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6677发布日期:2021-08-03 13:23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体积小,加热功率高,使用十分广泛,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电加热器的原理就是将电能转换成热能。电加热器的加热方式中常见的为电阻加热,所谓电阻加热是利用电流的焦耳效应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

如专利cn207166807u,其公开了一种发热装置,包括电加热丝、一端开口的石英管、绝缘陶瓷座和二接线端子,接线端子设置在绝缘陶瓷座上;还包括耐高温的电极和热载体;电热丝缠绕在热载体,耐高温的电极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与电热丝连接,电热丝另一端与另一接线端子连接;热载体、耐高温的电极位于石英管内,绝缘陶瓷座与石英管的开口端连接。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电加热丝通电发热,激活热载体,热载体储存并散发热量,提高了热效率。

但是,上述发热装置中的加热丝与电极是通过双螺母压接的形式来进行固定的。装配时,加热丝被夹紧固定在双螺母之间,加热丝会承受很大的压力,而加热丝承受压力过大容易导致加热丝线径破损,线径破损又会导致加热丝的过电流能力变差,且会加速加热丝的老化。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加热丝线径破损处过电流能力变差,会进一步导致加热丝线径破损处升温迅速,严重地可能会导致加热丝高温熔化,进而不仅影响发热装置的正常使用,还增加了用电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主体、穿过所述加热主体并凸出于所述加热主体两端的第一电极,以及绕设于所述加热主体表面的加热丝,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加热丝的接线部,所述接线部的内径大于所述加热丝的内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丝的头部为麻花结,且所述麻花结能够构成所述接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环形端子,所述环形端子具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构成所述接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丝的头部为麻花结;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环形端子,所述环形端子具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和所述麻花结相配合以构成所述接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极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双螺母锁紧件,所述环形端子位于所述双螺母锁紧件之间,且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以实现所述环形端子和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套设于所述加热主体的石英管,以及分别与所述加热主体的两端相连接的第一陶瓷座和第二陶瓷座;所述石英管的两端开口,所述第一陶瓷座和所述第二陶瓷座能够封闭所述开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主体表面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加热丝与所述螺旋槽相配合以实现螺旋缠绕。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座的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压接头,所述压接头能够压紧所述加热丝的尾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加热丝之间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极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第二电极用于连接零线;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地线的第三电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烤腔的箱体、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烤腔的烤串支架、用于驱动所述烤串支架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如上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所述烤腔。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热装置设置有接线部,且接线部的内径大于加热丝内径。接线部大内径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接线部与第一电极的连接强度,防止接线部在长期紧固过程中受压损坏;另一方面,即使接线部受压,这种大内径的设置方式也能够保证接线部受压部分的过电能力,避免接线部受压部分升温过快而影响加热丝和发热装置中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有利于提升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延长加热丝以及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升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接线部可由呈麻花结状的加热丝头部和/或设置在环形端子上的连接耳组成。接线部由麻花结单独构成时,麻花结的形式,变相的增加了加热丝的线体直径,避免接线部长期受压损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加热丝的导电能力,提升加热效率;接线部由连接耳单独构成时,连接耳与加热丝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可调,从而避免使接线部长期处于受压状态;当麻花结和连接耳同时组成接线部时,结合了前述麻花结与连接耳所具有的优点,进一步提升接线部的抗压能力和过电流能力,使得加热装置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更大的提升。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申请中采用双螺母锁紧件夹紧固定接线部的方式来实现对接线部的固定,一方面能够使得接线部与第一电极的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双螺母锁紧件便于用户调节用于压紧接线部的力,防止压紧力过大导致的接线部受损。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加热主体表面开设有螺旋槽,加热丝螺旋缠绕在加热主体表面的螺旋槽中,这种加热丝的设置方式充分增大了加热丝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提升加热丝热量传递的效率,进而提升了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节约能源。

5.本申请中的加热装置工作时,电流通过火线-火线电极-环形端子-加热丝-零线电极-零线形成闭合回路,实现了加热丝的自发热。加热装置的工作过程安全稳定,有利于延长发热装置的使用寿命;加热装置的加热效率以及传热效率均有提升,能够缩短加热时间,进一步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加热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加热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图7中e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的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加热装置、11加热主体、111螺旋槽、121第一电极、122第二电极、123第三电极、124压接头、13加热丝、131麻花结、14环形端子、141连接耳、15双螺母锁紧件、16弹性垫片、17石英管、18第一陶瓷座、181火线电极孔、182零线电极孔、19第二陶瓷座、191线槽;

2烹饪装置、21箱体、211烤腔、22烤串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装置1,包括加热主体11、穿过加热主体11并凸出于加热主体11两端的第一电极121,以及绕设于加热主体11表面的加热丝13。此外,加热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第一电极121和加热丝13的接线部,且接线部的内径大于加热丝13的内径。

接线部大内径的设置方式一方面能够提升接线部与第一电极121的连接强度,防止接线部在长期紧固过程中受压损坏;另一方面,即使接线部受压时,这种大内径的设置方式也能够保证接线部受压部分的过电能力,避免接线部受压部分升温过快而影响加热丝13和加热装置1其他部件的正常工作,有利于提升加热装置1的稳定性,延长加热丝13以及加热装置1的使用寿命,并有利于提升加热装置1的安全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接线部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加热丝13的头部为麻花结131,且麻花结131能够构成接线部。接线部仅为麻花结131的形式,变相增加了加热丝13的线体直径,从而避免接线部长期受压损坏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加热丝的导电能力,提升加热效率。另外,麻花结131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快捷,有利于节省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3及图4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环形端子14,环形端子14具有连接耳141,连接耳141构成接线部。

一方面,由于连接耳141加热丝13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可调,从而使得加热丝13与连接耳141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且有利于提升加热丝13与连接耳141的连接强度,进而提升接线部与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电流传输能力,以及提升加热装置1的稳定性和加热效率;另一方面,连接耳141是设置在环形端子14上,由于被夹紧固定在双螺母锁紧件15之间承受压力的是环形端子14,而非加热丝13,从而在源头上避免了加热丝13受压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加热丝13的头部为麻花结131;加热装置1还包括环形端子14,环形端子14具有连接耳141,连接耳141和麻花结131相配合以构成接线部。

在结合前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接线部的抗压能力和过电流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加热装置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利于延长加热装置1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提升加热装置1的加热效率和安全性,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对麻花结131和连接耳141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例如麻花结131可以单螺旋结构,也可以是双股螺旋结构,还可以是三股或更多股的螺旋结构等;连接耳141可以是图4中所示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圆筒状、片状或其他形状的结构形式。

另外,继续参照图4所示,连接耳141与环形端子14之间可以通过焊接、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设置为分体式结构。其中,相较于连接耳141与环形端子14分体设置的方式,连接耳141与环形端子14一体成型更有利于保证接线部的过电能力和结构强度,从而使得加热装置1维持稳定的运行。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121的端部设置有外螺纹;加热装置1还包括具有内螺纹的双螺母锁紧件15,环形端子14位于双螺母锁紧件15之间,且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配合以实现环形端子14和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紧固连接。双螺母锁紧件15一方面能够使得接线部的连接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便于用户调节用于压紧接线部的力,防止压紧力过大导致接线部受损。

当然,环形端子14和第一电极121之间的紧固连接并不限于上述举例,例如也可以在第一电极121上设置卡槽,从而使第一电极121与环形端子14相卡接;还可在环形端子14和第一电极121上开设位置对应的连接孔,再用销钉将二者连接固定起来,或者采用更多其他的连接方式或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优选地,继续参照图4所示,加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弹性垫片16,弹性垫片16设置于环形端子14和双螺母锁紧件15之间。弹性垫片16能够有效的吸收机械振动,且能够在移动加热装置1的过程中或发生意外磕碰时,减少或者避免机械振动传递至双螺母锁紧件15,进而提升双螺母紧固件15与环形端子14和第一电极12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避免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导致双螺母锁紧件15与环形端子14和第一电极121之间发生松脱,最终提升加热装置1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加热装置1还可以包括石英管17,以及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石英管17整体透明且两端设置有开口,石英管17套设在加热主体11外部;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分别设置在石英管17的两端,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将加热主体11封闭在石英管17中。石英管17、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的设置能够使得加热装置1具有较好的绝缘效果,避免漏电带来的安全隐患,而且能够改善加热装置1的外观,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一个具体的示例中,第二陶瓷座19表面开设有线槽191,加热丝13穿过线槽191与第二陶瓷座19配合。线槽191的设置有利于限制加热丝13的走线,避免加热丝13沿第二陶瓷座19表面滑动导致麻花结131与连接耳141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有助于提升麻花结131与连接耳141之间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接线部与第一电极121连接的稳定性。当然,第二陶瓷座19的结构不限于上述举例,其也可以开设供加热丝13穿过的通孔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设置在石英管17两端的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主要是与石英管17一起起到绝缘的效果,避免加热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漏电而导致起火或电击伤人等状况的发生,采用陶瓷材料制成第一陶瓷座18和第二陶瓷座19仅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也可以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橡胶座、第二橡胶座,还可以采用硅胶材料制成第一硅胶座、第二硅胶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绝缘材料制作用于封闭石英管17两端开口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加热主体11表面例如可以开设有螺旋槽111,所述加热丝13与螺旋槽111相配合以实现螺旋缠绕。加热丝13螺旋缠绕在加热主体11表面的螺旋槽111中,这种加热丝13的设置方式充分增大了加热丝13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加热丝13的热传递效率,进而提升了加热装置1的加热效率,节约能源。

关于螺旋槽的具体结构,下面将以两个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叙述:

实施方式一

继续参照图6所示,螺旋槽111为单螺旋槽,单螺旋槽成型简单、加工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方式二

螺旋槽111为双螺旋槽(图中未示出),相较于单螺旋槽而言,双螺旋槽在加热主体11形状体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为加热丝13提供更多的缠绕空间,即可以在加热主体11上缠绕更多的加热丝13,能够进一步增加加热丝13与外部环境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加热丝13与外部空间的热传递效率和提升加热装置的解热效率。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螺旋槽11的结构,加热主体11表面还可以开设有连续的s型槽、v型槽等,本实用新型对于螺旋槽11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加热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陶瓷座18的第二电极122,所述第二电极122具有压接头124,所述压接头124能够压紧所述加热丝13的尾部,以实现所述第二电极122和所述加热丝13之间的连接。第二电极122与加热丝13之间压接固定,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便于零部件更换。

进一步地,第一电极121用于连接火线,所述第二电极122用于连接零线;加热装置1还包括用于连接地线的第三电极123。

具体地,继续参照图7所示,第一陶瓷座18开设有火线电极孔181、零线电极孔182和地线电极孔(图中未示出),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以及第三电极123分别穿过火线电极孔181、零线电极孔182和地线电极孔与第一陶瓷座18配合,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23的端部分别凸出于火线电极孔181、零线电极孔182和地线电极孔。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以及第三电极123的端部均具有外螺纹,通过具有内螺纹的螺母与第一陶瓷座18锁紧固定。

优选地,参照图9所示,第一电极121、第二电极122和第三电极123还设置有环形端子14和弹性垫片(图9中未示出),环形端子14和弹性垫片设置在螺母与第一陶瓷座18之间。此处环形端子14和弹性垫片所起到的有益效果与前述内容中环形端子14和弹性垫片16所起到的有益效果一致,本说明书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烹饪装置2,如图10所示,包括具有烤腔211的箱体21、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烤腔211的烤串支架22、用于驱动所述烤串支架22转动的驱动机构,以及如前述内容公开的加热装置1,加热装置1用于加热烤腔211。

当然,本申请中的加热装置1的应用不限于上述举例,其也可以用于旋转烤箱、热水器、电暖气等其他家用电器中。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