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2615发布日期:2020-08-07 20:1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特别涉及机柜。



背景技术:

机柜一般是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

目前,机柜内配置的设备的数量通常较多,设备正常运行需要环境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同时,设备在运行时由于设备振动、风扇旋转等因素会使得机柜内的声音较大。所以,节能环保对机柜在隔热隔音方面提出新要求。而目前机柜的柜体通常由钢板拼接而成,这会导致机柜的隔热、隔音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机柜,能够提高机柜的隔热、隔音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机柜,包括:

外壁板、顶侧板、底侧板、内壁板、上内板和下内板;

所述外壁板分别与所述顶侧板和所述底侧板拼接为第一柜体,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顶侧板位于所述外壁板的顶部,所述底侧板位于所述外壁板的底部;

所述内壁板分别与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拼接为第二柜体,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内板位于所述内壁板的顶部,所述下内板位于所述内壁板的底部;

所述第二柜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内,其中,所述第二柜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柜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充注填充剂的容纳空间;

所述外壁板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充注孔,所述填充剂通过所述充注孔充注到所述容纳空间中。

优选地,

所述外壁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和后侧板;

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的后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

当所述后侧板的左板边嵌入在所述左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后侧板的右板边嵌入在所述右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呈通槽结构。

优选地,

所述左侧板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左侧板的上板边与所述左侧板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右侧板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右侧板的上板边与所述右侧板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后侧板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后侧板的上板边和所述后侧板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当所述顶侧板分别嵌入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对应的上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底侧板分别嵌入的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对应的下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后侧板、所述顶侧板和所述底侧板呈凹槽结构。

优选地,

所述内壁板包括:左内板、右内板和后内板;

所述左内板、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后内板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后内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后内板的左板边和所述后内板的右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分别对应的后板边、左板边和右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上内板的左板边和所述上内板的右板边相对平行,所述下内板的左板边和所述下内板的右板边相对平行,所述上内板的左板边和所述下内板的左板边相对平行;

当所述左内板分别嵌入所述后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内、所述上内板的左板边的u形边内和所述下内板的左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所述右内板分别嵌入所述后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内、所述上内板的右板边的u形边内和所述下内板的右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所述后内板的上板边嵌入在所述上内板的后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后内板的底板边嵌入在所述下内板的后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内板、所述内侧板、所述后内板、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呈凹槽结构。

优选地,

所述机柜进一步包括:至少三根立柱;

所述至少三根立柱设置在所述外壁板与所述内壁板之间,限制所述外壁板与所述内壁板之间的间距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

优选地,

所述至少三根立柱包括:四根立柱;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一立柱分别与所述左内板的前板边、所述左侧板的前板边、所述顶侧板的左板边和所述底侧板的左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二立柱分别与所述右内板的前板边、所述右侧板的前板边、所述顶侧板的右板边和所述底侧板的右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三立柱分别与所述左内板的后板边、所述左侧板的后板边、所述顶侧板的左板边和所述底侧板的左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四立柱分别与所述右内板的后板边、所述后侧板的后板边、所述顶侧板的右板边和所述底侧板的右板边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优选地,

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两端均设置向同一方向折弯的折弯边,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对应的折弯边指向所述后内板;所述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分别对应的折弯边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折弯边的指向相反。

优选地,

所述顶侧板的前板边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折弯,所述顶侧板在与所述上内板连接时,所述顶侧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上内板的前板边相垂直,以限制所述顶侧板与所述上内板之间的间距在第二范围内,其中,所述上内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上内板的后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底侧板的前板边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折弯,所述底侧板在与所述下内板连接时,所述底侧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下内板的前板边相垂直,以限制所述底侧板与所述下内板之间的间距在第三范围内,其中,所述下内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下内板的后板边相对平行。

优选地,

所述内壁板进一步包括:封板;

所述封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的前板边或者所述右侧板的前板边上;

当所述封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封板四个板边分别与所述左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所述右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所述上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和所述下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所述封板与所述左内板、所述右内板、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形成封闭的第二柜体。

本发明提供了机柜,通过外壁板、顶侧板和底侧板拼接后可形成第一柜体,内壁板、上内板和下内板拼接后可形成第二柜体,由于第二柜体的柜长小于第一柜体的柜长,第二柜体的柜宽小于第一柜体的柜宽,且第二柜体的柜高小于第一柜体的柜高,因此第二柜体可设置在第一柜体内;为了便于向第一柜体与第二柜体之间的容纳空间充注隔热和作为宽频带吸收体的填充剂,可在底侧板上设置充注孔,通过充注孔向容纳空间内充注填充剂,通过填充剂吸收设置在第二柜体内的设备在运行时所产生的高中低频噪音,增强机柜的隔音效果,降低机柜内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通过填充剂隔离,没有热量传递桥,使得柜体的隔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机柜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外壁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左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右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左侧板、右侧板、后侧板、顶侧板和底侧板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左内板、右内板、后内板、上内板和下内板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后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上内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下内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立柱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顶侧板的前板边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底侧板的前板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机柜,包括:

外壁板1、顶侧板2、底侧板3、内壁板4、上内板5和下内板6;

所述外壁板1分别与所述顶侧板2和所述底侧板3拼接为第一柜体,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顶侧板2位于所述外壁板1的顶部,所述底侧板3位于所述外壁板1的底部;

所述内壁板4分别与所述上内板5和所述下内板6拼接为第二柜体,其中,在竖直方向上,所述上内板5位于所述内壁板4的顶部,所述下内板6位于所述内壁板4的底部;

所述第二柜体设置在所述第一柜体内,其中,所述第二柜体的外壁与所述第一柜体的内壁之间形成用于充注填充剂的容纳空间;

所述外壁板1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充注孔,所述填充剂通过所述充注孔充注到所述容纳空间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外壁板、顶侧板和底侧板拼接后可形成第一柜体,内壁板、上内板和下内板拼接后可形成第二柜体,由于第二柜体的柜长小于第一柜体的柜长,第二柜体的柜宽小于第一柜体的柜宽,且第二柜体的柜高小于第一柜体的柜高,因此第二柜体可设置在第一柜体内;为了便于向第一柜体与第二柜体之间的容纳空间充注隔热和作为宽频带吸收体的填充剂,可在底侧板上设置充注孔,通过充注孔向容纳空间内充注填充剂,通过填充剂吸收设置在第二柜体内的设备在运行时所产生的高中低频噪音,增强机柜的隔音效果,降低机柜内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同时,第一柜体和第二柜体,通过填充剂隔离,没有热量传递桥,使得柜体的隔热效果好。

具体地,填充剂可以是聚氨酯泡沫填充剂。

如图2至图4所示,为了拼接第二柜体,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壁板1包括:左侧板101、右侧板102和后侧板103;

所述左侧板101、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后侧板103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左侧板101和所述右侧板102的后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

当所述后侧板103的左板边嵌入在所述左侧板101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后侧板103的右板边嵌入在所述右侧板102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侧板101、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后侧板103呈通槽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板边上均设置有u形边,后侧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可以是沿同一方向折弯90度的折弯边,即,后侧板的左板边上的折弯边指向左侧板,后侧板的右板边上的折弯边指向右侧板,便于后侧板的左右板边上的折弯边分别嵌入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板边上u形边内,后侧板折弯的左板边和右板边上以及左侧板和右侧板的u形边上均设置有通孔,通过将铆钉固定在通孔内,可将后侧板与左侧板和右侧板拼接为通槽结构。

图2为外壁板的示意图,图3为左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图4为右侧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的示意图,其中,图3中示出了左侧板的后板边的外壁101a,图4中示出了右侧板的后板边的外壁102a。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101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左侧板101的上板边与所述左侧板101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右侧板102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右侧板102的上板边与所述右侧板102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后侧板103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后侧板103的上板边和所述后侧板103的下板边相对平行;

当所述顶侧板2分别嵌入所述左侧板101、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后侧板103分别对应的上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底侧板3分别嵌入的所述左侧板101、所述右侧板102和所述后侧板103分别对应的下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侧板101、所述右侧板102、所述后侧板103、所述顶侧板2和所述底侧板3呈凹槽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左侧板的前板边、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均为沿同一方向折弯90度的板边,在左侧板的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上设置有u形边。使得左侧板呈凹槽结构,以通过左侧板折弯后的前板边、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限制左侧板与左内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向左侧板与左内板之间充注填充剂。其中,左侧板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该u形边所连接的板边的外壁为同一水平面,即左板边的上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顶侧板相对平行,左板边的下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底侧板相对平行,左板边的后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后侧板相对平行。

同样地,右侧板的前板边、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均为沿同一方向折弯90度的板边,在右侧板的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上设置有u形边。使得右侧板呈凹槽结构,以通过右侧板折弯后的前板边、后板边、上板边和下板边限制右侧板与右内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向右侧板与右内板之间充注填充剂。其中,右侧板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该u形边所连接的板边的外壁为同一水平面。即右板边的上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顶侧板相对平行,右板边的下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底侧板相对平行,右板边的后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后侧板相对平行。

同样地,后侧板的上板边、下板边、左板边和右板边均为沿同一方向折弯90度的板边,后侧板折弯的上板边和下板边上设置有u形边,以边后侧板折弯90度的板边嵌入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u形边内。其中,后侧板的上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顶侧板相对平行,后侧板的下板边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面与底侧板相对平行。

同样地,顶侧板的后板边、左板边和右板边可为沿同一方向折弯90度的板边,以便顶侧板折弯后的后板边、左板边和右板边嵌入在对应的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后侧板分别对应的上板边的u形边内。为了使得顶侧板、左侧板、右侧板之间固定的更牢靠,顶侧板各板边嵌入在对应的u形边后,可通过铆钉进一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左侧板、右侧板及后侧板的上板边和下板边,与左侧板的后板边的结构相同。

如图6至图14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4包括:左内板401、右内板402和后内板403;

所述左内板401、所述内侧板和所述后内板403均为矩形结构;

所述后内板403的左板边和右板边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后内板403的左板边和所述后内板403的右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上内板5和所述下内板6分别对应的后板边、左板边和右板边均设置有u形边,其中,所述上内板5的左板边和所述上内板5的右板边相对平行,所述下内板6的左板边和所述下内板6的右板边相对平行,所述上内板5的左板边和所述下内板6的左板边相对平行;

当所述左内板401分别嵌入所述后内板403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内、所述上内板5的左板边的u形边内和所述下内板6的左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所述右内板402分别嵌入所述后内板403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内、所述上内板5的右板边的u形边内和所述下内板6的右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所述后内板403的上板边嵌入在所述上内板5的后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且所述后内板403的底板边嵌入在所述下内板6的后板边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固定时,所述左内板401、所述内侧板、所述后内板403、所述上内板5和所述下内板6呈凹槽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后内板的上板边和下板边均为直边,后内板的左板边和右板边均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同的u形边,后内板的u形边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后内板的内壁为同一平面,通过后内板的左右板边的u形边使得后内板呈通槽结构。上板边的左板边、右板边和后板边上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同的u形边,并且上板边的u形边所在的面与上板边的内壁为同一平面。同样地,下板边的左板边、右板边和后板边上设置有开口方向相同的u形边,并且下板边的u形边所在的面与下板边的内壁为同一平面。左内板和右内板分别对应的四个板边均为直边,这样左内板和右内板的直边可嵌入上内板、下内板和后内板的u形边内,并通过铆钉或铆钉进一步固定,使得各内板之间连接的更牢固。

其中,图7和图8中均示出了后内板的外壁403b。图9示出了上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5c和后内板的内壁403d,图10中示出了上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5d和后内板的内壁403d,图11示出了上内板的后板边上的u形边5e,图12示出了下内板的左板边上的u形边6g和后内板的内壁403d,图13示出了下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6h和后内板的内壁403d,图14示出了下内板的右板边上的u形边6j和后内板的外壁403e。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柜进一步包括:至少三根立柱;

所述至少三根立柱设置在所述外壁板1与所述内壁板4之间,限制所述外壁板1与所述内壁板之间的间距在预设的第一范围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外壁板和内壁板之间设置多根立柱,可以将外壁板和内壁板之间分隔出一定的间隙,以限制外壁板与内壁板之间的间距,以便向外壁板与内壁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充注填充剂,提高机柜的隔音效果。

如图15所示,为了增强机柜的隔音效果,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三根立柱包括:四根立柱;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一立柱501分别与所述左内板401的前板边、所述左侧板101的前板边、所述顶侧板2的左板边和所述底侧板3的左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二立柱502分别与所述右内板402的前板边、所述右侧板102的前板边、所述顶侧板2的右板边和所述底侧板3的右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三立柱503分别与所述左内板401的后板边、所述左侧板101的后板边、所述顶侧板2的左板边和所述底侧板3的左板边相连接;

所述四根立柱中的第四立柱504分别与所述右内板402的后板边、所述后侧板103的后板边、所述顶侧板2的右板边和所述底侧板3的右板边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左内板与左侧板的两边分别设置一根立柱,并在右内板与右侧板的两边分别设置一根立柱,使得左侧板与左内板之间以及右侧板与右内板之间留有间隙,便于充注填充剂。为了便于向后内板与后侧板之间冲出填充剂,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设置有通孔,通孔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矩形或三角形,由于立柱为矩形状的立柱,因此,第三立柱和第四立柱上通孔的形状优选为矩形,以便左侧板与左内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右侧板与右内板之间的容纳空间,以及后侧板与后内板之间的容纳空间互通,便于填充剂流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第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的两端均设置向同一方向折弯的折弯边,其中,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对应的折弯边指向所述后内板403;所述三立柱和所述第四立柱分别对应的折弯边的指向与所述第一立柱的折弯边的指向相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四根立柱均向同一方向折弯90度,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设置在左内板与左侧板之间时,第一立柱的折弯边折弯的方向指与第三立柱折弯边的折弯方向相对,使得第一立柱的直边分别与左内板和左侧板的前板边相接触,使得第三立柱的直边分别与左内板和左侧板的后板边相接触。同样地,第二立柱的折弯边折弯的方向与第四立柱折弯边的折弯方向相对,使得第二立柱的直边与右内板和右侧板的前板边相接触,使得第四立柱的直边分别与右内板和右侧板的后板边相接触,便于在左侧板与左内板之间隔离出间隙,在右内板与右内板之间隔离出间隙,以便第一柜体与第二柜体的间隙互通,便于充注填充剂。

为了便于向顶侧板与上内板之间的容纳空间以及底侧板与下内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充注填充剂,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顶侧板2的前板边在竖直方向上向下折弯,所述顶侧板2在与所述上内板5连接时,所述顶侧板2的前板边与所述上内板5的前板边相垂直,以限制所述顶侧板2与所述上内板5之间的间距在第二范围内,其中,所述上内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上内板的后板边相对平行;

所述底侧板3的前板边在竖直方向上向上折弯,所述底侧板3在与所述下内板6连接时,所述底侧板3的前板边与所述下内板6的前板边相垂直,以限制所述底侧板3与所述下内板6之间的间距在第三范围内,其中,所述下内板的前板边与所述下内板的后板边相对平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顶侧板与上内板连接固定后,顶侧板的前板边作为限位边与上内板的前板边相连接,以通过顶侧板的限位边限制顶侧板与上内板之间的间距,以使顶侧板与上内板之间形成部分容纳空间,便于充注填充剂。同样地,底侧板与下内板连接固定后,底侧板的前板边作为限位边与下内板的前板边相连接,以通过底侧板的限位边限制底侧板与下内板之间的间距,以使底侧板与下内板之间形成部分容纳空间,便于充注填充剂,提高机柜上下端的隔音效果。

图16中示出了顶侧板的前板边2k,图17中示出了底侧板的前板边3l。

为了增强机柜的隔热效果,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壁板进一步包括:封板;

所述封板连接在所述左侧板的前板边或者所述右侧板的前板边上;

当所述封板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封板四个板边分别与所述左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所述右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所述上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和所述下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相贴合,使得所述封板与所述左内板、所述右内板、所述上内板和所述下内板形成封闭的第二柜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封板可通过活页连接在左侧板或右侧板的前板边上,使得封板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于连接的左侧板或右侧板做相对转动,使得封板处于开启状态或处于关闭状态,当封板处于关闭状态时,封板的四个板边可分别与左内板、右内板、上内板和下内板的前板边的内壁相贴合,从而形成封闭的第二柜体。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流程和各系统结构图中不是所有的步骤和模块都是必须的,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忽略某些步骤或模块。各步骤的执行顺序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上述各实施例中描述的系统结构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是逻辑结构,即,有些模块可能由同一物理实体实现,或者,有些模块可能分由多个物理实体实现,或者,可以由多个独立设备中的某些部件共同实现。

上文通过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展示和说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已揭示的实施例,基与上述多个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可以组合上述不同实施例中的代码审核手段得到本发明更多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