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3287发布日期:2021-12-22 12:1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源模块紧固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


背景技术:

2.电源模块是印刷电路板上的电源供应器,其特点是可为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微处理器、存储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及其他数字或模拟负载提供供电。一般来说,这类模块称为负载 (pol) 电源供应系统或使用点电源供应系统 (pups)。由于模块式结构的优点甚多,因此模块电源广泛用于交换设备、接入设备、移动通讯、微波通讯以及光传输、路由器等通信领域和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3.相关技术中,在电路板上固定电源模块时,通常采用胶粘或者锡焊将电源模块进行固定;但是,当电路板长时间使用温度过高后,采用胶粘的方式,胶水容易老化,导致电源模块产生松动,采用锡焊对于较大的电源模块固定不牢固,同时安装和拆卸操作较为繁琐,且电源模块松动会造成电路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将电源模块固定牢固,提高电源模块的稳定性,且便于安装和拆装电源模块,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抵接至电路板上电源模块外侧壁上的固定架、多个固设在固定架上的支撑块、固设在支撑块下方的连接套筒、设置在连接套筒内部的旋转轴、设置在连接套筒侧壁内的固定杆;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套筒插接至连接孔内,所述旋转轴与连接套筒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与旋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旋转轴转动的操控机构,所述连接套筒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所述固定杆与滑移孔滑移连接,且所述固定杆位于连接套筒远离支撑块的一端,所述旋转轴与支撑块之间设置有用于将电路板卡接至支撑块与固定杆之间的卡接机构。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需要固定电源模块时,首先将电源模块抵接至电路板上,接着将固定架套设至电源模块的外侧,同时将连接套筒插接至连接孔内,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操控机构带动旋转轴转动,旋转轴控制卡接机构带动固定杆位于滑移孔内向外滑移,从而将电路板卡接至支撑块和固定杆之间,使连接套筒不能位于电路板上的连接孔内滑移即可,从而实现对电源模块的固定;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源模块进行更换或检修时,首先通过操控机构带动旋转轴反向转动,旋转轴操控卡接机构带动固定杆位于滑移孔内向连接套筒内部滑移,从而解除对电路板的固定状态,接着将连接套筒从连接孔内拔出,将电源模块取下检修、维护或更换即可;工作人员安装或拆装电源模块时,通过操控机构和卡接机构以及固定架的联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电源模块的快速安装,且便于后续对电源模块的拆卸和维修工作,从而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且电路板长时间使
用温度过高后,卡接机构和固定架将电源模块固定牢固,提高了电源模块的稳定性。
7.可选的,所述操控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块内部的控制杆、固设在控制杆靠近旋转轴一端的插接块;所述插接块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所述多边形的边数不小于3;所述支撑块呈内部中空设置,所述控制杆位于支撑块内既能滑移也能转动,所述旋转轴靠近控制杆的一端开设有与插接块相适配的插接槽,所述插接块可插接至插接槽内,所述控制杆上设置有用于带动插接块自动脱离插接槽的回弹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需要转动旋转轴时,首先工作人员向下按压控制杆,控制杆带动插接块向插接槽内一侧移动,当插接块插接至旋转轴上的插接槽内后,工作人员转动控制杆,控制杆即可带动旋转轴转动;且当工作人员松开控制杆后,回弹组件使控制杆向上移动,插接块即可脱离插接槽,从而即使工作人员误碰控制杆,控制杆也不会带动旋转轴转动,进而提高了操控机构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回弹组件包括套设在控制杆外侧的限位环和弹簧;所述控制杆与限位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环抵接、另一端与旋转轴抵接,且所述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向下按压控制杆时,控制杆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限位环向下移动,限位环带动弹簧向下压缩;当工作人员松开控制杆时,弹簧带动限位环向上移动,限位环即可自动带动控制杆向上移动,从而控制杆带动插接块脱离插接槽,且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旋转轴靠近控制杆的一端始终施加压力,从而使旋转轴不易受震动等影响而发生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操控机构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固设在旋转轴靠近固定杆一端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横截面呈椭圆设置,所述固定杆一端与支撑轴滑移连接,所述固定杆与支撑轴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固定杆的滑移起导向和限制固定杆脱离支撑轴作用的导向组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卡接机构将电路板卡接至支撑块与固定杆之间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操控机构带动旋转轴转动,接着旋转轴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轴转动,支撑轴带动固定杆位于滑移孔内滑移,且当支撑轴的长轴与固定杆共线时,固定杆伸出连接套筒上的滑移孔,同时固定杆与电路板紧密贴合,从而将电路板卡接至支撑块与固定杆之间;当支撑轴的短轴与固定杆共线时,固定杆在导向组件的作用下缩回至连接套筒内,从而解除卡接机构的固定状态。
13.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设在固定杆靠近支撑轴一侧的支撑杆、固设在支撑杆远离固定杆一端的滑移块;所述支撑轴沿其周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滑移块位于滑槽内滑移,且所述滑移块不能脱离滑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块不能脱离滑槽,且滑槽沿支撑轴的周向开设,从而当支撑轴转动时,滑移块位于滑槽内滑移,同时支撑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固定杆位于滑移孔内伸出或者缩回。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杆远离支撑轴的一端开设有斜面,所述斜面由电路板向远离电路板一侧倾斜设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远离支撑轴的一端倾斜设置为固定杆伸出滑移孔时起导向和定位的作用,方便固定杆伸出滑移孔,同时便于固定杆对电路板施加一定的挤
压力,从而使固定杆与电路板紧密贴合,提高卡接机构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固定杆、支撑杆、滑移块三者一体成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体成型设置连接牢固、强度高、使用稳定,从而使固定杆、支撑杆、滑移块三者连接更牢固,固定杆和支撑杆的连接处、滑移块与支撑杆的连接处不易发生断裂,提高了三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9.可选的,每个所述连接套筒上设置有两个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对称设置。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固定杆使支撑轴的受力均匀,从而使支撑轴与旋转轴的连接处不易发生局部开裂,且将电路板固定的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了卡接机构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架上固设有多个散热片。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对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散出,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使电源模块不易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23.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呈l型设置。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l型设置不仅对电源模块提供一定的支撑力,且便于散热片与电源模块的表面更紧密的贴合,从而使散热片具有更佳的散热效果。
2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工作人员安装或拆装电源模块时,通过操控机构和卡接机构以及固定架的联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电源模块的快速安装,且便于后续对电源模块的拆卸和维修工作,从而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且电路板长时间使用温度过高后,卡接机构和固定架将电源模块固定牢固,提高了电源模块的稳定性;2.当工作人员松开控制杆后,回弹组件使控制杆向上移动,插接块即可脱离插接槽,从而即使工作人员误碰控制杆,控制杆也不会带动旋转轴转动,进而提高了操控机构的稳定性;3.回弹组件中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旋转轴靠近控制杆的一端始终施加压力,从而使旋转轴不易受震动等影响而发生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操控机构的稳定性;4.散热片对电源模块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散出,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使电源模块不易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模块紧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表示插接块与插接槽呈连接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表示插接块与插接槽呈分离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表示卡接机构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1、电源模块;2、固定架;21、固定框;22、连接杆;23、散热片;3、电路板;31、连接孔;4、支撑块;5、连接套筒;51、滑移孔;6、旋转轴;61、插接槽;7、操控机构;71、控制杆;72、插接块;73、旋钮;74、回弹组件;741、限位环;742、弹簧;8、固定杆;81、斜面;9、卡接机构;91、支撑轴;911、滑槽;92、导向组件;921、支撑杆;922、滑移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参照图1和图2,电源模块紧固装置包括用于套设在电源模块1外侧壁上的固定架2,电源模块1抵接至电路板3上。固定架2的四个端角处固设有支撑块4,支撑块4的下表面与电路板3抵接。支撑块4的下方固设有连接套筒5,电路板3上开设有连接孔31,连接套筒5插接至连接孔31内,且支撑块4不能进入连接孔31内。连接套筒5内部设置有旋转轴6,旋转轴6与连接套筒5转动连接。支撑块4与旋转轴6之间设置有操控机构7,操控机构7用于控制旋转轴6转动。
30.参照图3和图4,连接套筒5侧壁内设置有两个固定杆8,固定杆8位于连接套筒5远离支撑块4的一端,固定杆8沿连接套筒5的径向设置,且两个固定杆8对称设置,连接套筒5侧壁上开设有滑移孔51,固定杆8与滑移孔51滑移连接。旋转轴6与支撑块4之间设置有卡接机构9,卡接机构9用于将电路板3卡接至支撑块4与固定杆8之间。
31.参照图1,固定架2包括位于电源模块1两侧的固定框21,固定框21呈u型设置,两个固定框21平行且间隔设置;两个固定框21之间固设有连接杆22。连接杆22上固设有多个散热片23,多个散热片23沿连接杆22的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散热片23用于对电源模块1产生的热量进行及时散出,保证了良好的散热效果,延长电源模块1的使用寿命。且散热片23呈l型设置,l型设置便于散热片23与电源模块1的表面更紧密的贴合,提高散热片23的散热效果。
32.工作人员需要固定电源模块1时,首先将电源模块1抵接至电路板3上,接着将固定架2套设至电源模块1的外侧,同时将连接套筒5插接至连接孔31内,随后工作人员通过操控机构7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控制卡接机构9带动固定杆8位于滑移孔51内向外滑移,从而将电路板3卡接至支撑块4和固定杆8之间,使连接套筒5不能位于电路板3上的连接孔31内滑移,即可完成对电源模块1的固定,同时散热片23抵接至电源模块1的外侧,以便电源模块1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源模块1进行更换或检修时,首先通过操控机构7带动旋转轴6反向转动,旋转轴6操控卡接机构9带动固定杆8位于滑移孔51内向连接套筒5内部滑移,从而解除对电路板3的固定状态,接着将连接套筒5从连接孔31内拔出,将电源模块1取下检修、维护或更换即可。
33.参照图2和图3,操控机构7包括设置在支撑块4内部的控制杆71,支撑块4呈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控制杆71位于支撑块4内既能上下滑移也能转动。控制杆71靠近旋转轴6一端固设有插接块72,旋转轴6靠近控制杆71的一端开设有与插接块72相适配的插接槽61,插接块72可插接至插接槽61内;且插接块72的横截面呈多边形设置,多边形的边数不小于3,优先五边形。控制杆71远离旋转轴6一端固设有旋钮73,旋钮73的直径较大,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按压或者转动控制杆71。控制杆71上设置有回弹组件74,回弹组件74用于带动插接块72自动脱离插接槽61。
34.参照图3,回弹组件74包括套设在控制杆71外侧的限位环741,控制杆71与限位环741固定连接,且限位环741位于支撑块4内部滑移。控制杆71外侧还套设有弹簧742,弹簧742一端与限位环741抵接、另一端与旋转轴6抵接,且弹簧74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
35.工作人员需要转动旋转轴6时,首先工作人员向下按压旋钮73,旋钮73带动控制杆71移动,控制杆71带动插接块72向插接槽61内一侧移动,同时控制杆71会带动与其固定连
接的限位环741向下移动,限位环741带动弹簧742向下压缩,当插接块72插接至旋转轴6上的插接槽61内后,工作人员转动控制杆71,控制杆71即可带动旋转轴6转动;且当工作人员松开控制杆71后,弹簧742带动限位环741向上移动,限位环741即可自动带动控制杆71向上移动,从而控制杆71带动插接块72脱离插接槽61,从而即使工作人员误碰控制杆71,控制杆71也不会带动旋转轴6转动,进而提高了操控机构7的稳定性;且弹簧742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对旋转轴6靠近控制杆71的一端始终施加压力,从而使旋转轴6不易受震动等影响而发生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操控机构7的稳定性。
36.参照图3和图4,卡接机构9包括固设在旋转轴6靠近固定杆8一端的支撑轴91,支撑轴91的横截面呈椭圆设置,且固定杆8一端与支撑轴91滑移连接。固定杆8与支撑轴91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92,导向组件92用于对固定杆8的滑移起导向和限制固定杆8脱离支撑轴91的作用。
37.参照图4和图5,导向组件92包括设置在固定杆8靠近支撑轴91一侧的支撑杆921,支撑杆921远离固定杆8的一端设置有滑移块922,固定杆8、支撑杆921、滑移块922三者一体成型,支撑轴91沿其周向开设有滑槽911,滑移块922位于滑槽911内滑移,且滑移块922不能脱离滑槽911。固定杆8远离支撑轴91的一端开设有斜面81,斜面81由电路板3向远离电路板3一侧倾斜设置,斜面81用于方便固定杆8伸出滑移孔51,同时便于固定杆8对电路板3施加一定的挤压力,使固定杆8与电路板3紧密贴合,提高卡接机构9的稳定性。
38.工作人员通过卡接机构9将电路板3卡接至支撑块4与固定杆8之间时,首先工作人员通过操控机构7带动旋转轴6转动,接着旋转轴6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轴91转动,支撑轴91带动滑移块922位于滑槽911内滑移,同时滑移块922带动和固定杆8位于滑移孔51内滑移,且当支撑轴91的长轴与固定杆8共线时,固定杆8伸出连接套筒5上的滑移孔51,同时固定杆8与电路板3紧密贴合,将电路板3卡接至支撑块4与固定杆8之间;当支撑轴91的短轴与固定杆8共线时,固定杆8在导向组件92的作用下缩回至连接套筒5内,从而解除卡接机构9的固定状态。
3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源模块紧固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需要固定电源模块时,首先将电源模块1抵接至电路板3上,接着将固定架2套设至电源模块1的外侧,同时将连接套筒5插接至连接孔31内,随后工作人员转动旋钮73,旋钮73控制操控机构7带动旋转轴6转动,旋转轴6控制卡接机构9带动固定杆8位于滑移孔51内向外滑移,从而将电路板3卡接至支撑块4和固定杆8之间,使连接套筒5不能位于电路板3上的连接孔31内滑移即可,从而实现对电源模块1的固定,同时散热片23抵接至电源模块1的外侧,以便电源模块1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源模块1进行更换或检修时,首先反向转动旋钮73,旋钮73控制操控机构7带动旋转轴6反向转动,旋转轴6操控卡接机构9带动固定杆8位于滑移孔51内向连接套筒5内部滑移,从而解除对电路板3的固定状态,接着将连接套筒5从连接孔31内拔出,将电源模块1取下检修、维护或更换即可;工作人员安装或拆装电源模块1时,通过操控机构7和卡接机构9以及固定架2的联合作用下实现了对电源模块1的快速安装,且便于后续对电源模块1的拆卸和维修工作,从而不仅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且电路板3长时间使用温度过高后,卡接机构9和固定架2将电源模块1固定牢固,提高了电源模块1的稳定性。
4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