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及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47149发布日期:2020-05-07 00:1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散热组件及电源转换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源转换器。



背景技术:

发热件上的各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及时排出将会影响发热件的正常工作。目前将发热件通过固定件固定于具有散热功能的壳体上。其中,在壳体的表面涂有一层导热膏,而在此表面上设有收容固定件的孔。

由于导热膏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在发热件安装于壳体时,会挤压导热膏,使得导热膏流入到用于收容固定件的孔而堵塞此孔,导致固定件不能有效地将发热件固定于壳体上,影响发热件的散热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散热组件能够有效地对发热件进行散热,提高散热组件的散热质量。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壁及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散热壁的发热件,所述散热壁朝向所述发热件的表面为安装面;

所述散热壁具有第一紧固槽及凹槽,所述第一紧固槽的开口及所述凹槽的开口均位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凹槽环绕于所述第一紧固槽的周边且与所述第一紧固槽间隔设置;

所述散热组件包括紧固件,部分所述紧固件收容于所述第一紧固槽;

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导热膏,所述导热膏位于所述发热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且所述导热膏错开所述第一紧固槽排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包括第二紧固孔,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第二紧固孔及所述第一紧固槽以紧固连接所述发热件与所述散热壁。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在所述安装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安装面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紧固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紧固件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所述第一紧固槽;所述发热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

其中,所述紧固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紧固件及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二侧边靠近所述第一侧边,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一侧边靠近所述第二侧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发热件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连接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

所述第一紧固件相对所述第四侧边靠近所述第三侧边,所述第二紧固件相对所述第三侧边靠近所述第四侧边。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槽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与所述安装面之间的距离在6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壁还包括散热面及凸块,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安装面相背设置,所述凸块自所述散热面朝向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凸起;

所述底壁位于所述散热面与所述安装面之间;或者,所述散热面位于所述安装面与所述底壁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包括多个凹陷区,多个所述凹陷区彼此间隔地环绕于所述第一紧固槽的周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紧固件包括螺纹,所述紧固件与所述第一紧固槽通过螺纹连接。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源转换器。电源转换器包括壳体及如上所述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紧固槽的周缘设置凹槽,避免了导热膏流入第一紧固槽而影响紧固件与第一紧固槽的配合关系,从而使得发热件能够有效地固定于散热壁上,提高散热壁对发热件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散热组件在第一实施例中的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散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散热组件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沿a-a线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沿a-a线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源转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散热组件在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电源转换器100包括壳体101及散热组件102。散热组件102安装于壳体101内。散热组件102具有散热的作用,使得电源转换器100内部的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散布。

散热组件102包括散热壁21及可拆卸连接于散热壁21的发热件22。其中,发热件22为产生热量的元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发热件22为印刷电路板为例来进行描写。印刷电路板上的各元件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大量热量能够通过散热壁21进行散热。

散热壁21朝向发热件22的表面为安装面211。散热壁21具有第一紧固槽212及凹槽213。第一紧固槽212的开口及凹槽213的开口均位于安装面211。也即,第一紧固槽212及凹槽213均自安装面211朝向散热壁21的内部凹陷。凹槽213环绕于第一紧固槽212的周边且与第一紧固槽212间隔设置。

散热组件102包括紧固件24。紧固件24用于将发热件22固定于散热壁21上,使得发热件22上的热量通过散热壁21均匀散布。部分紧固件24收容于第一紧固槽212。紧固件24通过与第一紧固槽212的配合,使得紧固件24稳固地固定于散热壁21内,从而使得发热件22固定于散热壁21上。

散热组件102还包括导热膏23。导热膏23涂布于安装面211的表面。导热膏23位于发热件22与安装面211之间,且导热膏23错开第一紧固槽212排布。其中,导热膏2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在预设时间段内能够凝固。当导热膏23刚涂在安装面211时,导热膏23仍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导热膏23涂在安装面211上的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段后,导热膏23将会凝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导热膏23有一定的流动性,导热膏23涂布于散热壁21的表面时,导热膏23可能会流入至第一紧固槽212,影响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的配合作用。在第一紧固槽212的周缘设置凹槽213,避免了导热膏23流入至第一紧固槽212而影响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的配合作用,从而使得发热件22能够有效地固定于散热壁21上,提高了散热壁21对发热件22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发热件22包括第二紧固孔221。紧固件24穿过第二紧固孔221及第一紧固槽212以紧固连接发热件22与散热壁2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紧固件24穿过第二紧固孔221及第一紧固槽212以紧固连接发热件22与散热壁21时,发热件22会挤压散热壁21上的导热膏23,被挤压出去的导热膏23能够流入至凹槽213内,避免了被挤压的导热膏23流入至第一紧固槽212中而影响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的配合作用,从而使得发热件22能够紧固地固定于散热壁21上,提高散热壁21对发热件22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发热件22在安装面211所在平面上的投影面积小于或等于安装面211的面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安装面211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发热件22的面积,使得发热件22的各个区域都能够通过散热壁21进行散热,提高了发热件22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热膏2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发热件22的面积。导热膏23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发热件22的面积,使得发热件22的各个区域产生的热量均能够通过导热膏23传递至散热壁21上,提高了发热件22的散热效率。

可选的,紧固件24包括螺纹。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通过螺纹连接。也即,发热件22与散热壁21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具体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紧固件24为螺钉为例来进行描写。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通过螺纹啮合的方式,使得发热件22稳定地固定于散热壁21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图4是图2所示散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凹槽213开口的形状为圆环形,且圆环形的内径大于第一紧固槽212的直径。如图4所示,凹槽213的内径为d1,第一紧固槽212的直径为d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紧固槽212为圆形,凹槽213为圆环形,使得凹槽213环绕于第一紧固槽212的各个区域,从而使得各个区域的导热膏23均不会流入至第一紧固槽212内。

进一步,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5是图2所示散热组件102在另一种角度的结构示意图。紧固件24的数量为多个。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紧固件24的数量为多个为例来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紧固件24的数量也能够为一个。本申请对紧固件24的数量不做限定。

相应地,第一紧固槽2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紧固件24一一对应地安装于多个第一紧固槽212。发热件2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边222及第二侧边223。

其中,紧固件2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紧固件241及第二紧固件242。第一紧固件241相对第二侧边223靠近第一侧边222。第二紧固件242相对第一侧边222靠近第二侧边223。也即,第一紧固件241与所述第二紧固件242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在至少两个紧固件24相对设置,使得发热件22与导热膏23接触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发热件22的热量通过导热膏23传导于散热壁21,从而提高发热件22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发热件22还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224及第四侧边225。第三侧边224与第四侧边225连接在第一侧边222与第二侧边223之间。

第一紧固件241相对第四侧边225靠近第三侧边224。第二紧固件242相对第三侧边224靠近第四侧边225。也即,第一紧固件241与第二紧固件242不仅相对设置,而且位于对角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存在两个紧固件24位于对角位置,使得发热件22与导热膏23接触得更加紧密,有利于发热件22的热量通过导热膏23传导于散热壁21,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发热件22的四个角均设有紧固件24。紧固件24包括第一紧固件241、第二紧固件242、第三紧固件243及第四紧固件244,第一紧固件241相对第二侧边223靠近第一侧边222,且相对第四侧边225靠近第三侧边224;第二紧固件242相对第一侧边222靠近第二侧边223,且相对第三侧边224靠近第四侧边225;第三紧固件243相对第一侧边222靠近第二侧边223,且相对第四侧边225靠近第三侧边224;第四紧固件244相对第二侧边223靠近第一侧边222,且相对第三侧边224靠近第四侧边225。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图4及图6,图6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沿a-a线处的截面示意图。第一紧固槽212包括底壁2121。也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212并未贯穿散热壁21。由于紧固件24需要穿过第二紧固孔221,所述第二紧固孔221贯穿发热件22。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212未贯穿散热壁21,使得散热壁21能够隔绝散热壁21两侧的部件,避免了散热壁21两侧贯穿影响发热件22的功能,从而提高散热组件102的质量。

进一步地,底壁2121与安装面211之间的距离在6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也即,第一紧固槽212的深度在6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如图6所示,底壁2121与安装面211之间的距离用d3表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紧固槽212的深度在6毫米至10毫米范围内,使得紧固件24与第一紧固槽212之间的配合更加稳固,从而使得发热件22稳定地固定于散热壁21上。

进一步地,散热壁21还包括散热面214及凸块215。散热面214与安装面211相背设置。凸块215自散热面214朝向远离安装面211的一侧凸起。在本实施例中,底壁2121位于散热面214与安装面211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凸块215能够打散水流,增加了水阻,使得水流分布均匀,减小水流的温差,有利于提高散热组件102的散热效率。如图5所示,底壁2121位于散热面214与安装面211之间。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7,图7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二实施例中沿a-a线处的截面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实施例中,散热面214位于安装面211与底壁2121之间。也即,散热壁21的厚度小于第一紧固槽212的深度。

在此实施例中,散热壁21的厚度较薄,使得发热件22散发的热量能够快速的散布,避免了散热壁21太厚阻碍发热件22产生热量的散布,从而提高了散热组件102的散热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8,图8是图4所示结构在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结构大部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此实施例中,凹槽213包括多个凹陷区2130。多个凹陷区2130彼此间隔地环绕于第一紧固槽212的周边。在本实施例中,以凹槽213包括两个凹陷区2130为例进行描写。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213也能够包括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凹陷区2130。在本实施例中,对凹陷区2130的具体数量不做限定。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13包括第一凹陷区2131及第二凹陷区2132。第一凹陷区2131与第二凹陷区2132间隔地环绕于第一紧固槽213的周边。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