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3614发布日期:2020-04-21 19:04阅读:2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照明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电视,指使用电子技术传送活动的图像画面和音频信号的设备,即电视接收机。也是重要的广播和视频通信工具。看电视能刺激大脑释放内啡肽,带来愉悦感,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是良好的减压方式。且丰富的娱乐内容和新闻知识也使得观看电视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看电视时,为保持眼睛健康,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且看电视时室内应保持一定的亮度。也就是说,电视的亮度和室内周围亮度的对比度,不能相差悬殊,否则容易造成眼疲劳,也会促进近视眼的形成和发展。所以,室内应当保留一个低度数的灯具,其亮度以能看清书本字迹为合适。

而灯光的调节过程通常发生在晚上,也就是环境亮度较低需要开始室内照明灯时,当今家居生活中,为实现亮度的调节,大多会选用多亮度照明灯,并通过手动模式实现灯光模式的切换,在当今智能化逐渐普及的今天,如此灯光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通过对环境亮度和电视是否开启进行检测后实现室内灯光的亮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包括:

主照明灯,安装于室内,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高亮度照明;

辅照明灯,安装于室内,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低亮度辅助照明;

第一检测电路,用于对室外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检测电路,用于检测电视是否开启,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控制电路,分别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和第二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并控制主照明灯的启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日常家庭环境中,通过主照明灯和辅照明灯实现对环境亮度的照明,而同时,通过第一检测电路对当前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二检测电路对电视机是否开启进行检测,当环境亮度较低且电视机开启时,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主照明灯的关闭,从而实现对室内灯光亮度在观看电视时的智能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

光线传感器,安装于室外,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并输出亮度检测值;

第一比较电路,耦接于光线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亮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光线传感器检测到当前环境亮度下的亮度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第一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

温度传感器,安装于电视散热处,用于检测电视的散热温度以判断电视是否开启,并输出温度检测值;

第二比较电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以接收温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当前电视散发热量的温度检测值大于第二比较电路的预设值时,第二比较电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与门u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其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

三极管q1,其基极耦接于与门u1的输出端以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

继电器km1,具有线圈和常闭触头,其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其发射极接地,其线圈串接于主照明灯的控制支路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与门u1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时,与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1的常闭触头断开,从而切断照明灯的控制支路,使得照明灯熄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度传感器外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靠近电视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温度传感器嵌设入安装壳的安装槽内,减少温度传感器直接暴露所被意外损坏的现象,通过安装壳提高温度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壳靠近电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粘接部,且每个所述粘接部上粘接有可剥离的光面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时,剥离光面纸,将安装壳和温度传感器粘接在对应的电视的散热处,非常便利,且由于电视的型号不同,散热的位置也对应会有不同,通过如此的粘接方式便于实现安装壳的位置的调整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壳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防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滑槽便于安装者对安装壳的握持,从而便于安装壳的安装和拆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光线传感器外围绕设置有防护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罩对室外环境中的光线传感器进行保护,从而减少光线传感器受外界环境的损坏,进一步提高光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第一检测电路对当前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二检测电路对电视机是否开启进行检测,当环境亮度较低且电视机开启时,通过控制电路实现主照明灯的关闭,从而实现对室内灯光亮度在观看电视时的智能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电路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防护罩和光线传感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安装壳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1、主照明灯;2、辅照明灯;3、第一检测电路;4、第二检测电路;5、控制电路;6、光线传感器;7、第一比较电路;8、温度传感器;9、第二比较电路;10、安装壳;11、安装槽;12、防滑槽;13、粘接部;14、光面纸15、启闭开关;16、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室内感应照明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主照明灯1,安装于室内,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高亮度照明;

辅照明灯2,安装于室内,用于对室内环境进行低亮度辅助照明;

第一检测电路3,用于对室外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检测电路4,用于检测电视是否开启,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控制电路5,分别耦接于第一检测电路3和第二检测电路4的输出端,并控制主照明灯1的启闭。

日常家庭环境中,通过主照明灯1和辅照明灯2实现对环境亮度的照明。且主照明灯1和辅照明灯2的控制主路上设置有启闭开关,启闭开关控制主照明灯1和辅照明灯2的日常启闭。

而同时,通过第一检测电路3对当前环境亮度进行检测,并通过第二检测电路4对电视机是否开启进行检测,当环境亮度较低且电视机开启时,通过控制电路5实现主照明灯1的关闭,从而实现对室内灯光亮度在观看电视时的智能调节。

第一检测电路3包括:

光线传感器6,安装于室外,用于检测环境亮度并输出亮度检测值;

第一比较电路7,耦接于光线传感器6的输出端以接收亮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如图2所示,且为减少光线传感器6的损坏,光线传感器6外围绕设置有防护罩16。

如图1所示,第一比较电路7包括比较器a、电阻r1和电阻r2,比较器a的反相端耦接于光线传感器6的输出端,电阻r1串接于比较器a的同相端与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2串接于比较器a的同相端和地之间,电阻r2两端的电压值即为比较电路的预设值。

当光线传感器6检测到当前环境亮度下的亮度检测值小于第一比较电路7的预设值时,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

第二检测电路4包括:

温度传感器8,安装于电视散热处,用于检测电视的散热温度以判断电视是否开启,并输出温度检测值;

第二比较电路9,耦接于温度传感器8的输出端以接收温度检测值,并与预设值比较后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第二比较电路9包括比较器b、电阻r3和电阻r4,比较器b的同相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8的输出端,电阻r3串接于比较器b的反相端与直流电vcc之间,电阻r4串接于比较器b的反相端和地之间,电阻r4两端的电压值即为比较电路的预设值。

当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当前电视散发热量的温度检测值大于第二比较电路9的预设值时,比较器b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

如图3所示,而为减少温度传感器8直接暴露所被意外损坏的现象,温度传感器8外固定连接有安装壳10,安装壳10靠近电视的侧面开设有安装槽11,温度传感器8安装于安装槽11内。且为便于安装壳10的捏持,安装壳10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个平行设置的防滑槽12。

安装壳10靠近电视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粘接部13,且每个粘接部13上粘接有可剥离的光面纸。当需要安装温度传感器8时,剥离光面纸,将安装壳10和温度传感器8粘接在对应的电视的散热处,非常便利。

如图1所示,控制电路5包括:

与门u1,具有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电路7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其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电路9的输出端以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其输出端输出控制信号;

三极管q1,其基极耦接于与门u1的输出端以接收控制信号,其发射极接地;

继电器km1,具有线圈和常闭触头,其线圈串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直流电vcc之间,其发射极接地,其线圈串接于主照明灯1的控制支路上。

续流二极管d1,其阳极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阴极耦接于直流电vcc。

当与门u1接收到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时,与门u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此时,三极管q1导通,继电器km1的线圈得电,继电器km1的常闭触头断开,从而切断照明灯的控制支路,使得照明灯熄灭。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