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26382发布日期:2020-11-13 16:2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智能照明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推广使用,智能车库随之升级改造。在现有车库中,逐渐出现了智能车库。例如智能收费、智能显示车位停靠状态、智能统计空余车位数等智慧化车库。

但是,随着人们对高科技和智慧城市的不断开发追求,现有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体验,例如在大型车库和大型商圈周边,找车位难、停车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进行停车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的用户为了节约时间,直接选择打车出行,则现有停车系统仍然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并且对于用车和停车需求,明显存在着分时段、分周期的需求量不同,对于大型车库,车库内照明系统在使用率往往随着需求改变,则在需求量小的时间段,庞大的照明系统存在着浪费情况,用途单一,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增加了运营商的运营成本。

综上,有必要提出一种智能车库以及照明系统,来提升用户停车体验,合理规划和使用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利用多类别的照明灯安装于车库内,结合照明灯和车辆预约情况在车库内领航亮灯,指引车辆行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其关键技术在于:包括车库控制器,该车库控制器上连接有照明领航灯组、车辆停靠状态指示灯组、车辆识别器组、数据库和n个app用户端;

所述数据库内至少保存有车库布局数据、app用户端数据和车位预约数据、领航路线数据,该车库布局数据至少包括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车库内部所有车辆识别器布局数据、车库内部照明领航灯组布局数据;所述app用户端数据至少包括车辆车牌数据;

所述照明领航灯组包括两类照明灯:折光照明灯和普通照明灯;车库内所述折光照明灯和普通照明灯交叉安装;所述照明灯按照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进行安装;所述照明领航灯组组成的领航路线数大于等于车库内车库行车路线数;

所述车辆停靠状态指示灯组的停靠状态指示灯安装位置与车库内车位位置一一对应;

所述车辆识别器组的车辆识别器按照所述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进行安装;

任意用户经app用户端进行车位预约后,预约车辆进入车库时,当前位置的车辆识别器识别到车牌后,所述车库控制器根据对应车牌的车辆预约数据规划领航路线,并根据车辆行进路上的识别信号依次点亮所述领航路线上的照明灯,所述领航路线反馈至与预约车辆对应app用户端。

通过上述安装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任意一用户经app用户端进行预约车位后,进入车库后经车辆识别器识别到预约对应车牌后,对该车辆进行照明灯领航。其中,车辆识别器识别距离有限,当领航路线上的车辆识别器,控制点亮后续领航路线上相临近的照明灯。同时车库控制器根据当前车辆识别器位置,对领航路线进行校准,若车辆偏离原规划领航路线,则根据当前车辆识别器位置和预约车位位置进行重新规划。并且采用多类别的照明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来丰富照明系统的使用场景。

进一步描述,所述车库控制器上还连接有声控开关组,所述声控开关组包括m个声控开关,m个声控开关设置在对应m个所述照明灯的供电线路上,该m个照明灯的分布在车库内。

在车库内还布置有声控开关,对于不必要的情况下,采用节能模式关闭照明灯,节约能源,当检测到任何声音时,自动点亮。在本方案中,m为正整数,且小于照明灯的数量。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车库控制器上还连接亮度传感器组,所述亮度传感器组中的亮度传感器分布在车库中;所述车库控制器根据任一亮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库光线亮度值对应调节该亮度传感器周围的照明灯的供电电压。

采用上述方案,亮度实时调节,有利于节约能源,且保证车库内灯光处于人类容易接受的光线亮度范围之类。在数据库中设置有接亮度传感器调节阈值,该阈值可以根据室内外光线亮度差值进行调节,有效避免驾驶员刚刚进入车库视线模糊的情况。调节方式可以是利用调压电路进行调节,调压电路在现有技术中属于成熟技术,在此不作赘述。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折光照明灯包括内外同轴设置的折光筒和安装筒,所述折光筒和安装筒之间具有环空,所述环空的上下两端敞口,其内具有以可转动方式设置的上下两个透光筒,所述折光筒和透光筒,以及安装筒的下部和中部均由透光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折光筒内壁具有反光涂层,外壁上具有与透光筒一一对应设置的电光源,安装筒顶部设有采光罩,透光筒的内侧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叶片,所述叶片沿透光筒的周向均匀分布,透光筒的外侧表面能够用于粘贴或印刷图案。

采用以上方案,折光照明灯将外界光源引入车库内,兼具改变光线及地下通风功能,合理利用光源。其安装使用时,两个透光筒一个位于车库地上,一个位于地下,二者均可在环空中热拔风的作用下转动,其表面的图案形成走马灯的效果,改善地下光线,同时在地面走马灯具有良好的广告效应,增加运营营收。直接利用热拔风驱动透光筒转动的方式,其结构相对更精简可靠,另外将安装筒和折光筒单独设置,有利于提高路灯整体的支撑强度,及安装稳定性,而折光筒仅用于内部导光,有利于提高其导光性能,而电光源可以大大提高照明效果。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安装筒内对应透光筒底部的位置具有向内延伸至环空内的支撑部,该支撑部上具有与折光筒同轴设置的环轨,所述透光筒底部与该环轨滑动配合,所述透光筒上端与安装筒的内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扶正结构;

所述安装筒从下到上包括依次螺纹配合连接的地下照明段、埋地固定段、地上连接段和顶部安装段,两个所述透光筒分别位于地下照明段和地上连接段所对应的环空内,且所述地下照明段和地上连接段采用透光材料制得;

所述埋地固定段经透明埋地支架固定在车库地面上,所述顶部安装段用于固定并穿过车库墙壁。

采用以上方案,便于透光筒的转动安装,提高其装配性,同时通过扶正结构有利于保证透光筒转动平稳性,防止离心晃动。

将安装筒设置成多段式结构,进一步提高透光筒的拆装维修性能,其中用于安装透光筒的地下照明段和地上连接段采用透光材料制得,而埋地固定段和顶部安装段则采用硬度较大的金属材料制得,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便于现场安装,以及后期路灯的内部的检修等。

再进一步描述,或者所述埋地固定段、地上连接段之间设置有弯折段;或者顶部安装段之间设置有弯折段。

采用上述方案,采用折弯段,合理利用光线的折射反射原理,将车库顶部或者墙壁外的自然光源引入车库内部。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折光筒的下端以可拆卸方式设置的堵盖;采用以上方案,确保地下气流只能从环空底部进入,能更好的作用到透光筒内部的叶片上,也便于控制环空气流大小。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折光照明灯还包括风力排气组件,所述风力排气组件包括以可转动方式设置于采光罩上方的扇叶a,以及通过垂直轴与扇叶a相连的扇叶b,其中垂直轴与折光筒同轴设置,并伸入折光筒内,所述扇叶a位于折光筒内,并位于所述透光筒的上方;所述折光筒的侧壁上在透光筒的上方开设有进风孔,当所述扇叶b正转时,所述环空内的空气经进风孔进入折光筒内,并经由折光筒的顶部排出;

采用以上方案,利用外接自然风带动折光筒内部的扇叶b转动,从而形成抽吸气流,将环空内下部的气体抽入其中,并从顶部排出,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地下场所空气流通效果,同时因为扇叶b位于透光筒的上方,故还可利用抽吸气流驱动透光筒转动,也是透光筒的动力源之一。

作为优选:所述垂直轴通过同步传动结构连接有发电机,所述扇叶a转动时,能够通过垂直轴驱动发电机发电,所述发电机产生电量能够存储至蓄电池中。

采用以上方案,当扇叶a转动时,不仅可用于通过扇叶b进行排风换气,同时还可将其用于发电,以存储为电光源供电,有利于提高绿色能源的利用效率,更符合清洁能源的发展理念。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折光照明灯还包括无叶排风组件,所述无叶排风组件包括风机,以及通过连接管与风机相连的无叶风扇,所述无叶风扇呈环状,并位于两个透光筒之间的环空内,其出风口朝上,所述风机具有与环空相连的进风管,所述风机位于控制柜内。

采用以上方案,无叶排风组件的作用与风力排风组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主要是利用风机直接在环空内形成一个主动朝上的动力气流,而风力排风组件中则主要利用自然风,其不可控性相对较多,控制起来相对较复杂,而采用风机工作时,其产生气流的大小则可通过风机工作转速进行控制,可控性相对较高,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弱。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采光罩的顶表面设有太阳能电板,所述太阳能电板与蓄电池连接,该蓄电池固定在所述控制柜内。

采用以上方案,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可进一步减少外接电源的消耗,停电状态时可以作为紧急电源。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采光罩呈凹面朝下的圆顶状结构,所述安装筒上在采光罩的下方设有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呈凹面朝上的圆顶结构,所述采光罩和反射罩的内侧表面均具有反光层。

采用以上方案,有利于提高采光罩内侧的集光反光效果,确保有足够强度的亮光反射进入折光筒中,即大大提高进入折光筒中的光通量,以提高导光效果。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车库控制器上还连接有车辆感应器组,该车辆感应器组中的车辆感应器安装位置与车库内车位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车辆感应器的感应状态与所述停靠状态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相对应。

采用上述方案,对于已经预约的车位,其停靠状态显示有停靠车辆,用于提示其他未预约车辆误停靠,为了使方案更严谨,当非预约车辆停靠时,通过与车库控制器连接的报警器进行报警。其中停靠状态指示灯设置在车位上方,便于驾驶员从远端观察。

再进一步描述,所述车辆识别器组、车辆感应器组与所述车库控制器无线通讯连接;所述无线通讯连接为wifi无线通讯连接或zigbee无线通讯连接;所述车辆识别器为rfid识别器;所述车辆感应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采用上述方案,解决了大多数车库内没有网络的问题。并且采用rfid识别器,需要满足车辆带rfid标签。该rfid标签写入有车牌信息,通过rfid识别,成本低,识别速度快,可以在车库内大量布置。识别距离有限,一般在几米内,适用于小地图导航定位识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车库内实现小范围导航和路线规划,解决了地下车库内无gps信号的问题。提升了智能车库的智能化、智慧化性能。

2、结合照明系统,给车辆进行领航指示,增加了照明系统的使用场景。

3、新设计了适用于地下车库的折光照明灯,合理利用外界光源、增加了车库内换气通气量,节约了能源,使闭塞不通风的车库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智能车库照明系统控制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剖视图;

图5为透光筒结构示意图;

图6为透光筒剖视图;

图7为地下照明段结构示意图;

图8为地上连接段结构示意图;

图9为顶部安装段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折光筒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折光筒下端端部放大图;

图12为控制柜结构立体图;

图13为控制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a、车库控制器;b、照明领航灯组;c、车辆停靠状态指示灯组;d、车辆识别器组;e、数据库;f、声控开关组;g、亮度传感器组;h、车辆感应器组;

1、折光筒;10、环空;11、电光源;12、进风孔;13、堵盖;14、卡口;

2、透光筒;20、叶片;21、滑槽;22、加厚部;23、弧形环槽;

3、安装筒;30、采光罩;31、支撑部;32、环轨;33、反射罩;34、支撑杆;35、支撑架;36、亮度传感器;37、风速传感器;3a、地下照明段;3b、埋地固定段;3c、地上连接段;3d、顶部安装段;330、沥水孔;3d0、弧形扩径段;350、插槽;

4、电机;

5、风力排气组件;50、扇叶a;51、垂直轴;52、扇叶b;53、发电机;

6、无叶排风组件;60、风机;61、连接管;62、无叶风扇;63进风管;

7、控制柜;70、蓄电池;71、折光照明灯微控制器a;72、第一风速微控制器b;73、第二风速微控制器c;74、线束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基于智能车库的照明系统,包括车库控制器a,该车库控制器a上连接有照明领航灯组b、车辆停靠状态指示灯组c、车辆识别器组d、数据库e和n个app用户端;在本实施例中,n为正整数,且随着注册用户的增加而增加。

app用户端的用户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

数据库e内保存有车库布局数据、app用户端数据和车位预约数据、领航路线数据;

该车库布局数据包括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车库内部所有车辆识别器布局数据、车库内部照明领航灯组布局数据、车库车辆进出口布局数据、人行通道布局数据、车库楼层布局数据、车库立柱布局数据;

app用户端数据包括车辆车牌数据、用户基本信息数据、车库进出记录数据、计费缴费记录数据;

照明领航灯组b包括两类照明灯:折光照明灯和普通照明灯;车库内折光照明灯和普通照明灯交叉安装;折光照明灯设置在可采外界光位置。

照明灯按照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进行安装;照明领航灯组b组成的领航路线数大于车库内车库行车路线数;

在本实施例中,照明灯还布置有红黄蓝绿紫五中颜色,通过led灯珠进行调色。

在本实施例中,领航路线的照明灯均为普通照明灯。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停靠状态指示灯组c的停靠状态指示灯安装位置与车库内车位位置一一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识别器组d的车辆识别器按照车库车位布局数据、车库行车路线布局数据进行安装;

本实施例中,任意用户经app用户端进行车位预约后,预约车辆进入车库时,当前位置的车辆识别器识别到车牌后,车库控制器a根据对应车牌的车辆预约数据规划领航路线,并根据车辆行进路上的识别信号依次点亮领航路线上的照明灯,领航路线反馈至与预约车辆对应app用户端。

参考图1,车库控制器a上还连接有声控开关组f,声控开关组f包括m个声控开关,m个声控开关设置在对应m个照明灯的供电线路上,该m个照明灯的分布在车库内。m为正整数。声控开关分散设置。

参考图1,车库控制器a上还连接亮度传感器组g,亮度传感器组g中的亮度传感器分布在车库中;车库控制器a根据任一亮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车库光线亮度值对应调节该亮度传感器周围的照明灯的供电电压。

参考图1,车库控制器a上还连接有车辆感应器组h,该车辆感应器组h中的车辆感应器安装位置与车库内车位位置一一对应;车辆感应器的感应状态与停靠状态指示灯的显示状态相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当声控开关组f检测到车辆进入后,当外界环境亮度高于预设亮度阀值时,车库控制器a控制所有供电灯熄灭;

在本实施例中,当声控开关组f检测到车辆进入后,当外界环境亮度低于预设阀值时,汽车1或2进入停车场,车库控制器a控制所有灯100%亮;

在本实施例中,当声控开关组f检测到车辆进入后,但运动延时过后,在无进一步运动触发的情况下,整组灯将进入预设调光亮度;

由于具备环境光自动识别功能,即使在无运动触发的情况下,只要外界环境亮度低于预设阀值,车库控制器a控制灯到预设守候亮度。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识别器组d、车辆感应器组h与车库控制器a无线通讯连接;为了保证连接稳定性,无线通讯连接为wifi无线通讯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识别器为rfid识别器;车辆感应器为超声波传感器。

参考图2至图13的折光照明灯,其包括内外同轴设置的折光筒1和安装筒3,折光筒1与安装筒3固定连接,故安装筒3还起到支撑折光筒1的作用,其中安装筒3的直径大于折光筒1的直径,故在二者之间形成环空10,环空10的上下两端敞口,同时在环空10内以可转动方式设置有两个透光筒2,实际使用时,两个透光筒2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其中一个位于地面以上,另一个则位于地下空间的顶部。

需要注意的是,折光筒1和透光筒2均采用透光材料制成,同理,为保证光度可以透出,安装筒3上至少对应透光筒2的部位也应是由透光材料,折光筒1的内壁具有反光涂层,当然也可以是粘附的折光材料,安装筒3的顶部设有采光罩30,采光罩30呈凹面朝下的圆顶状结构,其主要用于将更多的亮光反射进入折光筒1中,以提高其光通量,并对安装筒3和折光筒1的上方形成遮挡,防止雨水侵入。

与此同时,折光筒1的外壁上对应透光筒2的位置设有电光源11,电光源11可已支架的形式固定在折光筒1上,也可以是直接附着在折光筒1的外壁上,相对而言,采用固定支架的形式,更有利于固定,同时减少对折光筒1的改变,降低实施难度。在本实施例中,电光源11为led灯珠,颜色为白色。

优选的,透光筒2的外侧表面能够用于粘贴或印刷图案,当其转动时,能够达到走马灯的效果,本申请中透光筒2的转动动力源为气流,故在透光筒2的内侧设有叶片20,如图4和图5所示,叶片20沿透光筒2的轴向设置,并沿其周向均匀分布。

参考图2、图4、图7至图9,为提高本折光照明灯在车库内的可装配性,同时便于后期保养维修等,故将安装筒3设置成分段式结构,如图所示,起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螺纹配合连接的地下照明段3a、埋地固定段3b、地上连接段3c和顶部安装段3d,其中地下照明段3a和地上连接段3c主要用于安装透光筒2,而埋地固定段3b主要用于穿过满足穿地需求,同时与地面固定,起支撑稳固作用,顶部安装段3d用于安装支撑顶部的一些部件,根据其具体作用的不同,在具体实施时,地下照明段3a和地上连接段3c则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埋地固定段3b则优选金属材料作为支撑主体部件,而顶部安装段3d则可视安装部件而定,具有多种选择。

再参考图5、图6和图7,透光筒2的具体安装结构如图所示,地下照明段3a和地上连接段3c内对应透光筒2底部的位置具有向内延伸至环空10内的支撑部31,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1为三个沿其周向均匀分布的支撑块,支撑部31上具有与环空10同轴设置的环轨31,透光筒2的底部与环轨32滑动配合,其配合方式可采用滑块方式,也可直接以滑槽21与环轨32配合的方式。

考虑到透光筒2的转动稳定性,故本实施例中在透光筒2的上下两端设有加厚部22,并同时在透光筒2上端与安装筒3的内壁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扶正结构,具体而言,扶正结构可以是设置在上部加厚部22上的弧形环槽23,以及均匀分布在安装筒3内壁上与弧形环槽23正对设置的球座图中未示出),通过球座上的滚球与弧形环槽23点接触扶正,有利于减少转动摩擦力,确保透光筒2不会偏斜,同时转动流畅,同理,为降低透光筒2的重力因素对转动动力的影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选滑动配合结构为磁悬浮结构,以弱化重力影响。

具体实施时,为确保有足够气流经过环空10以驱动透光筒2转动,故在折光筒1的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设置堵盖13,通过堵盖13对折光筒1的下端进行封闭,而如折光筒1内有积水时,则可将堵盖13打开排出。

仅仅依靠环空形成的热拔风驱动透光筒2转动,其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实施效果可能不理想,故在具体实施时,可在路灯上配置风力排气组件5或者无叶排风组件6,二者可以择一安装,也可以同时安装。

参考图2至图4,风力排气组件5主要包括以可转动方式设置在采光罩30上方的扇叶a50,扇叶a50的结构采用两片式“s”形结构,以减少遮挡面积,具体而言,扇叶a50的底部连接有垂直轴51,垂直轴51通过轴承固定在采光罩30上,并与安装筒3同轴设置,安装筒3的顶部具有沿其轴向向上延伸支撑杆34,支撑杆34沿其周向均匀分布,采光罩30则凹口朝下固定在支撑管34的顶部,相邻支撑杆34之间的缝隙则构成排风口。

垂直轴51的下端伸入折光筒1中,其下端部安装有扇叶b52,扇叶b52位于透光筒2的下方,同时折光筒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环空10贯通的进风孔12,进风孔1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扇叶b52与上面一个透光筒2之间,当扇叶b52正转时,环空10内的空气则可经进风孔12进入折光筒1内,并经由折光筒1的顶部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旨在以抽吸方式实现内外空间的换气,故当扇叶b52的形状被构造成正转时,其风流方向是至下而上的,那么就需要当垂直轴51反转时,扇叶b52是不会转动的,因为自然风方向的不确定性,故在进行扇叶b52与垂直轴51之间设有棘齿轮制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使得当扇叶a50反转动时,垂直轴51相对扇叶b52是空转的,二者处于脱开状态,扇叶b52不会发生转动,而当扇叶a50正转时,垂直轴51与扇叶b52处于连接状态,二者可同步转动。

具体实施时,为充分利用风能,垂直轴51还通过同步传动机构连接有发电机53,如图3所示,在垂直轴51上固套有主动轮,发电机53的转轴上固套有从动轮,从动轮与主动轮之间通过同步带相连,发电机53产生的电量能够通过处理之后存储至蓄电池70中。

无叶排风组件6主要包括风机60,以及通过连接管61与风机60的出风口相连的无叶风扇62,如图所示,无叶风扇62呈环状,并位于环空10内两个透光筒2之间,其出风口朝上,风机60具有进风管63,进风管63与环空10连通,且连通位置位于无叶风扇62的下方,风机60位于控制柜7内,无叶风扇62的安装可采用在安装筒3上对应位置开设条孔的方式,将无叶风扇62装入之后,再安装折光筒1,最后对条孔进行封堵即可,安装时再通过连接管61与无叶风扇61对接即可,风机60通过电缆与外界电源或者蓄电池70相连。

当然出上述两种方式之外,具体实施时还可通过对安装筒3的结构进行优化,以提高热拔风效果,如图9所示,优选顶部安装段3d为金属套筒,其中部具有弧形扩径段3d0,弧形扩径段3d0的外表面具有深色面漆,如黑色,以增加其吸收热辐射能力,增加上部气体温度,以促进热拔风作用。

具体实施时,采光罩30的顶表面还铺设有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电板所产生电量也存储至蓄电池70内。

安装筒3上在采光罩30的下方设有反射罩33,本实施例中优选反射罩33为凹面朝上的圆顶结构,其内测表面与采光罩30的内侧表面均具有反光层,以进一步增加进入折光筒1内的光通量,反射罩33上靠近中部的位置开设有沥水孔330,以防止积水。

具体实施时,为提高折光筒1安装的便捷性,故在安装筒3的底部设有呈三角形的支撑架35,支撑架上具有呈圆周分布的插槽350,而折光筒1的底部具有与插槽350配合的卡口14,当折光筒1装入安装筒3内,卡口14与插槽350卡合后,既能实现折光筒1的支承,又能对其进行周向限位,防止其旋转,折光筒1的顶部则可依靠与垂直轴51之间设置轴承以保持其上端的稳定性,防止轴向偏斜。

此外,如图13所示,实施时,在安装筒3上设有与透光筒2的位置一一对应的亮度传感器36,亮度传感器36用以检测环境亮度,控制柜7内设有与亮度传感器36通信连接的折光照明灯微控制器a71,折光照明灯微控制器a71通过电缆与外界电源、蓄电池70和电光源11电性连接,用以控制电光源11的开关。

同理,在环空10的下端靠近端部的位置设有风速传感器37,用以检测进入环空10的气流速度,以确保透光筒2的转动速度是否合适,透光筒2的合理转动速度通常根据其粘贴图案而定,而在环空10大小确定情况下,可通过透光筒2的结构以及所需转速反推合适的气流速度,控制柜7内具有与风速传感器37通信连接的第一风速微控制器b72,第一风速微控制器b72通过电缆与电源、风机60、蓄电池70电性连接,其用于控制风机60的开关。

在此基础之上,为进一步平衡透光筒2的转动速度与环空气流速度,故在实施时,环空10底部设置门结构,门结构可由向下两块基本贴合的孔板构成,两个孔板上具有正对设置的通孔,当两个孔板上的通孔正对时,下方气流可以顺利进入环空10中,而当通孔错位或者完全错开时,则下方空气进入量减少或难以进入,两个孔板均位于折光筒1的底部与安装筒3的底部之间,下部的孔板固定在安装筒3的内侧壁上,上部的孔板则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支撑架35上,同时支撑架35上具有电机轴朝下的电机4,电机4与上部的孔板同轴设置,并与其固定连接,其用于驱动上部的孔板相对下部的孔板转动,电机4也与风速传感器37通信连接,控制柜7内设有第二风速微控制器c73,第二风速微控制器c73通过电缆同时与蓄电池70、电机4、外界电源电性连接,当环空气体流速过大时,则可通过第二风速微控制器c73控制电机4转动,从而实现进入环空10内风的有效流通面积的调整,其主要用于防止外界自然风过大,导致扇叶a50转速过快,抽吸气流过大造成透光筒2的转速过快,或者当风力不足时启动风机60时,功率又过大的情况,达到环空气流与透光筒2的转速平衡。

实施时,为便于线路进出控制柜7,同时提高控制柜7的利用效率,故将控制柜7靠近安装筒3的一侧构造成与安装筒3侧壁相适应的弧形结构,安装使,控制柜7能够与安装筒3贴合,同时还能够对安装筒3起到一定的扶正作用,并在其弧形内侧开始线束过孔74。

参考图2至图13所示的同时适用于地面及地下场所的路灯,通常情况下,利用自然风驱动扇叶a50转动产生的电能,以及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为电光源11供电,通过亮度传感器36控制对应电光源11的开关。

通过热拔风抽吸作用,以及扇叶b52正转的抽吸作用驱动透光筒2转动,产生走马灯效应,当风速传感器37感应环空10内气流速度很低,热拔风作用和自然风作用微弱时,则可启动风机60使无叶风扇62强制朝上排风,同时确保透光筒2能够正常转动。

反之当风速传感器37感应环空10内气流速度过快时,则可控制电机4对环空10的有效进风通道面积进行调整,使气流速度与透光筒2的转动速度达到平衡。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