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49051发布日期:2021-07-27 14:02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干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干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无人机干扰器通常用于户外场景,因此在部分高端产品中需要满足至少为ip65的高防护等级;但是,在高防护等级的设计要求下,无人机干扰器内部的热量较难传递至外部,热量的流动性无疑会变差,尤其会汇集在射频器件等电子器件周围,而使得无人机干扰器内部的热量分布不均匀。电子器件在过热的情况下功耗会急剧上升,势必会导致无人机干扰器难以长时间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机干扰设备,以解决目前的无人机干扰器存在的内部热量分布不均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干扰设备,其包括壳体、天线模组、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所述壳体具有内腔,所述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功能器件组件和所述导流机构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空间,所述天线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空间,所述导流机构的输出端朝向所述第二收容空间,并将所述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导引至所述第二收容空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中,基于天线模组,无人机干扰设备可正常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同时,由于功能器件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其会在第一收容空间产生大量热量,而导流机构也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且导流机构的输出端朝向第二收容空间,在功能器件组件产生热量的同时导流机构就会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快速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以对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再分配,进而达到热量均匀分布的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在将其内部的热量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热量在功能器件组件周围汇集,以减缓功能器件组件的过热速度,进而能够降低其功耗,使得无人机干扰设备能够长时间使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射频模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110-第一子壳体、120-第二子壳体、130-把手、

200-天线模组、300-导流机构、

400-支架、410-散热板、411-第一表面、412-第二表面、413-散热鳍片组、414-安装区、420-承载板、421-第三表面、422-第四表面、423-外延连接部、430-安装空间、

500-第一器件子组、

600-射频模组、610-基板、620-射频器件、

700-供电模组、800-合路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无人机干扰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无人机干扰设备的种类有多种,例如无人机干扰枪、无人机反制箱、无人机反制仪等,本实施例对其不做限制;更具体地,该无人机干扰设备可以为瞬态干扰设备,当然也可以为稳态干扰设备。所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包括壳体100、天线模组200、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300。

其中,壳体100是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基础构件,壳体100为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其他构件提供了安装支撑基础。壳体100通常具有内腔,天线模组200、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300均设置于内腔中,如此壳体100能够为这些结构起到防护作用。

为了便于无人机干扰设备的拆装,壳体100通常可包括第一子壳体110和第二子壳体120,第一子壳体110和第二子壳体120可拆卸连接,且在第一子壳体110和第二子壳体120的内部共同形成前述的内腔。在无人机干扰设备为无人机干扰器等具备较大体积的设备时,其壳体100上可设置有把手,以便于操作人员握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高防护等级要求(例如ip65)的无人机干扰设备中,壳体100为密封结构,在没有散热孔或散热格栅的情况下,其内部的热量分布极为不均匀。同时为了确保用户拥有较优的握持手感,壳体100通常采用塑胶材质而非具有热良导性的金属材质,如此会进一步地加剧设备内部的热量分布不均的问题。

天线模组200是无人机干扰设备的通信构件,天线模组200可传输和接收电磁波,进而实现了无人机干扰设备的通信功能,尤其是实现对干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

功能器件组件集合了无人机干扰设备中众多的功能器件,功能器件组件可作为整体模块使用,在实际应用中更便于检修和更换。通常,功能器件组件包括射频器件620,以形成高频电磁波,而使得无人机干扰设备具备远距离传输能力。在存在多路射频信号的情况下,无人机干扰设备还可以包括有合路器800,合路器800可将多路射频信号合为一路并传输至天线模组200。

导流机构300可对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热量进行再分配,具体而言,导流机构300可导引热空气流动至目标区域。导流机构300可以为风扇、压电弹片、抽吸装置等各种结构,只要能够对热空气产生导引作用(包括推动、抽吸等)即可。

当然,为了无人机干扰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其还包括有供电模组700,供电模组700与功能器件组件和导流机构300电连接,以对它们进行供电。通常,由于无人机干扰设备在户外使用时间较多,供电模组700多为蓄电池,当然,供电模组700也可为外接电源。

本实施例的内腔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也即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可以相互流动。功能器件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功能器件组件在工作时,会产生较多的热量,因此第一收容空间的热量会明显多于第二收容空间,如此就会使得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热量分布不均。

同时,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300也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且导流机构300的输出端朝向第二收容空间,并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应理解的是,由于导流机构300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导流机构300输出的驱动作用能够及时将功能器件组件产生的热空气导引走,并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由于第二收容空间热量较少,因此第二收容空间即可作为目标区域,在导流机构300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后,第一收容空间和第二收容空间的热量就会趋于平衡,进而达到分布均匀的目的。如此情况下,由于导流机构300会一直对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进行导引,功能器件组件的外周难以汇聚大量热空气,无疑能够有效功能器件组件的过热问题,进而降低功耗。

本实施例未限制导流机构300和功能器件组件的具体设置关系,导流机构300可以设置于功能器件组件上,如此,导流机构300和功能器件组件可作为一个整体模块使用,在装拆时无疑能够提高便捷性,进一步地优化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模块化设计;当然,导流机构300可以与功能器件组件分离设置,例如导流机构300设置于壳体100的内壁上。

为了使得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结构分布更为均匀,以优化其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的天线模组200可以设置于第二收容空间。应理解的是,在功能器件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的情况下,天线模组200再设置在第一收容空间,会造成第一收容空间的空间较为拥挤,而第二收容空间的空间被浪费;而天线模组发热量较少,其设置在第二收容空间,不会在第二收容空间产生较多的热量。

当然,本实施例的内腔还可以包括第三收容空间、第四收容空间等更多的收容空间,如此,导流机构300可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量导引至更多的区域,进而使得热量分布更为均匀。

为了便于对导流机构300实施控制,本实施例的无人机干扰设备还可以包括控制模组和温度检测模组,控制模组和温度检测模组均设置于内腔中,且温度检测模组和导流机构300均与控制模组电连接,以便于控制模组与温度检测模组和导流机构300实现通信交互、控制;温度检测模组用于获取功能器件组件的温度信息,具体地,温度检测模组用于检测至少部分功能器件的温度信息;为了便于温度检测模组精确地获取功能器件的温度信息,温度检测模组可特别设置于易过热的核心器件上,例如射频器件620。

在使用过程中,温度检测模组可实时检测功能器件组件的温度,并传输至控制模组。控制模组可将接收的温度信息与预设温度阈值相比较:若高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可开启导流机构300以对热量进行再分配,甚至可调高导流机构300的功率,以增大导流效果;若低于预设温度阈值,则可调低导流机构300的功率,以降低能耗,同时也能够减少噪音(在使用风扇时,若风速过大则会产生较大噪音),甚至可以控制导流机构300关闭,以最大化地节约能耗。

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300有多种,其具体可为轴流风扇,轴流风扇的输出端朝向第二收容空间,并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吹至第二收容空间。轴流风扇的风力较为集中,在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吹至第二收容空间的过程中,无疑具备更优秀的导引效果。

由上述说明可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中,基于天线模组200,无人机干扰设备可正常实现信号的传输和接收;同时,由于功能器件组件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其会在第一收容空间产生大量热量,而导流机构300也设置于第一收容空间,且导流机构300的输出端朝向第二收容空间,在功能器件组件产生热量的同时导流机构300就会将第一收容空间的热空气快速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以对该无人机干扰设备内部的热空气进行再分配,进而达到热量均匀分布的目的。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无人机干扰设备在将其内部的热量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能够避免热量在功能器件组件周围汇集,以减缓功能器件组件的过热速度,进而能够降低其功耗,使得无人机干扰设备能够长时间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避免功能器件组件在横向尺寸延展过长,本实施例的功能器件组件可以包括支架400、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在支架400的高度方向上依次分布。如此,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就相当于在支架400的高度方向上堆叠,相较于二者横向排布来说,无疑能够缩减功能器件组件整体的横向尺寸,进而能够避免无人机干扰设备在横向尺寸上延展过大,有利于优化无人机干扰设备的外观特性。

支架400是功能器件组件的基础构件,其能够为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提供安装支撑基础。本实施例的支架400有多种构型,而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支架400可以包括散热板410和承载板420,散热板41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承载板420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三表面421和第四表面422,散热板410与承载板420固定相连,且在第二表面412和第三表面421之间形成安装空间430;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中,其中一者设置于第四表面422,另一者设置于安装空间430内。

具体而言,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空间430和第四表面422均相当于一个安装区域,而安装空间430包括第二表面412和第三表面421的区域;当然,第一表面411也可以作为安装区域。本实施例未限制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的具体布设位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器件子组500可以设置于第四表面422,相应地,第二器件子组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430内;当然,第一器件子组500也可以设置于安装空间430内,而第二器件子组则相应设置于第四表面422。

请再次参考图3,以第一器件子组500设置于第四表面422,第二器件子组设置于安装空间430内为例。

为了使得散热效率更高,第一器件子组500可以将其上的电子器件朝向承载板420设置,如此,第一器件子组500的电子器件产生热量可直接与承载板420接触并被导至安装空间430;当然,为了优化承载板420的导热性能,承载板420可以选用铝板、钣金板、铜板等各种导热性优良的板件。

由于承载板420会将第一器件子组500的热量导入到安装空间430中,而且第二器件子组在工作时也会产生热量,因此会造成部分热量在安装空间430中的汇集。如图5所示,为了避免热量在安装空间430中汇集过多而对第二器件子组造成损坏,以及导致第二器件子组的功耗上升,本实施例的承载板420可以在其边缘折弯形成有外延连接部423,承载板420通过外延连接部423固定设置于第二表面412。外延连接部423是承载板420与散热板410的连接结构,而实现了承载板420与散热板410的固定连接关系;外延连接部423可以与散热板410的第二表面412相贴合,并通过紧固件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粘结、卡接等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在外延连接部423实现了承载板420与散热板410的连接关系的情况下,安装空间430的周侧除外延连接部423之外的其他区域均与外部连通,安装空间430内的热空气可向外部流动,从而避免热量在安装空间430汇集。

同时,安装空间430内的大部分热量可以通过散热板410被导走,而传递至散热板410靠近第一表面411的一侧。为了促使安装空间430内的热量更有效地被散热板410导走,本实施例的第一器件子组500可以设置于第四表面422,相应地,第二器件子组可以设置于第二表面412。如果第二器件子组设置在安装空间430内,且与第二表面412存在较大的间隙,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非常小,如此,无疑会使得散热板410的导热效率较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器件子组在第二表面412,其热量可直接通过第二表面412被散热板410导走,进而可提升散热板410的导热效率。

本实施例未限制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的器件组成,例如前述的控制模组和温度检测模组均可以属于第一器件子组500。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器件子组可以包括射频模组600,射频模组600包括基板610和设置于基板610上的射频器件620,基板610背离射频器件620的表面与第二表面412相对设置。通常,基板610选用为铝基板610,铝基板610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射频模组600将基板610设置为朝向第二表面412,就可以结合基板610优良的导热性能,而将安装空间430内的热量导至散热板410。

通常,射频器件620背面可设置有露铜区域,且射频器件620在露铜区域一侧可与基板610烧结而成,如此,射频器件620的热量可通过露铜区域快速导至基板610实现均温,并再由散热板410导走热量,进而可避免作为核心器件的射频模组600出现过热。

由于散热板410、承载板420、各种器件基板610的表面均为粗糙面,它们之间肯定会存在间隙,而间隙中空气导热系数非常小,不利于导热。为了优化功能器件组件内部的导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器件子组500可以与散热板410和/或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热界面材料,第二器件子组可以与散热板410和/或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也填充有热界面材料。

具体而言,以第一器件子组500设置在第四表面422,而第二器件子组设置在安装空间430为例,此时,第一器件子组500与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热界面材料,而第二器件子组分别与散热板410和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热界面材料;

而以第一器件子组500设置在安装空间430内,而第二器件子组设置在第四表面422为例,此时,第一器件子组500分别与散热板410和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均填充有热界面材料,而第二器件子组与承载板420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热界面材料。

上述热界面材料的不同设置情况会基于第一器件子组500和第二器件子组的布设情况而改变。

通常,热界面材料可选为导热硅脂,当然也可选为导热硅胶、散热垫片、相变化材料、相变化金属片和导热胶等其他的热界面材料。

如前所述,功能器件组件中的热量通过层层传递被导至第一表面411一侧,而导流机构300可对这些热量进行导流,并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

为了提升散热板410在第一表面411一侧与空气的热交换效率,本实施例的第一表面411可以具有散热区,散热区设置有散热鳍片组413,散热鳍片组413包括多个散热鳍片,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间隔分布。如此,多个散热鳍片能够极大增加第一表面411一侧的散热面积,当空气与散热鳍片接触时,即可将散热板410的热量带走。

同时,为了避免散热鳍片对空气流动造成阻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散热鳍片之间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二收容空间。由于导流机构300会将热空气导引至第二收容空间,而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朝向第二收容空间,也就是说,导流通道的延伸方向与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匹配,则热空气就可以在导流通道中顺畅流动;而且,导流通道也对热空气起到约束导流的作用,进一步限制热空气朝向第二收容空间流动。

为了优化导流机构300的导引效果,本实施例的导流机构300可以与导流通道相对设置。如此,在导流机构300的导引作用下,热空气会朝着导流通道流动,如此就能够避免热空气被导引至导流通道之外的区域。以风扇为例,风扇可吹动热空气进入导流通道中。

在该实施方式中,基于前述导流机构300和功能器件组件作为整体模块的构思,本实施例的第一表面411还可以具有安装区414,安装区414与散热区邻近设置,导流机构300设置于安装区414,且与散热鳍片组413相对设置。此种情况下,导流机构300直接设置在散热板410上,且由于散热区与安装区414邻近设置,也即导流机构300与散热鳍片邻近设置,因此可以就近作用于散热鳍片组413的热空气,无疑对热空气的导引效果会更为有效。

当然,本实施例未限制导流机构300的具体设置位置,例如导流机构300还可以设置于承载板420。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