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铠装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2773发布日期:2020-06-17 01:20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铠装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具体涉及一种铠装加热器。



背景技术:

铠装加热器分为发热端和冷端,通常冷端和发热段采用接线盒进行连接,使用过程中,接线盒装置容易出现断裂、接触不良等问题,形成故障点,影响设备运行。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铠装加热器,结构上都存在一些不足和缺点,如不能在耐酸碱腐蚀环境下长时间使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因安装需要,会将铠装加热器多次小角度环绕,导致加热电缆内部断裂或产生表面缺陷,进而产生事故或短寿命,影响正常使用。

随着铠装加热器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对铠装加热电缆要求和应用互不干涉也越来越苛刻。市售的加热电缆接线结构大都采用芯线和电缆直接焊接,这会因电流通过中因两部电阻不均匀,导致其焊接点电阻过大,易烧断;同时,市售加热电缆因无特殊防止结构,在大多应用环境中,因长时间循环加热使用易产生结水或渗透问题,导致加热器寿命急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发热段和冷端的一体化,取代了原有的接线盒结构,实现不易氧化或断裂导致接触不良,且能在特殊环境中加热可实现长寿命、抗震、可绕、耐腐蚀、高不渗透等特性的铠装加热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铠装加热器,包括热端芯线、冷端芯线、铠装套管、接线腔一、电缆一、接线腔二和电缆二,所述热端芯线的一端和冷端芯线的一端伸入所述铠装套管腔内并焊接在一起,所述冷端芯线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腔一内,所述接线腔一包括外金属套管一,所述外金属套管一整体呈两端小中间大的阶梯轴结构,内部设有孔道一,所述外金属套管一的两端设有孔道二,所述孔道一与孔道二贯通且同心,所述孔道一的直径大于所述孔道二的直径,所述外金属套管一的两端分别设有电缆一和冷端芯线,且所述电缆一位于所述孔道一内的一端伸出铜线,所述铜线与冷端芯线相连接,且所述铜线和冷端芯线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一,所述绝缘套管一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一,所述孔道一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一,所述电缆一位于所述孔道二的外表面设有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孔道二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所述电缆一交融为一体,所述外金属套管一设有电缆一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一,所述冷端芯线外设有金属铠装层,所述冷端芯线位于孔道一的部分外表面设有护套,所述护套与所述金属铠装层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密封层,所述密封层与所述冷端芯线交融为一体,所述冷端芯线位于所述孔道二的部分与所述金属铠装层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层,所述冷端芯线位于所述外金属套管一之外的部分与所述金属铠装层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层,所述电缆一的另一端伸入接线腔二内,所述接线腔二包括外金属套管二,所述外金属套管二内设有孔道三,所述外金属套管二的两端设有孔道四,所述孔道三与孔道四贯通且同心,所述孔道三的直径大于所述孔道四的直径,所述外金属套管二的两端分别设有电缆一和电缆二,且所述电缆一位于所述孔道三内的一端伸出铜线,所述电缆二位于所述孔道三内的一端伸出第二铜线,所述铜线和第二铜线相连接,且所述铜线和第二铜线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二,所述绝缘套管二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二,所述孔道三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二,所述电缆一位于所述孔道四的外表面设有压紧铜套,所述电缆二位于所述孔道四的外表面设有压紧铜套,所述外金属套管二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发热段和冷端的一体化,取代了原有的接线盒结构,减少了成本、降低了安装难度。在电缆一一端伸出的铜线与冷端芯线连接处包覆有绝缘套管一,在绝缘套管一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一,在锁紧装置一外设有氧化镁粉起到绝缘,在外金属套管一的两端采用有机硅胶密封,且在有机硅胶与电缆一或冷端芯线的接触处设有护套,对电缆一或冷端芯线的外表面起到保护,可以在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保证电性能良好,解决了目前铠装发热体冷端与电缆连接处在高温环境下易被击穿,出现烧坏现象;实现了目前铠装发热体冷端与电缆连接处能长期使用,而不出现降低绝缘性能的现象。通过将电缆一的一端伸出的铜线与电缆二的一端伸出的第二铜线相连接,且在铜线和第二铜线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二,绝缘套管二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二,孔道三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确保电缆一与电缆二的连接处绝缘密封,接线结点不易氧化;在电缆一和电缆二位于孔道四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压紧铜套,并在外金属套管二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二,进一步防止随时间的延长,导致水汽的进入,造成接线结点氧化,影响正常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铠装加热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铠装加热器中接线腔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铠装加热器中接线腔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端芯线,2-冷端芯线,3-铠装套管,4-接线腔一,41-外金属套管一,42-锁紧装置一,43-绝缘套管一,44-绝缘填充物一,45-护套,46-弹簧外管一,47-密封层,48-金属铠装层,49-绝缘层,411-孔道一,412-孔道二,5-电缆一,51-铜线,6-接线腔二,61-外金属套管二,611-孔道三,612-孔道四,62-锁紧装置二,63-绝缘套管二,64-绝缘填充物二,65-压紧铜套,66-弹簧外管二,7-电缆二,71-第二铜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铠装加热器,包括热端芯线1、冷端芯线2、铠装套管3、接线腔一4、电缆一5、接线腔二6和电缆二7,所述热端芯线1的一端和冷端芯线2的一端伸入所述铠装套管3腔内并焊接在一起,所述冷端芯线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腔一4内,所述接线腔一4包括外金属套管一41,所述外金属套管一41整体呈两端小中间大的阶梯轴结构,内部设有孔道一411,所述外金属套管一41的两端设有孔道二412,所述孔道一411与孔道二412贯通且同心,所述孔道一411的直径大于所述孔道二412的直径,所述外金属套管一41的两端分别设有电缆一5和冷端芯线2,且所述电缆一5位于所述孔道一411内的一端伸出铜线51,所述铜线51与冷端芯线2相连接,且所述铜线51和冷端芯线2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一43,所述绝缘套管一43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一42,所述孔道一411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一44,所述电缆一5位于所述孔道二412的外表面设有护套45,所述护套45与所述孔道二412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密封层47,所述密封层47与所述电缆一5交融为一体,所述外金属套管一41设有电缆一5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一46,所述冷端芯线2外设有金属铠装层48,所述冷端芯线2位于孔道一411的部分外表面设有护套45,所述护套45与所述金属铠装层48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密封层47,所述密封层47与所述冷端芯线2交融为一体,所述冷端芯线2位于所述孔道二412的部分与所述金属铠装层48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层49,所述冷端芯线2位于所述外金属套管一41之外的部分与所述金属铠装层48之间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层49,所述电缆一5的另一端伸入接线腔二6内,所述接线腔二6包括外金属套管二61,所述外金属套管二61内设有孔道三611,所述外金属套管二61的两端设有孔道四612,所述孔道三611与孔道四612贯通且同心,所述孔道三611的直径大于所述孔道四612的直径,所述外金属套管二61的两端分别设有电缆一5和电缆二7,且所述电缆一5位于所述孔道三611内的一端伸出铜线51,所述电缆二7位于所述孔道三611内的一端伸出第二铜线71,所述铜线51和第二铜线71相连接,且所述铜线51和第二铜线71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二63,所述绝缘套管二63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二62,所述孔道三611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二64,所述电缆一5位于所述孔道四612的外表面设有压紧铜套65,所述电缆二7位于所述孔道四612的外表面设有压紧铜套65,所述外金属套管二61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二66。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采用发热段和冷端的一体化,取代了原有的接线盒结构,减少了成本、降低了安装难度。在电缆一5一端伸出的铜线51与冷端芯线2连接处包覆有绝缘套管一43,在绝缘套管一43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一42,在锁紧装置一42外设有氧化镁粉起到绝缘,在外金属套管一41的两端采用有机硅胶密封,且在有机硅胶与电缆一5或冷端芯线2的接触处设有护套45,对电缆一5或冷端芯线2的外表面起到保护,可以在高温下长期使用,而保证电性能良好,解决了目前铠装发热体冷端与电缆连接处在高温环境下易被击穿,出现烧坏现象;实现了目前铠装发热体冷端与电缆连接处能长期使用,而不出现降低绝缘性能的现象。通过将电缆一5的一端伸出的铜线51与电缆二7的一端伸出的第二铜线71相连接,且在铜线51和第二铜线71外包覆有绝缘套管二63,绝缘套管二63外套设有锁紧装置二62,孔道三611内的空隙部分设有绝缘填充物,确保电缆一5与电缆二7的连接处绝缘密封,接线结点不易氧化;在电缆一5和电缆二7位于孔道四612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压紧铜套65,并在外金属套管二61的两端外表面设有弹簧外管二66,进一步防止随时间的延长,导致水汽的进入,造成接线结点氧化,影响正常应用。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