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7738发布日期:2020-06-09 21:5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泡棉,特别是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



背景技术:

导电泡棉是一种广泛应用在电子产品内部并具有屏蔽功能的部件。导电泡棉应用后可以起到导电、防静电及减少电磁辐射等功能,对于提升电子产品的性能稳定及使用寿命具有巨大的作用。现有的导电泡棉在应用过程中普遍存在耐候性能差、弹性不足的缺陷,在应用时容易因为高温、酸性等环境而发生损害,导致性能上的不稳定;另外,由于现有的导电泡棉的弹性不足,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变形破坏,使用寿命短。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耐候性能差、容易发生变形破坏等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包括第一阻燃泡棉层及第二阻燃泡棉层,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与第二阻燃泡棉层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层,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热橡胶层,所述第二屏蔽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热橡胶层,所述第一耐热橡胶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耐热橡胶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所述弹性缓冲层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第一双面导电胶层、石墨烯气凝胶层、第二双面导电胶层及第二碳纤维层,所述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均包括聚酯纤维布层及金属屏蔽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与弹性缓冲层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石墨导电层,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上表面与第一阻燃泡棉层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所述弹性缓冲层下表面与第二阻燃泡棉层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导电层,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上表面与第二石墨导电层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及第二石墨导电层均为天然石墨层,所述天然石墨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均为硅胶粘接剂层,所述硅胶粘接剂层的厚度为15-30微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耐磨层及第二耐磨层均为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中嵌入有玻璃纤维加强绳。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的厚度均为100-120微米,金属屏蔽层为铝箔纤维复合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及第二阻燃泡棉层均为经过阻燃剂浸泡处理的聚氨酯树脂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该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内部设置有弹性缓冲层、耐热橡胶层、粘接层及耐磨层,可极大提升该种导电泡棉的耐候性及弹性形变能力,确保该种导电泡棉在高温、酸性等环境中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通过所述弹性缓冲层可极大提高导电泡棉的弹性变形能力,可缓冲各种外部冲击,不会因为冲击而破损变坏,有利于提高导电泡棉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可极大提高导电、屏蔽能力,应用范围更广。

总之,该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耐候性能差、容易发生变形破坏等技术缺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

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包括第一阻燃泡棉层21及第二阻燃泡棉层22,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与第二阻燃泡棉层22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1,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2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屏蔽层32,所述第一屏蔽层3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热橡胶层41,所述第二屏蔽层3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热橡胶层42,所述第一耐热橡胶层4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51,所述第二耐热橡胶层4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52,所述弹性缓冲层1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11、第一双面导电胶层12、石墨烯气凝胶层13、第二双面导电胶层14及第二碳纤维层15,所述第一屏蔽层31及第二屏蔽层32均包括聚酯纤维布层301及金属屏蔽层302。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与弹性缓冲层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石墨导电层61,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61上表面与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71,所述弹性缓冲层1下表面与第二阻燃泡棉层22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导电层62,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22上表面与第二石墨导电层62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72。

优选地,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61及第二石墨导电层72均为天然石墨层,所述天然石墨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71及第二粘接层72均为硅胶粘接剂层,所述硅胶粘接剂层的厚度为15-30微米。

优选地,所述第一耐磨层51及第二耐磨层52均为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中嵌入有玻璃纤维加强绳。

优选地,所述第一屏蔽层31及第二屏蔽层32的厚度均为100-120微米,金属屏蔽层302为铝箔纤维复合布。

优选地,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及第二阻燃泡棉层22均为经过阻燃剂浸泡处理的聚氨酯树脂材料层。

在具体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所述第一耐磨层51、第二耐磨层52能够提升导电泡棉的抗磨损能力,所述第一耐热橡胶层41及地热耐热橡胶层42能够提升导电泡棉的耐高温性能,所述第一粘接层71及第二粘接层72可提升导电泡棉在各种恶劣的使用环境中保持整体性,所述弹性缓冲层1使得导电泡棉在受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具有回复的能力,避免出现屏蔽层失效的情况,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

本技术: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阻燃泡棉层(21)及第二阻燃泡棉层(22),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与第二阻燃泡棉层(22)之间设置有弹性缓冲层(1),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层(31),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2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屏蔽层(32),所述第一屏蔽层(3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热橡胶层(41),所述第二屏蔽层(3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热橡胶层(42),所述第一耐热橡胶层(41)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51),所述第二耐热橡胶层(42)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52),所述弹性缓冲层(1)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11)、第一双面导电胶层(12)、石墨烯气凝胶层(13)、第二双面导电胶层(14)及第二碳纤维层(15),所述第一屏蔽层(31)及第二屏蔽层(32)均包括聚酯纤维布层(301)及金属屏蔽层(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与弹性缓冲层(1)上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石墨导电层(61),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61)上表面与第一阻燃泡棉层(21)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一粘接层(71),所述弹性缓冲层(1)下表面与第二阻燃泡棉层(22)之间设置有第二石墨导电层(62),所述第二阻燃泡棉层(22)上表面与第二石墨导电层(62)下表面之间设置有第二粘接层(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石墨导电层(61)及第二石墨导电层(62)均为天然石墨层,所述天然石墨层的厚度为30-5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71)及第二粘接层(72)均为硅胶粘接剂层,所述硅胶粘接剂层的厚度为15-3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耐磨层(51)及第二耐磨层(52)均为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中嵌入有玻璃纤维加强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层(31)及第二屏蔽层(32)的厚度均为100-120微米,金属屏蔽层(302)为铝箔纤维复合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燃泡棉层(21)及第二阻燃泡棉层(22)均为经过阻燃剂浸泡处理的聚氨酯树脂材料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包括第一阻燃泡棉层、第二阻燃泡棉层及弹性缓冲层,第一阻燃泡棉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屏蔽层,第二阻燃泡棉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热橡胶层,第二屏蔽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热橡胶层,第一耐热橡胶层上表面设置有第一耐磨层,第二耐热橡胶层下表面设置有第二耐磨层,弹性缓冲层包括由上往下设置的第一碳纤维层、第一双面导电胶层、石墨烯气凝胶层、第二双面导电胶层及第二碳纤维层,第一屏蔽层及第二屏蔽层均包括聚酯纤维布层及金属屏蔽层。该种高弹性耐候型导电泡棉具有耐候能力强、弹性复位性能好、应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等现有产品所不具备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苗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安特佳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