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7712发布日期:2021-12-25 02:25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高压充电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


背景技术:

2.充电机是采用高频电源技术,运用先进的智能动态调整充电技术,它采用恒流/恒压/小恒流智能三个阶段充电方式,具有充电效率高,操作简单,重量轻,体积小等特点。
3.现有高压充电机大多为一体化设计,未能实现对高压充电机的模块化设计,在对高压充电机进行检修时需将壳体整体进行拆分进行部件的检修更换,由于一部分部件固定安装在拆分壳体的内部,在对充电机拆分组装的过程中易触碰其他部件对其造成松动或损坏;同时高压充电机体型较大且大多为固定安装的指定的位置,不便于移动及携带;同时在使用充电机时,需通过插接头插在充电机接口上,移动或碰撞充电机的过程中接口处容易出现松动现象,造成接触不良,进一步导致脱落接口的现象,对高压充电机的使用带来极大不便,因此,需设计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解决了充电机未能实现对高压充电机的模块化设计,在对高压充电机进行检修时需将壳体整体进行拆分进行部件的检修更换,由于一部分部件固定安装在拆分壳体的内部,在对充电机拆分组装的过程中易触碰其他部件对其造成松动或损坏;同时高压充电机体型较大且大多为固定安装的指定的位置,不便于移动及携带;同时在使用充电机时,需通过插接头插在充电机接口上,移动或碰撞充电机的过程中接口处容易出现松动现象,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包括充电机壳体,所述充电机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通过四个螺钉与充电机壳体的上表面相固定,所述盖板的上表面通过两个合页与翻转板的一侧铰接,所述翻转板下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翻转板上表面通过固定卡扣与充电机壳体卡接。
8.所述充电机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两个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插接有插接头,对应两个插接头的相互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压板,两个压板上表面的中部卡接有同一个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挡块的上表面,所述挡块的左侧面与充电机壳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充电机壳体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按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机壳体的右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对应两个滑块的一侧均与压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对应两个插接头的位置均设置有绝缘软垫,所述滑块和滑槽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双向螺纹杆,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帽,两个螺纹帽分别卡接在两个压板的上表面,所述双向螺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机壳体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所述翻转板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充电机壳体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四个散热孔和两个连接端口,所述散热孔内设置有防尘网,所述充电机壳体的下表面卡接有防滑底座。
14.(三)有益效果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6.1、该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通过设置插接口、插接头、压板、双向螺纹杆、螺纹帽和充电机壳体,通过将插接头插入插接口后,可正转转柄,使转柄带动两个双向螺纹杆旋转的同时两个螺纹帽可带动两个压板相互靠近,使两个压板与两个插接头的两侧紧密贴合,有效起到对插接头限位的作用,防止移动或碰撞该充电机的过程中插接口处出现松动现象,从而提高高压充电机工作的稳定性。
17.2、该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通过设置散热片和散热孔,该充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凹槽与多个散热片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热量可从多个散热片散开,从而提高散热效果,同时在充电机壳体外壁设有多个散热孔,且散热孔内设有防尘网,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灰尘不易进入充电机壳体内部。
18.3、该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通过设置盖板、翻转板、把手、双向螺纹杆和观察窗,在需对该充电机进行检修时,可通过把手拉动翻转板,即可从盖板的顶部对充电机壳体内部结构进行检修,无需将整个充电机进行拆分从而影响其他部件,通过该高压充电机模块化设计且精小,可随意放置安装,不仅便于进行移动和携带,还便于对其进行检修工作,且观察窗的设置,便于相关人员观察期内部情况,通过双向螺纹杆与螺纹帽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两个压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便适用于对不同规格插接头限位的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压板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插接头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调节组件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充电机壳体、2盖板、3螺钉、4翻转板、5把手、6插接口、7插接头、8压板、9滑块、10滑槽、11调节组件、111转柄、112螺纹帽、113双向螺纹杆、12开关按钮、13连接端口、14防滑底座、15散热孔、16观察窗、17凹槽、18散热片、19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5.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模块化设计的可移动型精小高压充电机,包括充电机壳体1,充电机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盖板2,盖板2的上表面通过四个螺钉3与充电机壳体1的上表面相固定,盖板2的上表面通过两个合页与翻转板4的一侧铰接,翻转板4下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把手5,通过设置翻转板4,通过把手5拉动翻转板4,即可从盖板2的顶部对充电机壳体1内部结构进行检修,无需将整个充电机进行拆分从而影响其他部件,翻转板4上表面通过固定卡扣与充电机壳体1卡接。
26.充电机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两个插接口6,插接口6内插接有插接头7,对应两个插接头7的相互远离的一面均设置有压板8,两个压板8上表面的中部卡接有同一个调节组件11,调节组件11的底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挡块19的上表面,挡块19的左侧面与充电机壳体1的右侧面固定连接,充电机壳体1的右侧面设置有开关按钮12。
27.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充电机壳体1的右侧面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内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块9,对应两个滑块9的一侧均与压板8的左侧面固定连接,通过滑块9与滑槽10之间的相互配合,使螺纹帽112带动压板8进行移动时更加稳定,有效对压板8起到限位的作用,使压板8仅做垂直运动,压板8的下表面对应两个插接头7的位置均设置有绝缘软垫,因压板8上设有绝缘软垫,有效起到绝缘的作用,还有效对插接头7进行保护,防止对插接头7造成磨损,滑块9和滑槽10的形状均设置为t形。
28.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调节组件11包括双向螺纹杆113,双向螺纹杆1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两个螺纹帽112,两个螺纹帽112分别卡接在两个压板8的上表面,通过双向螺纹杆113与螺纹帽112之间的相互配合,便于对两个压板8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便适用于对不同规格插接头7限位的作用,双向螺纹杆1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转柄111,充电机壳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17,凹槽17内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18,通过凹槽17与多个散热片18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热量可从多个散热片18散开,从而提高散热效果,翻转板4上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观察窗16,通过设置观察窗16,观察窗16的设置,便于相关人员观察期内部情况,充电机壳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四个散热孔15和两个连接端口13,散热孔15内设置有防尘网,因设置防尘网,提高散热效果的同时灰尘不易进入充电机壳体1内部,充电机壳体1的下表面卡接有防滑底座14。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30.使用时,将插接头7插入插接口6后,可正转转柄111,使转柄111带动两个双向螺纹杆113旋转,使双向螺纹杆113在旋转的同时两个螺纹帽112会相向移动,同时两个螺纹帽112可带动两个压板8相互靠近,使两个压板8与两个插接头7的两侧紧密贴合,即可完成对插接头7的限位,需对该充电机进行检修时,可通过把手5拉动翻转板4,即可从盖板2的顶部对充电机壳体1内部结构进行检修,还可通过观察窗16观察充电机壳体1内部状况,需解除对插接头7的限位作用时,反转转柄111,使双向螺纹杆113旋转的同时两个螺纹帽112分别带动两个压板8相互远离,即可将插接头7取下。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