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0770发布日期:2022-05-18 20:17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及灯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及灯具。


背景技术:

2.在智能家居照明中,智能灯模组通过iot模块与用户的智能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驱动器根据iot模块接收到的指令控制智能灯模组实现开关、调光、调色等效果。其中iot模块的通讯方式可以采用包括但不限于wifi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2.4g模块、433mhz模块、315mhz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
3.由于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灯模组采用的通讯方式不完全一致,驱动器厂家需要在相同的驱动器上安装不同的通信方式,以满足灯具模组生产厂家,从而导致驱动器的型号复杂、流动性差、终端用户的使用方式单一。若驱动器上的通信方式固定,终端消费者智能使用通信模块a,而不能去适配b厂家生产的通信模块b。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及灯具,以解决现有驱动器的通信方式固定、型号复杂、流动性差、使用体验单一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包括:
6.整流模块、恒流调光模块、供电模块、母座;
7.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网的火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网的零线连接,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
8.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母座的调光控制端连接;
9.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与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母座的电压端连接;
10.所述母座的灯控制端与所述led灯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11.所述整流模块用于从电网接收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12.所述母座用于与通信控制模块公座接合,使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13.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用于通过调光控制端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恒流调光驱动信号;
14.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二端提供至所述led灯组,以及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端提供至所述通信控制模块。
15.可选地,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还包括通信控制模块;
16.所述通信控制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母座对应的公座;
17.所述通信控制模块通过公座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接合,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连接,用于从自适配智能驱动器接收电压信号,以及产生恒流调光控制信号。
18.可选地,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包括wifi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2.4g模块、433mhz模块、315mhz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
19.可选地,所述恒流调光模块包括:
20.恒流调光芯片、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一电感、第三电阻、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四电容、第七电阻;
21.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hv端连接;
22.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23.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24.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drain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一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25.所述第一电感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26.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pwm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二端;
27.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cs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
28.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rovp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连接;
29.所述恒流调光芯片的gnd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30.可选地,所述恒流调光芯片为eg2200b芯片。
31.可选地,所述供电模块包括:
32.led供电单元和通信供电单元;
33.所述led供电单元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和通信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34.所述通信供电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母座的电压端连接。
35.可选地,所述led供电单元包括:
36.第一供电芯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三二极管、第六电容、第十三电阻、第七电容、第四二极管、第一功率电感、第一电解电容、第十四电阻;
37.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drain端与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led供电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出端;
38.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第一功率电感的异名端、第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led供电单元的输出端;
39.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cs端与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40.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fb端与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第五电容的第一端、第十电阻的第二端连接;
41.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浮地输出;
42.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rcomp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浮地输出;
43.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vcc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
44.所述第一功率电感的同名端与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供电芯片的gnd端共接于浮地输出;
45.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46.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的正极、第一电解电容的负极、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47.可选地,所述通信供电单元包括:
48.第二供电芯片、第十五电阻、第二电解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一稳压二极管、第十八电阻、第三电解电容、第十电容、第二功率电感;
49.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vcc端、第八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解电容的正极、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通信供电单元的输入端;
50.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gnd端、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第二电解电容的负极、第八电容的第二端、第九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51.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fb端与所述第九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连接;
52.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cs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负极、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共接于地;
53.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sw端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感的异名端、第十电容的第一端连接;
54.所述第二供电芯片的bst端与所述第十电容的第二端连接;
55.所述第二功率电感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的正极、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通信供电单元的输出端。
56.一种灯具,包括led灯组、如上所述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
57.所述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中的供电模块的第二端连接;
58.所述led灯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中的母座的灯控制端连接;
59.所述led灯组用于从所述供电模块接收电压信号,以及从通信控制模块接收灯珠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灯珠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灯组中的不同灯珠的亮灭。
6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包括整流模块、恒流调光模块、供电模块、母座;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电网的火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网
的零线连接,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一端、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母座的调光控制端连接;所述供电模块的第二端与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母座的电压端连接;所述母座的灯控制端与所述led灯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用于从电网接收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母座用于与通信控制模块公座接合,使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恒流调光模块用于通过调光控制端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恒流调光驱动信号;所述供电模块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二端提供至所述led灯组,以及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端提供至所述通信控制模块;从而实现驱动器对多种通信方式的适配,更换通信方式时只需要更换通信控制模块,将通信控制模块通过母座与自适配智能驱动器接合即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驱动器的通信方式固定、型号复杂、流动性差、使用体验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6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的示意图;
63.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的示意图;
6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的示意图;
6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灯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6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6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包括整流模块、恒流调光模块、供电模块、母座;所述母座用于与通信控制模块公座接合,使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建立通信连接,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通过母座向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提供电压信号以及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本身不受通信控制模块的通信方式限制,从而实现驱动器对多种通信方式的适配,更换通信方式时只需要插拔通信控制模块即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驱动器的通信方式固定、型号复杂、流动性差、使用体验单一的问题。
6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包括:
69.整流模块10、恒流调光模块20、供电模块30、母座40;
70.所述整流模块10的第一输入端与电网的火线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电网的零线连接,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的第一端、所述供电模块30的第一端连接;
71.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的第二端与所述母座40的调光控制端连接;
72.所述供电模块30的第二端与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连接,第三端与所述母座40的电压端连接;
73.所述母座40的灯控制端与所述led灯组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74.所述整流模块10用于从电网接收交流电,将所述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75.所述母座40用于与通信控制模块公座接合,使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76.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用于通过调光控制端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恒流调光驱动信号;
77.所述供电模块30用于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二端提供至所述led灯组,以及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的电压信号,并通过第三端提供至所述通信控制模块。
7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整流模块10采用桥式整流电路,将220v市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供电模块30相当于电源适配器,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信号,提供至所述led灯组,以及将所述直流电转换成适用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的电压信息,并通过母座提供至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所述母座40相当于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通信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桥梁,当母座40与通信控制模块公座接合时两者之间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则通过母座40从所述通信控制模块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将所述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恒流调光驱动信号,实现对led灯组的调光控制。
79.可见,与现有适配器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与通信控制模块分离,本身不受通信控制模块的通信方式限制,从而实现驱动器对多种通信方式的适配,更换通信方式时只需要插拔通信控制模块即可,无需在同一适配器上因通信方式不同衍生出多个型号,用户使用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可以与多个厂家生产的不同的通信控制模块接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驱动器的通信方式固定、型号复杂、流动性差、使用体验单一的问题。
80.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还包括通信控制模块50;
81.所述通信控制模块50上设置有与所述母座40对应的公座;
82.所述通信控制模块50通过公座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接合,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连接,用于从自适配智能驱动器接收电压信号,以及产生恒流调光控制信号。
8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和通信控制模块之间采用母座和公座的方式接合,实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和通信控制模块之间的连接。可选地,所述母座优选为usb母座,所述公座优选是usb公座。
84.可选地,所述通信控制模块50包括但不限于wifi模块、zigbee模块、蓝牙模块、2.4g模块、433mhz模块、315mhz模块中的一种或者其任意组合。通过分离出通信控制模块
50,自适配智能驱动器上本身不受通信控制模块的通信方式限制,从而实现驱动器对多种通信方式的适配,更换通信方式时只需要插拔通信控制模块即可。
85.所述通信控制模块50作为iot控制模块,从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中接收电压信号启动并运行,以及与用户终端连接,从用户终端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并提供至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以实现led灯组的调光效果。所述用户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ipad、智能手表等。
86.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包括:
87.恒流调光芯片u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电阻r1、第一电容c1、第二电阻r2、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三电阻r3、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四电容c4、第七电阻r7;
88.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高电压输入hv端连接;
89.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与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
90.所述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
91.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内部高压功率管漏极drain端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接地;
92.所述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
93.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pwm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恒流调光模块20的第二端;
94.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电流采样端cs和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与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连接;
95.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rovp端与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
96.所述恒流调光芯片u1的gnd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97.在这里,恒流调光芯片u1通过pwm端与母座40连接,以与通信控制模块50建立通信连接,受所述通信控制模块50的控制,具体为从通信控制模块50接收恒流调光控制信号,根据所述恒流调光控制信号将所述整流模块10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适用于所述led灯组的恒流调光驱动信号,实现对led灯组的调光效果,可提高功率因数,实现低谐波。可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例,所述恒流调光芯片为eg2200b芯片。
98.作为地,如图3所示,所述供电模块30包括:
99.led供电单元31和通信供电单元32;
100.所述led供电单元31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其中输入端与所述整流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输出端分别与所述led灯组的电压输入端和通信供电单元32的输入端连接;
101.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的输出端与所述母座40的电压端连接。
102.在这里,所述led供电单元31用于对接入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的led灯组提供电信号。可选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例,如图3所示,所述led供电单元31包括:
103.第一供电芯片u2、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三二极管d3、第六电容c6、第十三电阻r13、第七电容c7、第四二极管d4、第一功率电感l1、第一电解电容ec1、第十四电阻r14;
104.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内部高压功率管漏极drain与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led供电单元31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模块10的第一输出端;
105.所述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第一功率电感l1的异名端、第一电解电容ec1的正极、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led供电单元31的输出端;
106.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电流采样端cs与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连接;
107.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fb端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连接;
108.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共接于浮地输出;
109.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rcomp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连接浮地输出;
110.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电源电压端vcc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
111.所述第一功率电感l1的同名端与所述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的接地端gnd共接于浮地输出;
112.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
113.所述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第一电解电容ec1的负极、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1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例,所述第一供电芯片u2优选为型号bp2506d,用于将整流模块10输出的dc母线电压hv转换为led灯组的供电电压。
115.在这里,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用于对通信控制模块50提供电信号。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包括:
116.第二供电芯片u3、第十五电阻r15、第二电解电容ec2、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十八电阻r18、第三电解电容ec3、第十电容c10、第二功率电感l2;
117.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电源电压端vcc、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第二电解电容ec2的正极、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的输入端;
118.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接地端gnd、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第二电解电容ec2的负极、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第九电容c9的第二端共接于地;
119.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fb端与所述第九电容c9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接地;
120.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电流采样端cs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负极、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共接于地;
121.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sw端与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异名端、第十电容c10的第一端连接;
122.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的bst端与所述第十电容c10的第二端连接;
123.所述第二功率电感l2的同名端与所述第三电解电容ec3的正极、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之间的共接点,作为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的输出端。
1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例,所述第二供电芯片u3优选为型号pl8310e。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与所述led供电单元31共同将整流模块10输出的dc母线电压hv转换为通信控制模块50的供电电压,其中,所述通信供电单元32的输出电压为3.3v。
125.应当理解,上述功能模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其他的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功能模式具体控制逻辑。
12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具,如图4所示,所述灯具包括led灯组2、如上所述的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所述多模式多功能的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具体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127.所述led灯组2的电压输入端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中的供电模块30的第二端连接;
128.所述led灯组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自适配智能驱动器1中的母座40的灯控制端连接;
129.所述led灯组2用于从所述供电模块30接收电压信号,以及从通信控制模块50接收灯珠控制信号,根据所述灯珠控制信号控制所述led灯组2中的不同灯珠的亮灭。
1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