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信号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8709发布日期:2020-10-17 01:4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信号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波信号源。



背景技术:

电子通信系统中常需要参考信号才能工作,为此要求参考信号的频率可变低杂散、相噪低,频率输出精准,尤其运用在在航空技术领域要求其频率输出在5ghz同时要求步进精度高。

现有的运用于航空领域的微波信号源制作成本昂贵,内部电路结构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微波信号源内部电路复杂成本昂贵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微波信号源基于两片adf4350芯片由单片机连接上位机进行am调制,同时通过bpsk编码调制,使输出频率在5031-5090.7mhz,步进为1mhz;优化了内部电路结构,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信号源,包括本振单元和射频单元,所述本振单元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有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过am调制控制本振单元输出频率,所述本振单元包括第一本振单元和第二本振单元,所述第一本振单元连接有bpsk调制电路,所述bpsk调制电路与第一本振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一混频器,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混频器,所述第二混频器的if端连接射频单元,第二混频器连接有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混频器;

所述第二本振单元连接有第二放大电路,第二本振单元经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三混频器,第二本振单元输出信号作为第三混频器的本振信号,第三混频器的if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放大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第一本振单元和第二本振单元均包括adf4350芯片,所述adf4350芯片外围设置有环路滤波器,adf4350芯片的clk、data和le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io口连接,第一本振单元和第二本振单元均连接有晶振单元,第一本振单元和第二本振单元的rfouta+和rfouta﹣引脚均连接有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振单元的rfouta+和rfouta﹣引脚经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与第一混频器的lo引脚连接,第一本振单元的输出信号作为第一混频器的本振信号,所述bpsk调制电路包括ad812芯片,ad812芯片用于bpsk信号放大,ad812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的if引脚,所述第一混频器用于bpsk编码调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混频器和第二混频器均包括ade30芯片,所述第一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的lo引脚,所述射频单元与第二混频器的if引脚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混频器的输出端经电阻匹配电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包括射频放大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振单元的rfouta+和rfouta﹣引脚经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连接第二放大电路,所述第二放大电路包括射频放大器,第二本振单元经第二放大电路与第三混频器的lo引脚连接,所述第三混频器包括sim83lh芯片,所述sim83lh芯片的if引脚与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回路,sim83lh芯片的rf引脚连接第三放大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和上位机之间连接有通信单元,所述通信单元包括rs-232通信模块,所述rs-232通信模块包括db9连接器和max3232芯片,所述max3232芯片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经db9连接器连接上位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本振单元和射频单元,所述本振单元连接有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有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过am调制控制本振单元输出频率,所述本振单元包括第一本振单元和第二本振单元,所述第一本振单元连接有bpsk调制电路,所述bpsk调制电路与第一本振单元之间连接有第一混频器,所述第一混频器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混频器,所述第二混频器的if端连接射频单元,第二混频器连接有第一放大电路,所述第一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混频器;

所述第二本振单元连接有第二放大电路,第二本振单元经第二放大电路连接第三混频器,第二本振单元输出信号作为第三混频器的本振信号,第三混频器的if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第三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放大电路。

使用时,第一本振单元输出信号经过bpsk调制电路进行调整再由上位机通过控制单元进行am调制,将调制完成的射频信号与第二本振单元信号进行叠加最终输出信号频率在5031~5090.7mhz。简化了内部电路结构,同时通过上位机对其进行调节便于操作,调整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信号源的电气原理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信号源的电气原理图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信号源的电气原理图之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微波信号源的电气原理图之四。

附图中标号为:1为本振单元,2为射频单元,3为控制单元,4为第一混频器,5为第一放大电路,6为第二混频器,7为bpsk调制电路,8为第二放大电路,9为第三混频器,10为第三放大电路,11为通信单元,101为第一本振单元,102为第二本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一种微波信号源,包括本振单元1和射频单元2,所述本振单元1连接有控制单元3,所述控制单元3连接有上位机,所述上位机通过am调制控制本振单元1输出频率,所述本振单元1包括第一本振单元101和第二本振单元102,所述第一本振单元101连接有bpsk调制电路7,所述bpsk调制电路7与第一本振单元101之间连接有第一混频器4,所述第一混频器4输出端连接有第二混频器6,所述第二混频器6的if端连接射频单元2,第二混频器6连接有第一放大电路5,所述第一放大电路5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混频器9;

所述第二本振单元102连接有第二放大电路8,第二本振单元102经第二放大电路8连接第三混频器9,第二本振单元102输出信号作为第三混频器9的本振信号,第三混频器9的if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5,第三混频器9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放大电路10。

为简化电路结构节约生产成本,所述控制单元3包括单片机,所述第一本振单元101和第二本振单元均包括adf4350芯片,所述adf4350芯片外围设置有环路滤波器,adf4350芯片的clk、data和le引脚分别与单片机的io口连接,第一本振单元101和第二本振单元102均连接有晶振单元,第一本振单元101和第二本振单元102的rfouta+和rfouta﹣引脚均连接有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单片机采用stc15w4k60s4_lqfp44芯片,所述单片机的p0.6、p0.7和p1.0引脚分别与第一本振单元101adf4350芯片的le、data和clk引脚连接,单片机的p1.4~p1.6引脚分别连接第二本振单元102adf4350芯片的le、data和clk引脚,单片机的rxd和txd引脚连接max3232芯片。

为保证bpsk调制电路7输入信号不失真,所述第一本振单元101的rfouta+和rfouta﹣引脚经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与第一混频器4的lo引脚连接,第一本振单元101的输出信号作为第一混频器4的本振信号,所述bpsk调制电路7包括ad812芯片,ad812芯片用于bpsk信号放大,ad812芯片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混频器4的if引脚,所述第一混频器4用于bpsk编码调制,如图2所示,第一混频器4此刻输出信号为1131mhz+bpsk。

为便于对1131mhz+bpsk信号进行am调制,所述第一混频器4和第二混频器6均包括ade30芯片,所述第一混频器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混频器6的lo引脚,所述射频单元2与第二混频器6的if引脚之间连接有滤波电路,所述第二混频器6的输出端经电阻匹配电路连接第一放大电路5,所述第一放大电路5包括射频放大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射频放大器型号为tqp3m9009,如图2所示,第一混频器4此刻输出信号为1131mhz+bpsk+am。

为优化产品结构使信号源输出频率为5ghz,所述第二本振单元102的rfouta+和rfouta﹣引脚经变压器和电阻匹配电路连接第二放大电路8,所述第二放大电路8包括射频放大器,第二本振单元102经第二放大电路8与第三混频器9的lo引脚连接,所述第三混频器9包括sim83lh芯片,所述sim83lh芯片的if引脚与第一放大电路5的输出端连接形成回路,sim83lh芯片的rf引脚连接第三放大电路10,所述第三放大电路10包括射频放大器。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大电路8和第三放大电路10中射频放大器型号为tqp3m9009。

为便于人机交互及信号调节,所述控制单元3和上位机之间连接有通信单元11,所述通信单元11包括rs-232通信模块,所述rs-232通信模块包括db9连接器和max3232芯片,所述max3232芯片的一端与单片机连接另一端经db9连接器连接上位机。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