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72386发布日期:2020-10-28 12:23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控制柜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发展,机电设备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大型的机电设备会配备控制柜对机电设备进行控制,控制柜在运转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控制柜长时间运转后热量滞留在控制柜体内部得不到释放,会影响电机控制柜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对机电控制柜进行散热。

现有技术中的机电控制柜多是通过在散热柜上开设散热孔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的散热快慢对季节存在依赖性,即散热柜体内外的温差越大散热效果越好,当散热柜处于内外温差相差较大的季节时,散热柜体的散热效果明显,然而在夏季由于散热柜内外的空气温差相差不大,所以散热柜内部滞留的热量不能及时的通过散热孔进行疏散,影响散热柜内的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可以根据散热柜内外温差的变化,智能化控制散热柜使其柜体内的滞留热量能够快速排出的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部设有水平隔板,所述水平隔板将柜体分隔为用于放置机电仪器的设备室一和用于放置二级散热装置的设备室二,所述设备室一的侧面上设有控制器和用于疏散柜体内滞留热量的一级散热装置,所述设备室一内设有用于检测设备室一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设备室一外设有用于检测空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且控制器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一级散热装置以及二级散热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一级散热装置以及二级散热装置均与电源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一级散热装置为自动开合换气扇,所述自动开合换气扇通过位于设备室一的侧面上的进气窗安装在设备室一上,所述设备室一的各侧面上至少设置一个自动开合换气扇。

较佳地,所述自动开合换气扇内侧设有除尘板。

较佳地,所述二级散热装置包括储水装置、加压水泵以及多个散热水管,所述储水装置和加压水泵均位于设备室二内,储水装置与加压水泵通过进水管连通,加压水泵通过三通与多个散热水管进水口连通,各散热水管均设在各除尘板内侧,各散热水管的出水口均与储水装置连通,所述加压水泵与控制器电连接。

较佳地,位于各除尘板内侧的散热水管通过散热壳体与设备室一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壳体上设有用于气体交换的进气口与出气口。

较佳地,所述进气口上设有除湿板,所述除湿板内填充有变色硅胶,且除湿板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的直径小于变色硅胶的直径。

较佳地,所述散热壳体内的散热水管至少为一根,且各散热水管均为s型设在散热壳体内。

较佳地,所述除湿板由透明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柜体上设置一级换热装置、控制器、二级换热装置以及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能够根据柜体内外温度温差的变化,智能化的疏散柜体内滞留的温度,控制器通过对比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差,当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差超出了设定范围时,控制器对一级换热装置发出指令,一级换热装置(自动换热扇)开启,然后一级换热装置吸取柜体外的空气,使得柜体内外的空气对流,对柜体内进行降温;当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温度差处于了设定范围内时,控制器同时对一级换热装置和二级换热装置发出指令,一级换热装置(自动换热扇)与二级换热装置同时开启,然后一级换热装置吸取柜体外的空气流经二级换热装置时得到应急冷却,使得柜体内滞留空气得到快速冷却,对柜体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壳体与气体除湿板之间的位置关系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柜体,2.自动开合换气扇,3.控制器,4.第一温度传感器,5.水平隔板,6.二级散热装置,6-1.储水装置,6-2.加压水泵,6-3.散热水管,7.散热壳体,8.除湿板,9.第二温度传感器,10.除尘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机电控制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部设有水平隔板5,所述水平隔板5将柜体1分隔为用于放置机电仪器的设备室一和用于放置二级散热装置6的设备室二,所述设备室一的侧面上设有控制器3和用于疏散柜体1内滞留热量的一级散热装置,所述设备室一内设有用于检测设备室一内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所述设备室一外设有用于检测空气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9,所述控制器3与电源电连接,且控制器3均与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9、一级散热装置以及二级散热装置6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4、第二温度传感器9、一级散热装置以及二级散热装置6均与电源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机电柜体仅仅通过散热孔进行散热,不能根据散热柜内外温差的变化,智能化控制散热柜使其柜体内的滞留热量能够快速排出的问题,而通过本申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使用的时候首先在控制器3的控制面板上设定第一温度传感器4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之间的温度范围,由于安装在柜体1内的机电设备运转时,电器设备会产生热量,当设置在柜体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进行比较,若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差值小于控制器3面板上设定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3将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一级散热装置以及应急冷却的二级散热装置6,由于单纯的采用一级散热装置对柜体1进行内的热量进行疏散,散热时间长,且柜体1内的热量长期不能得到疏散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一级散热装置的基础上辅以二级散热装置,能够对一级散热装置吸入柜体1内的空气进行应急冷却,使得柜体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当设置在柜体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进行比较,若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差值大于控制器3面板上设定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3将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一级散热装置,一级散热装置对柜体1进行内的热量进行疏散,采用热对流的方式,使得柜体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

现有技术中通过对流对柜体1进行降温的设备有多种,本申请采用的是自动开合换气扇2,且为提高柜体1内的热量的排放速度,所以在设备室一的各侧面上至少设置一个自动开合换气扇2;所述一级散热装置为自动开合换气扇2,所述自动开合换气扇2通过位于设备室一的侧面上的进气窗安装在设备室一上,所述设备室一的各侧面上至少设置一个自动开合换气扇2。

通过自动开合换气扇2对设备室一内的机电设备换热时,灰尘也会由自动开合换气扇2带入柜体1内,若灰尘大量堆积会对机电设备正常运转造成影响,所以所述自动开合换气扇2内侧设有除尘板10。

为了配合一级散热装置,对一级散热装置吸入柜体1内的空气进行二次降温(冷却),增加吹入柜体1内空气与柜体1内滞留热量之间的温度差,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所述二级散热装置6包括储水装置6-1、加压水泵6-2以及多个散热水管6-3,所述储水装置6-1和加压水泵6-2均位于设备室二内,储水装置6-1与加压水泵6-2通过进水管连通,加压水泵6-2通过三通与多个散热水管6-3进水口连通,各散热水管6-3均设在各除尘板10远离自动开合换气扇2的一侧,各散热水管6-3的出水口均与储水装置6-1连通,所述加压水泵6-2与控制器电连接。

为了方便对散热水管6-3进行固定,使得换热水管6-3的安装位置正好与自动开合换气扇2的吹风口相平行,能够达到快速换热的目的;位于各除尘板内侧的散热水管6-3通过散热壳体7与设备室一的内壁连接,所述散热壳体7上设有用于气体交换的进气口与出气口。

由于热空气遇冷后会冷凝形成液滴,如果携带有液滴的冷空气吹入柜体1内,会对柜体1内的机电设备造成损害,所以在散热壳体的进气口上安装有除湿板8,除湿板8内填充有变色硅胶,由散热壳体7的进气口经除湿板8的气孔流入除湿板8内的气体将变色硅胶进行干燥后(变色硅胶洗水后会由蓝色变成无色),再由气孔排入柜体1内,降低了吹入柜体1内的空气的水分含量,保证了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所述进气口上设有除湿板8,所述除湿板8内填充有变色硅胶,且除湿板8上开设有气孔,所述气孔的直径小于变色硅胶的直径。

其中,为了增强散热水管6-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所以将所述散热壳体7内的散热水管6-3至少为一根,且各散热水管6-3均为s型设在散热壳体7内。

为了便于观察除湿板8内的变色硅胶的除湿效果,便于及时更换除湿板8内的硅胶,保证柜体1内机电设备正常工作,除湿板8卡接在散热壳体7上,便于拆卸,在除湿板8上设有用于更换硅胶的出口,所述除湿板8由透明材料制成,例如透明塑料。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使用者根据经验在控制器3的控制面板上设定柜体1内外温度范围值,由于安装在柜体1内的机电设备运转时,电器设备会产生热量,当设置在柜体1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进行比较,若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差值小于控制器3面板上设定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3将其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给一级散热装置(自动开合换气扇2)以及应急冷却的二级散热装置6,由于单纯的采用一级散热装置对柜体1进行内的热量进行疏散,散热时间长,且柜体1内的热量长期不能得到疏散会影响机电设备的使用寿命,所以在一级散热装置的基础上辅以二级散热装置,能够对一级散热装置吸入柜体1内的空气进行应急冷却,使得柜体1内的温度快速降低,即当控制器3检测到柜体1内的一级温度传感器4监测到的柜体1内的温度值与柜体1外的二级温度传感器9监测到的温度值小于控制器3的控制面板上设定柜体1内外温度范围值时,控制器3会启动自动开合换气扇2和加压水泵6-2,自动开合换气扇2开启后,使得柜体1外的空气由换气扇吸入到柜体1内,为了降低灰尘对设备室一内的机电设备造成的影响,所以在换气扇的气体输入方的柜体1内壁上安装有除尘板10,用于过滤空气,然后流经除尘板10的空气由换热壳体7上设有的进气口中进入换热壳体内,(由于加压水泵6-2将储水装置6-1内的水经三通引入散热水管6-3内,散热水管6-3的进水端与三通连接后沿柜体1的侧壁与顶壁又流入储水装置6-1内,实现了对储水装置6-1内水进行循环利用,为了避免散热水管与柜体1内的热空气接触凝结成液滴,所以在原离自动开合换气扇2处的散热水管上包覆一层吸水海绵),并在散热水管6-3进行冷却,所以对由自动开合换气扇2中吸入的空气进行了冷却,冷却后的空气携带有液滴所以在散热壳体7的出口上设有除湿板8,通过除湿板8内变色硅胶对冷却后的空气进行降温,为了保证变色硅胶的除湿效果,所以将除湿板8设置成透明塑料制成,经除湿板8干燥后的冷却气体对柜体1内滞留的热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了对柜体1降温;若第一温度传感器4检测到的柜体内热量与第二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的柜体1外部的空气温度差值大于控制器3面板上设定的温度范围时,控制器3启动一级散热装置(自动开合换气扇2),自动开合换气扇2开启后,使得柜体1外的空气由换气扇吸入到柜体1内,为了降低灰尘对设备室一内的机电设备造成的影响,所以在换气扇的气体输入方的柜体1内壁上安装有除尘板10,用于过滤空气,然后流经除尘板10的空气由换热壳体7上设有的进气口中进入换热壳体7内,并由设在除湿板8上的气孔排行,实现了对柜体1降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