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3264发布日期:2021-09-25 12:0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2.机房内设置较多的电器设备,电源设备多集成在一个电源箱中,电源箱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避免电源箱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电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对于机房的电源箱进行散热很有必要,现有技术中的通风散热结构一般是安装一台带有风扇机的散热通风装置,这种装置的散热性能虽好,但是需要开设数个通风口,过多的开口很容易导致空气中的灰尘和杂物进入电源箱内,久而久之造成电源箱内部的电器元件发生故障,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箱体且所述箱体的前侧壁设有玻璃门,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放置槽且所述放置槽内设有电源箱,所述放置槽内且对应所述电源箱的侧壁边缘处分别设有减震垫,所述电源箱与所述放置槽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箱体的下侧壁与所述底座的下侧壁内分别设有风机槽和过滤槽,所述风机槽内设有风机,所述过滤槽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之间卡接有过滤板,所述过滤槽的前后两侧壁且在所述过滤板的下方分别设有滑轨,两个所述滑轨之间滑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的上端设有毛刷头且所述毛刷头与所述过滤板的下侧壁相接触,所述箱体的左右两侧壁和下侧壁的内部分别设有l形通风管,两个所述l形通风管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风机槽和所述放置槽的左右两侧壁,所述箱体的上端设有储水箱,所述箱体的后侧壁分别设有散热槽和出风口,所述散热槽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管和第二散热管且所述第二散热管的后侧壁下端设有换水口,所述第一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下端通过连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管和所述第二散热管的上端分别贯穿所述储水箱的下侧壁,所述储水箱的内部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管的上端相连通。
5.优选的,所述第一散热管与所述第二散热管之间设有减震板。
6.优选的,所述滑杆的下端套设有橡胶套。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移动轮且所述移动轮上设有锁死装置。
8.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处设有防尘罩。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水泵将水输送至第一散热管内,水流经过第一散热管时会通过箱体的后侧壁带走部分电源箱的热量,吸收热量后升温的水流随后流至第二散热管内,并在第二散热管内流动的同时与外部进行热交换,将从电源箱吸收来的热量散去,最后流回至储水箱内再进行下
一轮流动,从而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减少了开设通风口的数量,从而减小了杂质灰尘进入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电源箱发生故障的风险,本实用新型的过滤板可滤掉空气中部分杂质和灰尘,使用者可定期左右滑动滑杆,从而带动毛刷头对过滤板进行清洁,无需使用者拆卸过滤板,使得清洁过程简单且高效。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4.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5.图6为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

底座、2

箱体、3

玻璃门、4

放置槽、5

电源箱、6

减震垫、7

风机槽、8

过滤槽、9

风机、10

过滤板、11

滑轨、12

滑杆、13

毛刷头、14

l形通风管、15

储水箱、16

散热槽、17

出风口、18

第一散热管、19

第二散热管、20

水泵、21

减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房电源散热通风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端设有箱体2且所述箱体2的前侧壁设有玻璃门3,所述箱体2的内部设有放置槽4且所述放置槽4内设有电源箱5,所述放置槽4内且对应所述电源箱5的侧壁边缘处分别设有减震垫6,所述电源箱5与所述放置槽4的内侧壁之间留有空隙,所述箱体2的下侧壁与所述底座1的下侧壁内分别设有风机槽7和过滤槽8,所述风机槽7内设有风机9,所述过滤槽8的内部左右两侧壁之间卡接有过滤板10,所述过滤槽8的前后两侧壁且在所述过滤板10的下方分别设有滑轨11,两个所述滑轨11之间滑动设有滑杆12,所述滑杆12的上端设有毛刷头13且所述毛刷头13与所述过滤板10的下侧壁相接触,所述过滤板10可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使用者可定期左右滑动滑杆12,从而带动所述毛刷头13对所述过滤板10进行清洁,所述箱体2的左右两侧壁和下侧壁的内部分别设有l形通风管14,两个所述l形通风管14的两端分别贯穿所述风机槽7和所述放置槽4的左右两侧壁,所述箱体2的上端设有储水箱15,所述箱体2的后侧壁分别设有散热槽16和出风口17,所述风机9可带动空气流动,气流经过过滤槽8后通过两个l形通风管14进入放置槽4内,气流最后从箱体2后侧壁的出风口17排出,气体流动的同时可带走所述电源箱5侧壁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效果,所述散热槽16内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管18和第二散热管19且所述第二散热管19的后侧壁下端设有排水口,可进行换水操作,所述第一散热管18与所述第二散热管19的下端通过连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散热管18和所述第二散热管19的上端分别贯穿所述储水箱15的下侧壁,所述储水箱15的内部设有水泵20,所述水泵2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散热管18的上端相连通,使用者可
向储水箱15内注入清水,随后启动水泵20,水泵20将水输送至第一散热管18内,水流经过第一散热管18时会通过箱体2的后侧壁带走部分电源箱5的热量,吸收热量后升温的水流随后流至第二散热管19内,并在第二散热管19内流动的同时与外部进行热交换,将从电源箱5吸收来的热量散去,最后流回至储水箱15内再进行下一轮流动,从而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散热管承担了一部分热量的散发,从而减少了风道和风口的设置,进而减小了灰尘杂质进入电源箱的可能性。
19.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散热管18与所述第二散热管19之间设有减震板21,以防止本实用新型在移动时所述第一散热管18和所述第二散热管19发生震动而产生松动。
20.具体而言,所述滑杆12的下端套设有橡胶套。
21.具体而言,所述底座1的下端设有移动轮且所述移动轮上设有锁死装置,以保证本实用新型停止时的稳定性。
22.具体而言,所述出风口17处设有防尘罩,以防止灰尘从所述出风口17进入。
23.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启动风机9,空气经过过滤槽8后通过两个l形通风管14进入放置槽4内,过滤板10可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和灰尘,使用者可定期左右滑动滑杆12,从而带动毛刷头13对过滤板10进行清洁,气流最后从箱体2后侧壁的出风口17排出,气体流动的同时可带走电源箱5侧壁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效果,使用者可向储水箱15内注入清水,随后启动水泵20,水泵20将水输送至第一散热管18内,水流经过第一散热管18时会通过箱体2的后侧壁带走部分电源箱5的热量,吸收热量后升温的水流随后流至第二散热管19内,并在第二散热管19内流动的同时与外部进行热交换,将从电源箱5吸收来的热量散去,最后流回至储水箱15内再进行下一轮流动,从而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