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2474发布日期:2021-11-17 22:24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放大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放大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能够衰减共模输入信号的放大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习知的放大电路具有固定的差模信号增益,而共模信号增益则固定为单位增益。因此,共模信号须倚靠后端相减电路去除,若所述放大电路的正端与负端稍有不匹配,则共模信号无法完全消除。此外,共模信号会占据部分的电压范围,容易使所述放大电路饱和,一旦饱和,即使经过所述相减电路也无法得到放大后的差模信号。其他的问题还有差模信号中若带有直流偏移,也会使所述放大电路容易饱和。有鉴于此,如何改善上述问题,已成为本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工作项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放大电路、芯片和电子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4.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放大电路,用来依据正端输入信号与负端输入信号产生正端输出信号与负端输出信号,其中所述正端输入信号与所述负端输入信号具有对应的输入差模电压与输入共模电压,所述正端输出信号与所述负端输出信号具有对应的输出差模电压与输出共模电压,所述放大电路包括:放大单元,接收所述正端输入信号与所述负端输入信号并产生所述正端输出信号与所述负端输出信号,所述放大单元具有特定增益;以及衰减单元,包括:正端共模电容以及负端共模电容,用来衰减第一特定频率以下的所述输入共模电压。
5.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芯片,包括上述的放大电路。
6.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芯片。
7.本技术实施例针对放大电路进行改良,可提高共模抑制比。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9.图2为图1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的示意图。
10.图3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11.图4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三实施例在一般阶段的开关组态的示意图。
12.图5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三实施例在快速充放电阶段的开关组态的示意图。
13.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4.100、200、300a、300b
ꢀꢀꢀꢀꢀꢀꢀ
放大电路
15.101
ꢀꢀꢀꢀꢀꢀꢀꢀꢀꢀꢀꢀꢀꢀꢀꢀꢀꢀꢀꢀꢀꢀꢀꢀ
第一电阻
16.102
ꢀꢀꢀꢀꢀꢀꢀꢀꢀꢀꢀꢀꢀꢀꢀꢀꢀꢀꢀꢀꢀꢀꢀꢀ
第一运放
17.103
ꢀꢀꢀꢀꢀꢀꢀꢀꢀꢀꢀꢀꢀꢀꢀꢀꢀꢀꢀꢀꢀꢀꢀꢀ
第六电阻
18.104
ꢀꢀꢀꢀꢀꢀꢀꢀꢀꢀꢀꢀꢀꢀꢀꢀꢀꢀꢀꢀꢀꢀꢀꢀ
第一跨导放大器
19.105
ꢀꢀꢀꢀꢀꢀꢀꢀꢀꢀꢀꢀꢀꢀꢀꢀꢀꢀꢀꢀꢀꢀꢀꢀ
第三电阻
20.106
ꢀꢀꢀꢀꢀꢀꢀꢀꢀꢀꢀꢀꢀꢀꢀꢀꢀꢀꢀꢀꢀꢀꢀꢀ
第三运放
21.107
ꢀꢀꢀꢀꢀꢀꢀꢀꢀꢀꢀꢀꢀꢀꢀꢀꢀꢀꢀꢀꢀꢀꢀꢀ
正端共模电容
22.108
ꢀꢀꢀꢀꢀꢀꢀꢀꢀꢀꢀꢀꢀꢀꢀꢀꢀꢀꢀꢀꢀꢀꢀꢀ
第三跨导放大器
23.109
ꢀꢀꢀꢀꢀꢀꢀꢀꢀꢀꢀꢀꢀꢀꢀꢀꢀꢀꢀꢀꢀꢀꢀꢀ
第五电阻
24.110
ꢀꢀꢀꢀꢀꢀꢀꢀꢀꢀꢀꢀꢀꢀꢀꢀꢀꢀꢀꢀꢀꢀꢀꢀ
差模电容
25.111
ꢀꢀꢀꢀꢀꢀꢀꢀꢀꢀꢀꢀꢀꢀꢀꢀꢀꢀꢀꢀꢀꢀꢀꢀ
第二电阻
26.112
ꢀꢀꢀꢀꢀꢀꢀꢀꢀꢀꢀꢀꢀꢀꢀꢀꢀꢀꢀꢀꢀꢀꢀꢀ
第二运放
27.113
ꢀꢀꢀꢀꢀꢀꢀꢀꢀꢀꢀꢀꢀꢀꢀꢀꢀꢀꢀꢀꢀꢀ
第七电阻
28.114
ꢀꢀꢀꢀꢀꢀꢀꢀꢀꢀꢀꢀꢀꢀꢀꢀꢀꢀꢀꢀꢀꢀ
第二跨导放大器
29.115
ꢀꢀꢀꢀꢀꢀꢀꢀꢀꢀꢀꢀꢀꢀꢀꢀꢀꢀꢀꢀꢀꢀ
第四电阻
30.116
ꢀꢀꢀꢀꢀꢀꢀꢀꢀꢀꢀꢀꢀꢀꢀꢀꢀꢀꢀꢀꢀꢀ
第四运放
31.117
ꢀꢀꢀꢀꢀꢀꢀꢀꢀꢀꢀꢀꢀꢀꢀꢀꢀꢀꢀꢀꢀꢀ
负端共模电容
32.118
ꢀꢀꢀꢀꢀꢀꢀꢀꢀꢀꢀꢀꢀꢀꢀꢀꢀꢀꢀꢀꢀꢀ
第四跨导放大器
33.120、320
ꢀꢀꢀꢀꢀꢀꢀꢀꢀꢀꢀꢀꢀꢀꢀꢀꢀ
放大单元
34.130、330
ꢀꢀꢀꢀꢀꢀꢀꢀꢀꢀꢀꢀꢀꢀꢀꢀꢀ
衰减单元
35.202
ꢀꢀꢀꢀꢀꢀꢀꢀꢀꢀꢀꢀꢀꢀꢀꢀꢀꢀꢀꢀꢀꢀ
共模信号反馈单元
36.204
ꢀꢀꢀꢀꢀꢀꢀꢀꢀꢀꢀꢀꢀꢀꢀꢀꢀꢀꢀꢀꢀꢀ
第五运放
37.206
ꢀꢀꢀꢀꢀꢀꢀꢀꢀꢀꢀꢀꢀꢀꢀꢀꢀꢀꢀꢀꢀꢀ
积分电容
38.302
ꢀꢀꢀꢀꢀꢀꢀꢀꢀꢀꢀꢀꢀꢀꢀꢀꢀꢀꢀꢀꢀꢀ
第五开关
39.304
ꢀꢀꢀꢀꢀꢀꢀꢀꢀꢀꢀꢀꢀꢀꢀꢀꢀꢀꢀꢀꢀꢀ
第一开关
40.306
ꢀꢀꢀꢀꢀꢀꢀꢀꢀꢀꢀꢀꢀꢀꢀꢀꢀꢀꢀꢀꢀꢀ
第三开关
41.312
ꢀꢀꢀꢀꢀꢀꢀꢀꢀꢀꢀꢀꢀꢀꢀꢀꢀꢀꢀꢀꢀꢀ
第六开关
42.314
ꢀꢀꢀꢀꢀꢀꢀꢀꢀꢀꢀꢀꢀꢀꢀꢀꢀꢀꢀꢀꢀꢀ
第二开关
43.316
ꢀꢀꢀꢀꢀꢀꢀꢀꢀꢀꢀꢀꢀꢀꢀꢀꢀꢀꢀꢀꢀꢀ
第四开关
44.v
ip
ꢀꢀꢀꢀꢀꢀꢀꢀꢀꢀꢀꢀꢀꢀꢀꢀꢀꢀꢀꢀꢀꢀ
正端输入信号
45.v
in
ꢀꢀꢀꢀꢀꢀꢀꢀꢀꢀꢀꢀꢀꢀꢀꢀꢀꢀꢀꢀꢀꢀ
负端输入信号
46.v
op
ꢀꢀꢀꢀꢀꢀꢀꢀꢀꢀꢀꢀꢀꢀꢀꢀꢀꢀꢀꢀꢀꢀ
正端输出信号
47.v
on
ꢀꢀꢀꢀꢀꢀꢀꢀꢀꢀꢀꢀꢀꢀꢀꢀꢀꢀꢀꢀꢀꢀ
负端输出信号
48.v
cm
ꢀꢀꢀꢀꢀꢀꢀꢀꢀꢀꢀꢀꢀꢀꢀꢀꢀꢀꢀꢀꢀ
第一参考电压
49.a
d
ꢀꢀꢀꢀꢀꢀꢀꢀꢀꢀꢀꢀꢀꢀꢀꢀꢀꢀꢀꢀꢀꢀꢀ
差模增益
50.a
c
ꢀꢀꢀꢀꢀꢀꢀꢀꢀꢀꢀꢀꢀꢀꢀꢀꢀꢀꢀꢀꢀꢀꢀ
共模增益
51.f1ꢀꢀꢀꢀꢀꢀꢀꢀꢀꢀꢀꢀꢀꢀꢀꢀꢀꢀꢀꢀꢀꢀꢀ
第一特定频率
52.f2ꢀꢀꢀꢀꢀꢀꢀꢀꢀꢀꢀꢀꢀꢀꢀꢀꢀꢀꢀꢀꢀꢀꢀ
第二特定频率
53.f
s
ꢀꢀꢀꢀꢀꢀꢀꢀꢀꢀꢀꢀꢀꢀꢀꢀꢀꢀꢀꢀꢀꢀꢀ
目标频带上限
54.v
rld
ꢀꢀꢀꢀꢀꢀꢀꢀꢀꢀꢀꢀꢀꢀꢀꢀꢀꢀꢀꢀꢀ
共模电压反馈信号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揭示内容提供了多种实施方式或示例,其能用以实现本发明内容的不同特征。下文所述之组件与配置的具体例子系用以简化本发明内容。当可想见,这些叙述仅为例示,其本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内容。举例来说,在下文的描述中,将一第一特征形成于一第二特征上或之上,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所述的第一与第二特征彼此直接接触;且也可能包括某些实施例其中还有额外的组件形成于上述第一与第二特征之间,而使得第一与第二特征可能没有直接接触。此外,本发明内容可能会在多个实施例中重复使用组件符号和/或标号。此种重复使用乃是基于简洁与清楚的目的,且其本身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和/或组态之间的关系。
56.再者,在此处使用空间上相对的词汇,譬如「之下」、「下方」、「低于」、「之上」、「上方」及与其相似者,可能是为了方便说明图中所绘示的一组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或多个组件或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空间上相对的词汇其本意除了图中所绘示的方位之外,还涵盖了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所处的多种不同方位。可能将所述设备放置于其他方位(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而这些空间上相对的描述词汇就应该做相应的解释。
57.虽然用以界定本技术较广范围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在此处,「约」通常系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或者是,「约」一词代表实际数值落在平均值的可接受标准误差之内,视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的考虑而定。当可理解,除了实验例之外,或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此处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例如用以描述材料用量、时间长短、温度、操作条件、数量比率及其他相似者)均经过「约」的修饰。因此,除非另有相反的说明,本说明书与附随申请专利范围所揭示的数值参数皆为约略的数值,且可视需求而更动。至少应将这些数值参数理解为所指出的有效位数与套用一般进位法所得到的数值。在此处,将数值范围表示成由一端点至另一端点或介于二端点之间;除非另有说明,此处所述的数值范围皆包括端点。
58.人体的心电信号由心脏发出,利用心电仪的两电极量测人体的任两端点的电压差异,可得到此心电信号,一般来说,心电仪中的放大器被用来放大所述任两端点的电压差,习知的放大电路具有无法完全消除共模信号的问题,且所述两电极的差异或所述任两端点的离子浓度差异,都可能造成所述任两端点上有不同的极化电压,造成差模信号中含有直流偏移,限制使心电仪的放大倍率。
59.本技术的放大器能抑制目标频带内的共模输入信号,并放大所述目标频带内的差模输入信号,以增加所述目标频带内的共模抑制比。且本技术的放大器能够应用在不同应用,例如心电仪。
60.图1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放大电路100用来依据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产生正端输出信号v
op
与负端输出信号v
on
,其中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具有对应的输入差模电压v
id
与输入共模电压v
ic
,正端输出信号v
op
与负端输出信号v
on
具有对应的输出差模电压v
od
与输出共模电压v
oc
。举例来说,当放大电路100用作心电仪时,放大电路100从人体上的任意两处通过电极来取得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放大电路100包括放大单元120与衰减单元130,放大单元120用来接收正端输
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并产生正端输出信号v
op
与负端输出信号v
on
,放大单元120的功用在提供增益以放大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衰减单元130的功用在衰减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61.请同时参考图2,图2为放大电路100的频率响应的示意图。其中横轴为频率,纵轴为增益。其中虚线为放大电路100对输入差模电压v
id
的差模增益a
d
,实线为放大电路100对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共模增益a
c
。从图2可以看出,在第一特定频率f1(共模增益a
c
的高通3db频率附近)以上的共模增益a
c
维持大于1的特定增益,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共模增益a
c
则被衰减。在第二特定频率f2(差模增益a
d
的高通3db频率附近)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维持所述特定增益,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下的差模增益a
d
则被衰减。第一特定频率f1高于第二特定频率f2。因此,在目标频带f2到f
s
的范围内的共模增益a
c
会远小于差模增益a
d
,达到增加目标频带f2到f
s
的共模抑制比的目的,其中f
s
为目标频带的上限。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上的共模增益a
c
和在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相同,即皆为所述特定增益,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在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上的共模增益a
c
和在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可不相同。
62.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下的差模增益a
d
随频率越低,会被衰减的越低,也就是说,差模电压v
id
中的直流成分会被大幅地衰减,因此放大电路100可以滤掉输入差模电压v
id
中含有的直流偏移,避免放大电路100受到所述直流偏移的影响而饱和。
63.回到图1,放大单元120包括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第一运放102、第一电阻101、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第二运放112以及第二电阻111。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的跨导为gm
f
,第一跨导放大器104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其中负端耦接至第一参考电压v
cm
。第一运放102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一运放102的正端接收正端输入信号v
ip
,第一运放102的负端耦接至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的输出端,第一运放102的输出端输出正端输出信号v
op
并耦接至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的正端和衰减单元130。第一电阻101具有电阻值r
g
,第一电阻101的一端耦接至第一运放102的负端,第一电阻101的另一端耦接至衰减单元130。
64.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第二运放112以及第二电阻111和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第一运放102以及第一电阻101以对衬方式配置。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的跨导为gm
f
和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相同,第二跨导放大器114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二运放112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二运放112的正端接收负端输入信号v
in
,第二运放112的负端耦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的输出端,第二运放112的输出端输出负端输出信号v
in
并耦接至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的正端和衰减单元130。第二电阻111具有电阻值r
g
和第一电阻101相同,第二电阻111的一端耦接至第二运放112的负端,第二电阻111的另一端耦接至衰减单元130。
65.具体来说,在第二特定频率f2(差模增益a
d
的高通3db频率附近)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维持所述特定增益为1/(gm
f
*r
g
)。也就是说,第一跨导放大器104、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第一电阻101和第二电阻111的特性可用来决定在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66.衰减单元130包括第三跨导放大器108、正端共模电容107、第三运放106、第三电阻105、第四跨导放大器118、负端共模电容117、第四运放116、第四电阻115、差模电容110以及第五电阻109。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跨导为gm
c
,第三跨导放大器108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负端输出信号v
op
由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正端馈入,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负端耦接至第一参考电压v
cm
,且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输出端耦接至正端共模电容107以及差模
电容110。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跨导为gm
c
和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相同,第四跨导放大器118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其中负端输出信号v
on
由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正端馈入,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负端耦接至第一参考电压v
cm
,且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输出端耦接至负端共模电容117以及差模电容110。
67.正端共模电容107以及负端共模电容117具有相同的第一电容值c1,差模电容110具有第二电容值c2,第二电容值c2远大于第一电容值c1。由于对於输入共模电压v
ic
来说,差模电容110可视为开路,因此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衰减主要受正端共模电容107以及负端共模电容117的影响。正端共模电容107耦接于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输出端和第二参考电压之间,负端共模电容117耦接于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之间,所述第二参考电压小于第一参考电压v
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参考电压为地电压。换句话说,正端共模电容107以及负端共模电容117是用来衰减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共模增益a
c

68.差模电容110耦接于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输出端和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输出端之间,对於输入差模电压v
id
来说,由于第二电容值c2远大于第一电容值c1,因此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下的输入差模电压v
id
的衰减主要受差模电容110的影响。换句话说,差模电容110是用来衰减第二特定频率f2以下的差模增益a
d
。也因为第二电容值c2远大于第一电容值c1,因此第二特定频率f2低于第二特定频率f2。
69.具体来说,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共模增益a
c
为2π*f*c1/gm
c
,其中f为频率,因此频率越低,共模增益a
c
越小。也就是说,正端共模电容107、负端共模电容117和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特性可用来决定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共模增益a
c
。在第二特定频率f2和第一特定频率f1之间的共模抑制比为第二特定频率f2(差模增益a
d
的高通3db频率附近)以上的差模增益a
d
/第一特定频率f1以下的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共模增益a
c
,即gm
c
/(gm
f
*r
g
*2π*f*c1)。
70.第三运放106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三运放106的正端耦接至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的输出端,第三运放106的输出端耦接至放大单元120的第一电阻101。第四运放116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四运放116的正端耦接至第四跨导放大器118的输出端,第四运放116的输出端耦接至放大单元120的第二电阻111。第三电阻105耦接于第三运放106的负端和输出端之间;第四电阻115耦接于第四运放116的负端和输出端之间。第五电阻109耦接于第三运放106的负端和第四运放116的负端之间。第三电阻105具有电阻值r
b
和第四电阻115相同,第五电阻109具有电阻值r
a
。差模增益a
d
的高通3db频率为((1+2*r
b
/r
a
)*gm
c
)/(gm
f
*r
g
*4π*c2)。也就是说,第三电阻105、第四电阻115、第五电阻109、第三跨导放大器108、第二跨导放大器114、第一电阻101、第二电阻111和差模电容110的特性可用来决定差模增益a
d
的高通3db频率。
71.图3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和图1的差别在于,图3的放大电路200较图1的放大电路100增加了共模信号反馈单元202,用来将输入共模电压v
ic
取出共模电压反馈信号v
rld
并往回馈入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的来源物件。举例来说,当放大电路100用作心电仪时,放大电路100从人体上的任意两处通过电极来取得正端输入信号v
ip
与负端输入信号v
in
,并从人体上的另一处通过电极来将共模电压反馈信号v
rld
反馈回人体,以降低输入共模电压v
ic
,藉以避免放大电路200饱和。共模信号反馈单元202耦
接于第三运放106的输出端和第四运放116的输出端,其实现方式可以利用低通滤波器或积分器。图3中的共模信号反馈单元202包括第五运放204,第五运放204具有正端(+)、负端(

)与输出端,第五运放204的正端耦接至第一参考电压v
cm
,第五运放204的负端通过第六电阻103以及第七电阻113分别耦接至第三运放106的输出端和第四运放116的输出端,第五运放204的负端另通过积分电容206耦接至第五运放204的输出端并输出共模电压反馈信号v
rld

72.由于第六电阻103以及第七电阻113之间的电压相关于输入共模电压v
ic
,因此共模信号反馈单元202通过将第六电阻103以及第七电阻113之间的电压经过低通滤波处理,例如积分处理,以得到稳定相关于输入共模电压v
ic
的共模电压反馈信号v
rld
。实务上并不要求共模电压反馈信号v
rld
可以精准地将输入共模电压v
ic
消去,只要约略地消除部分的输入共模电压v
ic
,即可有效地提升放大电路200的抗共模能力。
73.图4和图5为本技术的放大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和图5和图1的差别在于,图4和图5的放大电路300a和300b较图1的放大电路100增加了第一开关304、第二开关314、第三开关306、第四开关316、第五开关302和第六开关312,用来在输入差模电压v
id
中的直流偏移突然快速变化时,对差模电容110提供快速充放电路径,以加速放大电路300a和300b的操作时间。其中放大电路300a和300b分别为一般阶段的开关组态和快速充放电阶段的开关组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304和第二开关314设置于放大单元320中,第三开关306、第四开关316、第五开关302和第六开关312设置于衰减单元330中。
74.举例来说,当放大电路300a和300b用作心电仪并接上人体时,输入差模电压v
id
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可能会立即被放大并使正端输出信号vop与负端输出信号von饱和,本技术的放大电路能够在此时快速地将放大电路300a的组态改变为放大电路300b的组态,即将第一开关304、第二开关314、第三开关306和第四开关316导通,并将第五开关302和第六开关312断开,以依据输入差模电压vid中含有的直流偏移和差模电容110的差距来对差模电容110进行快速充电或放电。当经过预定时间后,便可将放大电路300b的组态改变为放大电路300a的组态,即将第一开关304、第二开关314、第三开关306和第四开关316断开,并将第五开关302和第六开关312导通,因为差模电容110的尺寸较大,因此能跳过冗长的充电或放电时间。
75.应注意的是,为简洁起见,依据正端输出信号vop与负端输出信号von饱和与否来控制第一开关304、第二开关314、第三开关306、第四开关316、第五开关302和第六开关312的电路,以及依据所述预定时间来控制放大电路300b的组态改变为放大电路300a的组态的电路并未绘示于图中,然其实现方式通过以上的描述,为一般习知技艺者所能理解,因此,凡能达到类似功效的作法,皆在本技术的范围。
76.上述的放大电路200和放大电路300a/300b可分开或结合实施,本技术不以此为限。本技术除心电仪之外,亦能够应用在日常的电子设备上,例如智能手表或手环,并可扩及到一切需对差分输入信号进行放大的系统。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芯片,其包括放大电路100/200/300a/300b。
77.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习知的放大电路进行改良,能在放大电路的后端相减电路之前,先利用衰减单元330的共模增益a
c
来有效地消除大部分共模信号,并利用衰减单元330的差模增益a
d
特性来改善极化电压造成差模信号中含有直流偏移的问题,提升放大电路对差模信号的放大倍率。
78.上文的叙述简要地提出了本技术某些实施例之特征,而使得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内容的多种态样。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当可明了,其可轻易地利用本发明内容作为基础,来设计或更动其他工艺与结构,以实现与此处所述之实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达到相同的优点。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当明白,这些均等的实施方式仍属于本发明内容之精神与范围,且其可进行各种变更、替代与更动,而不会悖离本发明内容之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