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0577发布日期:2020-02-18 14:53阅读:707来源:国知局
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功率放大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



背景技术:

微波功率放大器,主要完成对微波信号的功率放大,由于功率放大器是芯片设计,空间狭小,输出功率大,占空比相对较高,放大器工作大量发热,如果热量不及时导出,就会造成输出功率下降,或放大器烧毁,故对散热设计有较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性能的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得到较好的散热效果,避免大量的工作产生的热量对元器件产生影响和破坏。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包括工作室、散热室和功率放大模块,所述工作室的顶面即是所述散热室的底面,所述工作室的顶面设有导热槽,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置于所述工作室内部,所述功率放大模块的波导负载端口、信号接入端口和监控控制端口分别从所述工作室的一对侧面引出,所述散热室的顶面开设有镂空部,所述散热室内水平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中心镂空并固定有风扇,所述散热室的一个侧面设有竖向百叶窗。

其中,通过设置导热槽增大了工作室上表面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使功率放大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能够更快地散发到空气中。而在散热室中部设置风扇,则能加快散热室内部空气的流动速度,散热室顶部的镂空部使得风扇能将其上方的冷空气吸入散热室内部,散热室一侧面的竖向百叶窗使散热室内部的热空气排出,由此实现了散热室内部空气的交换和循环,使散热室内部时刻有低温空气进入并带走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室的底面固定有圆柱形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半径大于所述风扇的转动半径,所述导风罩靠近所述竖向百叶窗的一侧开有缺口。

导风罩对风扇从外部吸入的冷空气起到了引流作用,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导风罩上的缺口则引导散热室内部的热空气流向竖向百叶窗。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上的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在60°~120°之间。

限定缺口的大小是因为如果导风罩25的缺口太小,会限制空气的量,如果缺口过大,则又不能很好地起到集中空气,加快空气流动速度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罩的上端低于所述定位板,所述导风罩的上端不低于所述风扇叶片的上端。

当导风罩将风扇完全罩在内部时,能起到更好的导流效果,如果风扇在导风罩的外部,那么由风扇吸入散热室的冷空气就会流失到不同的方向,而不是全部进入散热室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板中心的镂空部分面积大于所述风扇的面积,所述定位板除中心镂空部位的其他位置开有若干条状的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平行于所述导热槽。

条状进风口使没有被风扇覆盖的其他部位也能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换,起到一个次要的换热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百叶窗叶片的偏置方向与所述风扇扇叶转动的方向相同,所述竖向百叶窗两两相邻的叶片之间的间距在5~8mm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通过在工作室表面设置导热槽,增大了工作室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增大了为功率放大模块散热的速度,再配合上方的风扇,加快空气流速,进一步地加快了散热。导风罩与竖向百叶窗使散热室与外部空气形成良好的循环,促进空气的流动,也起到了加快散热的作用。另外,功率放大器的形状为规则的长方体,便于放置,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的立体图;

图2为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的正视图;

图3为a—a剖面图;

图4为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工作室;2-散热室;3-功率放大模块;

11-导热槽;21-镂空部;22-定位板;23-风扇;24-竖向百叶窗;25-导风罩;26-进风口;

31-波导负载端口;32-信号接入端口;33-监控控制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ku波段上变频功率放大器,包括工作室1、散热室2和功率放大模块3,工作室1的顶面即是散热室2的底面,工作室1的顶面设有导热槽11,导热槽11使工作室1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大,热量能够更快地从工作室1的表面传递到空气中,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导热槽1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导热槽1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波浪形或三角形,功率放大模块3置于工作室1内部,为使功率放大模块3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地散出,功率放大模块3的外表面紧贴工作室1内表面,功率放大模块3的波导负载端口31、信号接入端口32和监控控制端口33分别从工作室1的一对侧面引出,其中波导负载端口31在一个侧面,信号接入端口32和监控控制端口33在与之相对的一个侧面,散热室2的顶面开设有镂空部21,散热室2内水平设有定位板22,定位板22的中心镂空并固定有风扇23,镂空部21的外轮廓的形状与风扇23转动的形状相近,风扇23转动将镂空部21上方的空气吸入散热室2,空气本身的重力加上风扇的吸力,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散热室2的一个侧面设有竖向百叶窗24,散热室2内部的热空气从竖向百叶窗24排出,由此形成了冷空气从镂空部21进入、冷空气带走工作室1顶面的热量从竖向百叶窗24流出的循环气流。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散热室2的底面固定有圆柱形导风罩25,导风罩25的半径大于风扇23的转动半径,导风罩25靠近竖向百叶窗24的一侧开有缺口,导风罩25对风扇23从上方吸入的冷空气起到了导流作用,加快了散热室2内部空气的循环速度。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所示导风罩25上的缺口所对应的圆心角度数为60°,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圆心角应在60°~120°之间,因为如果导风罩25的缺口太小,会限制空气的量,如果缺口过大,则又不能很好地起到加快空气流动速度的作用。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导风罩25的上端低于定位板22,导风罩25的上端与风扇23叶片的上端齐平,即导风罩25刚好把风扇23的叶片完全罩在内部,起到更好的导流作用。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定位板22中心的镂空部分面积大于风扇23的面积,定位板22除中心镂空部位的其他位置开有条状的进风口26,进风口26平行于导热槽11,由此向风扇23范围之外的部分导入冷空气。

在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竖向百叶窗24叶片的偏置方向与风扇23扇叶转动的方向相同,竖向百叶窗24两两相邻的叶片之间的间距为8mm。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