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1145发布日期:2021-02-27 00: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电源机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


背景技术:

[0002]
交流电源机箱是电子行业电子设备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交流电源机箱内安装着变压器、线路板等电子元部件,所以交流电源机箱要求箱体结构比较牢固,为了便于箱体内电子元器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排走,又要求机箱有较好的通风散热性能。
[0003]
现有市场上的交流电源机箱进行使用时虽然大多通过设置散热扇进行散热的方式具备散热性能,但存在散热效果差、不方便对散热扇进行拆卸检修和不具备对散热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降噪的目的,因此亟需研发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交流电源机箱进行使用时虽然大多通过设置散热扇进行散热的方式具备散热性能,但存在散热效果差、不方便对散热扇进行拆卸检修和不具备对散热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降噪的目的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包括机箱壳体,所述机箱壳体的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机箱壳体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内可拆卸安装有散热组件,所述机箱壳体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铝蜂窝穿孔消音板,所述机箱壳体的左右两侧壁均匀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机箱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嵌设安装有多程散热铜管,所述机箱壳体的后内侧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机箱壳体的前侧铰接有箱门。
[0007]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板为减震吸音板材质制成。
[0008]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呈矩形结构设置,所述通槽呈圆形结构设置,且位于所述通槽四周外侧的所述安装槽上周向开设有第一螺孔。
[0009]
优选的,所述散热组件包括固定环、散热扇、第二螺孔和第一紧固螺钉,所述固定环的底部活动插接于所述通槽内,所述固定环内嵌设安装有所述散热扇,所述固定环的顶部周向开设有所述第二螺孔,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通过所述第一紧固螺钉紧固螺纹相连。
[0010]
优选的,所述机箱壳体的顶部四角开设有第三螺孔,所述铝蜂窝穿孔消音板的四角开设有第四螺孔,所述第三螺孔和所述第四螺孔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钉紧固相连。
[0011]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的孔径由外至内依次逐渐增加,且所述散热孔的轴截面呈锥形结构设置。
[0012]
优选的,所述多程散热铜管设置的数量至少为六组,且每三组所述多程散热铜管
对称分布于所述机箱壳体的内部左右两侧。
[0013]
优选的,还包括外设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散热组件电性相连。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5]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的结构和设计使用下,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交流电源机箱进行使用时虽然大多通过设置散热扇进行散热的方式具备散热性能,但存在散热效果差、不方便对散热扇进行拆卸检修和不具备对散热扇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降噪的目的的问题;
[0016]
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分解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分解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分解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分解图。
[0022]
图中:1-机箱壳体、2-安装板、3-安装槽、4-通槽、5-散热组件、51-固定环、52-散热扇、53-第二螺孔、54-第一紧固螺钉、6-铝蜂窝穿孔消音板、7-散热孔、8-多程散热铜管、9-温度传感器、10-箱门、11-安装孔、12-第一螺孔、13-第三螺孔、14-第四螺孔、15-第二紧固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一种便于安装的交流电源机箱,包括机箱壳体1,机箱壳体1的的底部设有安装板2,机箱壳体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3,安装槽3上开设有通槽4,通槽4内可拆卸安装有散热组件5,机箱壳体1的顶部可拆卸安装有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机箱壳体1的左右两侧壁均匀开设有散热孔7,机箱壳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嵌设安装有多程散热铜管8,机箱壳体1的后内侧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机箱壳体1的前侧铰接有箱门10。
[0025]
具体的,安装板2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11,且安装板2为减震吸音板材质制成。
[0026]
具体的,安装槽3呈矩形结构设置,通槽4呈圆形结构设置,且位于通槽4四周外侧的安装槽3上周向开设有第一螺孔12。
[0027]
具体的,散热组件5包括固定环51、散热扇52、第二螺孔53和第一紧固螺钉54,固定
环51的底部活动插接于通槽4内,固定环51内嵌设安装有散热扇52,固定环51的顶部周向开设有第二螺孔53,第一螺孔12和第二螺孔53通过第一紧固螺钉54紧固螺纹相连。
[0028]
具体的,机箱壳体1的顶部四角开设有第三螺孔13,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的四角开设有第四螺孔14,第三螺孔13和第四螺孔14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钉15紧固相连。
[0029]
具体的,散热孔7的孔径由外至内依次逐渐增加,且散热孔7的轴截面呈锥形结构设置。
[0030]
具体的,多程散热铜管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六组,且每三组多程散热铜管8对称分布于机箱壳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
[0031]
具体的,还包括外设的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温度传感器9和散热组件5电性相连。
[0032]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进行使用时,当机箱壳体1内安装的交流电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达到温度传感器9的预设阀值时,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散热组件5工作,即散热组件5内的散热扇52工作,散热扇52带动外部空气流经机箱壳体1的左右两侧设置的散热孔7进入,对交流电源进行吹冷风散热,而带动机箱壳体1内部的热空气流经机箱壳体1的顶部通槽4、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的孔隙排出至外部,进而达到了对机箱壳体1内部的交流电源进行实时监测快速散热的目的;
[0033]
而且通过设置的多程散热铜管8,可以达到对机箱壳体1内安装的交流电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快速导热吸收热量散热的目的,同时通过散热扇52工作时,可以达到对多程散热铜管8上的热量进行快速吹风散热的目的,使多程散热铜管8上的温度降低,进一步提高了多程散热铜管8对交流电源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导热吸收散热的效果;
[0034]
而且通过多程散热铜管8设置的数量至少为六组,且每三组多程散热铜管8对称分布于机箱壳体1的内部左右两侧,进一步提高了其对交流电源进行散热的效果;通过散热孔7的孔径由外至内依次逐渐增加,且散热孔7的轴截面呈锥形结构设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外界空气流经散热孔7进入至机箱壳体1内部时对工作电源进行吹风散热的扩散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0035]
而且通过设置的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利用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的优异吸声性能,可以达到对散热扇52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吸音消音降噪的目的;
[0036]
而且通过安装槽3呈矩形结构设置,通槽4呈圆形结构设置,且位于通槽4四周外侧的安装槽3上周向开设有第一螺孔12,散热组件5包括固定环51、散热扇52、第二螺孔53和第一紧固螺钉54,固定环51的底部活动插接于通槽4内,固定环51内嵌设安装有散热扇52,固定环51的顶部周向开设有第二螺孔53,第一螺孔12和第二螺孔53通过第一紧固螺钉54紧固螺纹相连,上述结构中的第一螺孔12、第二螺孔53和第一紧固螺钉54的设置,可以达到对散热组件5中的散热扇52在进行检修时方便拆卸和安装的目的;
[0037]
而且通过机箱壳体1的顶部四角开设有第三螺孔13,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的四角开设有第四螺孔14,第三螺孔13和第四螺孔14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钉15紧固相连,可以达到对铝蜂窝穿孔消音板6进行方便拆卸安装的目的,同时拆卸时也方便了对散热扇52进行检修;
[0038]
而且通过安装板2的四角开设有安装孔11,且安装板2为减震吸音板材质制成,在可以达到对机箱壳体1进行快速安装固定的同时,达到了对交流电源工作、散热扇52时产生的热量进行吸音降噪的目的;
[0039]
进而在上述结构的设计和使用下,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过程中,解决了现有市场上的交流电源机箱进行使用时虽然大多通过设置散热扇52进行散热的方式具备散热性能,但存在散热效果差、不方便对散热扇52进行拆卸检修和不具备对散热扇52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行消音降噪的目的的问题。
[0040]
上述温度传感器9和散热组件5内的散热扇52等电器元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与其配套的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对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进行赘述。
[0041]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