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4101发布日期:2020-06-12 15:09阅读:4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供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定时器或者其它独立设备,进行定时触发唤醒设备,并使设备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上报。

现有技术中的定时器或者其它独立设备功耗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供电控制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功耗大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如下方案:

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实时时钟rtc、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以及电容;其中,

所述rtc的int引脚与所述第一晶体管以及第四晶体管电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电连接;

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rtc的int引脚通过第一电阻与电源电压vcc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rtc的vdd引脚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rtc的int引脚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级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rtc的int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接地,并与所述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

可选的,供电控制电路还包括:微控制单元mcu,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以及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mcu还与所rtc的时钟线scl引脚以及数据线sda引脚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为pmos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以及第四晶体管为nmos晶体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实时时钟rtc、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以及电容;其中,所述rtc的int引脚与所述第一晶体管以及第四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与所述第三晶体管电连接;所述电容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电连接。通过rtc控制晶体管,实现设备的上下电控制,并可以实现定时触发或者上报,功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电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时钟rtc的int管脚及电路a、b点电平变化示意图;

图3为时钟rtc的int管脚及电路a、b点电平变化示意图;

图4为时刻1上电情况下的电路a、b点电平变化示意图;

图5为时刻2中断清除情况下的电路a、b点电平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电控制电路,包括:实时时钟rtc(u3)、第一晶体管(q1)、第二晶体管(q2)、第三晶体管(q3)、第四晶体管(q4)以及电容(c1);其中,

所述rtc的int引脚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以及第四晶体管(q4)电连接;

所述第一晶体管(q1)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电连接;

所述第二晶体管(q2)与所述第三晶体管(q3)电连接;

所述电容(c1)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以及所述第三晶体管(q3)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rtc的int引脚通过第一电阻(r20)与电源电压vcc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rtc的vdd引脚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rtc的int引脚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栅级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源极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漏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晶体管(q2)的栅极与所述电容(c1)的第一端电连接,并与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源极通过第二电阻(r1)与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q3)的漏极与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源极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栅极与所述rtc的int引脚电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q4)的漏极通过第三电阻(r3)接地,并与所述电容(c1)的第二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供电控制电路还可以包括:微控制单元(mcu),与所述第一晶体管(q1)的漏极以及所述电源电压vcc电连接,所述mcu还与所rtc的时钟线scl引脚以及数据线sda引脚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晶体管(q1)以及第二晶体管(q2)为pmos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q3以及第四晶体管(q4)为nmos管。

下面结合图2至图5说明上述电路的工作原理:

时钟芯片rtc的int是开漏输出,是中断输出管脚。在正常工作的时候,int被上拉到vcc。当有中断产生时候,电平拉低,清除中断后恢复为高电平。

情景1:正常工作→产生中断(正常工作)→清除中断(设备断电)设备进入低功耗;

1、rtc产生中断,int电平变为低电平,q1导通,q4截止,a点电平恢复为高电平,q2截止,设备通过q1供电,b点高电位,q3导通。

2、rtc清除中断,int变为高电平,q1截止,b点电平下降,q3、q4导通,a点电平下降,由于c1电容大于mcu电源电容,使得a点电平变化慢于b点,故当b点电平下降是q3截至时候,a点电平下降的仍为是q2导通。设备断电。电平变化参照图2。

情景2:设备断电→按键按下→产生中断(正常工作)→清除中断(设备断电)触发唤醒;

1、初始int为高电平,q4导通,按键按下,a点电平变为低电平,q2导通,b点电平变为高电位,q3导通,a点电平锁死为低电平。

2、产生中断,int变为低电平,q1导通,q4截止。a点电平升为高电平。3、清除中断,参照情景1。电平变化参照图3。

以pmos管ao3401、nmos管ao3400为例:

时刻1:上电→正常工作

参见图4,pmos管ao3401导通条件为,vgs=[-0.7v,-1.3v]。nmos管ao3400导通条件为,vgs=[0.7v,1.4v]。要求q2在未达到截止时,q3已经导通,即:q2截止点:a点电平上升与vcc电平小于1.3v。q3导通点:b点电平上升与gnd电平大于1.4v。q2截止点在q3导通点之后。

时刻2:清除中断

参见图5,pmos管ao3401导通条件为,vgs=[-0.7v,-1.3v]。nmos管ao3400导通条件为,vgs=[0.7v,1.4v]。要求q2在未达到导通时,q3已经截止,即:q2导通点:a点电平下降与vcc电平差大于0.7v。q3截止点:b点电平下降与gnd电平小于0.7v。q2导通点在q3截止点之后。

该电路与rtc时钟芯片配合,可通过控制通信模组或其他外围电路的供电,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和低功耗两种模式,低功耗的状态时整体低功耗可以降低到1ua以下。电路适合于上报数据次数间隔时间越长,大多数时间处于低功耗模式的场景。

该电路对应的产品,具有触发唤醒,定制唤醒两种唤醒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某些触发上报,定时检测上报的场景。

该电路通过mos管,电容,按键等基本器件,根据电容充放电电压变化的特点,结合mos管截止导通的特定电压差,搭建简易的电路,使电路具有,触发后自我锁定,设备上电;通过rtc管脚电平变化,设备下电,功耗低。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