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9056发布日期:2021-06-04 18:0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物联网路由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


背景技术:

2.路由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网络的硬件设备,在网络间起网关的作用,是读取每一个数据包中的地址然后决定如何传送的专用智能性的网络设备。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路由器的使用普遍到千家万户,现有的物联网路由器为了牢固不占用空间,固定地非常紧凑,拆卸过程中容易损坏物联网路由器内部零件,不便于拆卸,当物联网路由器内部出现故障损坏难以维修,不便于拆卸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通过楔形口和楔形板相适配,滑轨和滑柱滑动连接,定位滑槽和导向板滑动连接,电源固定孔和电源接头相适配、网线固定孔和网线接头相适配、定位孔和定位柱相适配便于安装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便于安装,路由器电路主板通过滑轨和定位滑槽固定,物联网路由器便于拆卸维修,路由器结构紧凑,固定牢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路由器固定紧凑,不便于拆卸,难以维修,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包括路由器外壳和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设于路由器外壳内部,所述路由器外壳两侧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所述路由器外壳一端设有楔形口,所述楔形口一端外壁四角均开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路由器外壳底部内壁两侧均开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的滑轨,所述滑轨两侧内壁均开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的定位滑槽,所述路由器外壳一端开有电源固定孔,所述路由器外壳位于电源固定孔一侧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网线固定孔,所述路由器外壳位于电源固定孔和网线固定孔两侧均开有定位孔,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底部两侧固定设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的滑柱,两个所述滑柱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导向板,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一端固定设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电源接头,所述定位板位于电源接头一侧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网线接头,所述定位板位于电源接头和网线接头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远离定位板一端固定设有楔形板,所述楔形板一侧外壁四角均开有第二螺纹孔。
6.进一步地,所述路由器外壳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中央位置开有
固定孔。
7.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固定孔内径和电源接头外径相适配,所述网线固定孔内壁和网线接头外壁轮廓相适配,所述定位孔和定位柱位置对应,且定位孔内壁和定位柱外壁相适配。
8.进一步地,所述滑轨和滑柱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滑槽和导向板滑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板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二极管指示灯孔,所述楔形板一侧外壁两侧均固定设有转动插杆,所述转动插杆均插接有信号接收天线。
10.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口内壁和楔形板外壁轮廓相适配,所述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位置对应,且螺纹孔内壁均配有相适配的螺钉。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楔形口和楔形板相适配,滑轨和滑柱滑动连接,定位滑槽和导向板滑动连接,松开第二螺纹孔便可抽出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便于拆卸物联网路由器,便于维修物联网路由器;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固定孔和电源接头相适配、网线固定孔和网线接头相适配、定位孔和定位柱相适配便于安装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便于安装,且路由器电路主板通过滑轨和定位滑槽固定,路由器结构紧凑,固定牢靠。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5.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外壳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外壳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路由器外壳、2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3散热孔、4楔形口、5第一螺纹孔、6滑轨、7定位滑槽、8电源固定孔、9网线固定孔、10定位孔、 11滑柱、12导向板、13定位板、14电源接头、15网线接头、16定位柱、17 楔形板、18第二螺纹孔、19二极管指示灯孔、20转动孔、21转动插杆、22 信号接收天线、23固定板、24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说明书附图1

5,该实施例的一种便于检修的物联网路由器,包括路由器外壳1和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设于路由器外壳1内部,所述路由器外壳1两侧外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3,所述路由器外壳1一端设有楔形口4,所述楔形口4一端外壁四角均开有第一螺纹孔5,所述路由器外壳1底部内壁两侧均开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1的滑轨6,所述滑轨6两侧内壁均开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1的定位滑槽7,所述路由器外壳1一端开有电源固定孔8,所述路由器外壳1位于电源固定孔8一侧开有等距离分布的网线固定孔9,所述路由器外壳1位于电源固定孔8和网线固定孔 9两侧均开有定位孔10,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底部两侧固定设有水平于路由器外壳1的滑柱11,两个所述滑柱11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导向板12,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一端固定设有定位板13,所述定位板13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电源接头14,所述定位板13位于电源接头14一侧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网线接头15,所述定位板13位于电源接头14和网线接头15两侧均固定设有定位柱16,所述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远离定位板13一端固定设有楔形板17,所述楔形板17一侧外壁四角均开有第二螺纹孔18。
24.进一步地,所述路由器外壳1两侧外壁均固定设有固定板23,且固定板 23中央位置开有固定孔24,便于固定本实用新型。
25.进一步地,所述电源固定孔8内径和电源接头14外径相适配,所述网线固定孔9内壁和网线接头15外壁轮廓相适配,所述定位孔10和定位柱16位置对应,且定位孔10内壁和定位柱16外壁相适配,便于安装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通过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便于连接外壁设备。
26.进一步地,所述滑轨6和滑柱11滑动连接,所述定位滑槽7和导向板12 滑动连接,便于安装拆卸固定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
27.进一步地,所述楔形板17一侧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二极管指示灯孔19,所述楔形板17一侧外壁两侧均固定设有转动插杆21,所述转动插杆21均插接有信号接收天线22,便于调整信号强弱位置。
28.进一步地,所述楔形口4内壁和楔形板17外壁轮廓相适配,所述第一螺纹孔5和第二螺纹孔18位置对应,第一螺纹孔5和第二螺纹孔18内壁均配有相适配的螺钉,便于固定本实用新型,使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且固定牢靠。
29.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本实用新型放置指定位置,通过电源插头与电源接头14连接,使用网线与网线接头15连接,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位置狭小特定位置时使用螺栓通过固定板23上的固定孔24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于墙体上,然后拨动转动插杆21抽出信号接收天线22,开始使用本实用新型,当本实用新型内部出现故障损坏时断开电源接头14上的插头,断开网线,然后通过螺丝刀将第二螺纹孔18上设有的螺钉取出,抽出楔形板17,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通过滑轨6和定位滑槽7抽出,然后修复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 损
坏的部位,便于拆卸物联网路由器,便于维修物联网路由器,修复完成后将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通过滑柱11和导向板12插入路由器外壳1,通过定位孔10和定位柱16的配合将电源接头14固定于电源固定孔8内,将网线接头 15固定于网线固定孔15内,楔形板17顶住路由器外壳1一侧上的楔形口4,通过螺丝刀使用螺钉将第一螺纹孔5进而第二螺纹孔18固定,然后继续使用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固定8和电源接头14相适配,网线固定孔9和网线接头14相适配、定位孔10和定位柱16相适配便于安装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便于安装,且路由器电路元件主板2通过滑轨6和定位滑槽7固定,路由器结构紧凑,固定牢靠,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物联网路由器固定紧凑,不便于拆卸,难以维修,不便于安装的问题。
3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