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0762发布日期:2021-07-02 19:41阅读:62来源:国知局
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发热设备变得更加精密,例如5gbbu(buildingbasebandunite,基带处理单元)设备,其与传统4gbbu设备相比,5gbbu设备单位功率增加,综合能耗也越来越高,并且5g设备的池化布放更加密集,要求单位空间内需要布放更多设备,因此对机柜的散热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已有的用于安装bbu设备的散热机柜的散热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机柜封闭内循环,机架底部配置插框空调,bbu设备在机柜内水平层叠,机柜两侧密闭空间设计为气流导流通道,冷气由机柜左前侧进入从右后侧散出,机柜前部为冷通道,后部为热通道;

(2)机柜封闭内循环,机架底部配置插框空调,bbu设备在机柜内竖直排列,bbu设备下部配置三角板通道作为气流导流通道,冷气经过冷通道由导流通道从下往上竖直进入bbu设备从设备上端散出,机柜前部为冷通道,后部为热通道。

然而,已有的散热机柜的散热方式也同时存在以下问题或缺陷:

(1)空调回风侧热气不均匀,制冷效率低效,容易引起空调回风侧高温报警;

(2)部分层叠bbu设备布局影响降温冷风进入设备的单位风量,降温时效较低。

因此,如何解决散热机柜的散热问题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需要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能够避免产生热岛效应、提高降温时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包括制冷设备、发热设备及均流件,所述均流件设置在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之间,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流出的空气经过所述均流件分配后流动至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流件呈板状且止挡于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之间的风路上,所述均流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均流孔连通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机柜,包括前柜门、机架、制冷设备、发热设备及均流件,所述机架设于所述机柜内,所述发热设备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前柜门及所述制冷设备分别位于所述机架的相对两侧,所述均流件设于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之间;外界空气从所述前柜门进入所述机构内,依次流经所述发热设备、所述均流件以及所述制冷设备后排出所述机柜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流件呈板状结构且止挡于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之间的风路上,所述均流件的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均流孔,所述均流孔连通所述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均流孔呈矩形阵列分布,相邻的所述均流孔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柜门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机柜外与所述机柜内的网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的回风口朝向所述机柜内,所述制冷设备的出风口朝向所述机柜外。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为背板空调,所述背板空调包括过滤器和换热器,从所述均流板出来的空气先经过所述过滤器后进入所述换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机柜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柜内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用于将从所述前柜门进入的外界空气引向所述发热设备并将从所述发热设备出来的热空气引入所述均流件。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发热设备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发热设备其中一侧的下部的所述导流板将从所述前柜门进入的外界空气引向所述发热设备中,无语所述发热设备另一侧的所述导流板将从所述发热设备出来的空气引向所述均流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发热设备的热出风口与制冷设备的回风口之间设置均流件,均流件对流向制冷设备回风口的空气进行缓冲和分配,避免制冷设备回风侧的气流过于集中而影响制冷设备的制冷效果,避免了热岛效应的产生以及高温报警;均流件为布满均流孔的板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均流板上的均流孔的直径、间距等可根据情况进行配置,适用范围广;散热机柜内风路合理布置,使得机柜内外循环顺畅,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机柜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散热机柜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散热机柜的立体图;

图4为图2中的散热机柜拆掉侧板后的侧视图;

图5为图4中的均流板的主视图;

图6为图4中的均流板的侧视图;

图7为图5中i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各元件标号如下:前柜门10(其中,网孔11)、侧板20、机架30、bbu设备40、导流板50、均流件60(其中,均流孔61)、背板空调70。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实施例之前,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本申请中下文或附图中所描述的详细结构或元件排布。本实用新型可为其它方式实现的实施例。而且,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本文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为了解决高密度、大功率、高能耗的发热设备的散热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可有效解决回风侧局部热岛效应和高温报警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机柜,用于存放5gbbu设备、服务器等发热设备。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散热机柜包括前柜门10、侧板20、机架30、bbu设备40、导流板50、均流件60、背板空调70以及其它配电设备,其中,bbu设备40安装在机架30上,前柜门10、侧板20及背板空调70分别从前方、两侧及后方组成包围机架30的前端、两侧面及后端,使得bbu设备40置于前柜门10、侧板20、背板空调70及顶板和底板(未标示)所围合成的独立空间内,导流板50及均流件60设置在机柜内。图示实施中的散热机柜置于封闭空间内使用,如关闭的房间。图示实施中以bbu设备40作为发热设备的举例对散热机柜的结构进行说明,在其它实施例中发热设备可为如服务器等其它发热设备。

在散热内部,风路方向为由前至后,即,冷空气从前柜门10经过导流板50导向后进入机架30上的bbu设备40内对bbu设备进行散热降温,冷空气与bbu设备40进行热交换后带着bbu设备40的热量变为热空气后从bbu设备40的热出风口出来,从bbu设备40的热出风口出来的热空气被导流板50导向均流件60,均流件60对热空气进行缓冲和分配后从背板空调70的回风侧进入背板空调70内。

在散热机柜外部,从背板空调70的出风口出来的冷空气在密封空间内流动后可从前柜门10进入机柜内。

前柜门10为可开关地设置在机架30的前端,可打开或关闭机柜。具体地,前柜门10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机架30铰接,另一侧设有开关,前柜门上开设有连通机柜外与机柜内的网孔11。网孔11的位置和大小可根据机架30上的bbu设备40的位置进行对应地设置,使得通过网孔11进入机柜内的冷空气可方便进入bbu设备40内。

侧板20分别从机架30的两侧进行封闭,保证风路方向为由前至后,机架30两侧不会有气流流出机柜外。

机架30为支撑框架,可采用19英寸标准框架。在图示实施例中,机架30上bbu设备40在竖向叠放。

导流板50分别设置在bbu设备的下部和上部,机柜内的冷气由导流板50导流进入bbu设备40进行冷热交换,再从bbu设备40上部分导流板50导流进入均流件60前端。bbu设备40下部的导流板52起到将从前柜10门进入的冷空气导入bbu设备40中的作用,bbu设备40上部的导流板起到将从bbu设备40出来的热空气导入均流件60的作用。在图示实施例中,导流板50的侧面呈三角形。

请结合参阅图5至图7,均流件60设置在机架30上的bbu设备40的热出风口与背板空调70的回风口之间,使得从bbu设备40出来的热空气经过均流件40分配后流动至背板空调70的回风口。均流件60呈板状,止挡于bbu设备40的热出风口与背板空调70的回风口之间风路上,均流件60的中间区域上均匀分布有均流孔61,均流孔61连通bbu设备40的热出风口与背板空调70的回风口。

在图示实施例中,均流孔61为直径15mm的圆孔,均流孔61呈矩形阵列分布,相邻的所述均流孔的纵向间距为30mm。均流孔61的大小和间距可以根据机架30的尺寸及气流分布情况进行调整,不限于此处例举出的具体数据。

背板空调70同时充当机柜的背板及制冷设备的作用,背板空调70的出风口朝向机柜外,背板空调70的回风口朝向机柜内。背板空调70的回风侧设有过滤器,对进入背板空调70的热空气进行过滤后再进入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机柜放置于封闭房间,密封房间内的冷气由前柜门10上网孔11进入机柜内,进入机柜内的冷气由导流板50导流进入bbu设备40进行冷热交换,再从bbu设备40上部分导流板50导流进入均流件60前端。由于均流件60采用多孔设计,热气经由均流件60的缓冲,均匀被送到背板空调70的回风侧经过背板空调70自带的过滤器,到达换热器进行冷热气交换,被冷热交换后成为冷气被送到封闭房间。均流件60避免背板空调70的回风侧气流过于集中,导致过滤器的过滤效果下降,空调制冷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及散热机柜在高能耗发热设备的散热机柜中布置均流件,对整个机柜提供了合理的气流组织,精准送风以及为制冷设备进行有效的冷热气体转换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可有效解决bbu背板机柜内部热岛效应,消除高温报警;均流件为中间区别布满均流孔的板状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均流板上的均流孔的直径、间距等可根据情况进行配置,适用范围广;机柜置于封闭空间内,风路进行合理布置,使得机柜内外循环顺畅,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文所描述的概念在不偏离其精神和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实施成其它形式。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应被视为例示性而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而不是根据之前的这些描述进行确定。在权利要求的字面意义及等同范围内的任何改变都应属于这些权利要求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