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176发布日期:2021-03-09 19:15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消防电源组件的pcb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消防电源器件包括一个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pcb主板,但是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不足:接线端子与pcb主板进行锡焊连接,接线端子需要放置在pcb板上,也即,pcb板会托住接线端子,那么在进行接线时,受接线操作工具的驱使,接线端子不可避免地会向下偏移;最终导致锡焊连接比较繁琐,成本较高,工序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简而言之,在安装pcb主板时能够使得接线端子得到快速定位,提高安装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以及锁定在外壳内腔的pcb主板,所述pcb主板上设置有若干接线端子,所述pcb主板上的所有接线端子集中布置在pcb主板的一边,在外壳上正对接线端子的壁上设有若干容纳接线端子一一穿过的安装孔;
5.所述接线端子的连接端设置连接脚,并通过连接脚固定在pcb主板上,所述接线端子的连接端抵靠pcb主板的临安装孔的边缘;
6.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和连接端分处两相反端,所述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处于外壳之外,所述接线端子的侧部与安装孔的孔壁贴合。
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脚设置为l形的金属片,所述连接脚的一段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在pcb主板上,所述连接脚的另一段固定在接线端子的连接端。
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的轮廓形状与接线端子的侧部轮廓形状相匹配。
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脚与pcb主板的固定连接位置靠近pcb主板的临安装孔的边缘。
10.进一步地,所述接线端子的长度方向平行于pcb主板的板面,所述外壳内设有支撑并连接pcb主板的支撑组件。
11.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等长的支撑柱,所有支撑柱支撑并连接pcb主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3.1、由于接线端子的连接端抵靠pcb主板的临安装孔的边缘,可以使得接线端子的接线端在进行接线操作时,使得pcb主板的临安装孔的边缘能够对接线端子的连接端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并且安装孔的孔壁也会很好地支撑接线端子,从而增强了接线时接线端子的位置稳定性;
14.2、由于安装孔的轮廓形状与接线端子的侧部轮廓形状相匹配,使得接线端子在安
装时的定位更加方便、精准;
15.3、不仅能够提升安装效率,还能节约人工成本、线材成本、组装成本、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侧剖示意图。
18.图中,1pcb主板,2外壳,2a安装孔,3接线端子,4连接脚,5第一受力点,6第二受力点,7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1-2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如图1-2所示,一种主板接线端子的安装结构,包括外壳2以及锁定在外壳2内腔的pcb主板1,pcb主板1上设置有若干接线端子3,pcb主板1上的所有接线端子3集中布置在pcb主板1的一边,以便于统一接线,加快接线效率,在外壳2上正对接线端子3的壁上设有若干容纳接线端子3一一穿过的安装孔2a。
21.上述安装孔2a的轮廓形状与接线端子3的侧部轮廓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接线端子3的特定结构,安装孔2a的上侧设置为卡齿状结构,并与接线端子3的上侧吻合,以适配接线端子3,并便于接线端子3顺利穿过安装孔2a,从而达到快速、精准定位接线端子3的位置的目的。
22.上述接线端子3的连接端设置连接脚4,并通过连接脚4固定在pcb主板1上,连接脚4与pcb主板1的固定连接位置靠近pcb主板1的临安装孔2a的边缘,接线端子3的连接端抵靠pcb主板1的临安装孔2a的边缘。上述连接脚4设置为l形的金属片,连接脚4的一段通过锡焊的方式固定在pcb主板1上,连接脚4的另一段固定在接线端子3的连接端。
23.上述接线端子3的接线端和连接端分处两相反端,接线端子3的接线端处于外壳2之外,接线端子3的侧部与安装孔2a的孔壁贴合,以便定位;接线端子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pcb主板1的板面,外壳2内设有支撑并连接pcb主板1的支撑组件。
24.如图2所示,上述接线端子3的接线端在进行接线操作时,pcb主板1的临安装孔2a的边缘能够对接线端子3的连接端形成良好的支撑作用,形成第一受力点5,安装孔2a的孔壁也会很好地支撑接线端子3,以免接线端子3向下偏移,以形成第二受力点6,由于存在第一受力点5和第二受力点6,使得接线端子3在受到接线操作力后能够稳固地保持在原有的安装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定位的可靠性。
25.上述支撑组件包括若干等长的支撑柱7,所有支撑柱7支撑并连接pcb主板1,支撑柱7用以锁定pcb主板1,从而保障接线端子3的安装位置精度。
26.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