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7885发布日期:2020-07-10 16:1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散热装置技术,尤指一种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及其所带来的便利性,已让现代人养成长时间使用的习惯,但电脑及各式电子产品在被长时间操作的过程中,其产生的热量若无法相应且及时的散逸出,将影响到其使用寿命。

现有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热管、散热鳍片组及底座,底座是用以与一热源热接触,且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层叠的多个散热鳍片,热管包括受热部及放热部,受热部固定在底座,放热部则穿接散热鳍片组,如此以组合成一塔形散热装置。使用时将风扇装设在散热鳍片组的一侧边,通过风扇的强制气流来将聚集于散热装置的热量带离。

业界为了提升散热装置的散热效能,会尽可能地利用空间设置散热鳍片来增加散热面积。然而,当散热装置被应用在大型的电子装置或系统时,如云端伺服系统时,风扇所设置的位置并不邻近于散热装置,因此风扇所驱动的气流可能是从远处到达散热装置,如此在散热鳍片组的中间位置将产生热聚集并形成风阻,并影响气流通过散热鳍片组,进而导致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可减少风阻,更能够降低气流与各散热鳍片间的摩擦力,进而提升整体的导、散热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通过各遮蔽片遮盖镂空槽的上、下,藉以使散热鳍片组内部的气流与金属底座的各散热片的气流能够互不干扰。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鳍片组、一上遮蔽片、一下遮蔽片、一金属底座及多个热管,在该散热鳍片组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镂空槽;该上遮蔽片对应该镂空槽覆盖在该散热鳍片组的上方;该下遮蔽片对应该镂空槽遮盖在该散热鳍片组的下方;该金属底座设置在该下遮蔽片的下方,该金属底座设有多个散热片;每一该热管具有一受热段及自该受热段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一第一放热段和一第二放热段,各该受热段被固定在该金属底座,各该第一放热段穿接该散热鳍片组并形成在该镂空槽的一侧,各该第二放热段穿接该散热鳍片组并形成在该镂空槽的另一侧。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散热鳍片组包括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鳍片,在该镂空槽的两侧的各该散热鳍片分别开设有多个连通孔,各该第一放热段和各该第二放热段分别穿接各该连通孔。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每一该散热鳍片的该连通孔周缘形成有一环墙,各该散热鳍片通过各该环墙以在任二相邻该散热鳍片之间形成一流体通道。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在每一该散热鳍片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凹弧边。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任二相邻的该散热鳍片的该凹弧边为不相等的圆弧半径,以在该散热鳍片组的侧边形成有参差不齐的一弧形面。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部分该散热鳍片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凹弧边,另一部分该散热鳍片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平直边,具有该凹弧边的该散热鳍片与具有该平直边的另一该散热鳍片为交叉层叠。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该上遮蔽片在对应于该连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穿孔,该下遮蔽片在对应于该连通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通孔,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进一步的穿接该穿孔和该通孔。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任二相邻的该热管的该第一放热段和该第二放热段呈前、后错位设置在该散热鳍片组中。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该金属底座包括一导热下座和对应该导热下座组合的一散热上座,各该散热片设置在该散热上座上。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在该导热下座设有多个凹沟,在该散热上座设有多个凹槽,各该凹槽分别对应于各该凹沟配设并供各该热管的该受热段容置。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还包括一提把组件,该提把组件固定在该金属底座并且覆盖在该上遮蔽片的上方。

上述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该提把组件包括一框架、一弯折板及一手提把,该弯折板固定在该金属底座并且弯折延伸而覆盖在该上遮蔽片的上方,该框架设置在该弯折板上方,该手提把则固定在该弯折板的上方并且形成在该框架的中间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功效,藉由在散热鳍片组的侧边形成有渐缩式入风面,藉以形成有良好的导流效果。利用任二相邻的各放热段呈前、后错位方式设置,藉以达成热分散和热平衡效果。藉助提把组件的设置,利于对整体的散热装置进行搬移或安装的相关作业。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组、上遮蔽片和下遮蔽片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鳍片组、上遮蔽片和下遮蔽片组合透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组合外观图。

图5是图4的5-5剖视图。

图6是图4的6-6剖视图。

图7是图4的7-7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组合外观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的又一实施例组合外观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10a、10b…散热鳍片组

11…散热鳍片

111…环墙

112…凹弧边

113…平直边

12…镂空槽

13…连通孔

14…流体通道

a…弧形面

20…上遮蔽片

21…穿孔

30…下遮蔽片

31…通孔

40…金属底座

41…导热下座

411…凹沟

42…散热上座

421…散热片

422…凹槽

50…热管

51…受热段

52…第一放热段

53…第二放热段

60…提把组件

61…框架

62…弯折板

63…手提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及功效,但并非作为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其中的“无强制对流”即是不直接在此散热装置的周边装设一散热风扇来提供强制气流,但不排除在远端设置散热风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装置主要包括一散热鳍片组10、一上遮蔽片20、一下遮蔽片30、一金属底座40及多个热管50。

散热鳍片组10包括相互堆叠的多个散热鳍片11,各散热鳍片11可为铝、铜或其合金等散热性良好材料所制成,本实施例的散热鳍片组10大致呈一长条形,在散热鳍片组10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贯穿各散热鳍片11的一镂空槽12,在镂空槽12的前后两侧的散热鳍片组10上分别开设有贯穿各散热鳍片11的多个连通孔13。另在每一散热鳍片11的连通孔13的周缘形成有一环墙111,各散热鳍片11相互堆叠后是通过环墙111,以在任二相邻散热鳍片11之间形成一流体通道14(见于图6)。又,在每一散热鳍片11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凹弧边112,藉以在散热鳍片组10的前、后端分别形成有一导流效果。

上遮蔽片20亦可为铝、铜或其合金等散热性良好材料所制成,其是对应镂空槽12覆盖在散热鳍片组10的上方,即上遮蔽片20可仅仅是遮盖住镂空槽12的上方位置;本实施例的上遮蔽片20的外形大致与前述散热鳍片11的外形相近,并在对应于前述各连通孔1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穿孔21。

下遮蔽片30亦可为铝、铜或其合金等散热性良好材料所制成,其是对应镂空槽12遮盖在散热鳍片组10的下方,即下遮蔽片30可仅仅是遮盖住镂空槽12的下方位置;本实施例的下遮蔽片30的外形大致与前述散热鳍片11的外形相近,并在对应于前述各连通孔13的位置分别开设有一通孔31。

金属底座40设置在下遮蔽片30的下方,其主要包括一导热下座41和对应导热下座41组合的一散热上座42,导热下座41可为铜或其合金等散热性良好材料所制成,其是用以与一热源(图未示出)贴接而传热,在导热下座41的顶面设有多个凹沟411,散热上座42可为铝或其合金等散热性良好材料所制成,在散热上座42的上表面设有多个散热片421,另在散热上座42背向各散热片421的表面设有多个凹槽422,各凹槽422是分别对应于各凹沟411配设。

本实施例的热管(heatpipe)50大致呈一u形,每一热管50具有一受热段51及自受热段5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的一第一放热段52和一第二放热段53,各受热段51是被夹持在导热下座41和散热上座42之间,且分别容置在各凹沟411和各凹槽422中;各第一放热段52是穿接散热鳍片组10的各连通孔13并形成在镂空槽12的前侧,各第二放热段53则穿接散热鳍片组10的各连通孔13并形成在镂空槽12的后侧;其中任二相邻的第一放热段52是呈前、后错位方式设置在散热鳍片组10中。同理,任二相邻的第二放热段53亦是呈前、后错位方式设置在散热鳍片组10中,藉以达成热分散和热均匀分布效果。

进一步说明,由于上遮蔽片20和下遮蔽片30是分别遮蔽在镂空槽12的上方和下方位置,是以散热上座42的各散热片421所散发出的热量并不会进入镂空槽12内,使得各散热片421所散发的热量与各散热鳍片11所散发的热量彼此并不相互干扰。

请参阅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与前述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各散热鳍片11的各凹弧边112可为不相等的圆弧半径,藉以在散热鳍片组10a的侧边形成有参差不齐的一弧形面a,如此利于外部的低温气体容易进入散热鳍片组10内部做热交换。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无强制对流的散热装置与前述各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其还包括一提把组件60,其主要包括一框架61、一弯折板62及一手提把63,弯折板62大致呈一l形,其底端是通过多个螺丝锁定在散热上座42的侧边,弯折板62的另一侧则全面性覆盖在上遮蔽片20的上方,框架61是通过多个螺丝锁固在弯折板62的上方,手提把63亦通过多个螺丝锁固在弯折板62的上方并且形成在框架61的中间位置,如此,利于对整体的散热装置进行搬移或安装的相关作业。

进一步地,各散热鳍片11的前、后端除了可如前述各实施例的凹弧边112设作外,其中部分的散热鳍片11的前、后端分别具有一平直边113,并将具有凹弧边112的散热鳍片11与具有平直边113的散热鳍片11相互层叠以构成一散热鳍片组10b,如此可利于外部的低温气体做热交换。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