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13942发布日期:2021-07-09 13:4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电源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电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电源外壳。


背景技术:

2.led驱动电源是把电源供应转换为特定的电压电流以驱动如led等进行发光的电源转换器。led驱动电源的外壳一般为长方体,通常包括一个两端开口的筒形壳体,以及两个端盖组合而成,端盖通过螺丝连接固定在筒形外壳上。为了使外壳内部的驱动电源工作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在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散热齿。现有的驱动电源一部分设置在灯具内部,通过端盖上的孔固定,另一部分设置在灯具外部,也是通过螺丝等方式固定。而在一些应用场合中,需要led驱动电源悬挂放置,现有的驱动电源外壳往往缺少与绳索连接的悬挂点。
3.如何将led驱动电源悬挂固定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源外壳,方便悬挂固定,且不影响驱动电源与灯具的连接方式,无需设置转接卡转接,降低悬挂结构改造成本。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驱动电源外壳,包括筒状的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外表面设有散热齿,至少一对相邻的所述散热齿的末端相向弯折延伸形成凹槽,还包括装卡固定于所述凹槽且从所述凹槽的槽口延伸至外部的悬挂固定件。
6.可选地,所述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呈用以装卡入所述凹槽内的t型。
7.可选地,所述凹槽、所述散热齿、所述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以及所述主壳体通过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8.可选地,所述散热齿垂直所述主壳体的表面设置。
9.可选地,所述主壳体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主壳体的至少一个外侧面设置所述散热齿。
10.可选地,用以形成所述凹槽的所述散热齿的末端平行于所述散热齿所在的所述主壳体的表面。
11.可选地,所述悬挂固定件为挂环螺栓,所述挂环螺栓的第一端连接螺母,所述螺母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的槽口宽度大于所述挂环螺栓的直径且小于所述螺母的外径。
12.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螺母的厚度。
13.可选地,所述凹槽沿所述主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悬挂固定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悬挂固定件分设于所述主壳体长度方向的两端。
14.可选地,所述主壳体相互平行的外侧面均设有形成所述凹槽的所述散热齿。
15.可选地,所述散热齿与所述主壳体等长设置。
16.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包括筒状的主壳体,主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散热齿。为了方便将驱动电源外壳悬挂固定。本实用新型对驱动电源外
壳的散热齿结构进行改进,使得至少一对相邻的散热齿通过末端弯折并相向延伸,在主壳体的表面与该对散热齿的末端之间形成凹槽,通过在凹槽内装卡悬挂固定件,悬挂固定件从凹槽的槽口伸出的部位作为驱动电源外壳的悬挂点,使得驱动电源悬挂方便,同时不影响驱动电源与led灯具等的固有连接方式,降低了悬挂设计/改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的悬挂示意图;
19.图2为图1中主壳体的侧视图;
20.图3为图1中悬挂固定件与主壳体的装配图;
21.图4为散热齿末端的定位槽的示意图。
22.其中:
[0023]1‑
主壳体、2

端盖、3

散热齿、4

挂环螺栓、5

螺母、6

凹槽、7

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5]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的悬挂固定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主壳体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悬挂固定件与主壳体的装配图,图4为散热齿末端的定位槽的示意图。
[002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包括筒状的主壳体1,驱动电源装设在主壳体1内,为保证驱动电源的安全运行,主壳体1的外表面设有散热齿3。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驱动电源外壳的基本结构进行设计改造,将设置在主壳体1外表面的一对相邻的散热齿3相向弯折延伸,使得一对弯折的散热齿3的末端与主壳体1的外表面之间形成槽口小于槽宽的凹槽6,通过凹槽6内装卡悬挂固定件,实现将悬挂固定件的一端卡止在凹槽6内,另一端从凹槽6的槽口延伸而出,悬挂固定件延伸出凹槽6槽口的一端充当悬挂点,可以用来连接悬挂绳索等机构,悬挂方便可靠。
[0028]
上述驱动电源外壳通过对部分散热齿3进行改进设计形成凹槽6,借助悬挂固定件与凹槽6的配合为驱动电源外壳提供悬挂点,降低了驱动电源外壳的改造设计成本,同时满足驱动电源的悬挂固定安装需求。且悬挂固定件和凹槽6采用装卡式固定,在驱动电源不需要悬挂时可以方便地从凹槽6的一端将悬挂固定件取出,且悬挂点的设计是基于保留原有的散热齿3结构,不影响驱动电源散热,有利于维持驱动电源的安全工作。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
[0030]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主壳体1采用两端敞开的筒状壳体,其横截面为矩形,也即主壳体1包括四个侧面,散热齿3至少设置在一个侧面上,驱动电源设置在主壳体1内,两端通过端盖2与主壳体1连接将驱动电源封装在主壳体1内。散热齿3沿主壳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散热齿3设置为相互平行的多条。
[0031]
将主壳体1的四个侧面依次命名为a侧面、b侧面、c侧面和d侧面,其中,a侧面和c侧面相对,b侧面和d侧面相对。以散热齿3设置在a侧面为例,位于a侧面中部的两条相邻的散热齿3的主体部分垂直于a侧面,且两条散热齿3的末端相对其主体部分弯折并相向延伸,使得该两条散热齿3形成折弯的倒立的l型,散热齿3的末端与a侧面大体平行。如此以来,两条倒立的l型散热齿3和主壳体1的a侧面共同围成凹槽6,且凹槽6的槽口宽度小于凹槽6的宽度。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装卡在凹槽6内,第二端穿过凹槽6槽口延伸至凹槽6外,充当悬挂点。
[0032]
散热齿3通常与主壳体1等长设置,也即凹槽6与主壳体1等长延伸。悬挂固定件可沿凹槽6的长度方向设置为多组,具体可设置为分设在凹槽6两端的两组。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可呈t型或十字型或土字型,第二端可采用封闭的环状,整体结构与符号
“♀”
大体相近,第一端设置在凹槽6内,第一端的横梁的横向宽度大于凹槽6槽口的宽度,在悬挂状态下下,第一端的横梁与散热齿3的末端的内表面贴合,将悬挂固定件卡止在凹槽6内,第二端设置为封闭的环状,从而方便连接绳索机构。在不需要将驱动电源悬挂固定时,还可将悬挂固定件从凹槽6的两端取出,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与常规驱动电源外壳的形状无异。
[0033]
此外,凹槽6与悬挂固定件的t型结构一端不仅可以采用装卡固定,还可以将凹槽6、散热齿3与主壳体1的筒状结构以及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通过铝挤压工艺一体成型。
[003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悬挂固定件的第二端并不做具体限定,能够与绳索等悬挂机构连接即可。本申请仅以封闭的环状说明与绳索配合的连接方式,在具体实施时,悬挂固定件的第二端还可设置为弯钩状或者开设供绳索扎系的环形限位槽等结构,此处不再对悬挂固定件的第二端可能采用的结构一一举例说明。
[0035]
请进一步参考图4,为了避免悬挂固定件沿凹槽6的长度方向滑移,本申请特别在散热齿3折弯的末端的内表面设置与悬挂固定件配合的定位部,如在散热齿3的末端的内表面设置定位槽7,当悬挂固定件的第一端的横梁置于凹槽6内,沿凹槽6的长度方向移动至定位槽7内时,在主壳体1及驱动电源的重力作用下,借助悬挂固定件的横梁与散热齿3末端内表面的定位槽7的配合对悬挂固定件进行卡止定位,避免悬挂固定件沿凹槽6滑移。
[0036]
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例中,散热齿3可以设置在主壳体1的三个侧面,对应的,凹槽6可以对称设置在主壳体1相对的侧面,如a侧面和c侧面。在本实施例中,悬挂固定件具体可选用挂环螺栓4,挂环螺栓4的第一端为螺栓柱,第二端为用来连接悬挂绳索的挂环,通过螺栓柱和螺母5的配合将散热齿3的末端夹紧,避免悬挂固定件滑移。为了使挂环螺栓4能够从凹槽6内穿出,挂环螺栓4的螺栓柱的直径小于凹槽6槽口的宽度,同时螺母5的宽度且小于凹槽6的槽宽且大于凹槽6槽口的宽度。凹槽6的深度大于等于螺母5的厚度,为了方便将螺母5移动到位,同时使得挂环螺栓4的螺栓柱拧紧后凸出于螺母5,凹槽6
的深度通常大于螺母5的厚度。
[0037]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借助设置在主壳体1表面的散热齿3相向弯折形成凹槽6,借助凹槽6和悬挂固定件装卡固定为驱动电源提供悬挂点。在上述实施例中,借助截面为矩形的主壳体1的说明了散热齿3及凹槽6的设置位置,在实际实施时,对主壳体1的形状及散热齿3的长短并不做具体限定,凹槽6结构也不局限于散热齿3折弯形成,只要通过凹槽6和悬挂固定件的装配提供悬挂点的主壳体1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0039]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驱动电源外壳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