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05385发布日期:2019-12-03 18:49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热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



背景技术:

发热电缆,是制成电缆结构,以电力为能源,利用合金电阻丝进行通电发热,来达到采暖或者保温的效果。通常有单导和双导之分,称为发热电缆,现如今的发热电缆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受水分的渗透而影响发热电缆正常的发热效率,且发热电缆的温度过高时会导致发热电缆出现燃烧等现象,同时发热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的现象,使得内部的冷热线暴露在外部会导致发热电缆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腔设有防水层,且防水层的内部设有阻燃层,所述阻燃层的内部设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的内部设有第一绝缘层,且第一绝缘层的内部设有接地层,所述接地层的内腔设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内部设有冷热线。

优选的,所述冷热线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冷热线的直径值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厚度值约为三毫米,且保护套的制作材料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防水层的厚度值约为二毫米,且防水层的制作材料为防水材料。

优选的,所述阻燃层的厚度值约为二毫米,且阻燃层的外径值与防水层的内径值相适配,所述阻燃层的制作材料为阻燃材料。

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厚度值约为一毫米,且第一绝缘层的制备材料为绝缘材料。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通过防水层和阻燃层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发热电缆进行防护,从而解决了发热电缆的内部容易渗入水分进而影响发热电缆的发热效率,且发热电缆的温度过高会引起燃烧的现象,提高了发热电缆的防水与阻燃性。

2、该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通过保护套的设置,便于更好的对发热电缆进行保护,从而解决了发热电缆的部分位置会出现开裂,而导致发热电缆内部的冷热线暴露出来的问题,提高了对发热电缆的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保护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发热电缆的分层示意图。

图中:1、保护套;2、防水层;3、阻燃层;4、屏蔽层;5、第一绝缘层;6、接地层;7、第二绝缘层;8、冷热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水与阻燃一体式发热电缆,包括保护套1,保护套1的内腔粘接有防水层2,且防水层2的内部粘接有阻燃层3,阻燃层3的内部粘接有屏蔽层4,屏蔽层4的内部粘接有第一绝缘层5,且第一绝缘层5的内部粘接有接地层6,接地层6的内腔粘接有第二绝缘层7,第二绝缘层7的内部固定套接有冷热线8。

其中,冷热线8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冷热线8的直径值均相等,实现了电缆更好的发热效果,达到发热时的稳定性。

其中,保护套1的厚度值约为三毫米,且保护套1的制作材料为橡胶材质,实现了对发热电缆外部的保护性,避免了发热电缆出现开裂等现象,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其中,防水层2的厚度值约为二毫米,且防水层2的制作材料为防水材料,实现了地面内渗入的水分无法继续渗进发热电缆的内部,提高了发热电缆的防水性。

其中,阻燃层3的厚度值约为二毫米,且阻燃层3的外径值与防水层2的内径值相适配,阻燃层3的制作材料为阻燃材料,实现了对发热电缆的保护,避免了发热电缆的温度过高而引起火灾的问题,提高了发热电缆的阻燃性。

其中,第一绝缘层5的厚度值约为一毫米,且第一绝缘层5的制备材料为绝缘材料,实现了对发热电缆进行二次绝缘,避免了通电后发生故障对工作人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提高了发热电缆的绝缘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