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1322发布日期:2021-06-30 00:01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



背景技术:

机柜一体数据中心是针对小微型数据中心建设的解决方案,机柜内集成了数据中心所有子系统,包括机柜系统、供电系统、制冷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基础设施。小微型数据中心往往就布置一台和两台机柜一体数据中心。通常的机柜一体数据中心都布置于室内,机柜式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利用室内空间与机柜内空调完成热交换。那么此种布置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机柜制冷系统与房间内空间完成散热后,房间内的热量有无法散发到室外。从而使房间热量持续增加,降低空调制冷效率;

(2)潮湿天气情况下,湿空气会进入机房内部导致设备损坏;

(3)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房内部空间容易积聚灰尘;

(4)室内长期处于封闭空间,内部空气混浊,危害维护人员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包括换风扇框架、进风组件、排风组件,伸缩连接件;

换风扇框架包括用于安装进风组件的进风侧框架和用于安装排风组件的排风侧框架;进风侧框架和排风侧框架之间设有伸缩连接件;

进风组件包括设置在进风侧框架上的进风风机、滤网和汽水分离百叶,进风风机朝向室外的进风前端安装有汽水分离百叶和滤网;

排风组件包括设置在排风侧框架上的排风风机、滤网。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风风机的进风前端和进风后端皆设有滤网。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排风风机的排风前端和排风后端皆设有滤网。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导流板,在进风侧框架靠近室外的外表面和靠近室内的内表面、且靠近伸缩连接件的一侧皆设有导流板,在排风侧框架靠近室外的外表面和靠近室内的内表面、且靠近伸缩连接件的一侧皆设有导流板;导流板均倾斜设置,导流板与其分别对应的进风侧框架外表面、内表面及排风侧框架外表面、内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导流板与和其分别对应的进风侧框架、排风测框架可拆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进风侧框架、排风侧框架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皆设有铰接座;铰接座包括座体、通过支架固定在座体上的固定轴,可旋转设置在固定轴上的轴套;导流板固定在轴套上;轴套的长度超出导流板的长度,轴套超出部分设有垂直轴套轴线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通过进风机与排风机,可实现房间热量与户外环境交换,提升空调制冷效率;

2、通过进风口设置汽水分离百叶,有效避免外部湿度环境影响机房内部湿度;

3、通过进风口前后设置滤网,有效避免外部灰尘进入机房内部;

4、通过进风机与排风机组成的空气流通系统,可实现房间内空气与室外交换,为机房提供新鲜的空气;

5、通过采用伸缩连接件,可以实现换风扇宽度的收缩,从而适应不同宽度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俯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所示:1-进风侧框架,2-排风侧框架,3-进风风机,4-排风风机,5-汽水分离百叶,6-导流板,7-滤网,8-伸缩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应用于小微型数据中心的换风扇,包括换风扇框架、进风组件、排风组件、伸缩连接件8。

具体的说,换风扇框架包括两个侧框架,两个侧框架内分别固定有进风组件和排风组件,换风扇框架用于安装在机房窗户口上。两个侧框架之间设有伸缩连接件8。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伸缩连接件8为可伸缩的呈波浪状的折叠塑料结构,是的伸缩连接件8可伸缩。在安装时,用密封胶封住折叠塑料结构与窗户口之间的缝隙。两个侧框架通过传统方式固定在窗户口。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将安装进风组件的侧框架定义为进风侧框架1,安装出风组件的定义为出风侧框架。

进风组件包括进风风机3、汽水分离百叶5、滤网7、导流板6。

在进风侧框架1上从面向室外的一面(定义为外表面)到面向室内的一面(定义为内表面)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汽水分离百叶5、滤网7、进风风机3、滤网7;进风风机3用于将室外空气通入室内。

且在进风侧框架1外表面和内表面靠近伸缩连接件8的一侧皆可拆卸安装有导流板6,两个导流板6均倾斜设置,两个导流板6与其分别对应的进风侧框架1外表面、内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排风组件包括排风风机4、滤网7、导流板6。

在排风侧框架2上从内表面到外表面的方向依次设有滤网7、排风风机4、滤网7。

在排风侧框架2外表面和内表面靠近伸缩连接件8的一侧皆可拆卸安装有导流板6,两个导流板6均倾斜设置,两个导流板6与其分别对应的排风侧框架2外表面、内表面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进风侧框架1和排风侧框架2之间,靠近外表面及靠近内表面处皆设有伸缩连接件8,形成双层结构。

本实施例的原理如下所述:

进风机前部安装了防水、防潮功能汽水分离百叶5,使进入机房内空气的湿度大为降低。从而避免因为湿度影响机房设备的运行。进风机前后安装滤网7组成新型过滤器。通过进风机对进入空气过滤,从而保证对进入机房的空气国家相关标准。有效保证了进入机房内部空气的洁净度,避免机房内部的积灰。同时排风机前后安装滤网7,有效避免各种异物进入机房内部,有效保护机房内部设备。

导流板6由于采用可拆卸结构,可以根据结构形式,及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安装或拆卸。通过导流板6的设置,可以避免排风口的风不会被吸入新风机内。系统由进风机把室外新风送入室内,在与机柜制冷系统和房间内空间完成散热后空气进行混合和热交换。新风与室内热空气完成混合和热交换后,在通过排风机把室内空气排出机房外部。通过对外部新风的导入、过滤、内部交换、交换后的热空气排出等步骤,可以很好的降低室内空气温度,提高了机柜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

但是通过对伸缩连接件8的伸缩,可以实现换风扇整体的宽度改变。从而适应不同开启宽度窗口的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连接件8也可以为伸缩板。将换风扇安装在窗户口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上述各导流板6与换风扇框架不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而采用铰接的方式,即可随需要调整导流板6的夹角,当不需要导流板6时,导流板6可全部贴向伸缩连接件8。

具体的说。在进风侧框架1、排风侧框架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皆设有铰接座。导流板6固定在铰接座的轴套上。

铰接座与现有技术相同,包括座体、通过支架固定在座体上的固定轴,可旋转设置在固定轴上的轴套。

本实施例中,为了固定导流板6角度,还设有固定件。轴套的长度略超出导流板6的长度,轴套超出部分设有垂直轴套轴线的固定孔。固定孔内设有固定螺栓。

当转动到合适角度,扭动固定螺栓,使得螺栓抵紧固定轴,从而实现导流板6的固定。当需要改变角度时,扭松固定螺栓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组件也包括汽水分离百叶5。在排风侧框架2上从内表面到外表面的方向依次设有滤网7、排风风机4、滤网7、汽水分离百叶5。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