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0607发布日期:2021-11-10 09:0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滤波器的滤波电路,尤其涉及一种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


背景技术:

2.传统滤波器一般采用单路输入单路输出的滤波电路,不同实现双路输出,限制了滤波器的适用范围,不利于滤波器的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要求;另外,传统滤波器滤波方式较为单一,对于2mhz~20mhz的滤波效果不理想;传统滤波器无法进行600v电压尖峰的防护以及80v/50ms的浪涌抑制。
3.上述问题导致传统滤波器的适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限制了滤波器技术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对于2mhz~20mhz的滤波效果好且具有防浪涌功能的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包括滤波输入端、电容、电感和滤波输出端,还包括浪涌保护器,所述电感包括第一共模电感和第二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磁芯为纳米晶磁芯,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磁芯为铁氧体磁芯,所述滤波输出端包括第一滤波输出端和第二滤波输出端,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二共模电感和所述浪涌保护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输出端,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输出端。
7.作为优选,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之间连接有瞬态抑制二极管。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滤波输出端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泄放电阻。
9.具体地,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七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
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相互串联的共模电感并分别采用纳米晶磁芯和铁氧体磁芯,纳米晶磁芯在100hz~10khz有很好的初始导磁率,铁氧体磁芯在10khz~1000khz有很好的初始导磁率,使滤波器在2mhz~20mhz具有良好的滤波能力;通过串联浪涌保护器并在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第一滤波输出端和第二滤波输出端,第一滤波输出端可以接不需进行浪涌抑制的负载,第二滤波输出端连接需要浪涌保护的负载,从而实现双路输出,扩大了滤波器的适用范围,同时利于滤波器的高度集成化和小型化要求;通过在滤波输入端的两端之间连接瞬态抑制二极管,能对尖峰电压进行吸收,能保护整个电路的不受尖峰电压的冲击,尤其是保护浪涌保护器不会受到600v的瞬间脉冲电流而损坏,同时也对滤波器后端的电路系统也启到保护作用;通过在第二滤波输出端的两端之间连接泄放电阻,既能够快速泄放滤波电容中的能量,也能够吸收后端电路的反电动势所产生的能量,保护浪涌保护器。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包括滤波输入端u
i
、电容、电感和滤波输出端,还包括浪涌保护器spd,所述电感包括第一共模电感l1和第二共模电感l2,第一共模电感l1的磁芯为纳米晶磁芯,第二共模电感l2的磁芯为铁氧体磁芯,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电容c10和第十一电容c11,所述滤波输出端包括第一滤波输出端u
o1
和第二滤波输出端u
o2
,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分别与滤波输入端u
i
的两端、瞬态抑制二极管tvs的两端、第三电容c3的两端、第一共模电感l1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共模电感l1的输出端的两端、第四电容c4的两端、第二共模电感l2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七电容c7的两端、第二共模电感l2的输出端的两端、浪涌保护器spd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和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第二共模电感l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滤波输出端u
o1
,即第二共模电感l2的输出端的两端作为第一滤波输出端u
o1
的两端,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和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一端分别与浪涌保护器spd的输出端的两端、泄放电阻r1的两端连接,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和第十一电容c11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浪涌保护器spd的输出端作为第二滤波输出端u
o2
,即浪涌保护器spd的输出端的两端作为第二滤波输出端u
o2
的两端。
15.使用时,滤波输入端u
i
连接电源,第一滤波输出端u
o1
和第二滤波输出端u
o2
分别连接不需要浪涌保护的用电设备和需要浪涌保护的用电设备,需要浪涌保护的用电设备的使
用电流最大为3a,第二滤波输出端u
o2
能抑制80v/50ms的浪涌电压,并在浪涌电压冲击的50ms内,将其抑制在36v,保证后端电路不会受到浪涌电压的冲击而损坏。
16.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包括滤波输入端、电容、电感和滤波输出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浪涌保护器,所述电感包括第一共模电感和第二共模电感,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磁芯为纳米晶磁芯,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磁芯为铁氧体磁芯,所述滤波输出端包括第一滤波输出端和第二滤波输出端,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分别依次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所述第二共模电感和所述浪涌保护器串联连接,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滤波输出端,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二滤波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之间连接有瞬态抑制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输出端的两端之间连接有泄放电阻。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和第十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三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七电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的两端和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一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且接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路输入两路输出的高效滤波电路,包括滤波输入端、电容、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第一滤波输出端、第二滤波输出端和浪涌保护器,第一共模电感的磁芯为纳米晶磁芯,第二共模电感的磁芯为铁氧体磁芯,滤波输入端的两端分别依次与第一共模电感、第二共模电感和浪涌保护器串联连接,第二共模电感的输出端作为第一滤波输出端,浪涌保护器的输出端作为第二滤波输出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两个相互串联的共模电感并分别采用纳米晶磁芯和铁氧体磁芯,使滤波器在2MHz~20MHz具有良好的滤波能力;通过串联浪涌保护器并在浪涌保护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设置第一滤波输出端和第二滤波输出端,从而实现双路输出。路输出。路输出。


技术研发人员:邓思雨 李应杰 戴水红 计禹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宏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9
技术公布日:2021/1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