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81472发布日期:2020-01-24 12:40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子电路的控制系统中,当接入可控硅并在可控硅进行导通时,需要最小维持电流,如果控制系统的电流小于最小维持电流则会导致可控硅关断。可选的,在led调光领域,特别是接入可控硅调光的led调光领域,当线网电压小于led导通电压时,需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则需要额外引入一路泄放电流,用于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如果泄放电流通路常开,系统的效率会受到影响。

因此,现有的传统技术存在着因无法控制泄放电流的时间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传统技术存在着因无法控制泄放电流的时间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接桥后线网,被配置为获取触发信号并进行传输的检测模块;

与所述检测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到所述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达到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的计时模块;

与所述计时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计时结束信号,输出控制信号的控制模块;以及

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对电流进行泄放的泄放模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泄放模块,通过检测模块获取触发信号并进行传输;计时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达到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计时结束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泄放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在预设时间内对电流进行泄放;并当控制电路掉电时,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及泄放模块自动进行掉电复位。由此实现了所有模块在掉电复位后,可以进行新一轮的逻辑控制;通过固定泄放时间,可达到在可控硅开启角度最大时,系统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在可控硅调光的过程中,当主路电流低于可控硅维持电流时,通过泄放电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解决了现有的传统技术存在着因无法控制泄放电流的时间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电路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上述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泄放模块,通过检测模块获取触发信号并进行传输;计时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达到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计时结束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泄放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在预设时间内对电流进行泄放;并当控制电路掉电时,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及泄放模块自动进行掉电复位。由此实现了所有模块在掉电复位后,可以进行新一轮的逻辑控制;通过固定泄放时间,可达到在可控硅开启角度最大时,系统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在可控硅调光的过程中,当主路电流低于可控硅维持电流时,通过泄放电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101、计时模块102、控制模块103以及泄放模块104。

检测模块101接桥后线网,被配置为获取触发信号并进行传输。

计时模块102与检测模块101连接,被配置为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达到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

控制模块103与计时模块102连接,被配置为根据计时结束信号,输出控制信号。

泄放模块104与控制模块103连接,被配置为根据控制信号,在所述预设时间内对电流进行泄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计时模块102为现有模块,其中,预设时间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检测模块101接桥后线网,也即是与可控硅等开关元件间接连接,并获取触发信号;在计时模块102接收到该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以此开始计算泄放电流的开始时间,并在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控制模块103接收到计时结束信号后,输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泄放模块104对电流进行泄放结束;并当控制电路掉电时,上述各个功能模块(包括检测模块101、计时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及泄放模块104)自动进行掉电复位。由此通过固定泄放时间,可以达到在可控硅开启角度最大时,系统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在可控硅调光的过程中,当主路电流低于可控硅维持电流时,通过泄放电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示例电路,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检测模块10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以及第一比较器comp1;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接桥后线网(图2采用vin表示),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以及第一比较器comp1的正相输入端共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一比较器comp1的反相输入端接第三基准电压信号vref3,第一比较器comp1的输出端接计时模块10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控制模块103采用锁存器实现,其可以在特定输入脉冲电平作用下改变状态,也可以把信号暂存以维持某种电平状态。当然,锁存器包括d触发器、缓冲器以及sr锁存器中的任意一项。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模块103是采用sr锁存器进行实现。

并且,上述控制模块103也可采用主控芯片实现,主控芯片的输入端接计时模块102,主控芯片的输出端接泄放模块104。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泄放模块104包括开关sw1、第二开关管q2、第三运算放大器comp3以及第四电阻r4;

开关sw1的受控端接控制模块103,开关sw1的第一端经过第六电阻r6和第五电阻r5接地,开关sw1的第二端与第三运算放大器comp3的反相输入端以及第二开关管q2的输出端共接,第三运算放大器comp3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二基准电压信号vref2,第三运算放大器comp3的输出端接第二开关管q2的受控端,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接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共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共接。

具体地,上述开关sw1包括场效应管或者三极管。

具体地,上述第二开关管q2包括场效应管或三极管;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栅极以及源极分别为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受控端以及输出端;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基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所述第二开关管q2的输入端、受控端以及输出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上述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开关管q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comp2;

第一开关管q1的输出端接第二运算放大器comp2的反相输入端,第二运算放大器comp2的正相输入端接第一基准电压信号vref1,第二运算放大器comp2的输出端接第一开关管q1的受控端,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接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

具体地,上述第一开关管q1包括场效应管或三极管;

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栅极以及源极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受控端以及输出端;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基极以及发射极分别为所述第一开关管q1的输入端、受控端以及输出端。

以下结合图1和图2对上述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如下:

首先,检测模块101的检测点可设置在vin端口(也即是接桥后线网),当检测模块101输出计时信号到计时模块102后,计时模块102开始工作,当计时模块计时至预设时间后,发送关闭信号给控制模块103;其中,控制模块103可以接入泄放通路中,可选地,还可以接入泄放模块104中第三运算放大器comp3的en(使能)端,至此,逻辑结束;直到掉电复位后,系统进入新一轮的逻辑循环。

具体地,电源信号经过可控硅之后,通过整流桥db1对电源信号进行整流处理后,再通过第一二极管d1后以驱动发光二极管led进行发亮;由于设置了检测模块101、计时模块102、控制模块103及泄放模块104,使得在可控硅开启角度最大时,系统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在可控硅调光的过程中,当主路电流低于可控硅维持电流时,通过泄放电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固定泄放时间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以及泄放模块,通过检测模块获取触发信号并进行传输;计时模块接收到触发信号后开始进行计时,并在达到预设时间后,输出计时结束信号;控制模块根据计时结束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泄放模块根据控制信号,在预设时间内对电流进行泄放;并当控制电路掉电时,检测模块、计时模块、控制模块及泄放模块自动进行掉电复位。由此实现了所有模块在掉电复位后,可以进行新一轮的逻辑控制;通过固定泄放时间,可达到在可控硅开启角度最大时,系统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在可控硅调光的过程中,当主路电流低于可控硅维持电流时,通过泄放电流维持可控硅正常开启,使得系统正常工作,解决了现有的传统技术存在着因无法控制泄放电流的时间而导致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