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49377发布日期:2022-06-02 01: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治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


背景技术:

2.叠片治具主要用在fpc辅材贴合制程,比如线路板层与层之间叠合、pi补强贴合、coverlay贴合、emi贴合、psa&tsa贴合等等。
3.由于现有的叠片治具在辅助叠片作业时无法很好地克服涨缩现象(涨缩现象是指物体受到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尺寸发生有规则或者无规则的变化,一般的讲,涨缩是以片材的中心为基准点向四周发散性涨大或者收缩),现有的叠片治具将存在涨缩现象的两个待叠片片材贴合时就相当于将两个非等大的物体生拉硬扯的覆在一起,导致产品进一步变形,这便是叠片体发生偏移品质问题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现有的叠片治具存在叠片精度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包括底板、托板和盖板;所述底板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柱、四个第二定位柱和八个第三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所述底板的中心,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柱绕所述第一定位柱均布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穿过所述底板的中心的第一直线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位于穿过所述底板的中心的第二直线上,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垂直,所述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柱形成中央定位区;八个所述第三定位柱绕所述第一定位柱设置且位于所述中央定位区之外,第一直线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位于穿过所述底板的中心的第三直线上,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位于穿过所述底板的中心的第四直线上,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四直线垂直,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呈45
°
夹角,第二直线上设有一个第三定位柱,余下的一个所述第三定位柱偏离所述第二直线设置且偏离距离为10-40mm;所述托板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盖板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托板和所述盖板上分别设有用于避位所述定位结构的避位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二定位柱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50mm。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柱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200mm。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的直径为1.95-1.98mm。
9.进一步地,所述托板上具有向外伸出的把手。
10.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盖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件为磁铁或铁块。
12.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四个第四定位柱,四个所述第四定位柱绕所述第
一定位柱均布设置,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一直线上,另外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位于所述第二直线上。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四定位柱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100mm。
1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定位柱的直径为1.95-1.98mm。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均与待叠片片材中央区域的定位圆孔相配合,第三定位柱与待叠片片材上的定位椭圆孔相配合,如此,当待叠片片材发生涨缩时可以不受定位柱的影响而出现拉扯变形,大大提高了叠片精度。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精度叠片治具所叠合的待叠片片材的俯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精度叠片治具中的底板的俯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精度叠片治具中的托板的俯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高精度叠片治具中的盖板的俯视图。
20.标号说明:
21.1、待叠片片材;11、第一定位圆孔;12、第二定位圆孔;13、第三定位椭圆孔;14、第四定位圆孔;15、竖直线;16、水平线;17、第一斜对角线;18、第二斜对角线;
22.2、底板;21、第一定位柱;22、第二定位柱;23、第三定位柱;24、第四定位柱;25、第一直线;26、第二直线;27、第三直线;28、第四直线;29、第一磁吸件;
23.3、托板;31、把手;
24.4、盖板41、第二磁吸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6.请参照图2至图4,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包括底板2、托板3和盖板4;所述底板2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柱21、四个第二定位柱22和八个第三定位柱23,所述第一定位柱21设于所述底板2的中心,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均布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一直线2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二直线26上,所述第一直线25与所述第二直线26垂直,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第二定位柱22形成中央定位区;八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设置且位于所述中央定位区之外,第一直线25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三直线27上,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四直线28上,所述第三直线27与所述第四直线28垂直,所述第三直线27与所述第一直线25呈45
°
夹角,第二直线26上设有一个第三定位柱23,余下的一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偏离所述第二直线26设置且偏离距离为10-40mm;所述托板3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盖板4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托板3和所述盖板4上分别设有用于避位所述定位结构的避位结构。
2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定位柱21与第二定位均与待叠片片材1中央区域的定位圆孔相配合,第三定位柱23与待叠片片材1上的定位椭圆孔相配
合,如此,当待叠片片材1发生涨缩时可以不受定位柱的影响而出现拉扯变形,大大提高了叠片精度。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2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50mm。
29.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定位柱22距离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较近,待叠片片材1即使发生涨缩现象,第二定位柱22也不会对待叠片片材1造成拉扯。
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三定位柱23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200mm。
31.由上述描述可知,发生涨缩的待叠片片材1距离其中心较远的区域会出现较大的尺寸偏差,第三定位柱23可以对待叠片片材1出现较大尺寸偏差的区域进行定位。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21的直径为1.95-1.98mm。
33.由上述描述可知,定位柱稍小于待叠片片材1上的定位孔设置,可进一步防止定位柱拉扯待叠片片材1。
34.进一步地,所述托板3上具有向外伸出的把手31。
35.由上述描述可知,把手31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取出托板3,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36.进一步地,所述底板2上设有第一磁吸件29,所述盖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29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41。
37.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一磁吸件29与第二磁吸件41的配合能够让叠片更紧密的贴合,利于提高贴合效果。
3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吸件29为磁铁或铁块。
39.由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磁吸件29为磁铁时,所述第二磁吸件41可为磁铁或铁块;当第一磁吸件29为铁块时,所述第二磁吸件41为磁铁。
40.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四个第四定位柱24,四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均布设置,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位于所述第一直线2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位于所述第二直线26上。
41.由上述描述可知,第四定位柱24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叠片精度。
4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四定位柱24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100mm。
43.由上述描述可知,第四定位柱24距离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较近,待叠片片材1即使发生涨缩现象,第四定位柱24也不会对待叠片片材1造成拉扯。
44.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定位柱24的直径为1.95-1.98mm。
45.实施例一
46.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高精度叠片治具,可用于线路板层与层之间叠合、pi补强贴合、coverlay贴合、emi贴合、psa&tsa贴合等等。本高精度叠片治具特别适用于容易发生涨缩现象的待叠片片材1。
47.如图1所示,待叠片片材1整体呈片状,其上设有第一定位圆孔11、四个第二定位圆孔12、八个第三定位椭圆孔13及四个第四定位圆孔14,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设于所述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四个所述第二定位圆孔12绕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均布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圆孔12位于穿过所述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的竖直线1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圆孔12位于穿过所述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的水平线16上,所述竖直线15与所述水平线16垂直,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与第二定位圆孔12形成中央孔区;八个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绕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设置且位于所述中央孔区之外,竖直线15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椭
圆孔13,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位于穿过所述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的第一斜对角线17上,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位于穿过所述待叠片片材1的中心的第二斜对角线18上,所述第一斜对角线17与所述第二斜对角线18垂直,所述第一斜对角线17与所述竖直线15呈45
°
夹角,水平线16上设有一个第三定位椭圆孔13,余下的一个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偏离所述水平线16设置且偏离距离为10-40mm;四个所述第四定位圆孔14绕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均布设置,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圆孔14位于所述竖直线1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四定位圆孔14位于所述水平线16上。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第二定位圆孔12及第四定位圆孔14的孔径分别为2mm;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的宽度为2mm、长轴长度为5mm;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与所述第二定位圆孔12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50mm,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与所述第三定位椭圆孔13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200mm,所述第一定位圆孔11与所述第四定位圆孔14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100mm。容易理解的,所述竖直线15、水平线16、第一斜对角线17及第二斜对角线18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方便描述而虚拟出来的线条。
48.请结合图2至图4,高精度叠片治具包括底板2、托板3和盖板4;所述底板2上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第一定位柱21、四个第二定位柱22和八个第三定位柱23,第一定位柱21与第一定位圆孔11相配合,第二定位柱22与第二定位圆孔12相配合,第三定位柱23与第三定位椭圆孔13相配合,所述第一定位柱21设于所述底板2的中心,四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均布设置,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一直线2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二定位柱22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二直线26上,所述第一直线25与所述第二直线26垂直,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第二定位柱22形成中央定位区;八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设置且位于所述中央定位区之外,第一直线25上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三直线27上,两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位于穿过所述底板2的中心的第四直线28上,所述第三直线27与所述第四直线28垂直,所述第三直线27与所述第一直线25呈45
°
夹角,第二直线26上设有一个第三定位柱23,余下的一个所述第三定位柱23偏离所述第二直线26设置且偏离距离为10-40mm;所述托板3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盖板4可拆卸放置在所述底板2上,所述托板3和所述盖板4上分别设有用于避位所述定位结构的避位结构。容易理解的,所述第一直线25、第二直线26、第三直线27及第四直线28并非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方便描述而虚拟出来的线条。
49.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二定位柱22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50mm,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三定位柱23的中心距大于或等于200mm。
50.如图3所示,叠片时,多个待叠片片材1叠放在托板3上,盖板4盖压位于最上层的所述待叠片片材1。所述托板3上具有向外伸出的把手31,工作人员可通过向上提/抬所述把手31,从而使盖板4、贴合好的片材及托盘脱出底板2上的定位结构,由此可见,把手31的存在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取出贴合好的片材。
51.请结合图2和图4,为让相邻的两个待叠片片材1更好地粘接,所述底板2上设有第一磁吸件29,所述盖板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29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41,所述第一磁吸件29为磁铁或铁块。具体的,可选择在底板2上设置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第一磁吸件29,同理,所述盖板4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孔槽用于安装第二磁吸件41。
52.如图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还包括四个第四定位柱24,所述第四定位柱
24与所述第四定位圆孔14相配合,四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绕所述第一定位柱21均布设置,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位于所述第一直线25上,另外两个所述第四定位柱24位于所述第二直线26上。
53.所述第一定位柱21与所述第四定位柱24的中心距小于或等于100mm。
5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柱21的直径为1.95-1.98mm;所述第二定位柱22的直径为1.95-1.98mm;所述第三定位柱23的直径为1.95-1.98mm;所述第四定位柱24的直径为1.95-1.98mm。
5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精度叠片治具中第一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均与待叠片片材中央区域的定位圆孔相配合,第三定位柱与待叠片片材上的定位椭圆孔相配合,如此,当待叠片片材发生涨缩时可以不受定位柱的影响而出现拉扯变形,大大提高了叠片精度;托板上把手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底板上设置第一磁吸件、盖板上设置与第一磁吸件相配合的第二磁吸件使得底板与盖板形成磁吸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叠片效果。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