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9664发布日期:2020-06-30 20:13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发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在办公桌、写字台等上的桌面发热装置,尤其是涉及在冬天或寒冷地区使用的桌面发热垫或桌面发热板。



背景技术:

使用者通常在办公桌上书写或电脑打字工作;在冬天或寒冷地区,会在桌子的表面铺设一块发热垫;发热垫产生热量,以温暖使用者的手部。

传统的桌面发热板,其包括外框及外框内的发热组件,发热组件包括由上往下的玻璃、电热丝和泡沫,电热丝铺设并固定在泡沫上。电热丝发热传递到玻璃上,使用者手部接触的玻璃具有合适的温度。

授权公告号为cn203761598u的桌面发热垫,包括垫体和电源,垫体由下至上包括柔性防滑层、发热丝层、柔性表层,发热丝层至少具有两级功率连接端口。其具有自发热保暖功能,可方便应用于桌面书写保暖垫、键盘鼠标垫或坐垫等,发热功率可控制,具有使用安全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

申请公布号为cn107490989a的智能发热桌,其能感应人靠近桌子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并加热供暖,智能桌还会根据不同温度情况自动调节发热功率大小。该智能发热桌,适用于家居环境,并不适用于办公场合使用的桌面发热垫或桌面发热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人体感应式的发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式发热部件、控制模块及人体感应模块;所述的板式发热部件包括发热模块和发热模块上部的热传导部件,所述的热传导部件的上表面作为板式发热部件的热传导面;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与所述的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的控制模块与所述的发热模块连接,当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存在时,控制模块发送一信号启动发热模块处于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还包括电源输出线、所述的板式发热部件与所述的电源输出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电源输出线上布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的控制器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电源输出线的输出端与板式发热部件之间设有插拔式电连接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朝向一设定方向用于感应特定区域内的人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人体感应传感器为红外线传感器或微波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人体感应传感器被布置在板式发热部件的一侧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人体感应传感器被布置于所述的控制器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板式发热部件为软垫式发热部件或硬框式发热部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硬框式发热部件包括框架,作为热传导部件的钢化玻璃和所述的发热模块,所述的钢化玻璃及发热模块位于所述的框架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桌面发热装置上的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存在时,与该人体感应模块联接的控制模块会发送第一信号以启动发热模块,发热模块工作后产生热量,以供用户取暖;且该桌面发热装置较为轻巧、便携,可用于办公场合或家用书桌上使用,应用场景更为多元化。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图1为发热装置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发热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发热装置的后视图;

图4为发热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控制器及电源线的示意图;

图6为控制器及电源线的俯视图;

图7为控制器及电源线的侧视图;

图8为硬框式发热部件的结构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装置的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器内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图9和图10所示,发热装置100,包括主要用于置放在桌面b上的板式发热部件10、控制模块20及人体感应模块;板式发热部件10包括发热模块11和发热模块11上部的热传导部件12,热传导部件12的上表面作为板式发热部件10的热传导面;人体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20连接,控制模块20与发热模块11连接,当人体感应模块感应到人体存在时,控制模块20发送一信号启动发热模块11处于工作模式。

当板式发热部件10上的发热模块11工作后产生热量,以供用户取暖;且该发热装置较为轻巧、便携,可用于办公场合或家用书桌上使用,应用场景更为多元化。

板式发热部件10为该发热装置100的主要发热部件,板式发热部件10主要通过发热模块11产生热量,盖在发热模块11上的热传导部件12为一热传导部件,热传导部件12的上表面可供人体的手部、胳膊等部分进行直接取暖。

人体感应模块30可以感应到是否有人体在感应区域内,当感应到有人体进入后,人体感应模块30将感应到的信号传输给控制模块20。

控制模块20接收到有人体进入的信号后,会发送一信号给与之相连的发热模块11,以使发热模块11进行发热工作。从而避免用户频繁启闭发热开关,或者避免发热模块一直处于发热状态,可以节省用电。

更为具体地,如图5至图7所示,该发热装置100,还包括电源输出线s1,板式发热部件10与电源输出线s1连接。

而电源输出线s1上布置有控制器40,控制模块20位于控制器40内。

电源输出线s1的输出端a与板式发热部件10之间设有插拔式电连接组件50,电源输出线的另一端连接在控制器40上。

优选地,发热装置100还包括电源输入线s2,该电源输入线s2与控制器40连接,且电源输入线s2的外端连接有电源插头60;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电源插头60插入至办公场所的电源插孔内即可取电。

人体感应模块包括人体感应传感器30,人体感应传感器30朝向一设定方向用于感应特定区域内的人体;由于该人体感应模块的朝向特定,只有当人体进入到特定的感应区域h内时,才能被人体感应传感器30感应到,以启动发热模块11。

人体感应传感器30为红外线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能够通过感应热量来判断人体进入感应区域h,具体地,该红外传感器包括热敏感应器和固定座,热敏感应器通过螺钉组件安装在固定座上,继而再将固定座安装在控制器40内。

当然,人体感应传感器30也可以为微波传感器,该微波传感器通过感应到电磁波的反射来判断人体进入感应区域h。同理,实际安装时,先微波传感器安装在一固定座上,再该固定座安装在控制器40内。

在实际使用时,设计者可以结合使用微博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以使人体进入时的感应更为灵敏。

人体感应传感器30被布置在板式发热部件10的一侧部。具体而言,板式发热部件10包括框架a1,人体感应传感器30安装在框架a1四周的任一侧部,也可以设置多个人体感应传感器30以感应人体是否进入感应区域,以使该发热装置100的感应更为灵敏。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人体感应传感器30被布置于控制器40上。将人体感应传感器30和控制模块20均安装在控制器40内,能够使该发热装置的整体结构集合度更高,外观更为整洁、美观。

更为具体地,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在控制器40朝向人体感应区域的一侧开设有探测孔p,当人体进入感应区域内后,人体感应传感器30可以通过该探测孔p感应到人体进入。

在实际使用时,板式发热部件10为软垫式发热部件或硬框式发热部件10a。本实施例以硬框式发热部件10a作为举例,具体如下:

如图8所示,硬框式发热部件10a包括框架a1、作为热传导部件的钢化玻璃a2和发热模块a3,钢化玻璃a2及发热模块a3位于框架a1内。

优选地,硬框式发热部件10a的底板为硬质隔热木板101,硬质隔热木板101上层垫有软性隔热层102,发热模块a3可以为薄型的碳晶发热膜,该碳晶发热膜的下层垫有热量反射层103。

优选地,薄型的碳晶发热膜贴附在钢化玻璃a2的下表面,碳晶发热膜与钢化玻璃a2之间不存在间隙,碳晶发热膜产生的热量向下受到热量反射层103的直接阻止,使碳晶发热膜产生的热量更多、更为集中地传递给钢化玻璃a2,从而使发热模块11的热量使用率更高。

另外,由于钢化玻璃a2下侧无空气,在碳晶发热膜加热时,不会在钢化玻璃a2的内侧产生冷凝水珠。

更为优选地,热量反射层103为具有粘性的锡箔纸。传统的泡沫隔热层容易受热老化或产生异味,锡箔纸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另锡箔纸还有反射热量的作用,可以阻止发热膜的热量向下传递,使发热膜的更多热量向上传递到钢化玻璃中。

对于硬质隔热木板101而言,木质结构的隔热层不仅能进一步地阻止发热膜的热量向下传递,同时起到强化结构的作用。

在实际布置时,还可以在热量反射层103与硬质隔热木板101之间的软性隔热层102。软性隔热层102为带有粘性的无纺布或牛津布等。软性隔热层102不仅阻止发热膜的热量向下传递,造成热量的浪费,同时在钢化玻璃a2与隔热木板101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以避免隔热木板直接碰触到钢化玻璃a2。

更为优选地,在钢化玻璃a2与框架a1之间采用防水密封组装,不但可以防止热量散发,也可以更好地起到防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装置100不仅可以应用在书桌、办公桌等平整台面上,以供使用者暖手;当然该发热装置100也可以放置在地板上,以供用户暖脚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将该发热装置100放置在所需场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