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29376发布日期:2020-02-14 17:5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公交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交通可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甚或质量,并以推动社会新系化及形成新产业。

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定的阶段,然而作为智能交通中的关键设备——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相对处于滞后状态,传统的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一部分是为了解决设备散热问题,往往在对设备的防水、疏水的能力上大打折扣,从而导致传统装置容易进水而导致损坏设备损坏,另一部分则是为了解决设备进水问题,将设备完全密封,从而使设备无法散热,而导致内部过热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包括外层屏幕罩、内盖板、内层电路板、内壳体固定支撑柱、底座、信息反馈装置、内层屏幕、挡雨罩、疏水槽、过滤网、微波接收装置、内层屏幕罩、外盖板、内壳体以及输水漏斗,所述外层屏幕罩设于外盖板上,所述内层屏幕罩设于内盖板上,所述内层屏幕设于内层电路板上,所述信息反馈装置以及微波接收装置皆设于内层电路板上,所述内层电路板通过固定螺母固定于内壳体内侧,所述内壳体通过内壳体固定支撑柱固定于外壳体上,所述内盖板设于内壳体上,所述外盖板设于外壳体上,所述过滤网设于外壳体上端面上,所述输水漏斗设于外壳体内侧上端,且所述输水漏斗位于过滤网下端,所述输水漏斗通过输水管道与水冷装置连接,所述水冷装置设于内壳体两侧,所述水冷装置下端连接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连接外壳体下端外部,所述底座设于外壳体下端,所述外壳体侧面设有疏水槽,所述挡雨罩设于外壳体上于外盖板相对的一侧侧壁上;

所述内层电路板与内壳体内侧底面之间设有导热块;

所述内壳体与外壳体接触处设有导热散热块;

所述挡雨罩下端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设于外壳体侧壁上;

所述外壳体上与外盖板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外盖板上与外壳体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外壳体上的凸台与外盖板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凸台与凹槽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内壳体上与内盖板连接处设有凸台,所述内盖板上与内壳体连接处设有凹槽,所述内壳体上的凸台与内盖板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凸台与凹槽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由铜铝合金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内壳体为无顶长方体,其无顶一端与内盖板相接触,所述内壳体上与无顶一侧对应的侧面与外壳体接触,接触处设有导热散热块,所述导热散热块与内壳体交叉接触;

所述导热散热块与外壳体接触一侧设有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鳍片穿透外壳体伸于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为无顶长方体,其无顶一端与外盖板相接触,所述外壳体上与无顶一侧对应的侧面设有防护框;

所述防护框设于散热鳍片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水冷装置包括导热条以及水冷管,所述水冷管呈反复弯曲状设于导热条内,所述导热条与内壳体侧面交叉接触,所述水冷管一端连接输水漏斗的输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水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反馈装置与微波接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信息反馈装置通过无线网络将公交站点信息远程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

进一步地,公交上安装有与微波接收装置相配合的微波发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增加有疏水槽,可将装置外侧的雨水疏通走,从而防止设备上积水而导致设备进水损坏。通过水冷散热,使设备散热更快,通过漏斗,提高了雨水的利用,内壳体与导热散热块以及导热条交叉接触,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加快散热。装置本身通过微波接收装置装置,判断公交离站情况,从而快速得知公交站点的信息,而且采用现有公交系统的信息传输模块,可节约成本,实现快速的改造和装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的内外壳体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的水冷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公交站点信息远程反馈装置,包括外层屏幕罩1、内盖板2、内层电路板3、内壳体固定支撑柱4、底座5、信息反馈装置6、内层屏幕7、挡雨罩8、疏水槽9、过滤网10、微波接收装置11、内层屏幕罩12、外盖板13、内壳体14以及输水漏斗15。

外层屏幕罩1设于外盖板13上,内层屏幕罩12设于内盖板2上。

内层屏幕7设于内层电路板3上,与电路板(pcb板)电连接。

信息反馈装置6以及微波接收装置11皆设于内层电路板3上,内层电路板3通过固定螺母固定于内壳体14内侧,内壳体14通过内壳体固定支撑柱4固定于外壳体16上。

内盖板2设于内壳体14上,外盖板13设于外壳体16上。

过滤网10设于外壳体16上端面上。

输水漏斗15设于外壳体16内侧上端,且输水漏斗15位于过滤网10下端。

输水漏斗15通过输水管道与水冷装置17连接,水冷装置17设于内壳体14两侧,水冷装置17下端连接出水管道,出水管道连接外壳体16下端外部。

底座5设于外壳体16下端,外壳体16侧面设有疏水槽9,挡雨罩8设于外壳体16上于外盖板13相对的一侧侧壁上;利用外壳体外侧设有疏水槽,将壳体外侧的雨水疏通走,从而防止设备上积水而导致设备进水损坏。

内层电路板3与内壳体14内侧底面之间设有导热块。

内壳体14与外壳体16接触处设有导热散热块。

挡雨罩8下端设有通气孔,通气孔设于外壳体16侧壁上。

外壳体16下端设有漏水网。

外壳体16上与外盖板13连接处设有凸台,外盖板13上与外壳体16连接处设有凹槽,外壳体16上的凸台与外盖板13上的凹槽相配合,凸台与凹槽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内壳体14上与内盖板2连接处设有凸台,内盖板2上与内壳体14连接处设有凹槽,内壳体14上的凸台与内盖板2上的凹槽相配合,凸台与凹槽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内壳体14由铜铝合金制成。

如图2所示,内壳体14为无顶长方体,其无顶一端与内盖板2相接触,内壳体14上与无顶一侧对应的侧面与外壳体16接触,接触处设有导热散热块19,导热散热块19与内壳体14交叉接触。

导热散热块19与外壳体16接触一侧设有散热鳍片,散热鳍片穿透外壳体16伸于外侧。

外壳体16为无顶长方体,其无顶一端与外盖板13相接触,外壳体16上与无顶一侧对应的侧面设有防护框18。

防护框18设于散热鳍片外侧。

如图3所示,水冷装置17包括导热条171以及水冷管172,水冷管172呈反复弯曲状设于导热条171内,导热条171与内壳体14侧面交叉接触,水冷管172一端连接输水漏斗15的输水管道,另一端连接出水管道。

信息反馈装置6与微波接收装置11电性连接,信息反馈装置6通过无线网络将公交站点信息远程传输至远程监控中心。

公交上安装有与微波接收装置11相配合的微波发射装置。

结合上述信息反馈装置的描述,当公交车靠近站台时,公交车上的微波发射装置发送微波信号,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微波接收装置接收到信号,通过信息反馈装置将该信息传输至外部客户端,同时微波接收装置和微波发射装置之间的微波传输,判断公交车与站台的距离,以及实时的距离变化,从而判断公交车是否驶离或者驶近站台,并将公交车情况实时显示在显示屏上;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微波信号传递,包括无线发射和接收以及对应的距离判断与其他的判断,均可采用现有公交系统上运行的模块化组件来实现,并不需要定制开发或者单独开发,节约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和效率,方便快速装机。

当反馈装置内部电路板发热时候,热量通过导热块传递至内壳体上,通过内壳体上的导热散热块,将热量传递至位于外壳体外侧的散热鳍片上,通过鳍片的散热作用,使设备内部温度降低;同时,当雨天环境下工作时(例如南方的阴雨天气),其内部电路板发热,热量通过导热块传递至内壳体上,通过内壳体上的导热散热块,以及内壳体两侧的导热条上,导热散热块的热量通过鳍片的作用得到散发,导热条上热量则通过外壳体上端的漏斗将雨水过滤后导入输水管道,由输水管道导入水冷管中,通过水冷管与导热条的接触,将导热条上的温度带走,从而利用了雨水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