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65094发布日期:2020-04-28 22:0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墨烯焊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烯发热膜是所有电热膜里唯一一种没有掺杂其他物质的纯碳原子的柔性膜,它是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长出来的单层碳原子,其特征是透明、安全,电热转换效率是所有电加热元件中最高或并列最高的,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其他形式的能量损失。

由于石墨烯发热膜属于柔性,在焊接中经常会导致焊接点错位,增加次品率,造成不不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中的传动丝杠与丝杠螺母的配合同时驱动装置三组传动丝杠同时转动,三组传动丝杆带动三组丝杠螺母同时下降,带动压板的下降,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固定,防止焊接中石墨烯发热膜的位置出现偏差,进而焊接点错位,使次品率增加,且这种固定方式比通过液压杆固定更加安全、且更加牢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台、第一固定装置和第二固定装置;所述固定台的上端铺设有石墨烯发热膜,所述石墨烯发热膜底端对应的固定台加工有四组固定槽,每组固定槽内卡接有焊线,所述固定台上加工有两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铆钉,每组所述铆钉穿过石墨烯发热膜和焊线,所述固定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所述固定台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包括传动丝杠、丝杠螺母和驱动装置;所述固定台的一侧设置有三组传动丝杠,三组所述传动丝杠的上端均与压板固定连接,每组传动丝杠与丝杠螺母螺纹连接,且每组传动丝杠均与传动齿轮键连接,三组相邻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之间啮合,其中一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驱动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轴和旋转手柄;一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传动轴键连接,所述传动轴设置在固定板内,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固定台的一侧,所述传动轴的外端与旋转手柄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固定台的四周均加工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板对应位置加工有与固定台尺寸一致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卡接在固定台侧面,所述第二固定板与石墨烯发热膜相接触,两组所述螺纹孔与螺钉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的下端设置有两组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位于铆钉对应的正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中的传动丝杠与丝杠螺母的配合代替传动的液压缸,既安全,又经济,同时驱动装置三组传动丝杠同时转动,三组传动丝杆带动三组丝杠螺母同时下降,带动压板的下降,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固定,防止焊接中石墨烯发热膜的位置出现偏差,进而焊接点错位,使次品率增加,增大成本。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中的旋转手柄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齿轮的转动,第二传动齿轮与一组第一传动齿轮的转动进一步带动这一组传动齿轮的转动,同时带动其他两组传动齿轮的转动,实现第一固定装置中传动丝杠的同步转动,保证丝杠螺母下降的一致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二固定装置;第二固定装置中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将石墨烯发热膜卡接,再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台与第二固定台进行固定,进一步对石墨烯发热膜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台的后剖视图。

图中:1-固定台;2-第一固定装置;3-第二固定装置;4-石墨烯发热膜;5-焊线;7-铆钉;8-连接块;20-弹簧;21-传动丝杠;22-丝杠螺母;23-驱动装置;24-压板;26-第一传动齿轮;27-第二传动齿轮;28-传动轴;29-旋转手柄;31-第一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台1、第一固定装置2和第二固定装置3;所述固定台1的上端铺设有石墨烯发热膜4,所述石墨烯发热膜4底端对应的固定台1加工有四组固定槽,每组固定槽内卡接有焊线5,所述固定台1上加工有两组凹槽,每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铆钉7,每组所述铆钉7穿过石墨烯发热膜4和焊线5,所述固定台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装置2,所述固定台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装置3;通过自锁万向轮6将装置移动至所需位置,将石墨烯发热膜4根据所需位置铺设在固定台上,将两个铆钉7固定在凹槽中,铆钉7在焊接期间能够作为石墨烯发热膜4的两个电极,通过第一固定装置2与第二固定装置3将石墨烯发热膜4完全固定在固定台1上,防止在焊接过程中,石墨烯发热膜位置改变导致焊接点偏移导致次品,增加成本。

具体的,所述第一固定装置2包括传动丝杠21、丝杠螺母22和驱动装置23;所述固定台1的一侧设置有三组传动丝杠21,三组所述传动丝杠21的上端均与压板24固定连接,每组传动丝杠21与丝杠螺母22螺纹连接,且每组传动丝杠21均与传动齿轮26键连接,三组相邻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6之间啮合,其中一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6与驱动装置23连接;设置三组传动丝杆21能够保证第一固定装置2的稳定性,通过驱动装置23能够驱动三组传动丝杆21同步旋转,传动丝杆21通过与丝杠螺母22螺纹连接能够带动丝杠螺母22在传动丝杠21上作直线运动,通过驱动装置23将三组丝杠螺母22同时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压板24向下运动,对石墨烯发热膜4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23包括第二传动齿轮27、传动轴28和旋转手柄29;一组所述第一传动齿轮26与第二传动齿轮27啮合,所述第二传动齿轮27与传动轴28键连接,所述传动轴28设置在固定板内,所述固定板设置在固定台1的一侧,所述传动轴28的外端与旋转手柄29固定连接;手动转动旋转手柄29,旋转手柄29通过与传动轴28固定连进而带动传动轴28的转动,传动轴28通过与第二传动齿轮27键连接进而能够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7的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7与一组第一传动齿轮26啮合带动一组第一传动齿轮26的转动,由于三组相邻的第一传动齿轮26均啮合,故能够实现三组第一传动齿轮26的同步旋转,进而实现第一固定装置2中的压板24能够稳定向下运输,对石墨烯发热膜4焊进行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二固定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板31和第二固定板32;所述固定台1的四周均加工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与第二固定板32固定连接,呈l型,所述第一固定板31对应位置加工有与固定台1尺寸一致的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板31卡接在固定台1侧面,所述第二固定板32与石墨烯发热膜4相接触,两组所述螺纹孔与螺钉螺纹连接;石墨烯发热膜4放置在固定台1上后,将第二固定板32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4的边缘,第一固定板31与固定台1的侧面相接触,第一固定板31的螺纹孔与固定台1的螺纹孔重合,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板31与固定台1进行固定,防止焊接中石墨烯发热膜4的位置出现偏差,进而焊接点错位,使次品率增加,增大成本。

具体的,所述压板24的下端设置有两组弹簧20,所述弹簧20的下端与连接块8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8位于铆钉7对应的正上方;压板24的向下移动带动弹簧20以及连接块8向下运动,通过连接块8与凹槽的配合,将铆钉7固定,在压板24向上移动时,弹簧20能够对压板24起到缓冲作用。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

首先,将石墨烯发热膜4根据所需位置铺设在固定台上,将两个铆钉7固定在凹槽中,将第二固定板32放置在石墨烯发热膜4的边缘,第一固定板31与固定台1的侧面相接触,第一固定板31的螺纹孔与固定台1的螺纹孔重合,通过螺钉将第一固定板31与固定台1进行固定,手动转动旋转手柄29,旋转手柄29通过与传动轴28固定连进而带动传动轴28的转动,传动轴28通过与第二传动齿轮27键连接进而能够带动第二传动齿轮27的转动,第二传动齿轮27与一组第一传动齿轮26啮合带动一组第一传动齿轮26的转动,由于三组相邻的第一传动齿轮26均啮合,故能够实现三组第一传动齿轮26的同步旋转,进而带动三组丝杠螺母22同时向下运动,进而带动压板24向下运动,压板24进一步带动弹簧20以及连接块8向下运动,通过连接块8与凹槽的配合,将铆钉7固定,提高对石墨烯发热膜压紧的稳定性,在压板24向上移动时,弹簧20能够对压板24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连接分为固定连接和拆卸连接,所述固定连接(即为不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折边连接、铆钉连接、粘结连接和焊接连接等常规固定连接方式,所述可拆卸连接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卡扣连接、销钉连接和铰链连接等常规拆卸方式,未明确限定具体连接方式时,默认为总能在现有连接方式中找到至少一种连接方式能够实现该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例如:固定连接选择焊接连接,可拆卸连接选择铰链连接。

以上实施例只是对本专利的示例性说明,并不限定它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对其局部进行改变,只要没有超出本专利的精神实质,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