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组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7904发布日期:2020-02-28 08:22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散热模组和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模组和一种遥控器。



背景技术:

对大型电动设备,例如无人机、无人船或无人车等产品需要配套遥控器进行远距离的后台控制,而遥控器上的射频、图传等功能系统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针对遥控器的实际需求设计匹配的散热方案以解决内部器件的散热问题。

目前,遥控器常用的散热方案包括两种:带散热风机的强迫风冷散热和不带风机的自然散热。

其中,自然散热方案无配套风机,而是通过将热量传递至遥控器内部的散热器、遥控器外壳或其他裸露部件后通过相应部件与空气的对流辐射进行散热。自然散热方案主要的缺点为散热能力低,当遥控器内部器件热耗较高、或者有较低耐温规格器件时很难通过自然散热方案解决实际问题。

而强迫风冷方案一般利用专门设计的散热模组进行散热,散热模组通常包括风机、散热器、导风结构件;在具体某种强迫风冷方案的散热模组中,除了风机是必须的,散热器和导风配件通常可根据具体设计需求进行增减。强迫风冷方案所需散热器尺寸更小,散热能力更高,可以在有限空间内通过配套散热器的设计对高热耗器件进行针对性控温。因此,大型电动设备的遥控器通常会采用强迫风冷方案进行散热。

风冷方案的散热模组所选风机通常包括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两种,其中以离心风机更为常见,离心风机进出风口风向呈90度,经过离心风机的气流会被风机改变90度后出风,配合相应的散热器和导风结构件可以实现更紧凑的结构设计,离心风机的缺点是风量较小,与相同尺寸的轴流风机比较,散热能力低,且噪声较高,成本也比同尺寸的轴流风机更高。轴流风机相较于离心风机一般风量更大,噪声更低,成本也有优势,其缺点是轴流风机不能改变气流方向,因此,会导致风冷方案的散热模组尺寸较大,影响遥控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所以,如何改变轴流风机的气流方向成为风冷方案的散热模组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散热模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遥控器。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器,散热器包括壳体和形成于壳体内部的气流通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通道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包括底板;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其中,风机与壳体之间有多种安装方式,当风机安装到壳体后,底板与风机的出风面平行或倾斜,当风机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模组中,气流从风机的进风面进入,最终从壳体的出风口流出,故无论进风气流方向如何,最终出风方向可由所述出风口的朝向确定,从而实现改变风向的需求。此外,风机与壳体之间有多种安装方式,安装时可根据需求设定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或位置,从而进一步适应不同结构件设计需求或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底板与风机的出风面平行或倾斜,大大减小了底板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散热模组的体积,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器和风机,散热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部的气流通道,壳体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气流通道设于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气流通道设置有弯折部,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当风机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内,经气流通道的弯折部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能够使由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满足不同方向出风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壳体与进风口相对的一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的出风面,即风机的安装平面与进风口一侧的气流通道的侧壁大致垂直或呈斜交状态,大大减小了与进风口相对的壳体的一侧与进风口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散热模组的体积,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气流通道设置有弯折部。

进一步地,散热器内的气流通道设置有弯折部,风机工作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内并经气流通道的弯折部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而弯折部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弯折方向可以根据散热器的结构、发热元件的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对位置灵活设置,进而使得风机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能够灵活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改变风机的出风方向而使风机垂直安装导致散热模组尺寸较大的问题,极大的减小了散热模组的尺寸和重量,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弯折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出风方向和出风位置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弯折部,以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模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机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轴流式风机、斜流式风机、横流式风机。

在该技术方案中,风机可以为轴流式风机、斜流式风机、横流式风机中的一种,风机的多种类型能够满足散热模组不同工况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不同类型的风机能够与气流通道的不同结构的弯折部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风机为轴流风机时,轴流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当轴流风机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内,气流经气流通道的弯折部改变方向,使得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即可以实现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同时轴流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兼有散热能力强、噪声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器还包括: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壳体内,多个散热片将气流通道分为多个风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器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壳体内的多个散热片,通过多个散热片将气流通道分为多个风道,散热片的设置能够扩大气流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进而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片的数量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数量,散热片也可以为满足要求并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结构,例如散热齿、散热带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包括:底板,与进风口相对并靠近发热元件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底板,底板靠近发热元件设置,使得底板接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器内部的气流通道内,通过底板与进风口相对,即进风口设置在与底板相对一侧的壳体上,使得安装在进风口处的风机工作将气流直接、快速、充分地吹向底板,进而加快底板处气流的流通速度,提高散热效率,使得发热元件能够快速降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底板也可以与发热元件相接触,使得发热元件的热量能够快速、充分、有效地传递至底板并传递至散热器内部的气流通道内,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当发热元件为多个时,底板和发热元件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进风口设置在与底板相对一侧的壳体上,而风机设置在进风口处,因此,底板相对于风机的一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的出风面,大大减小了散热模组在垂直于底板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底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底板上,能够加快底板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进而使靠近底板的加热元件能够快速降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相对于底板的位置关系,具体设置多个散热片在底板上的位置,例如,发热元件覆盖整个底板,可以将散热片均匀地分布在底板上,若发热元件位于底板的某一处,可以将散热片集中的设置与发热元件相对处的底板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片在底板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片在底板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多个散热片将气流通道分为多个形状不同的风道,能够满足气流通道不同结构的需求,同时能够满足发热元件和散热器不同结构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散热片在底板上的投影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几何线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气流通道延伸的轨迹、气流通道弯折部的具体形状,设置在底板上的投影为不同轨迹的散热片,以使气流能够顺畅地经气流通道流出散热器,并与多个散热片充分接触以提高热交换的面积,进而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面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面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间隙,避免了出风面与底板直接接触不利于经出风面流出的气流流通的问题,间隙的设计有利于气流经出风面顺畅、充分地流通,同时使出风面流出的气流与由发热元件传递至底板的热量能够充分接触混合,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发热元件快速降温,同时间隙的设置有利于气流沿气流通道经间隙发生转向,使得气流在转向过程中能够顺畅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孔相连接将风机安装至散热器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一安装孔相连接将风机安装至散热器上,能够保证风机与散热器可靠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底板相对于风机的一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的出风面,即风机相对于底板平行或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一方面,当风机平行与底板安装至散热器上时,气流经出风面流出并经气流通道的弯折部改变方向后流出散热器外部;一方面,当风机倾斜与底板并安装在散热器上,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底板水平放置,风机倾斜放置;二是风机水平放置,底板相对于风机倾斜一定角度;三是风机和底板均倾斜设置,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以实现气流经出风面流出并经气流通道的弯折部改变方向后流出散热器外部,进而能够灵活的调节风机的出气方向,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风件;壳体还包括设置在底板周围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腔体,开口处设置有进风口和导风件,且导风件与侧板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设置在底板周围的侧板,底板和侧板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腔体,开口处设置有进风口和导风件,且导风件与侧板相连接,最大程度地扩大了散热器的容积,进而扩大了气流通道的容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

进一步地,导风件也可以为散热器的一部分,即导风件为散热器的上盖,与散热器是同样材质的,这样有利于加工生产;导风件也可以为遥控器的部分结构,即将散热器的侧板直接与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相连接,并与底板共同构成腔体,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扩大了气流通道的容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底板、侧板和导风件形成气流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底板、侧板和导风件形成气流通道,充分利用了散热器自身的结构和与位于出风口一侧的导风件形成密闭的气流通道,简化了构成气流通道的部件,同时,使得散热器的内部即为气流通道,大大地增加了气流通道的容积,扩大了气流的流通空间,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弯折部可以为气流通道本身自有的结构,即弯折部可以由散热器自身的结构来限定,或通过散热器的底板、侧板和导风件共同来限定;另一方面,弯折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具体的结构来辅助实现,即弯折部可以为在气流通道内设置的用于改变气流流通方向的导风板,弯折部的多种构成方式能够满足散热器不同结构的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出风口设置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的侧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出风口设置在远离进风口的一侧的侧板上,增大了气流通道的延伸长度,扩大了气流与散热器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发热元件和散热器的具体结构设置出风口的位置,即出风口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侧板上,出风口也可以设置底板上,并靠近远离进风口一侧的侧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与进风口相连通,且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第二通道,与出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弯折部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气流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进风口相连通,且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第二通道与出风口相连通,且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通过弯折部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由进风口流入气流通道的气流改变方向后由出风口流出,实现了轴流风机出风方向的改变,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呈90度,即使得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即可以实现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同时轴流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兼有散热能力强、噪声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散热片沿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底板上,由于发热元件设置在底板上,热交互主要发生在第二通道上,而散热片沿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进而使发热元件快速降温。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件;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安装孔相连接将导风件安装至开口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器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安装孔相连接将导风件安装至开口处,能够保证导风件与散热器可靠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能够使导风件与散热器密封连接,进而避免散热器内的气流因导风件和散热器连接的不够密封而从缝隙流出,有效的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进一步地,可以在导风件和散热器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以保证导风件和散热器密封连接,进而提高散热效率,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导风件和散热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满足要求即可,例如粘结剂胶接,可以避免在散热器上设置安装孔,同时能够保证导风件与散热器可靠连接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侧板在底板上的投影为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侧板在底板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底板、侧板和导风件形成的气流通道可以为多种几何形状,进而能够满足发热元件和散热器不同结构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侧板在底板上的投影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几何线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多个侧板在底板上的投影为不同轨迹或相同轨迹,进而使气流通道具有不同的延伸的轨迹、并具有不同的弯折部,灵活地改变气流的出风方向,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加工方便快捷,有利于批量成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散热器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底板和侧板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提高散热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进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风口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的过风面积,使得气流经过风面积较大的进风口流入气流通道,并在气流通道内与散热器充分接触后由过风面积较小的出风口流出,保证气流能够与散热器充分接触,并能够保证气流在气流通道内顺畅、充分、快速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遥控器,遥控器包括:遥控器主体,设于遥控器主体表面的按键和摇杆,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模组,散热模组设于遥控器主体内部,为遥控器主体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遥控器,包括遥控器主体、按键、摇杆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模组,按键和摇杆设置遥控器主体表面,散热模组设于遥控器主体内部为遥控器主体进行散热,由于遥控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散热模组,因此具有该散热模组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遥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口;散热模组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在通风口处或与通风口相连通。

在该技术方案中,遥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口,散热模组设置在遥控器的内部,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在通风口处或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通风口处,一方面,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设置在通风口处,出风口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与通风口相连通,出风口设置在通风口处,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多种设置位置能够满足遥控器不同结构、散热器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理解的是,通风口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根据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设置不同数量的通风口。

具体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通风口处,即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于遥控器的其他结构是密闭的,进风口密闭可以使得从进风口流入气流通道的气流只来自遥控的外部,使得进入的气流的温度与室温一致,低于遥控器内部的气流的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出风口密闭,使得经过热交换后的温度较高的气流能够直接排除遥控外部,不会从出风口又进入到遥控器的内部,进而保证了遥控器良好的降温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具体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通风口相连通,即进风口和出风口相对于遥控器的其他结构是开放的,这种结构对散热器的加工精度和安装要求较低,有利于装配,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

在具体实施例中,遥控器可以为无人机、无人船或无人车的遥控器。该遥控器也可用于农业无人机、无人植保机等多种电子装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散热模组包括散热器、轴流风机和导风件,气流通道位于散热器内部并设于壳体上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且散热器的底板上设置有位于气流通道内部是散热片,导风件和散热器配合形成相对密闭的气流通道,保证气流都能流经散热器从出风口排出,轴流风机在整个系统中起到将气流推送至散热器内部的气流通道的作用,散热器的底板与发热元件贴合,即底板接收发热元件传递过来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气流通道内的散热片上。由于气流通道设置有弯折部,而轴流风机水平安装在底板上方,使得轴流风机吹出的气流进入散热器内部后,气流在散热器和导风件形成的气流通道中经弯折部改变流向,即气流由从垂直于散热器底板的方向转变为平行于底板的方向,转向后的气流流经散热器底板上的散热片通过对流换热带走散热片上的温度并由出风口吹出,从而达到给散热器降温并进一步给贴合在散热器上的发热元件进行降温的目的,即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实现了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完成换热的热空气从出风口排除散热器,通常散热器出风口会直接对着遥控器的通风口,以便于散热器吹出的热空气直接排出遥控器外部,完成散热,使遥控器内的发热元件温度降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轴流风机出风面面向散热器的底板,出风面和散热器的底板之间保留一定设计间隙,设计间隙起到的作用包括混风、风道转向、出风等,即间隙的设计有利于气流经出风面顺畅、充分地流通,同时使出风面流出的气流与由发热元件传递至底板的热量能够充分接触混合,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发热元件快速降温,同时间隙的设置有利于气流沿气流通道经间隙发生转向,使得气流在转向过程中能够顺畅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结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散热模组,1散热器,12壳体,122进风口,124出风口,126底板,128侧板,14气流通道,16散热片,2风机,3导风件,4第一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散热模组100和遥控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散热模组100,包括:散热器1,散热器1包括壳体12和位于壳体12内部的气流通道14,壳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气流通道14连通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壳体12还包括底板126;风机2,设置在进风口122处,其中,风机2与壳体12之间有多种安装方式,当风机2安装到壳体12后,底板126与风机2的出风面平行或倾斜,当风机2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14。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模组100中,气流从风机2的进风面进入,最终从壳体12的出风口124流出,故无论进风气流方向如何,最终出风方向可由所述出风口124的朝向确定,从而实现改变风向的需求。此外,风机2与壳体12之间有多种安装方式,安装时可根据需求设定二者之间的相对角度或位置,从而进一步适应不同结构件设计需求或散热需求。

进一步地,底板126平行或倾斜于风机2的出风面,即风机2的安装平面与进风口122一侧的气流通道14的侧壁大致垂直或呈斜交状态,大大减小了与进风口122相对的壳体12的一侧与进风口122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散热模组100的体积,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模组100包括散热器1和风机2,散热器1包括壳体12和位于壳体12内部的气流通道14,壳体12上开设有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气流通道14设于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通过气流通道14设置有弯折部,风机2设置在进风口122处,当风机2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14内,经气流通道14的弯折部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能够使由出风口124吹出的气流满足不同方向出风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同时,壳体12与进风口122相对的一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2的出风面,即风机2的安装平面与进风口122一侧的气流通道14的侧壁大致垂直或呈斜交状态,大大减小了与进风口122相对的壳体12的一侧与进风口122之间的距离,进而减小了散热模组100的体积,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散热器1内的气流通道14设置有弯折部,风机2工作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14内并经气流通道14的弯折部使气流方向发生改变,而弯折部的具体位置和具体弯折方向可以根据散热器1的结构、发热元件的结构、以及二者的相对位置灵活设置,进而使得风机2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方向能够灵活设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不能改变风机2的出风方向而使风机2垂直安装导致散热模组100尺寸较大的问题,极大的减小了散热模组100的尺寸和重量,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弯折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出风方向和出风位置的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弯折部,以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风机2包括如下至少一种:轴流式风机、斜流式风机、横流式风机。

在该实施例中,风机2可以为轴流式风机、斜流式风机、横流式风机中的一种,风机2的多种类型能够满足散热模组100不同工况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不同类型的风机2能够与气流通道14的不同结构的弯折部实现不同方向的出风,进而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地,风机2为轴流风机时,轴流风机设置在进风口122处,当轴流风机工作时将气流推送至气流通道14内,气流经气流通道14的弯折部改变方向,使得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1相配合即可以实现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同时轴流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兼有散热能力强、噪声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器1还包括:多个散热片16,设置在壳体12内,多个散热片16将气流通道14分为多个风道。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器1还包括多个设置在壳体12内的多个散热片16,通过多个散热片16将气流通道14分为多个风道,散热片16的设置能够扩大气流与散热器1的接触面积,进而扩大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散热片16的数量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数量,散热片16也可以为满足要求并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结构,例如散热齿、散热带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壳体12包括:底板126,与进风口122相对且靠近发热元件(未示出)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底板126,底板126靠近发热元件设置,使得底板126接收发热元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至散热器1内部的气流通道14内,通过底板126与进风口122相对,即进风口122设置在与底板126相对一侧的壳体12上,使得安装在进风口122处的风机2工作将气流直接、快速、充分地吹向底板126,进而加快底板126处气流的流通速度,提高散热效率,使得发热元件能够快速降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底板126也可以与发热元件相接触,使得发热元件的热量能够快速、充分、有效地传递至底板126并传递至散热器1内部的气流通道14内,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进一步地,当发热元件为多个时,底板126和发热元件也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位置关系。

进一步地,进风口122设置在与底板126相对一侧的壳体12上,而风机2设置在进风口122处,因此,底板126相对于风机2的一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2的出风面,大大减小了散热模组100在垂直于底板126方向的尺寸,能够满足对散热模组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的需求,进而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多个散热片16设置在底板126上。

在该实施例中,多个散热片16设置在底板126上,能够加快底板126的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进而使靠近底板126的加热元件能够快速降温,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发热元件相对于底板126的位置关系,具体设置多个散热片16在底板126上的位置,例如,发热元件覆盖整个底板126,可以将散热片16均匀地分布在底板126上,若发热元件位于底板126的某一处,可以将散热片16集中的设置与发热元件相对处的底板126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片16在底板126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片16在底板126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多个散热片16将气流通道14分为多个形状不同的风道,能够满足气流通道14不同结构的需求,同时能够满足发热元件和散热器1不同结构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进一步地,散热片16在底板126上的投影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几何线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气流通道14延伸的轨迹、气流通道14弯折部的具体形状,设置在底板126上的投影为不同轨迹的散热片16,以使气流能够顺畅地经气流通道14流出散热器1,并与多个散热片16充分接触以提高热交换的面积,进而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面与底板126之间设置有间隙。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面与底板126之间设置有间隙,避免了出风面与底板126直接接触不利于经出风面流出的气流流通的问题,间隙的设计有利于气流经出风面顺畅、充分地流通,同时使出风面流出的气流与由发热元件传递至底板126的热量能够充分接触混合,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发热元件快速降温,同时间隙的设置有利于气流沿气流通道14经间隙发生转向,使得气流在转向过程中能够顺畅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散热器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一连接件4与第一安装孔相连接将风机2安装至散热器1上。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器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第一安装孔相连接将风机2安装至散热器1上,能够保证风机2与散热器1可靠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底板126相对于风机2的一面所在的平面平行或倾斜于风机2的出风面,即风机2相对于底板126平行或倾斜一定角度设置,一方面,如图2所示,当风机2平行与底板126安装至散热器1上时,气流经出风面流出并经气流通道14的弯折部改变方向后流出散热器1外部;一方面,如图3所示,当风机2倾斜与底板126并安装在散热器1上,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底板126水平放置,风机2倾斜放置;二是风机2水平放置,底板126相对于风机2倾斜一定角度;三是风机2和底板126均倾斜设置,以上三种情况均可以实现气流经出风面流出并经气流通道14的弯折部改变方向后流出散热器1外部,进而能够灵活的调节风机2的出气方向,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导风件3;壳体12还包括设置在底板126周围的侧板128,底板126和侧板128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腔体,开口处设置有进风口122和导风件3,且导风件3与侧板128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壳体12包括设置在底板126周围的侧板128,底板126和侧板128形成一端具有开口的腔体,开口处设置有进风口122和导风件3,且导风件3与侧板128相连接,最大程度地扩大了散热器1的容积,进而扩大了气流通道14的容积,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

进一步地,导风件3也可以为散热器1的一部分,即导风件3为散热器1的上盖,与散热器1是同样材质的,这样有利于加工生产;导风件3也可以为遥控器的部分结构,即将散热器1的侧板128直接与遥控器的部分结构相连接,并与底板126共同构成腔体,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扩大了气流通道14的容积,进而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底板126、侧板128和导风件3形成气流通道14。

在该实施例中,底板126、侧板128和导风件3形成气流通道14,充分利用了散热器1自身的结构和与位于出风口124一侧的导风件3形成密闭的气流通道14,简化了构成气流通道14的部件,同时,使得散热器1的内部即为气流通道14,大大地增加了气流通道14的容积,扩大了气流的流通空间,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弯折部可以为气流通道14本身自有的结构,即弯折部可以由散热器1自身的结构来限定,或通过散热器1的底板126、侧板128和导风件3共同来限定;另一方面,弯折部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具体的结构来辅助实现,即弯折部可以为在气流通道14内设置的用于改变气流流通方向的导风板,弯折部的多种构成方式能够满足散热器1不同结构的需求,同时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风口124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22的一侧的侧板128上。

在该实施例中,出风口124设置在远离进风口122的一侧的侧板128上,增大了气流通道14的延伸长度,扩大了气流与散热器1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发热元件和散热器1的具体结构设置出风口124的位置,即出风口124也可以设置在其他侧板128上,出风口124也可以设置底板126上,并靠近远离进风口122一侧的侧板128。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气流通道14包括:第一通道,与进风口122相连通,且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进风口122所在的平面;第二通道,与出风口124相连通,且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与出风口124所在的平面;弯折部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在该实施例中,气流通道14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与进风口122相连通,且第一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进风口122所在的平面,第二通道与出风口124相连通,且第二通道的横截面平行于出风口124所在的平面,通过弯折部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使得由进风口122流入气流通道14的气流改变方向后由出风口124流出,实现了轴流风机出风方向的改变,即进风方向和出风方向呈90度,使得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1相配合即可以实现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同时轴流风机相对于离心风机兼有散热能力强、噪声低、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势,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地,第二通道沿底板126的长度方向延伸,散热片16沿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在底板126上,由于发热元件设置在底板126上,热交互主要发生在第二通道上,而散热片16沿第二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和散热速度,进而使发热元件快速降温。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件5;散热器1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件5与第二安装孔相连接将导风件3安装至开口处。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器1上还设置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连接件5与第二安装孔相连接将导风件3安装至开口处,能够保证导风件3与散热器1可靠连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同时能够使导风件3与散热器1密封连接,进而避免散热器1内的气流因导风件3和散热器1连接的不够密封而从缝隙流出,有效的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进一步地,可以在导风件3和散热器1的连接处设置密封件以保证导风件3和散热器1密封连接,进而提高散热效率,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可以理解的是,导风件3和散热器1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连接,满足要求即可,例如粘结剂胶接,可以避免在散热器1上设置安装孔,同时能够保证导风件3与散热器1可靠连接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为螺栓,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为螺栓,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为螺纹孔,风机2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安装在散热器1上,能够保证风机2与散热器1可靠连接,导风件3通过螺栓与螺纹孔配合安装至散热器1上,能够保证导风件3与散热器1可靠连接,螺纹孔易于加工,且成本角度,螺栓成本较低,进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4和第二连接件5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侧板128在底板126上的投影为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该实施例中,侧板128在底板126上的投影可以为直线、曲线、弯折线中的一种或几种,使得底板126、侧板128和导风件3形成的气流通道14可以为多种几何形状,进而能够满足发热元件和散热器1不同结构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不同出风方向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进一步地,侧板128在底板126上的投影可以为满足要求的其他几何线形,可以理解的是,可以使多个侧板128在底板126上的投影为不同轨迹或相同轨迹,进而使气流通道14具有不同的延伸的轨迹、并具有不同的弯折部,灵活地改变气流的出风方向,扩大产品的使用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散热器1为一体式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散热器1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加工方便快捷,有利于批量成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散热器1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提高底板126和侧板128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密封性,进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并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进风口122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4的过风面积。

在该实施例中,进风口122的过风面积大于出风口124的过风面积,使得气流经过风面积较大的进风口122流入气流通道14,并在气流通道14内与散热器1充分接触后由过风面积较小的出风口124流出,保证气流能够与散热器1充分接触,并能够保证气流在气流通道14内顺畅、充分、快速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遥控器,遥控器包括:遥控器主体,设于遥控器主体表面的按键和摇杆,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散热模组100,散热模组100设于遥控器主体内部,为遥控器主体进行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遥控器,包括遥控器主体、按键、摇杆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散热模组100,按键和摇杆设置遥控器主体表面,散热模组100设于遥控器主体内部为遥控器主体进行散热,由于遥控器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散热模组100,因此具有该散热模组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遥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口;散热模组100的进风口122和/或出风口124设置在通风口处或与通风口相连通。

在该实施例中,遥控器设置有至少一个通风口,散热模组100设置在遥控器的内部,进风口122和/或出风口124设置在通风口处或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均设置在通风口处,一方面,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均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122设置在通风口处,出风口124与通风口相连通,一方面,进风口122与通风口相连通,出风口124设置在通风口处,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的多种设置位置能够满足遥控器不同结构、散热器1不同结构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可以理解的是,通风口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根据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的位置设置不同数量的通风口。

具体地,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均设置在通风口处,即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相对于遥控器的其他结构是密闭的,进风口122密闭可以使得从进风口122流入气流通道14的气流只来自遥控的外部,使得进入的气流的温度与室温一致,低于遥控器内部的气流的温度,进而有利于提高散热效率;出风口124密闭,使得经过热交换后的温度较高的气流能够直接排除遥控外部,不会从出风口124又进入到遥控器的内部,进而保证了遥控器良好的降温效果,提高用户使用的满意度。

具体地,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均与通风口相连通,即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相对于遥控器的其他结构是开放的,这种结构对散热器1的加工精度和安装要求较低,有利于装配,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

在具体实施例中,遥控器可以为无人机、无人船或无人车。该遥控器可用于农业无人机、无人植保机等多种电子装置。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散热模组100包括散热器1、轴流风机和导风件3,气流通道14位于散热器1内部并设于散壳体12上的进风口122和出风口124之间,且散热器1的底板126上设置有位于气流通道14内部是散热片16,导风件3和散热器1配合形成相对密闭的气流通道14,保证气流都能流经散热器1从出风口124排出,轴流风机在整个系统中起到将气流推送至散热器1内部的气流通道14的作用,散热器1的底板126与发热元件贴合,即底板126接收发热元件传递过来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到气流通道14内的散热片16上。由于气流通道14设置有弯折部,而轴流风机水平安装在底板126上方,使得轴流风机吹出的气流进入散热器1内部后,气流在散热器1和导风件3形成的气流通道14中经弯折部改变流向,即气流由从垂直于散热器1底板126的方向转变为平行于底板126的方向,转向后的气流流经散热器1底板126上的散热片16通过对流换热带走散热片16上的温度并由出风口124吹出,从而达到给散热器1降温并进一步给贴合在散热器1上的发热元件进行降温的目的,即通过轴流风机与散热器1相配合实现了类似离心风机的气流流通方向的效果;完成换热的热空气从出风口124排除散热器1,通常散热器1出风口124会直接对着遥控器的通风口,以便于散热器1吹出的热空气直接排出遥控器外部,完成散热,使遥控器内的发热元件温度降低,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轴流风机出风面面向散热器1的底板126,出风面和散热器1的底板126之间保留一定设计间隙,设计间隙起到的作用包括混风、风道转向、出风等,即间隙的设计有利于气流经出风面顺畅、充分地流通,同时使出风面流出的气流与由发热元件传递至底板126的热量能够充分接触混合,进而提高散热效率,有利于发热元件快速降温,同时间隙的设置有利于气流沿气流通道14经间隙发生转向,使得气流在转向过程中能够顺畅的流通,进而提高散热速度和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