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5130发布日期:2021-07-23 14:39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类用壳体。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四大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其他新能源(如超级电容器、飞轮等高效储能器)汽车等;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指除汽油、柴油、天然气(ng)、液化石油气(lpg)、乙醇汽油(eg)、甲醇、二甲醚之外的燃料。

汽车控制器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而在汽车控制器装配时需要将其安装在壳体内,进而实现汽车控制器的安全保护,以保证对汽车完成可靠和精准的控制。现有的汽车控制器组装的壳体,其设计不合理,存在变形、断裂的隐患,同时不便与装配及拆卸维护等。

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类用壳体。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作业时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控制器完成组装,并与汽车上的控制器固定部件之间完成便捷、稳定的装配,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器壳体存在变形、断裂的问题,保证汽车控制器进行可靠和精准的数据信号控制,实用性强。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之间的条形支撑板,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上部两端四角内的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对称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上部内且位于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之间的若干个第三连接固定孔。

本技术方案的,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下部两侧内壁的条形斜支撑板,及分别设置在条形斜支撑板一端的半圆形支撑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作业时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控制器完成组装,并与汽车上的控制器固定部件之间完成便捷、稳定的装配,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器壳体存在变形、断裂的问题,保证汽车控制器进行可靠和精准的数据信号控制,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2,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6,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之间的条形支撑板4,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5,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9。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2,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6,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之间的条形支撑板4,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5,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9,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四角内的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2,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6,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之间的条形支撑板4,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5,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9,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四角内的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及对称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且位于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之间的若干个第三连接固定孔11。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2,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6,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之间的条形支撑板4,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5,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9,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四角内的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及对称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且位于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之间的若干个第三连接固定孔1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两侧内壁的条形斜支撑板7,及分别设置在条形斜支撑板7一端的半圆形支撑滑槽8。

本结构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的汽车类用壳体,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且为一体成型的铝合金结构,装配作业时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控制器完成组装,并与汽车上的控制器固定部件之间完成便捷、稳定的装配,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器壳体存在变形、断裂的问题,保证汽车控制器进行可靠和精准的数据信号控制,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1),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两侧内的一组固定通孔(2),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内的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壁的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6),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内壁且位于一组条形竖支撑板(3)之间的条形支撑板(4),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一端内的一组辅助固定通孔(5),及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内的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两端四角内的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对称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上部内且位于四组第二连接固定孔(10)之间的若干个第三连接固定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类用壳体,还包括设置在长方形外壳本体(1)下部两侧内壁的条形斜支撑板(7),及分别设置在条形斜支撑板(7)一端的半圆形支撑滑槽(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应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类用壳体,包括长方形外壳本体、一组固定通孔、一组条形竖支撑板、三组竖限位条形卡板、条形支撑板、一组辅助固定通孔和一组第一连接固定孔等。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类用壳体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装配作业时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汽车控制器完成组装,并与汽车上的控制器固定部件之间完成便捷、稳定的装配,提高组装效率,同时解决现有汽车控制器壳体存在变形、断裂的问题,保证汽车控制器进行可靠和精准的数据信号控制,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峰;陶章春;孙理敏;吴少华;谢文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申达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8
技术公布日:2021.07.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