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9302发布日期:2021-12-04 10:0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照明电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


背景技术:

2.随着户外亮化灯具的广泛应用,照明器具常常因安装应用距离远时线缆线路损耗产生的压降导致照明器具的亮度降低;当电能传输的距离较远时给会给工程布线的施工带来难度。
3.目前led灯等照明器具在供电距离较远时,线缆的电压损耗导致线缆的尾端供电电压较低,导致照明器具的亮度较低。常用办法是在电压较低的一端加电以提高电压,这种做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每个电压低的节点都需加电,加电的常用办法就是加粗线缆。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加粗线缆会增加材料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加电带来的成本,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照明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照明电路,包括若干个用于串联的回路供电模块,所述回路供电模块包括用于照明的负载电路、用于为负载电路提供电压的供电电路以及用于形成回路的低电位线路;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连接以获取电压,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与低电位线路连接以形成回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路供电模块中包含了负载电路、供电电路以及低电位线路三部分,使得每个回路供电模块都能够形成回路,并且为负载电路提供电压;由于回路供电模块之间可以有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当回路供电电路为一个以上时,回路供电电路能够通过串联实现连接,具有便于安装、维护的作用;由于负责供电的供电电路与负载电路的线路相互独立,因此供电电路不受负载电路的压降的影响,而使得供电电路的电压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因此不需要通过加粗线缆来减线路的损耗导致的电阻升高,通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回路供电模块中的线缆依然可以使用较细的线缆也能达到供电电路的线缆的尾端保持较高的电压,起到了节省材料成本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回路供电模块还包括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所述输出接口包括正压输出端以及负压输出端,所述输入接口包括用于与另一回路供电模块的正压输出端连接的正压输入端以及用于与另一回路供电模块的负压输出端连接的负压输入端;
10.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所述回路供电模块的正压输入端,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与同一回路供电模块的负压输出端连接;
11.所述供电电路的一端连接于正压输入端,另一端连接于正压输出端;
12.所述低电位线路的一端连接于负压输入端,另一端连接于负压输出端。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或者以上的回路供电模块串联时,通过一个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与另一个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接口的连接,实现电能在供电电路中的连
续传递,电能经过负载电路后流至低电位线路,实现回路,如此设置,可以使得回路供电模块的连接线路更简单,连接难度较小。
14.可选的,所述负载电路包括若干个串联的并联灯组,所述并联灯组的输出端可另一组并联灯组的输入端连接而在连接处形成连接节点;所述并联灯组中并联有若干个灯具。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并联灯组中每条分路的电压相等,并且并联灯组的电流之和为负载电路的电流,因此并联灯组中流过每个灯具的电流较小,而每个分路的电压能够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有助于提高负载电路的带负载能力,可以实现单个回路供电模块安装多个灯具的效果。
16.可选的,所述负载电路还包括限流子单元,所述限流子单元包括限流电阻,所述限流电阻的一端与负载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有限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限流二极管的负极与连接节点连接;所述并联灯组的输入端与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并联灯组的输出端与限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流电阻起到分压、限流的作用,能够使得负载电路中的灯具的电压保持在工作电压的范围内,起到减少甚至避免灯具超过工作电压而损坏的作用,当灯具为led灯时,限流电路还能起到保护二极管不被击穿的而作用;限流二极管起到限制电流的流向的作用,使得电流只能单向导通。
18.可选的,所述灯具为led灯、荧光灯、白炽灯或者气体放电灯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路供电模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而选择相应种类的灯具,本技术的负载电路能够适应于大多数种类的灯具。
20.可选的,所述供电电路的供电电压为24v,所述低电位线路的电压为0,所述灯具为led灯;
21.所述负载电路的并联灯组包括4组第一灯组以及4组第二灯组,所述第一灯组并联有12个灯具,4组所述第一灯组依次串联形成第一灯具组,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入端为第一灯具组的输入端;
22.所述第二灯组并联有13个灯具,4组所述第二灯组依次串联形成第二灯具组,所述第一灯具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灯具组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载电路的输出端为第二灯具组的输出端。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个led灯的电压大约在2~3v左右,因此串联的8组并联灯具能够充分地利用24v的电源,即使处于负载电路的末端的灯具也具有足够的压降提供给led灯,每个led灯的电压下降3v,使得并联灯组的整体亮度一致性较好,能够较好地解决负载电路尾部的压降的问题;同时,并联灯组的中带负载的灯具较多,能够较好地实现多个灯具的照明的作用。
24.可选的,所述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接口为公端,所述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为母端;或所述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接口为母端,所述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为公端。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公端与母端的插接配合使得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回路供电模块的连接较为方便,能够减少安装的时间,降低人工成本。
26.可选的,所述公端为防水公接头,所述母端为防水母接头。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路供电模块之间的输入接口以及输出接口之间的连接处具有防水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水的作用,增强了回路供电模块的防水、绝缘性能,增强了其安全防护的效果。
28.可选的,所述灯具的防水等级不小于ipx3。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具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水作用,有助于将灯具安装在户外,起到增强灯具安全性能的作用,延长灯具的寿命。
3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1.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应用于如上述所述的一种照明电路,还包括供电端以及地线,所述一种照明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一种照明电路的输出端与地线连接。
3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不需要相邻两个回路供电模块的连接、串联的回路供电模块靠近末端的部分加电;从首个回路供电模块到末端的回路供电模块的整理亮度一致性好,大大降低使用者繁琐的布线施工及成本管控;只需单端供电,即可实现照明电路中连续供电,安装更方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照明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照明电路的电路图。
35.图3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
37.1、负载电路;11、限流子单元;12、第一灯组;13、第二灯组;
38.2、供电电路;3、低电位线路;
39.4、输入接口;41、正压输入端;42、负压输入端;
40.5、输出接口;51、正压输出端;52、负压输出端。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照明电路。
43.参照图1、图2,一种照明电路,包括若干个用于串联的回路供电模块,回路供电模块包括用于照明的负载电路1、用于为负载电路1提供电压的供电电路2、用于形成回路的低电位线路3、位于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端的输入接口4以及位于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端的输出接口5。负载电路1的输入端与供电电路2连接以获取电压,负载电路1的输出端与低电位线路3连接以形成回路。供电电路2可以是一条连续的火线,火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加载不同的电压,如6v、12v、24v、36v、48v等。低电位线路3可以是一条连续的零线,零线的电压常常为零。负载电路1上安装有灯具,供电电路2对灯具供电,使得灯具发光而起到照明的作用。
44.参照图1、图2,具体地,上述的负载电路1包括若干个串联的并联灯组,并联灯组的输出端可另一组并联灯组的输入端连接而在连接处形成连接节点;并联灯组中并联有若干个灯具。本实施例以并联灯组包括第一灯组12、第二灯组13为例,第一灯组12有12个并联分
路,每个分路中设置有1个灯具;灯具可以是led灯、荧光灯、白炽灯或者气体放电灯中的任意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进一步地,灯具的防水等级不小于ipx3,灯具的防水等级具体可以为ipx3、ipx4、ipx5、ipx6、ipx7或ipx8,灯具的防水等级越高,灯具的防水能力就越强,越有利于适应户外的恶劣天气。
45.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以led灯为例,第一灯组12中的12个led灯的正极相互连接、负极相互连接,使得当第一灯组12中的某个led灯的正极电压大于负极的电压时,led灯都能实现导通。
46.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led灯也可以是无极双色led灯,或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第一灯组12中的单个或者多个led灯的正极与其他led灯的负极连接,实现部分led灯导通的效果。
47.参照图1、图2,第一灯组12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以第一灯组12有4个为例,定义第一灯组12中led灯的正极为第一灯组12的输入端,第一灯组12中led灯的负极为第一灯组12的输出端,4个第一灯组12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第一灯组12的输入端相互连接而串联成第一灯具组。
48.参照图1、图2,第二灯组13有13个并联分路,每个分路中设置有1个灯具,本实施例中灯具为led灯,第二灯组13中的13个led灯的正极相互连接、负极相互连接,使得当第二灯组13中的某个led灯的正极电压大于负极的电压时,led灯都能实现导通。
49.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以第二灯组13有4个为例,定义第二灯组13中led灯的正极为第一灯组12的输入端,第二灯组13中led灯的负极为第一灯组12的输出端,4个第二灯组13的输出端与输入端第二灯组13的输入端相互连接而串联成第二灯具组。
50.参照图1、图2,第一灯具组内位于串联末端的led灯的输出端与第二灯具组内位于串联首端的led灯的输入端连接,使得第一灯具组的输出端与第二灯具组的输入端相连接;负载电路1的输入端为第一灯具组的输入端,负载电路1的输出端为第二灯具组的输出端,从而形成了负载电路1。
51.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负载电路1还包括限流子单元11,限流子单元11包括限流电阻,限流电阻的一端与负载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一灯具组中第一灯具的其中一个二极管的正极,此时与限流电阻连接的二极管被定义为限流二极管;同时,并联灯组的输入端与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并联灯组的输出端与限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52.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2的供电电压为24v,低电位线路3的电压为0。如此设置,负载电路1中串联有8个并联电路,按照每个led灯的阻值为2~3v的压降来计算,24v的供电电路2能够为每个led灯体提供最大为3v的压降,因此每个led灯的供电电压充足,可以使得每个led灯的亮度保持在较高的状态。因此,单个回路供电模块中的每个灯具的亮度都能够保持在较高的状态。
53.参照图1、图2,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回路供电模块之间的连接可以直接通过线缆直接连接,还可以通过焊接实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5包括正压输出端51以及负压输出端52,输入接口4包括正压输入端41以及负压输入端42。
54.参照图1、图2,上述的负载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于回路供电模块的正压输入端41,负载电路1的输出端与同一回路供电模块的负压输出端52连接;供电电路2的一端连接于正
压输入端41,另一端连接于正压输出端51;低电位线路3的一端连接于负压输入端42,另一端连接于负压输出端52。
55.结合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回路供电模块包括第一回路模块、第二回路模块以及第三回路模块,第一回路模块的输出接口5与第二回路模块的输入接口4连接,第二回路模块的输出接口5与第三回路模块的输入接口4连接。如此设置,当第一回路模块的输入接口4连接有供电端、第三回路模块的输出接口5连接有地线时,第一回路模块、第二回路模块以及第三回路模块能够形成通路,实现单端供电,本技术的供电电路2在供电的过程中几乎无压降的损耗,因此不需要在第一回路模块、第二回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供电端,也不需要在第二回路模块、第三回路模块之间的连接处连接供电端,也能使得第三回路模块的电压和第一回路模块的电压相当,使得第三回路模块的灯具的亮度与第一回路模块的亮度相当。
56.参照图1、图2,进一步地,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接口4以及输出接口5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工端和母端的插接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入接口4可以是公端,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5可以为母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入接口4为母端,回路供电模块的输出接口5为公端。进一步地,公端为防水公接头,母端为防水母接头。如此设置,防水接头具有防水的功能,即使是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回路供电模块也不易漏电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5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照明电路的实施原理为:照明电路包括回路供电模块,回路供电模块中的负载电路1的输入端连接至供电电路2,负载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至低电位线路3;回路供电模块呈模块化,回路供电模块之间采用公端与母端的插接配合,使得回路供电模块之间的安装更方便,节省人工安装时焊接线路的时间成本;回路供电模块中的线缆依然可以使用较细的线缆也能达到供电电路2的线缆的尾端保持较高的电压,起到了节省材料成本的效果;本技术供电电路2的电压能够输入到每个灯具,在较长的距离内,使得第一个灯具到最末端的灯具中每个灯具电压压降较小,因此在带载能力范围内可以有效控制保证灯具亮度。
58.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
59.参照图3,应用于如上述实施例的一种照明电路,还包括供电端以及地线,一种照明电路的输入端与供电端连接,一种照明电路的输出端与地线连接。
6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的实施原理为:本技术改善了可远距离传输的照明电路的成本控制;如整个可远距离传输的电路仅需要单端供电,而不需要回路供电模块的连接节点或者输入接口4、输出接口5等位置加电;此方案从首个灯具到到末端灯具,负载电路1均在带载范围内,以此按照顺序串联,不需要每个节点及尾部加电,大大降低使用过程中繁琐的布线施工及成本管控。
6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