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加热器、固定构造及干燥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790发布日期:2022-02-26 00: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外线加热器,该红外线加热器(1)具备:发热体(2),在被加热时辐射红外线;内管(4),将所述发热体收容于内部,并与所述发热体一起构成发热单元(3);及外管(5),将所述发热单元装卸自如地收容于内部,所述红外线加热器的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是作为吸收6μm以上的波长的红外线的低通滤波器发挥功能的绝缘性无机材料管,所述外管具有:第一端部(5a),设有供插入所述发热单元的插入口(51);及第二端部(5b),位于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一侧,所述发热单元具有:第三端部(3a),配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侧,安装有用于向所述发热体供电的电源供给部(91);及第四端部(3b),配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侧,没有安装电源供给部,所述内管具有第一凸缘部(41),该第一凸缘部(41)配置于所述第三端部侧,并具有比所述内管的外径(r1)大的直径(r2),所述外管的插入口具有第二凸缘部(52),该第二凸缘部(52)在所述发热单元收容于所述外管的内部的状态下与所述第一凸缘部抵接,在所述发热单元收容于所述外管的内部的状态下,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流通的空间(50),在所述外管具备用于从外部向所述空间供给冷却流体的流体供给口(53)和用于从所述空间向外部排出冷却流体的流体排出口(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是作为吸收4.7μm以上的波长的红外线的低通滤波器发挥功能的绝缘性无机材料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在所述第二端部的内侧具备供所述发热单元的第四端部插入的圆筒状的插入孔(55),所述插入孔具有比所述外管的第二端部的内径(r3)小且比所述发热单元的第四端部的外径大的内径(r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器还具备o形环,该o形环配置在所述内管的第一凸缘部与所述外管的第二凸缘部之间,用于密封所述插入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具备反射膜(6),该反射膜(6)用于反射从所述发热体照射的红外线而限制红外线的照射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径向的剖视下,所述反射膜的设置范围的中心角α为90
°
以上且180
°
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为石英管,所述反射膜为金膜或铝膜。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管的外表面具备用于安装热电偶的安装孔(7)。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在径向的剖视下配置成同心圆状,所述内管和/或所述外管具备反射膜(6),该反射膜(6)用于反射从所述发热单元照射的红外线而限制红外线的照射方向,所述安装孔(7)被设置为,在所述径向的剖视下,以所述反射膜的端部(6a)为基准,中心角β为45
°
以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7)被设置为,在所述径向的剖视下,以所述反射膜的端部(6a)为基准,中心角β为22.5
°
以下。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供给口及所述流体排出口具有直线状或l字状的构造,且所述流体供给口及所述流体排出口的安装位置在所述内管及所述外管的径向的剖视下具有0
°
、90
°
或180
°
的角度。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器具备:管(93),用于覆盖所述发热单元的所述电源供给部及与该电源供给部连接的电气配线(92);及正压产生装置(94),与所述管连接,用于使所述管的内部成为正压。13.一种固定构造,将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固定于炉体,所述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具有:u字状部件(97),在表面具有耐热性弹性部件;及固定部件(99),将所述u字状部件的开放端(98)固定于炉体(10),在将所述红外线加热器插入到所述u字状部件的u字状的凹部中的状态下,由所述凹部支承所述红外线加热器的外管的外周面,并利用所述固定部件将该u字状部件固定于炉体。14.一种干燥炉,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加热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加热器、固定构造、干燥炉。红外线加热器具备被加热时辐射红外线的发热体、将发热体收容于内部并与发热体一起构成发热单元的内管、将发热单元装卸自如地收容于内部的外管,内管及外管是作为吸收6μm以上波长的红外线的低通滤波器发挥功能的绝缘性无机材料管,外管具有设有供插入发热单元的插入口的第一端部,发热单元具有配置于第一端部侧并安装有向发热体供电的电源供给部的第三端部,内管具有配置于第三端部侧并具有比内管的外径大的直径的第一凸缘部,外管的插入口具有在发热单元收容于外管的内部的状态下与第一凸缘部抵接的第二凸缘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有供冷却流体流通的空间,在外管具备流体供给口和流体排出口。供给口和流体排出口。供给口和流体排出口。


技术研发人员:小牧毅史 伊藤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1.08.12
技术公布日:2022/2/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