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组件和烹饪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5308发布日期:2020-10-23 12:3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烹饪组件和烹饪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组件和一种烹饪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电磁炉上多设有触控按键或旋钮,用于调节基座的运行状态,但在烹饪过程中,特别是在炒菜过程中,用户的双手一般会分别握住锅具手柄和锅铲等烹饪工具,若要在烹饪过程中调节电磁炉的加热功率或其他功能,需要一只手专门去操作电磁炉上的触控按键或旋钮,操作不便,且会影响对锅具或烹饪工具的操控。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在锅铲上设有控制设备来控制电磁炉的运行状态的方案,但该方案中需要设置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结构复杂,且会导致制造成本的上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改善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包括:锅具;基座,与锅具对应设置,基座能够对锅具加热;烹饪工具,用于对食材进行搅拌,烹饪工具上设有触碰件,触碰件能够使锅具发生参数变化;感应件,与基座电连接,其中,感应件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以调整基座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技术方案,烹饪组件包括锅具、基座、烹饪工具和感应件。锅具用于盛装食材,并通过锅具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通过与锅体对应设置有基座,以通过基座对锅体加热,进而通过锅体向食材传导热量。烹饪工具用于对食材进行搅拌,以使食材受热均匀。烹饪工具上设有触碰件,锅具能够通过烹饪工具以及触碰件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并在处于导通状态时发生参数变化。感应件用于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具体地,感应件与基座电连接,在用户通过烹饪工具和触碰件与锅具导通时,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此时,基座可通过感应件的反馈信号获知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并根据感应件的反馈信号调整运行状态,用户仅需在烹饪工具与锅具处于接触状态时触摸触碰件即可实现调节基座的运行状态,无需专门对基座进行手动操作,操作方便,从而避免影响用户对锅具以及烹饪工具的操控,同时,通过设置触碰件,用户无需直接与锅具接触,可有效防止烫伤,安全性更高。此外,本方案中的烹饪组件无需设置复杂的无线收发装置,结构相对简单,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其中,锅具的参数包括但不限于电容参数、电阻参数。

需要强调的是,烹饪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锅铲、炒勺或汤勺。

可以理解,用户在进行烹饪操作时,通常会一只手操作锅具的手柄,另一只手操作烹饪工具,使用现有的电磁炉设备时,用户如果需要调节基座的运行状态必须一只手暂停对锅具或烹饪工具的操作,以对电磁炉上的触控按键或旋钮进行手动操作,影响烹饪过程的正常进行。而本方案中的烹饪组件,可在烹饪操作过程中同时对基座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操作更加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基座的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功率、运行时间,还可以是其他运行功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烹饪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工具包括:主体部;手持部,设于主体部的一端,手持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其中,触碰件设于手持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工具包括主体部和手持部。主体部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仅需搅拌,手持部设于主体部的一端,便于用户持握,以对主体部进行操作。通过设置手持部上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以在用户持握手持部时,手与主体部之间保持绝缘。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以缩短触碰件与用户持握手持部的手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可在持握手持部的同时触摸触碰件,以对基座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或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设有绝缘套的部分,触碰件穿过绝缘套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碰件的一种装配形式为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即触碰件与手持部上的电导体部分相连接,使得触碰件可通过手持部与主体部相连接,以在主体部与锅具处于接触状态时,通过触摸触碰件即可使锅具与用户的手之间形成导通,从而使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此方案中触碰件与绝缘套分离,装配过程无需对绝缘套进行加工或造型,有助于简化加工流程。其中,触碰件设于靠近绝缘套的位置,以便于用户通过在持握手持部的同时用手指触摸触碰件,以防止触摸操作对持握手持部造成影响。

此外,触碰件的另一种装配形式为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设有绝缘套的部分,此时,通过在绝缘套上加工有与绝缘套相适配的开口,使触碰件穿过绝缘套并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相连接,进而通过手持部实现触碰件与主体部之间的连接。本方案可进一步缩短触碰件与绝缘套之间的距离,使得用户持握手持部时,触碰件与用户的手指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触摸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工具为电导体;或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使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烹饪工具需满足至少外表面为导电材料。通过设置烹饪工具为电导体,或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以通过烹饪工具实现用户的手与锅具之间的导通,进而使锅具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其中,在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时,烹饪工具可以为非导电材料,以扩大烹饪工具的选材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锅具具体包括:锅体;手柄,连接于锅体的外侧壁上,手柄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其中,触碰件能够使锅体发生参数变化。

在该技术方案中,锅具具体包括锅体和手柄。锅体用于盛装食材,并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手柄连接于锅体的外侧壁上,以便于用户通过持握手柄对锅体进行移动操作。通过设置手柄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以使用户持握手柄的手与锅体绝缘,以在用户正常持握手柄时,防止因锅体与手导通产生参数变化,导致对基座的误操作。锅体能够通过烹饪工具及触碰件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实现导通,产生参数的变化,感应件能够感应到锅体的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以使基座可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锅体为电导体;或锅体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满足锅体的参数发生变化,锅体应满足至少外表面为导电材料。通过设置锅体为电导体或在锅体的表面设有导电层,以在用户通过烹饪工具以及触碰件与锅体的表面接触时,能够与锅体导通,使锅体的参数发生变化。其中,在锅体表面设有导电层时,锅体本身可以为非电导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具体包括:面板,与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底座,设于面板远离锅具的一侧,并与面板可拆卸连接,底座与面板之间形成容纳腔;加热装置,设于容纳腔内,并与底座相连接,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电磁作用对锅具加热;控制器,设于容纳腔内,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其中,感应件设于容纳腔内,感应件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根据感应件的反馈信号控制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包括面板、底座、加热装置和控制器。面板位于底座的上方,面板与锅具的底部对应设置,用于承载锅具。底座设于面板的下方,并与面板之间形成容纳腔,以容纳基座内部的各个部件。底座与面板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基座内部的各个部件的安装与维护。加热装置设于容纳腔内,并与底座相连接,以通过底座对加热装置进行支撑,有利于保持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加热装置能够通过电磁作用对锅体加热,以在烹饪过程中通过锅体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控制器设于容纳腔内,通过设置控制器与加热装置电连接,以控制加热装置的运行,实现对锅体加热过程的控制。其中,感应件设于容纳腔内,以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并能够生成相对应的反馈信号;通过设置感应件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在感应件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时,控制器根据感应件的反馈信号获知用户调节加热装置的需求,并相应地调整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功率、运行时间,还可以是其他运行功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挡位调节装置,与加热装置相连接,其中,控制器与挡位调节装置电连接,控制器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挡位调节装置运行,以通过挡位调节装置调整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与加热装置相连接的挡位调节装置,以对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具体地,挡位调节装置能够对加热装置的挡位进行调整。挡位调节装置可使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形成多个挡位,且每个挡位对应于不同的加热功率值,以使不同的挡位对应的加热功率值之间形成一定的差距。控制器与挡位调节装置电连接,控制器可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挡位调节装置对加热装置的挡位进行调整,使加热装置在多个挡位之间进行切换,实现对加热功率的阶跃式调节,有利于提高加热功率的调节效率。例如,加热装置设置有0挡、1挡、2挡、3挡四个挡位,分别对应于0w、400w、800w、1200w,0挡为待机状态,用户可根据烹饪需要选择相应的挡位,有利于提高挡位调节的准确性。其中,挡位的切换顺序可以是由低至高,也可以是由高至低。在持续收到反馈信号时,挡位持续循环切换,在反馈信号停止时,挡位保持在当前挡位上,并将当前挡位作为目标挡位,完成挡位调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电路板,设于容纳腔内,电路板与感应件电连接,其中,控制器连接于电路板上,控制器通过电路板实现与感应件之间的电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设于容纳腔内的电路板,通过设置电路板与感应件电连接,且控制器连接于电路板上,使得控制器通过电路板与感应件之间实现电连接,一方面有利于容纳腔内的空间布置,减少线路,简化连接关系,另一方面便于不同型号的控制器以及感应件的连接,有利于实现模块化生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线圈盘上设有通孔;电磁线圈,设于线圈盘朝向面板的一端,电磁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电路板设于线圈盘远离面板的一侧,感应件的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向面板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加热装置包括线圈盘和电磁线圈。线圈盘用于为电磁线圈提供安装空间,并对电磁线圈进行支撑。线圈盘上设有通孔,以为感应件的设置预留空间,以避免线圈盘对感应件造成遮挡而影响感应件的正常工作。电磁线圈设于线圈盘朝向面板的一端,以在加热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增大电磁线圈所产生的电磁场作用于锅具上的面积,以提高加热效率。电磁线圈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可控制电磁线圈运行。其中,电路板设于线圈盘远离面板的一侧,通过设置感应件的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以缩减感应件与锅具之间的距离,同时可确保感应件处于锅具在面板上的投影范围内,从而提高感应件的感应参数变化的准确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感应弹簧,感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并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感应弹簧的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其中,感应弹簧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通过电路板向控制器发送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感应弹簧。感应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以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实现电连接;感应弹簧的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并向面板延伸,以便于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并向控制器发送相对应的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反馈信号获知用户的使用需求,并控制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支撑杆的另一端穿过线圈盘向靠近面板的方向延伸;感应贴膜,连接于支撑杆靠近面板的一端,感应贴膜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其中,感应贴膜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以通过电路板向控制器发送反馈信号。

在该技术方案中感应件包括支撑杆和感应贴膜。支撑杆沿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由通孔穿过线圈盘向靠近面板的方向延伸,感应贴膜连接于支撑杆靠近面板的一端,以通过支撑杆对感应贴膜进行支撑,同时缩短感应贴膜与锅具之间的距离。感应贴膜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通过设置感应贴膜通过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以向控制器发送相对应的反馈信号,使得控制器可根据反馈信号获知用户的使用需求,并控制电磁线圈的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烹饪需要。其中,感应贴膜可以是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ito)贴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操作设备,设于面板上,操作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操作设备的操作指令控制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面板上设置有操作设备,且操作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设备对烹饪组件进行操作,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相应的烹饪操作。具体地,在用户对操作设备进行操作后,操作设备会向控制器发送相应的控制指令,控制器根据该控制指令控制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其中,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开机、关闭、模式切换、功率调节、加热时间调节。此外,操作设备可以是按键式、旋钮式、触摸式、语音输入式或其他形式的设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基座还包括:显示设备,设于面板上,显示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根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显示加热装置的运行参数。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面板上设置显示设备,且显示设备与控制器电连接,以根据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对加热装置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视化显示,以便于用户获知烹饪组件的工作状态和参数。其中,运行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加热模式(例如蒸煮模式、爆炒模式)、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具体的,显示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数码管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烹饪工具,包括:主体部;手持部,设于主体部的一端,手持部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触碰件,设于手持部,触碰件与主体部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烹饪工具包括主体部和手持部。主体部用于对锅具内的食材仅需搅拌,手持部设于主体部的一端,便于用户持握,以对主体部进行操作。通过设置手持部上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以在用户持握手持部时,手与主体部之间保持绝缘。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且与主体部相连接,以缩短触碰件与用户持握手持部的手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可在持握手持部的同时触摸触碰件。

在烹饪过程中,烹饪工具与具有感应件的烹饪组件配合使用,如上述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的基座和锅具,在烹饪工具与锅具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触摸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可使手指与锅具之间导通,使锅具发生参数变化,此时,基座内的感应件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以对基座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使用本方案中的烹饪工具,用户在烹饪操作过程中无需松开烹饪工具,仅需用手指触摸触碰件即可实现对基座运行状态的调整,不影响用户对烹饪工具或锅具的操作,简单便捷。

需要强调的是,烹饪工具包括但不限于锅铲、炒勺、汤勺或漏勺。不同形式的烹饪工具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锅具,以辅助不同的烹饪操作,例如使用煎锅或炒锅时可配合使用锅铲或炒勺,使用汤锅煲汤时可配合使用汤勺或漏勺。相较于在锅具上设置触碰件,在烹饪工具上设置触碰件,可适配的锅具的种类更多,适用范围更广,且烹饪工具较为轻便,在烹饪过程中触摸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更加便捷。另外,可以理解,部分锅具并不具有手柄,例如汤锅,仅设有较小的把手,不利于触碰件的设置,且把手距离锅体较近,温度相对较高,触碰件若设于把手上,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而通过操作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可有效防止以上问题,易于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或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设有绝缘套的部分,触碰件穿过绝缘套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触碰件的一种装配形式为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即触碰件与手持部上的电导体部分相连接,使得触碰件可通过手持部与主体部相连接,以在主体部与锅具处于接触状态时,通过触摸触碰件即可使锅具与用户的手之间形成导通,从而使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此方案中触碰件与绝缘套分离,装配过程无需对绝缘套进行加工或造型,有助于简化加工流程。其中,触碰件设于靠近绝缘套的位置,以便于用户通过在持握手持部的同时用手指触摸触碰件,以防止触摸操作对持握手持部造成影响。

此外,触碰件的另一种装配形式为触碰件设于手持部上设有绝缘套的部分,此时,通过在绝缘套上加工有与绝缘套相适配的开口,使触碰件穿过绝缘套并与手持部上无绝缘套的部分相连接,进而通过手持部实现触碰件与主体部之间的连接。本方案可进一步缩短触碰件与绝缘套之间的距离,使得用户持握手持部时,触碰件与用户的手指之间的距离更近,以便于触摸操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工具为电导体;或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使锅具的参数发生变化,烹饪工具需满足至少外表面为导电材料。通过设置烹饪工具为电导体,或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以通过烹饪工具实现用户的手与锅具之间的导通,进而使锅具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其中,在烹饪工具的表面设有导电层时,烹饪工具可以为非导电材料,以扩大烹饪工具的选材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烹饪工具为锅铲、炒勺、汤勺或漏勺中的任意一种。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烹饪工具为锅铲、炒勺、汤勺或漏勺中的任意一种,以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在煎炒时使用锅铲或炒勺,在煲汤时使用汤勺或漏勺,以辅助不同形式的烹饪操作,从而扩大烹饪工具的适用范围。通过在手持部上设置触碰件,在烹饪过程中,便于根据用户需要调节基座的运行状态,例如调整加热功率或加热时间,在烹饪供与锅具处于接触的状态下,通过触摸触碰件即可实现人体与锅具的导通,使锅具发生参数变化,进而使基座能够根据锅具的参数变化改变运行状态,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相较于在锅具上设置触碰件,在烹饪工具上设置触碰件,可适配的锅具的种类更多,适用范围更广,且烹饪工具较为轻便,在烹饪过程中触摸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更加便捷。另外,可以理解,部分锅具并不具有手柄,例如汤锅,仅设有较小的把手,不利于触碰件的设置,且把手距离锅体较近,温度相对较高,触碰件若设于把手上,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而通过操作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可有效防止以上问题,易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工具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局部示意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剖视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工具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0中附图标记与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1锅具,11锅体,12手柄,2基座,21面板,211侧板,22底座,23加热装置,231线圈盘,232电磁线圈,24控制器,25电路板,26操作设备,27显示设备,3烹饪工具,31触碰件,32主体部,33手持部,34绝缘套,4感应件,41感应弹簧,421支撑杆,422感应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0描述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组件和烹饪工具。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如图1和图2所示,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2、烹饪工具3和感应件4。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具1的下方。烹饪工具3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锅具1内的食材进行搅拌。烹饪工具3上设有触碰件31,锅具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具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触摸触碰件31使锅具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感应件4用于感应锅具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并能够生成相应的反馈信号。基座2与感应件4电连接,基座2可通过感应件4的反馈信号获知锅具1的参数发生变化,并根据感应件4的反馈信号调整运行状态。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指触摸触碰件31实现对基座的运行状态的调整,无需松开烹饪工具3,从而减少了对烹饪过程的影响。此外,感应件4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置专门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包括但不限于锅铲、炒勺、汤勺或漏勺,还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烹饪工具3具体为锅铲,包括主体部32和手持部33。主体部32用于伸入锅具1内对食材进行搅拌,手持部33连接于主体部32的一端,以便于用户持握手持部33对烹饪工具3进行操作。其中,手持部33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34,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与主体部32均为电导体。手持部33上设有触碰件31,位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具体地,触碰件31位于靠近绝缘套34的位置。锅具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具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可通过触摸触碰件31使锅具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

图5示出了锅铲的另一种实现形式,触碰件31设于手持部33上设有绝缘套34的部分,并穿过绝缘套34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相连接。图6示出了包含图5中的锅铲的烹饪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不限于锅铲,也可以是炒勺、汤勺、漏勺或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如图7所示,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2、烹饪工具3和感应件4。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体11的下方。

锅具1具体包括锅体11和手柄12。手柄12连接于锅体11的外侧壁上,以便于用户进行持握,并通过控制手柄12实现对锅体11的移动操作。其中,手柄12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以在用户正常持握手柄12时,使锅体11与用户持握手柄12的手之间绝缘。

烹饪工具3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锅体11内的食材进行搅拌。烹饪工具3上设有触碰件31,锅体1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体1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触摸触碰件31使锅体1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

感应件4设于基座2内,用于感应锅体1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并能够产生相应的反馈信号。基座2与感应件4电连接,基座2可通过感应件4的反馈信号获知锅体11的参数发生变化,并根据反馈信号调整运行状态。

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指触摸触碰件31实现对基座的运行状态的调整,无需松开锅体11手柄12或烹饪工具3,从而减少了对烹饪过程的影响。此外,感应件4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置专门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不限于锅铲,也可以是炒勺、汤勺、漏勺或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锅体11可以是电导体,也可以是表面设有导电层的非电导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基座2、烹饪工具3和感应件4。

如图8所示,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具1的下方。烹饪工具3用于在烹饪过程中对锅具1内的食材进行搅拌。烹饪工具3上设有触碰件31,锅具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具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触摸触碰件31使锅具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

如图8和图9所示,基座2具体包括面板21、底座22、加热装置23和控制器24。面板21与锅具1的底部对应设置,用于承载锅具1。底座22设于面板21远离锅具1的一侧,面板21的边缘处形成有朝向底座22延伸的侧板211,底座22与侧板211可拆卸连接,且底座22与面板21之间形成容纳腔。加热装置23和控制器24均设于容纳腔内。加热装置23与底座22相连接,加热装置23在工作状态时,能够产生电磁场,并通过电磁作用使锅具1产生涡流并发热,进而向锅具1内的食材传导热量。控制器24与加热装置23电连接,控制器24可控制加热装置23的运行状态。

感应件4设于基座2的容纳腔内,用于感应锅具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并能够产生相应的反馈信号。感应件4与控制器24电连接,且在感应件4感应到锅具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件4根据锅具1的参数变化生成反馈信号,控制器24通过反馈信号获知锅具1的参数发生变化,并控制加热装置23的运行状态,以便于用户的烹饪操作。

在烹饪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手指触摸触碰件31实现对基座的运行状态的调节,无需松开锅具1手柄12或烹饪工具3,从而减少了对烹饪过程的影响。此外,感应件4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设置专门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包括但不限于锅铲、炒勺、汤勺、漏勺或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基座2还包括挡位调节装置,挡位调节装置与加热装置23相连接,并能够使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形成多个挡位,且多个挡位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加热功率值。挡位调节装置与控制器24电连接,控制器24根据感应件4的反馈信号控制挡位调节装置的运行,进而通过挡位调节装置对加热装置23的挡位进行调整。具体地,挡位数量为四个,分别为0挡、1挡、2挡、3挡,0挡对应于待机状态,1挡对应于400w,2挡对应于800w,3挡对应于1200w。在用户触摸触碰件31时,控制器24控制挡位调节装置运行,对加热装置23的挡位按由低至高的顺序或由高至低的顺序循环切换;在用户结束触摸触碰件31时,控制器24控制挡位调节装置停止运行,挡位停留在当前的挡位,控制器24控制加热装置23以当前的挡位运行,从而实现对加热装置的运行状态的调节。

需要说明的是,挡位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挡位与加热功率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加热装置23的具体型号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置。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0所示,基座2还包括电路板25。电路板25设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底座22上。感应件4与电路板25相连接,控制器24连接于电路板25上,从而通过电路板25实现控制器24与感应件4之间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加热装置23具体包括线圈盘231和电磁线圈232。线圈盘231位于容纳腔内,电磁线圈232设于线圈盘231朝向面板21的一端,电磁线圈232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锅具1在电磁线圈232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锅具1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并向锅具1内的食材传导热量。控制器24与电磁线圈232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其中,线圈盘231上设有通孔,电路板25设于线圈盘231远离面板21的一侧,感应件4的一端穿过线圈盘231上的通孔并朝向面板21延伸。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如图12所示,感应件4具体为感应弹簧41。感应弹簧41沿基座2的高度方向设置,感应弹簧41的一端与电路板25相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5与控制器24电连接,感应弹簧4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盘231延伸,并由线圈盘231上的通孔穿过,与面板21的底面相抵。在感应到锅具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弹簧41能够产生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状态。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感应件4具体包括支撑杆421和感应贴膜422,其中,感应贴膜422为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简称ito)贴膜。

如图13和图14所示,支撑杆421沿基座2的高度方向设置,支撑杆421的一端与电路板25相连接,支撑杆42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盘231延伸,并由线圈盘231上的通孔穿过。感应贴膜422设于支撑杆421远离电路板25的一端,以通支撑杆421对感应贴膜422进行支撑,并缩短感应贴膜422与锅具1之间的距离。感应贴膜422能够感应到锅具1的参数变化,如图14所示,感应贴膜422通过线路与电路板25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5与控制器24电连接。在感应到锅具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贴膜422能够产生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反馈信号控制电磁线圈232的运行状态。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基座2还包括操作设备26。如图15所示,操作设备26设于面板21上,以便于用户通过操作设备26对烹饪组件进行控制操作。具体的,操作设备26与控制器24电连接,在用户对操作设备26进行操作后,操作设备26会向控制器24发送相应的操作指令,控制器24根据该操作指令对加热装置23进行控制,使加热装置23调节至与操作指令相对应的运行状态,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相应的烹饪操作,例如开机、关机、模式切换、功率调节、加热时间调节等。其中,操作设备26包括触摸屏,可进行触摸式操作。

需要说明的式,操作设备26还可以是按键式、旋钮式、语音输入式或其他形式的设备。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组件,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改进。基座2还包括显示设备27。如图16所示,显示设备27设于面板21上,显示设备27包括led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用于显示加热装置23的运行参数。具体地,显示设备27与控制器24电连接,在加热装置23根据控制器24的控制指令对锅具1加热时,显示设备27根据该控制指令对加热装置23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视化显示,例如显示加热模式(蒸煮模式、爆炒模式等)、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便于用户及时地获知烹饪组件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设备27的显示屏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数码管显示屏。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组件,如图17所示,烹饪组件包括锅具1、烹饪工具3、基座2和感应件4。

锅具1用于盛放食材,基座2与锅具1对应设置,用于对锅具1加热,并通过锅具1向食材传导热量,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在烹饪过程中,基座2位于锅具1的下方。

如图17所示,锅具1具体包括锅体11和手柄12。锅体11为电导体,手柄12连接于锅体11的外侧壁上,以便于用户进行持握,并可通过控制手柄12实现对锅体11的移动操作。其中,手柄12的外表面设有绝缘层,以在用户正常持握手柄12时,使锅具1与用户持握手柄12的手之间绝缘。

如图17所示,烹饪工具3具体为锅铲,包括主体部32和手持部33。主体部32用于伸入锅具1内对食材进行搅拌,手持部33连接于主体部32的一端,以便于用户持握手持部33对烹饪工具3进行操作。其中,手持部33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34,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与主体部32均为电导体。手持部33上设有触碰件31,位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具体地,触碰件31位于靠近绝缘套34的位置。锅体1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体1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可通过触摸触碰件31使锅体1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

如图17和图18所示,基座2具体包括面板21、底座22、加热装置23、挡位调节装置、电路板25、控制器24、操作设备26和显示设备27。面板21与锅体11的底部对应设置,用于承载锅体11。底座22设于面板21远离锅体11的一侧,面板21的边缘处形成有朝向底座22延伸的侧板211,底座22与侧板211可拆卸连接,且底座22与面板21之间形成容纳腔。加热装置23和控制器24均设于容纳腔内。加热装置23具体包括线圈盘231和电磁线圈232。线圈盘231位于容纳腔内,线圈盘231的一端与锅体11的底部对应设置,且线圈盘231位于锅体11底壁在面板21上的投影范围内。电磁线圈232设于线圈盘231朝向面板21的一端,电磁线圈232在通电状态下可产生电磁场,锅体11在电磁线圈232的电磁作用下产生涡流,锅体11在涡流的作用下发热并向锅体11内的食材传导热量。其中,线圈盘231上设有通孔,以为感应件4预留安装空间。挡位调节装置与加热装置23相连接,挡位调节装置使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形成多个挡位,并能够对加热装置的挡位进行调整。控制器24与电磁线圈232以及挡位调节装置电连接,以控制电磁线圈232和挡位调节装置的运行。

如图17和图18所示,电路板25设于容纳腔内,并连接于底座22上。感应件4具体为感应弹簧41,用于感应锅体11所产生的参数变化,并能够生成相应的反馈信号。感应弹簧41沿基座2的高度方向设置,感应弹簧41的一端与电路板25相连接,并通过电路板25与控制器24电连接,感应弹簧41的另一端朝向线圈盘231延伸,并由线圈盘231上的通孔穿过,与面板21的底面相抵。控制器24连接于电路板25上,从而通过电路板25实现控制器24与感应件4之间的电连接。

在感应到锅体11的参数变化时,感应弹簧41能够产生与参数变化相对应的反馈信号,并将反馈信号发送至控制器24,控制器24根据反馈信号控制挡位调节装置运行,对加热装置23的挡位进行调整。具体地,加热装置23的加热功率形成四个挡位,分别为0挡、1挡、2挡、3挡,0挡对应于待机状态,1挡对应于400w,2挡对应于800w,3挡对应于1200w。在用户触摸触碰件31时,控制器24控制挡位调节装置运行,控制挡位按由低至高的顺序或由高至低的顺序循环切换;在用户结束触摸触碰件31时,控制器24控制挡位调节装置停止运行,使挡位停留在当前挡位,并控制加热装置23以当前挡位运行,从而实现对加热功率的调节。需要说明的是,挡位的数量也可以是其他数量,挡位与加热功率的对应关系可根据加热装置23的具体型号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设置。

如图18所示,操作设备26和显示设备27设于面板21上,且操作设备26和显示设备27均与控制器24电连接。在用户对操作设备26进行操作后,操作设备26会向控制器24发送相应的操作指令,控制器24根据该操作指令对加热装置23进行控制,使加热装置23调节至与操作指令相对应的运行状态,从而根据用户的需求实现相应的烹饪操作,例如开机、关机、模式切换、功率调节、加热时间调节等。其中,操作设备26包括触摸屏,可进行触摸式操作。显示设备27包括led显示屏(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用于显示加热装置23的运行参数。在加热装置23根据控制器24的控制指令对锅体11加热时,显示设备27根据控制器24的控制指令对加热装置23的运行参数进行可视化显示,例如显示加热模式(蒸煮模式、爆炒模式等)、加热功率、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以便于用户及时地获知烹饪组件的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不限于锅铲,也可以是炒勺、汤勺、漏勺或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此外,基座2的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加热功率、运行时间,还可以是其他运行功能。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烹饪工具,如图19所示,包括主体部32和手持部33。

主体部32用于对食材进行搅拌,手持部33连接于主体部32的一端,以便于用户持握手持部33对烹饪工具3进行操作。其中,手持部33的部分外表面设有绝缘套34,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与主体部32均为电导体。手持部33上设有触碰件31,位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具体地,触碰件31位于靠近绝缘套34的位置。

如图20所示,在烹饪过程中,烹饪工具与具有感应件的烹饪组件配合使用,如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基座2和锅具1配合使用。锅具1能够通过烹饪工具3以及触碰件31与外界电导体(例如人体皮肤)导通,在烹饪工具3与锅具1处于接触状态时,用户可通过触摸触碰件31使锅具1自身的参数发生变化,例如电容值或电阻值发生变化。此时,基座2内的感应件4能够感应到锅具的参数变化,并生成反馈信号,以对基座2的运行状态进行调节。使用本方案中的烹饪工具3,用户在烹饪操作过程中无需松开烹饪工具3,仅需用手指触摸触碰件31即可实现对基座2运行状态的调整,不影响用户对烹饪工具3或锅具1的操作,简单便捷。

其中,触碰件31可设于手持部33上设有绝缘套34的部分,并穿过绝缘套34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相连接,触碰件31也可以设于手持部33上无绝缘套34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烹饪工具3包括但不限于锅铲、炒勺、汤勺、漏勺,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烹饪工具,以适用于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在煎炒时使用锅铲或炒勺,在煲汤时使用汤勺或漏勺,以辅助不同形式的烹饪操作,从而扩大烹饪工具的适用范围,满足用户的多种烹饪需求。相较于在锅具上设置触碰件,在烹饪工具上设置触碰件,可适配的锅具的种类更多,适用范围更广,且烹饪工具较为轻便,在烹饪过程中触摸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更加便捷。

另外,可以理解,部分锅具并不具有手柄,例如汤锅,仅设有较小的把手,不利于触碰件的设置,且把手距离锅体较近,温度相对较高,触碰件若设于把手上,操作时存在烫伤的风险,而通过操作烹饪工具上的触碰件,可有效防止以上问题,易于操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感应锅具的参数变化,并根据锅具的参数变化调整基座的运行状态,无需设置复杂的无线信号收发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控制制造成本,且在操作时不会影响用户对锅具以及烹饪工具的持握,便于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