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线电流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74079发布日期:2020-06-12 15:09阅读:1565来源:国知局
零线电流滤波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滤波器领域,特别涉及零线电流滤波器。



背景技术:

电源滤波器是由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滤波电路。滤波器可以对电源线中特定频率的频点或该频点以外的频率进行有效滤除,得到一个特定频率的电源信号,或消除一个特定频率后的电源信号——即滤波器是一种将有用信号尽可能无衰减通过,对无用信号尽可能衰减的射频器件,一般设于通信设备的信号收发器件或电路部分,以实现通信设备信号的选择作用。

在公共场所使用时,滤波器一般安装在较为隐蔽的位置,也不会常去触碰它;而这样的位置一般较为阴暗潮湿,并且容易积灰。灰尘覆盖在滤波器上,再加之水汽的作用,会对滤波器产生消极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零线电流滤波器,解决了滤波器安装放置使用时,容易积灰,且受潮湿环境影响,从而影响滤波器的正常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零线电流滤波器,包括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合形成内部空间,且内部空间中固定放置有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上相对的两侧设有散热鳍片;所述保护壳体上相对的两侧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可容纳散热鳍片由保护壳体内部贯穿至保护壳体外部;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向外围延伸的边沿;还包括环形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包括挤压部和贴附部,且挤压部垂直且平分贴附部;所述挤压部设置于上壳体的边沿与下壳体的边沿之间,所述贴附部贴于保护壳体内壁上;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垂直贯穿边沿和密封件且将上壳体和下壳体紧固连接;所述保护壳体侧面还设置有通孔,滤波器的接线端与出线端走线经由通孔。

本实用新型在滤波器的外部设置了保护壳体,而保护壳体是由上壳体与下壳体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可拆装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并且下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背盖板,在日常对滤波器的操作、检修中,并不需要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以暴露出滤波器,只需要打开背盖板即可对滤波器进行操作。另外,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可容纳散热鳍片的缺口,由于散热鳍片是滤波器进行散热的重要部件,所以散热鳍片不能被遮挡,应该尽可能的放置在通风好的环境下,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鳍片由缺口处向外伸出,不局限于保护壳体内部空间的范围内。而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可拆装连接,由上壳体的边沿与下壳体的边沿配合完成,两者对齐相贴合并采用紧固件连接即可,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很容易造成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存在无法消除的间隙,故而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密封件,密封件是一个与边沿延伸趋势相同的环状部件,具体包括了挤压部与贴附部两个部件,其中挤压部被上壳体的边沿与下壳体的边沿所挤压,避免了两者之间的位移,而贴附部则贴附在保护壳体的内壁上,旨在防止密封件位移,使得密封件能够持续的发挥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底面设有背盖板,所述背盖板通过卡扣与保护壳体可拆装连接;所述背盖板上设有散热孔,背盖板四角设有橡胶垫。使用者只需要拆卸背板,即可实现对滤波器的操作。

其中,所述散热孔为若干个矩形小孔,所述矩形小孔的长度为10~15mm,宽度为1~1.5mm,阵列排布于背盖板上。矩形小孔配合散热鳍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其中,所述橡胶垫凸出背盖板底面0.5~1mm。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垫增大了橡胶垫与其所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保护壳体水平放置在物体表面时能够更加稳固。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内部设有防水隔层;所述防水隔层位于滤波器外侧;且保护壳体内部的滤波器上喷涂有防水纳米材料。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水系统,所述防水系统由防水隔层和喷涂于滤波器表面的防水纳米涂层组成;其中防水隔层位于滤波器的外围,保护壳体的内部,是指通过防水透气的布料将滤波器与外界隔离;防水隔层与防水纳米涂层的双重保护,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鳍片为碳钢材质的构件,且其厚度为1~1.5mm。

进一步地,所述边沿的宽度为1-2cm。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由可拆装连接的上壳体与下壳体组成的保护壳体,用于保护置于保护壳体内部的滤波器,免其遭受灰尘、潮湿空气等自然情况的侵袭。并且下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背盖板,在日常对滤波器的操作、检修中,并不需要将上壳体与下壳体分离以暴露出滤波器,只需要打开背盖板即可对滤波器进行操作。

2.在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了密封件,具体包括了挤压部与贴附部两个部件,其中挤压部被上壳体的边沿与下壳体的边沿所挤压,避免了两者之间的位移,而贴附部则贴附在保护壳体的内壁上,旨在防止密封件位移,使得密封件能够持续的发挥作用。

3.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水系统,所述防水系统由防水隔层和喷涂于滤波器表面的防水纳米涂层组成;其中防水隔层位于滤波器的外围,保护壳体的内部,是指通过防水透气的布料将滤波器与外界隔离;防水隔层与防水纳米涂层的双重保护,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角度剖面图;

图3是背盖板示意图;

图中,1-保护壳体、2-上壳体、3-下壳体、4-散热鳍片、5-缺口、6-边沿、7-密封件、8-挤压部、9-贴附部、10-紧固件、11-通孔、12-背盖板、13-卡扣、14-散热孔、15-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零线电流滤波器,如图1所示,包括保护壳体1,所述保护壳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围合形成内部空间,且内部空间中固定放置有滤波器,所述滤波器上相对的两侧设有散热鳍片4;所述保护壳体1上相对的两侧设有缺口5,所述缺口5可容纳散热鳍片4由保护壳体1内部贯穿至保护壳体1外部;所述上壳体2与下壳体3相接触的面上均设有向外围延伸的边沿6。

本实用新型在滤波器的外部设置了保护壳体1,而保护壳体1是由上壳体2与下壳体3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可拆装连接,安装方便快捷。另外,保护壳体上设置有可容纳散热鳍片4的缺口,由于散热鳍片4是滤波器进行散热的重要部件,所以散热鳍片4不能被遮挡,应该尽可能的放置在通风好的环境下,所以本实用新型中,散热鳍片4由缺口5处向外伸出,不局限于保护壳体1内部空间的范围内。

实施例2

零线电流滤波器,如图1、图2所示,包括保护壳体1,所述保护壳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还包括环形密封件7,所述密封件7包括挤压部8和贴附部9,且挤压部8垂直且平分贴附部9;所述挤压部8设置于上壳体2的边沿6与下壳体3的边沿6之间,所述贴附部9贴于保护壳体1内壁上;还包括紧固件10,所述紧固件10垂直贯穿边沿6和密封件7且将上壳体2和下壳体3紧固连接;所述保护壳体1侧面还设置有通孔11,滤波器的接线端与出线端走线经由通孔11。

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的可拆装连接,由上壳体2的边沿与下壳体3的边沿配合完成,两者对齐相贴合并采用紧固件10连接即可,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很容易造成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的相对位移,导致上壳体2与下壳体3之间存在无法消除的间隙,故而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密封件7,密封件7是一个与边沿延伸趋势相同的环状部件,具体包括了挤压部8与贴附部9两个部件,其中挤压部8被上壳体1的边沿6与下壳体3的边沿6所挤压,避免了两者之间的位移,而贴附部9则贴附在保护壳体1的内壁上,旨在防止密封件7位移,使得密封件7能够持续的发挥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保护壳体1底面设有背盖板12,所述背盖板12通过卡扣13与保护壳体可拆装连接;所述背盖板12上设有散热孔14,背盖板12四角设有橡胶垫15。有了背盖板,在日常对滤波器的操作、检修中,并不需要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3分离以暴露出滤波器,只需要打开背盖板12即可对滤波器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散热孔14为若干个矩形小孔,所述矩形小孔的长度为10~15mm,宽度为1~1.5mm,阵列排布于背盖板12上。矩形小孔配合散热鳍片4,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其中,所述橡胶垫15凸出背盖板12底面0.5~1mm。橡胶垫15增大了橡胶垫15与其所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保护壳体1水平放置在物体表面时能够更加稳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补充说明。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1内部设有防水隔层;所述防水隔层位于滤波器外侧;且保护壳体1内部的滤波器上喷涂有防水纳米材料。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水系统,所述防水系统由防水隔层和喷涂于滤波器表面的防水纳米涂层组成;其中防水隔层位于滤波器的外围,保护壳体1的内部,是指通过防水透气的布料将滤波器与外界隔离;防水隔层与防水纳米涂层的双重保护,使得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的防水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