孔内配合安装所述第一辅助键和第二辅助键,且所述第一辅助键抵制所述功能按键上表面和安装孔顶部之间,所述第二辅助键抵制所述功能按键的下表面和安装孔底部之间,以使所述功能按键通过所述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压力固定的同时,还通过所述第一辅助键和第二辅助键的抵制力定位,使所述功能按键处于平衡的状态。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功能按键包括按键盖和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安装于所述面板支架的安装孔内,所述按键盖外露于所述面板支架。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键包括第一定位臂和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臂和第一定位板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所述第二辅助键包括第二定位臂和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臂和第二定位板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第一定位板装配并定位于所述安装孔的顶部,所述第一定位臂与所述按键本体的部分上表面抵制接触,以使所述第一辅助键抵制所述功能按键上表面和安装孔顶部之间;

所述第二定位板装配并定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所述第二定位臂与所述按键本体的部分下表面抵制接触,以使所述第二辅助键抵制所述功能按键的下表面和安装孔底部之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臂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水平方向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定位臂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靠近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边沿的一侧边呈向上折弯状,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边沿相对于所述向上折弯状的侧边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一定位板相对于向上折弯状的另一侧边具有开口,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设有配合所述开口的顶部凸块;

所述开口的侧边与所述安装孔的顶部凸块过盈配合安装,及所述向上折弯状的侧边与所述安装孔的顶部边沿的缺口卡合,以使所述第一定位板装配于所述安装孔的顶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板靠近所述安装孔的底部边沿的一侧边呈向下折弯状,所述安装孔的底部边沿相对于所述向下折弯状的侧边开设有缺口,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于向下折弯状的另一侧边具有开口,所述安装孔的底部设有配合所述开口的底部凸块;

所述开口的侧边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凸块过盈配合安装,及所述向下折弯状的侧边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边沿的缺口卡合,以使所述第二定位板装配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于靠近所述第一定位臂和第二定位臂的侧边还设有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板装配并定位于所述安装孔的顶部后,所述第一定位臂同时抵制所述按键本体和定位块的部分上表面,及所述第二定位板装配并定位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部后,所述第二定位臂同时抵制所述按键本体和定位块的部分下表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键还包括第一静电引导臂,所述第二辅助键还包括第二静电引导臂,所述第一静电引导臂与所述第一控制板耦合,用于将所述功能按键产生的静电引致所述第一控制板,所述第二静电引导臂与所述第二控制板耦合,用于将所述功能按键产生的静电引致所述第二控制板。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电引导臂相对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所述第二静电引导臂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板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板于所述第一静电引导臂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部,所述向下折弯部与所述功能按键上表面的电镀层耦合,所述第二定位板于所述第二静电引导臂的一侧设有向上折弯部,所述向上折弯部与所述功能按键下表面的电镀层耦合。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按键式触摸面板,由于通过设计第一辅助键和第二辅助键,使第一辅助键抵制功能按键上表面和安装孔顶部之间,第二辅助键抵制功能按键的下表面和安装孔底部之间,以使功能按键通过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二微动开关的压力固定的同时,还通过第一辅助键和第二辅助键的抵制力定位,从而,使功能按键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避免相邻功能按键之间产生相应的高度差。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功能按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例的按键式触摸面板爆炸图;

图3为本例的按键式触摸面板剖视图;

图4为第一辅助键的结构图;

图5为第二辅助键的结构图;

图6为辅助键的定位臂与按键本体配合结构图;

图7为辅助键的定位板与安装孔装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辅助键的定位板与安装孔配合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结合现有的按键式触摸面板的结构,设计对功能按键进行辅助定位的辅助键,使功能按键在微动开关的固定作用下还通过辅助键进行微调整定位,提高功能按键的稳定性。

下面以汽车空调控制器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的发明构思,汽车空调控制器原有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具有五个功能按键,一般的,该五个功能按键是通过上下微动开关的预压力保持平衡,而实用应用中,功能按键在操作过程中是摇摆的,因此,可通过上下微动开关达到固定的作用,但是,上下微动开关的预压量的差异会导致相邻功能按键之间产生相应的高度差,即通过上下微动开关并不能解决相邻功能按键之间的高度差的问题,也即是,该五个功能按键的表面不在同一个水平面的,如,该五个功能按键的表面在水平面上呈高低起伏状。

为了解决相邻功能按键之间产生高度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按键式触摸面板包括面板支架1、若干个功能按键2、第一控制板3、第二控制板4、第一微动开关5、第二微动开关6、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爆炸图如图2所示,其剖视图如图3所示。

面板支架1是按键式触摸面板的基础框架,按键式触摸面板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是安装在面板支架1上,其中,面板支架1并列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数量与功能按键2的数量一一对应,功能按键2通过安装孔11安装于面板支架1上。

功能按键2顾名思义就是具有某种功能的按键,以汽车空调控制器为例,则有相应的制冷功能的按键、制热功能的按键、换气功能的按键、空气净化功能的按键、及开关按键等;功能按键2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按键本体21和按键盖22,其中,按键本体21安装于面板支架1的安装孔11内,按键盖22外露于面板支架1外,操作者通过按下按键盖22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

第一控制板3和第二控制板4具体是PCB板,功能按键2通过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与第一控制板3和第二控制板4电连接,进而,通过功能按键2触发微动开关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功能按键2、控制板及微动开关相互装配的位置关系是:第一控制板3对应各个功能按键2安装有第一微动开关5,第一控制板3沿若干个安装孔11的排列方向安装于面板支架1上,且具有第一微动开关5的安装面朝向功能按键2的上表面,以使各个第一微动开关5的自由端分别压至各个功能按键2的上表面;第二控制板4对应各个功能按键2安装有第二微动开关6,第二控制板4沿若干个安装孔11的排列方向安装于面板支架1上,且具有第二微动开关6的安装面朝向功能按键2的下表面,以使各个第二微动开关6的自由端分别压至各个功能按键2的下表面;由此,功能按键2通过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的压力进行固定。

基于上述的微动开关的压力固定功能按键2,本例进一步通过辅助键对功能按键2进行微调整和最终的定位,具体的,面板支架1的各个安装孔11内配合安装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且第一辅助键7抵制功能按键2上表面和安装孔11顶部之间,第二辅助键8抵制功能按键2的下表面和安装孔11底部之间,以使功能按键2通过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的压力固定的同时,还通过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的抵制力定位,使功能按键2处于平衡的状态。

其中,第一辅助键7的结构图如图4所示,第二辅助键8的结构图如图5所示,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具体为弹片,如弹性铁片,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也可以是其他结构形状。

第一辅助键7包括第一定位臂71和第一定位板72,第一定位臂71和第一定位板72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同样的,第二辅助键8也包括第二定位臂81和第二定位板82,第二定位臂81和第二定位板82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其中,第一定位板72装配并定位于安装孔11的顶部,第一定位臂71与按键本体21的部分上表面抵制接触,以使第一辅助键7抵制功能按键2上表面和安装孔11顶部之间;第二定位板82装配并定位于安装孔11的底部,第二定位臂81与按键本体21的部分下表面抵制接触,以使第二辅助键8抵制功能按键2的下表面和安装孔11底部之间。

其中,第一定位臂71相对于第一定位板72的水平方向向下倾斜,第二定位臂81相对于第二定位板82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第一定位臂71与按键本体21的部分上表面抵制接触和第二定位臂81与按键本体21的部分下表面抵制接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

为了使第一定位板72和第二定位板82与安装孔11配合装配,本例中,第一定位板72靠近安装孔11的顶部边沿的一侧边呈向上折弯状,安装孔11的顶部边沿相对于向上折弯状的侧边开设有缺口12,第一定位板72相对于向上折弯状的另一侧边具有开口721,安装孔11的顶部设有配合开口的顶部凸块(图中未标示);开口721的侧边与安装孔11的顶部凸块过盈配合安装,及向上折弯状的侧边与安装孔11的顶部边沿的缺口12卡合,以使第一定位板72装配于安装孔11的顶部;同样的,第二定位板82靠近安装孔11的底部边沿的一侧边呈向下折弯状,安装孔11的底部边沿相对于向下折弯状的侧边开设有缺口12,第二定位板82相对于向下折弯状的另一侧边具有开口821,安装孔11的底部设有配合开口821的底部凸块13;开口821的侧边与安装孔11的底部凸块13过盈配合安装,及向下折弯状的侧边与安装孔11的底部边沿的缺口12卡合,以使第二定位板82装配于安装孔11的底部;第一定位板71和第二定位板82与安装孔11配合装配的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7所示。

进一步,为了更加使辅助键稳固于安装孔11内,安装孔11于靠近第一定位臂71和第二定位臂81的侧边还设有定位块14,第一定位板72装配并定位于安装孔11的顶部后,第一定位臂71同时抵制按键本体21和定位块14的部分上表面,及第二定位板82装配并定位于安装孔11的底部后,第二定位臂81同时抵制按键本体21和定位块14的部分下表面,如图7所示。

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定位板72和第二定位板82与安装孔11过盈配合时,在配合之间存在公差问题,因此,为了兼容一定的公差,还可以在第一定位板72和第二定位板82分别与安装孔11的接触部分设置避让部,如,请参考图4和图5,第一定位板72和第二定位板83的部分侧边开设避让部,当该避让部与安装孔11过盈配合时保留有一定的避让空间,如图8所示。

通过上述安装方式,可以将功能按键2定位于微动开关之间及辅助键之间,与传统的仅依靠上下微动开关固定功能按键2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功能按键2的稳定性,使功能按键2处于平衡的状态,同时还避免相邻功能按键2之间产生高度差。

本例设计的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除了具有稳定功能按键2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将功能按键2产生的静电引至控制板的功能,防止静电直接损坏控制板。

具体的,第一辅助键7还包括第一静电引导臂73,第二辅助键8还包括第二静电引导臂83,第一静电引导臂73与第一控制板3耦合,用于将功能按键2产生的静电引致第一控制板3,第二静电引导臂83与第二控制板4耦合,用于将功能按键2产生的静电引致第二控制板4。

为了使第一静电引导臂73和第二静电引导臂83能更好的与控制板耦合连接,进一步,第一静电引导臂73相对于第一定位板72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且,第一静电引导臂73的端部为向下折弯,及,第二静电引导臂83相对于第二定位板82的水平方向向上倾斜,且第二静电引导臂83的端部为向上折弯;同样的,为了使第一定位臂71和第二定位臂81能更好的抵制定位块14,相应的,第一定位臂71与定位块14接触的端部也为折弯状,且向上折弯,第二定位臂81与定位块14接触的端部也为折弯状,且向下折弯。

进一步,为了将第一引导臂73和第二引导臂83与功能按键2上的电镀层更好的耦合,本例中,第一定位板72于第一静电引导臂73的一侧设有向下折弯部74,向下折弯部74与功能按键2上表面的电镀层耦合,第二定位板82于第二静电引导臂83的一侧设有向上折弯部84,向上折弯部84与功能按键2下表面的电镀层耦合。

通过第一微动开关5和第二微动开关6使功能按键2稳定安装于安装孔11内,再通过设计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分别装配至安装孔11的顶部和底部,对功能按键2的位置进行微调后并最终定位,使功能按键2达到平衡的状态,更好的控制相邻功能按键2的高度差;当操作者手指接近或触摸到功能按键2时,功能按键2产生的静电通过第一辅助键7和第二辅助键8分别引致第一控制板3和第二控制板4上,进而对功能按键2产生的静电进行泄放。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