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3238发布日期:2020-06-23 22:53阅读:20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



背景技术:

自锁电路是开关电路中的一种,其特点是一旦按下开关,电路就能够自动保持持续通电,直到再次按下开关或者按下其它开关使之断路为止。

现有的自锁电路一般通过机械开关、专用集成电路(ic)或者微控制单元(mcu)等器件来实现自锁功能,但是机械开关经长期使用容易导致动作机械与触点易磨损,传统的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导致接触电阻变大,输出电压偏低,触点发热加剧老化,开关瞬间触电打火,不适合在粉尘类环境使用,而专用集成电路(ic)或者微控制单元(mcu)等可编程器件构成的自锁电路较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

例如,一种在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自锁式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其公告号cn208094436u,包括单刀双掷继电器、轻触开关、检测电路、开关控制电路以及mcu,该开关控制电路采用微控制单元(mcu)构成的自锁电路,较复杂且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专用集成电路(ic)或者微控制单元(mcu)等可编程器件构成的自锁电路较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无触点电子自锁,电路结构简单,解决了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易老化等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包括输入电源、电源开关控制模块、输出电源、检测模块、按键模块和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所述按键模块一端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相连,一端与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通过电源开关控制模块与输出电源相连,所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检测模块的输出端既与按键模块相连,又与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相连。本方案通过检测模块检测到按键模块的状态改变,通过电平自锁控制模块锁住改变后的状态,电源开关控制模块接收到改变后的状态信号,从而来控制mos管通断来实现输出电源端的电源开关控制,无触点电子自锁,电路结构简单,解决了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易老化等缺点。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包括或非门u1a和或非门u1b,所述或非门u1a的输出端3脚与或非门u1b的输入端5脚相连,所述或非门u1b的输入端6脚和或非门u1a的输入端2脚均接地,所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通过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与检测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或非门u1a的输入端1脚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相连,所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通过电阻r3与按键模块相连。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根据按键模块和检测模块的状态改变,锁住改变的状态,从而维持输出电源vout端的电源开关状态为打开或者闭合的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检测模块包括或非门u1c,所述或非门u1c的输入端8脚既与所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的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相连,又通过导线与所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的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所述或非门u1c的输入端9脚接地,所述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分别与按键模块和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检测模块检测按键电路状态的改变,并根据按键电路状态的改变,输出检测结果给电源开关控制模块,从而和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一同控制输出电源vout端的电源开关控制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的按键模块包括按键开关keyb1、电阻r4和电容c1,所述按键开关keyb1的sw端既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的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又通过导线与检测模块的或非门u1c的输入端8脚相连,所述按键开关keyb1的pb端既通过电容c1后直接接地,又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既与检测模块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又与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5,所述电阻r5的一端既与按键模块的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又与检测模块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电源开关控制模块根据检测模块和按键模块的状态变化,控制输出电源vout端的电源开关状态变化。

作为优选,所述的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还包括mos管q2,所述mos管q2的源极既与输入电源vin端相连,又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mos管q2的栅极既与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又与检测模块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所述mos管q2的漏极与输出电源的vout端相连。mos管q2采用p沟道mos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或非门组成的t触发器控制mos管通断来实现vout端的电源开关控制,无触点电子自锁,电路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易老化等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连接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路原理图。

图中1.输入电源,2.电源开关控制模块,3.输出电源,4.检测模块,5.按键模块,6.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或非门和mos管的自锁开关电路,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电源1、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输出电源3、检测模块4、按键模块5和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按键模块5一端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检测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还有一端通过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与输出电源3相连,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的输出端与检测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检测模块4的输出端既与按键模块5相连,又与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与输入电源1相连。

如图2所示,或非门u1a和或非门u1b及电阻r3组成了一个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或非门u1a的输出端3脚与或非门u1b的输入端5脚相连,或非门u1b的输入端6脚和或非门u1a的输入端2脚均接地,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与检测模块4的输入端相连。电阻r3的一端与或非门u1a的输入端1脚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相连,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通过电阻r3与按键模块5相连。

检测模块4包括或非门u1c,或非门u1c的输入端8脚既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的或非门u1b的输出端4脚相连,又通过导线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的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或非门u1c的输入端9脚接地,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分别与按键模块5和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按键模块5包括按键开关keyb1、电阻r4和电容c1,按键开关keyb1的sw端既与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的电阻r3的另一端相连,又通过导线与检测模块4的或非门u1c的输入端8脚相连。按键开关keyb1的pb端既通过电容c1后直接接地,又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电阻r4的另一端既与检测模块4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又与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的输入端相连。

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包括电阻r5,电阻r5的一端既与按键模块5的电阻r4的另一端相连,又与检测模块4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电源开关控制模块2还包括mos管q2,mos管q2的源极既与输入电源vin端相连,又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mos管q2的栅极既与电阻r5的另一端相连,又与检测模块4的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相连,mos管q2的漏极与输出电源3的vout端相连。

关机状态下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即i端为高电平,由于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通过电阻r4与按键模块的按键开关keyb1的pb端相连,当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即i端为高电平的时候,电容c1和电阻r4的连接点端的电压为高电平。

又因为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与mos管q2的栅极相连,因此当i脚和电容c1上端为高电平时,mos管q2截止,开关关断。按下按键开关keyb1之后,由于电容c1放电,或非门u1a的输入端1脚,即c端和或非门u1c的输入端第8脚,即g端瞬间出现高电平状态,由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锁住该状态,根据真值表可知i脚变低电平,此时电容c1和电阻r4的连接点端的电压变为低电平,由于或非门u1c的输出端第10脚,即i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因为栅源极之间有压差p沟道mos管q2导通,此时就相当于输出电源vout端的电源开关处于开状态。在该状态下按下按键开关keyb1,由于电容c1充电,或非门u1a的输入端1脚,即c脚和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即g脚瞬间出现低电平状态,由电平自锁控制电路模块6锁住该状态,根据真值表i变高电平,此时电容c1和电阻r4的连接点端的电压变为高电平,由于或非门u1c的输出端10脚,即i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此时mos管q2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没有压差,p沟道mos管q2截止,相当于输出电源vout端的电源开关处于关闭的状态,再按下按键开关keyb1,依次进入循环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个mos管,三个或非门,一个按键开关和一个三极管和5个电阻组成,通过或非门组成的t触发器控制mos管通断来实现vout端的电源开关控制,无触点电子自锁,电路结构简单,解决了传统机械自锁开关容易接触不良、易老化等缺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