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63859发布日期:2020-02-08 00:5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尤其是一种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



背景技术:

集成电路的诞生,使电子技术出现了划时代的革命,它是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发展的基础,其中pwm集成电路将宽度变化而频率不变的脉冲作为电力电子变化电路中功率开关管的驱动信号,控制开关管的通断,从而控制电力电子电路的输出电压以满足电能变化的需要。

但现有的高速集成电路模块,由集成电路工艺制造出来的元器件,在连接电路时,锡焊在pcb板上,其端口与电路中其他的端口相接,需要通过插拔导线的方式进行连接,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由于电子产品可能的晃动导致连接端口处发生松动,导致接口发生断路等问题,同时在插线的过程中吗,会插线容易发生错误,导致电路连接产生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接口连接度以及勿插勿拔的电板。

一种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包括电板本体以及锡焊在电板本体上的集成模块,电板本体位于集成模块外侧的沿口处分布有多个接线孔,所述集成模块包括振荡模块、比较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触发模块、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振荡模块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相接,比较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并联的电压调节模块和电流调节模块相接,比较模块的输出端分别接在触发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接线孔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极圆片,对应的所述电极圆片分别与振荡模块、比较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触发模块、电源模块和驱动模块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

优选的,接线孔内插入有相匹配的接线头,接线头沿轴线方向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包括竖槽和横槽,竖槽和横槽的端口相互垂直连接,横槽的底壁上黏贴有电极片。

优选的,竖槽和横槽的宽度与电极圆片相配合,电极圆片嵌入滑槽内,与电极片电性连接。

优选的,竖槽和横槽构成倒立的“l”型结构。

优选的,电源模块还与振荡模块、比较模块、电压调节模块、电流调节模块、触发模块和驱动模块相接。

上述的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集成模块之间的相互连接构成完整的pwm电路,只需对应接线即可完成;接线头插入滑槽内,电极圆片先进入竖槽内,直到到达竖槽和横槽的连接处,这时接线头插入到接线孔的底部,旋转接线头,电极圆片进入横槽内,正好与电极片相接,完成通电,让接线头在连接时具有较好的牢固度,不会被直接拔出,避免出现勿拔的问题,同时如果不对准也是无法直接插入,避免勿插的问题,提高电路连接的容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板本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孔和接线头连接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头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线孔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带有pwm集成电路模块的电板,包括电板本体1以及锡焊在电板本体1上的集成模块2,电板本体1位于集成模块2外侧的沿口处分布有多个接线孔11,集成模块2包括振荡模块21、比较模块22、电压调节模块23、电流调节模块24、触发模块25、电源模块26和驱动模块27,振荡模块21的输出端与比较模块22相接,比较模块22的输入端分别与并联的电压调节模块23和电流调节模块24相接,比较模块22的输出端分别接在触发模块25和驱动模块27,集成模块2之间的相互连接构成完整的pwm电路,只需对应接线即可完成;电源模块26还与振荡模块21、比较模块22、电压调节模块23、电流调节模块24、触发模块25和驱动模块27相接,进行供电,对应的电极圆片3分别与振荡模块21、比较模块22、电压调节模块23、电流调节模块24、触发模块25、电源模块26和驱动模块27之间通过导线电连接,电极圆片3通电后就可以将电流通过导线输送至振荡模块21、比较模块22、电压调节模块23、电流调节模块24、触发模块25、电源模块26和驱动模块27内,形成通电电路。

请参见图3,接线孔11内插入有相匹配的接线头4,接线头4作为电路连接之间的媒介,接线头4沿轴线方向加工有滑槽5,滑槽5包括竖槽51和横槽52,竖槽51和横槽52的端口相互垂直连接,横槽52的底壁上黏贴有电极片521,电极片521与接线头4外部的电路进行连接,竖槽51和横槽52的宽度与电极圆片3相配合,电极圆片3嵌入滑槽5内,与电极片521电性连接,接线头4插入滑槽5内,电极圆片3先进入竖槽51内,直到到达竖槽51和横槽52的连接处,这时接线头4插入到接线孔11的底部,旋转接线头4,电极圆片3进入横槽52内,正好与电极片521相接,完成通电。

请参见图4,竖槽51和横槽52构成倒立的“l”型结构,竖槽51和横槽52的结构作为将接线头4旋转卡住的主要结构,让接线头4在连接时具有较好的牢固度,不会被直接拔出,避免出现勿拔的问题,同时如果不对准也是无法直接插入,避免勿插的问题,提高电路连接的容错率。

请参见图5,接线孔11的内壁上固定有电极圆片3,电极圆片3是锁定功能的主要部件,圆形的设计,具有较高的圆滑度,避免发生拐角的磕碰。

工作原理:电极圆片3嵌入滑槽5内,与电极片521电性连接,接线头4插入滑槽5内,电极圆片3先进入竖槽51内,直到到达竖槽51和横槽52的连接处,这时接线头4插入到接线孔11的底部,旋转接线头4,电极圆片3进入横槽52内,正好与电极片521相接,完成通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